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藤苗生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白藤和单叶省藤的苗木生长过程,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藤苗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两藤种排序相同,即温度(月均气温和地表均温)是藤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次要因子的排序为相对湿度、蒸发量、降雨量。  相似文献   

2.
红藤苗木施肥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 Hance)是我国主要商品藤种之一,目前已在广东、海南和福建等省推广人工栽培。红藤苗木培育周期长,从播种到成苗出圃约需一年时间,而壮苗技术是推广人工栽培的关键。为了研究红藤壮苗培育技术,在取得藤苗光照试验和矿质营养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安排了苗木施肥试验,以探求红藤苗木最适施肥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藤类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白藤、单叶省藤和红藤人工林的投入与产出。利用经济效益动态评价方法,采用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三个动态指标及收益成本比、投资回收期两个静态指标进行藤林的经济效益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25年的经营期内,三种藤林的净现值及内部收益率分别达到3 494.63、4 657.72、16 785.12元/ha和25.95%、21.20%、28.71%;收益成本比和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71、2.13、4.77和5.5、10.3、10.2年。经济效益高低依次为:红藤林>单叶省藤林>白藤林。经营这三种藤林在财务上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护、恢复和发展海南优良藤种,海南省林科所通什分所于2002~2005年与中国林科院热林所合作,对海南野生藤种———黄藤(Daemonorops magoritae)、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 Homce)和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lius Wei)的栽培技术及其适应性进行系统研究。培育优良藤苗50万株,种植试验示范林200亩,推广面积10000亩。试验结果表明,该三种藤种在海拔1000m以下的中、下坡、生长发育表现良好,可大面积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棕榈藤生产消费系统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是我国原藤的主要来源.本文通过对农户、采购商、制造商和政府官员的半结构化访问以及实地观察和收集资料等方式收集海南岛棕榈藤业的信息,得到如下结果:1)海南岛天然棕榈藤可采资源储量超过25×10^6 公斤,但实际每年产量仅2×10^6公斤;2)海南2000-2005年人工种植的棕榈藤资源达1万公顷,主要以黄藤为主,其次是白藤和单叶省藤,但目前还未投产;3)海南省藤加工业利用的本地棕榈藤种类主要是黄藤、白藤、大白藤和单叶省藤,国外原藤种类有杜尔智、巴丹和沙藤,虽然国外藤种用量有所上升,但仍以本地藤种为主.4)在海南,大宗原藤视同木材,必须办理运输证,同时必须缴纳育林基金;5)构建出海南棕榈藤业的生产消费系统流程.根据上述结果,作者最后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红白藤,人们对棕榈科攀生植物茎——藤的俗称,它代表海南岛天然分布藤类的两个主要种——红藤与白藤。藤类植物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热带雨林、季雨林和次生灌丛的主要伴生植物。世界上主要产藤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支那半岛各国,澳大利亚北部,以及热带美洲和热带非洲一些国家,种类达几百种之多。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南部及台湾省都有藤类分布。据文献记载有廿多种,而以台湾省和海南岛分布最多,是我国的藤类主要产区。海南岛有十余种,分别属于Calamus、Daemonorops和P1ectocomia三个属。多分布在岛的中部山区、资源丰富,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不包括台湾省),担负着供应全国藤原料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种植在次生常绿阔叶林下的版纳省藤Calamus nambariensis var.xishuangbannaensis、盈江省藤C.nambariensis var.yingjianggensis、多穗白藤C.bonianus和小省藤C.gracilis幼苗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体色素含量、比叶面积(ASLA)、形态解剖特征以及幼苗生物量。结果表明:版纳省藤、盈江省藤和多穗白藤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显著地大于小省藤的,并且光饱和点(DLSP)与最大净光合速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特点;多穗白藤和盈江省藤的光补偿点及暗呼吸速率显著大于版纳省藤和小省藤的(p0.05),并以小省藤的最低;单位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高的种,其叶片相对较厚、气孔密度较大、叶片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相对较高,但比叶面积则较小;单位面积叶片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成正相关,并随比叶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多穗白藤、盈江省藤和版纳省藤对弱光的适应能力较强,生长较快,适宜在次生常绿阔叶林下进行人工种植。  相似文献   

8.
白藤属棕(木门目)科藤类植物,在我区分布广泛。适生于石山地区的主要有两个品种——小白藤和褐鳞省藤,它们无主根,须根发达,能够从石缝中吸取营养;耐荫、喜温暖、喜湿润;萌蘖力强,有一定的抗旱能力。白藤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茎是优良的工艺原料,是制作家具、工艺品和其他藤类制品的理想原料。我国的藤类制品驰名中外,每年我国生产的颇具特色的藤沙发、藤椅、藤桌、藤箱及藤工艺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藤工业年产值超过5亿元人民币,每年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9.
对黄藤和单叶省藤种质离体培养保存进行了研究.在温度15.5℃、照度300 lx、光照时间12 h*d-1的保存条件下,采用适宜的保存培养基,以丛芽形式,黄藤和单叶省藤种质可安全保存15个月以上不转接,丛芽高生长小于1.0 cm.回接到增殖培养基和增殖条件下,单叶省藤种质能恢复原有的增殖能力,保证了保存培养和增殖培养的可循环性.种质保存后伸长能力和生根能力没有下降,可确保离体种质转换为田间种质.因而,棕榈藤种质离体保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棕榈藤栽培区区划初探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华南和西南11个省(区)有棕榈藤天然分布的区域确定区划范围,选择与棕榈藤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密切相关的6个气象指标共60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气候预分区。在此基础上,根据棕榈藤综合成果和生产初中经验,以黄藤、白藤、单叶省藤和异株藤等具有发展潜力的藤种及其适生条件作为主要区划依据,进行栽培区区划,将我国宜藤区划分为四个栽培区,即最适栽培区、适宜栽培区、次适宜栽培区和  相似文献   

11.
光强对无瓣海桑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实地测定人工无瓣海桑红树林不同环境下的光照强度,研究了不同光强环境对无瓣海桑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无瓣海桑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指标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光强处理间差异显著.在光照强度为全光照的80%和40%时,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下降,长势较全光照环境下的幼苗差;在荫蔽初期(2~4个月),弱光环境对幼苗的茎高、叶面积和叶片长宽比的增加有促进作用,随着荫蔽时间的延长,则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当光强达全光照的20%时,幼苗生长极为缓慢.在荫蔽处理180 d时,Sa80、Sa40、Sa20的幼苗死亡率分别为42%、70%、100%;在弱光环境下,无瓣海桑幼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分别下降了90%、80%、91%;随着环境光强水平的下降,无瓣海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生理参数均呈下降趋势,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试验说明光强不足是造成无瓣海桑幼苗生长和光合水平低下及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并对无瓣海桑幼苗的天然更新与自然扩散和人工造林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设定4个不同水分和光照梯度,测定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比叶质量、根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叶质量分数、根冠比来评估其对土壤水分、光强的响应.结果显示,土壤相对含水量60%~ 90%,中等光照强度(45%)最适合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制潮汐模拟系统培养红树植物老鼠簕幼苗,设置7个相对于自然光5%、15%、20%、45%、60%、75%、100%的光照强度,研究了不同光强对老鼠簕幼苗从发芽至生长10个月的生理生态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幼苗的保存率、苗高、地径、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单株生物量、根冠比、根系活力、叶面积、叶绿素a、b含量均是先升后降;可溶性糖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最大净光合速率随光强增大而增加.在淹浸30 min内,不同光照强度的净光合速率均有增大的表现,而气孔导度均降低,且最终均稳定在初始值以下.试验表明:光照强度为45%时,多数生理生态指标表现为促进植物的生长;当光照强度为20%时,老鼠簕幼苗通过降低根冠比、光补偿点,增加苗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表观量子利用效率来提高自身光能获取的效率;当光照强度为5%时,光照会显著抑制幼苗的生长,但保存率依然在60%以上.可以认为,极低的光照强度致使幼苗生长缓慢,但并不影响其自然定居的密度;同时,在不同光强下,老鼠簕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很低.以上可以解释淇澳岛红树林林下存在高密度老鼠簕的原因是由于其自身拥有高的耐阴能力,同时对光照减弱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6个欧美杨无性系生长及光合特性对不同光强的响应差异,为欧美杨苗期快速选育高光效优良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用遮阴网设置CK(100%自然光强)、L1(55%自然光强)和L2(20%自然光强),测定欧美杨的苗高增长量、叶片形态、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特性、叶绿素含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除11-26-9外,无性系的苗高总生长量随着光强的降低呈下降趋势;随着光强的降低,不同无性系的叶片形态变化趋势不一致,3个光强下无性系间的单叶面积、叶形指数和比叶面积存在差异;无性系在L2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Pn)最低,胞间CO2浓度(Ci)最高;3个处理下,11-26-8的气孔导度均最大;在L1与L2下,11-26-9的F1/F0值均最大;无性系的叶绿素b含量与叶绿素总含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11-26-4、11-26-8和11-36-26的钾、钙、镁元素含量随着光强的降低而增加。[结论]不同无性系对光强变化的适应策略不同,部分无性系的高生长和净光合速率随着光强的降低而减小,降低光强没有破坏无性系的PSⅡ结构。多数无性系的总叶绿素含量、矿质元素含量随着光强的降低而升高。11-36-26无性系的生长势及抗弱光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毛竹实生苗生物量及光合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毛竹实生苗在圃地条件下相关因子与其生物量及光合速率的变化,取得以下进展:①条件好的圃地上栽培的实生苗,其生物量比差圃地的高。经过施肥处理的实生苗,其生物量是对照的4倍以上。②据毛竹实生苗单叶光一光曲线的测定,其饱和点和补偿点都比成年毛竹低。在正常的光量子流密度(Q)条件下,单叶光合速率(Pn)早、晚低、10时左右最高,13时左右曲线上出现小的凹陷,在低光量子流密度下,当其他因子变动较小时,其光合速度的变化主要受光量子流密度的影响(Q值升高,Pn值增加,反之,Pn值减少)。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光强下核桃楸、水曲柳和黄菠萝的光合生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辽东山区次生林3种树种幼苗(核桃楸、水曲柳和黄菠萝)对生长光环境的适应性,在生长季测定4种光强下(全光、60%透光、30%透光、15%透光,分别记为FI,II,LJ和WI)树种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LMA).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减弱,3个树种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类胡萝卜素(Car)、LMA、单位叶鲜质量(LFA)均呈下降趋势;全光下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Chl含量均低于弱光处理.本研究结果支持水曲柳在幼苗时期具有一定耐荫性的观点.树种生理生态指标的可塑性分析表明:黄菠萝能适应更宽的光强幅度,且黄菠萝的需光性大于核桃楸.不同光环境下3个树种的生理生态变化特征对解释森林生态系统内树种的共生和演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ree different LED lamps with continuous spectra were compared against commonly used fluorescent lights. The lamps were characterized by light outpu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pectral quality for plant growth.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light quality were compared by pre-cultivating seedlings of Picea abies (L.) Karst. and Pinus sylvestris L. under each spectrum for 35 days in a growth chamber with controlled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photoperiod. The seedlings were then transplanted and cultivated for one vegetation period at the nursery, then planted outdoors on a forest field trial and followed for three years. The seedlings showed similar growth performance for all spectra tested. LED lamps have several advantages to fluorescent light such as energy consumption, longer life span and adjustable light intensity. Regarding light intensity the effec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for both species using the most promising LED spectra. Th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was maintained at 50, 100, 200 and 400 μmol?m?2?s?1. Unlike energy consumption, seedling development did not display a linear relationship to light intensity. Instead, the results show an optimum light level between 100 and 200?μmol?m?2?s?1 for the shade tolerant Picea abies seedlings and a level of around 200?μmol?m?2?s?1 for the more shade intolerant Pinus sylvestris seedlings.  相似文献   

18.
2000年3月,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苗圃进行了日本厚皮香(Ternstroemia japonica)的春季扦插试验及光照强度对幼苗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本厚皮香可当年生根,且成活率高,经500 mg/kg ABT生根粉处理5s,成活率可达88.3%;光照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光照强度对日本厚皮香幼苗生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82%的遮光率下,日本厚皮香幼苗生长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9.
毛黄肉楠光强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100%、81%、41%、28%和5%五种光照处理毛黄肉楠苗木,研究结果表明:(1)5%光照处理下的苗木全部死亡,而另外4个处理苗木存活率为100%,长势较好;(2)毛黄肉楠的光饱和点较低(250—300umol·m^-2·s^-1),且随遮荫的加强而降低;(3)苗高、地径、叶面积、总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表观光舍量子速率的变化规律皆以遮荫处理下(81%、41%、28%)为高。综合光合特性、生理特性和自然分布特点表明,毛黄肉楠为中性树种,在半荫蔽条件下生长良好,表现出对弱光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20.
伯乐树1年生幼苗的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然全光照的16.72%(s17)、24.51%(s25)、36.49%(s36)和100%(s100)及林地下14.02%(s14)等5种光照强度,比较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环境因子日变化、1年生幼苗成活率、生长量等指标,以期揭示幼苗对于夏季不同光照条件的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环境因子日变化显著不同,幼苗的成活率、形态和生理指标等均存在显著差异。极度弱光下(s17)幼苗生长迟缓;而全光照环境(s100)和较强光照下(s36)易造成幼苗的死亡;仅适度遮荫(s25)适于幼苗的生长;林下栽培(s14)的相对光照强度虽然较弱,但其各种小气候因子均明显优于无林地的其它光照条件,幼苗成活率、水分利用和平均净光合速率等指标均达到最优。建议抚育幼苗时应采用适宜的遮荫处理,可选择在中等郁闭度的林下(自然遮荫)或在大田中采用夏季单层遮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