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第4届国际小黑麦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7月26~31日在加拿大雷德迪尔(Reddeer)市召开了第4届国际小黑麦会议。会议由国际小黑麦协会、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和加拿大艾伯塔(Alberta)农业研究中心及加拿大种子种植协会联合举办。来自32个国家250单位代表发表了170余篇...  相似文献   

2.
第3届国际小黑麦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孙元枢1994年6月13-17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了第3届国际小黑麦会议。会议由国际小黑麦协会(ITA)和欧洲植物育种协会(EUCAPPIA)Tras—os-MontesandAitoDouro大学(VTA...  相似文献   

3.
第9届国际田间(育种)试验机械化学术讨论与机具演示会第9届国际田间(育种)试验机械化学术讨论与机具演示会于1994年9月17-21日在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召开。会议由农业部全国种子总站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联合主办。有19个国家的132名代表参加,有5个国家...  相似文献   

4.
2008年6月22~26日,第42届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蔬菜技术工作组(TWV)会议在波兰克拉克夫市举行,会议由作物测试研究中心(COBORU)承办;本届会议是10年后在波兰召开的第一个UPOV技术工作组会议。蔬菜技术工作组主席N.GREEN先生主持了会议,UPOV办公室技术主管Peter Button先生出席了会议,UPOV22个成员以及国际种子联盟(ISF)的57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欧洲花药和花粉粒培养学术讨论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6月10~12日在芬兰农业研究中心召开了一次“单子叶植物的配子胚胎发生”学术讨论会。会议主要交流了禾谷类作物的花药和游离花粉粒培养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等问题。会议由欧盟“COST计划”出资赞助 ,有19个欧洲国家的48名代表和中国、美国的代表参加 ,共收到论文27篇。会议就以下问题做了交流和讨论。1 花药培养涉及的作物有小麦、大麦、小黑麦、黑麦、燕麦和玉米等。与会者普遍认为 ,在诱导花粉形成胚状体或愈伤组织阶段 ,应用麦芽糖代替蔗糖做为培养基的碳源有较好效果。波兰学者在小黑麦花药培养中观察到 ,在…  相似文献   

6.
第6届世界大豆研究会议于1999年8月3~7日在美国芝加哥市举行。世界大豆研究会议是国际大豆界的定期会议 ,每5年召开1次。此次会议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国家大豆实验室主办。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世界61个国家和地区 ,代表人数有1809名。中国有15个省(市、区)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564篇 ,分别以大会发言、专题分会场发言和墙报形式交流。会议出版了论文集。论文的内容涉及到生物技术、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理生化、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营养与加工、食物与健康、信息技术、市场与贸易等…  相似文献   

7.
继2001年5月在北京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农业技术合作工作组(ATCWG)第5次会议之后,由农业部发展计划司与国际合作司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所承办的亚太经合组织“可持续农业发展研讨和技术培训国际会议”于2002年11月19~26日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亚太经合组织的8个成员经济体(包括中国)的83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发展计划司司长薛亮代表中国农业部对来自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的官员、专家及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资源与环…  相似文献   

8.
农业发展中的信息管理与传播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由农业部中国──欧洲联盟农业技术中心主办的“农业发展中的信息管理与传播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5月21—2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19个省(市)的56名代表和来自16个国家的23名外国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  相似文献   

9.
2002年3月11~15日,国际植物检疫措施临时委员会ICPM第四次会议在罗马召开。会议听取和通过了本届ICPM主席的报告、国际植保公约(IPPC)秘书处的报告、审议通过了5个国际标准,成立了植物检疫标准委员会和解决争端的下属机构,通过了战略规划和技术援助等事项。1.通过了5个国际标准会议审议修改并通过了《植物检疫术语表》(修改)、《有害生物风险管理综合措施》(系统方针)、《国际贸易中木质包装材料的管理准则》、《有害生物报告》、《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概念和应用》5个国际标准。会议还讨论了《活性转基…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澳大利亚面包研究所(BRIAustralia)、澳大利亚小麦局(AWB)联合主办的中—澳小麦品质研讨会于2001年8月28~30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来自澳大利亚6个研究所、CIMMYT、法国及我国30多个小麦研究单位和20多个面粉企业的10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以小麦品质为主题的双边国际会议在我国尚属首次。这次会议将基础研究(分子标记、贮藏蛋白、微量快速检测等)、应用研究(育种、品质检验)和产业化(收购、贮藏、小麦分级分类及面粉企业加工)…  相似文献   

11.
第5届国际小麦会议概况第5届国际小麦会议于1996年6月10-14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举行。大会紧密围绕小麦育种这一主题,内容涉及育种、农学、生理、种质资源和国际合作等领域。1.高产育种与产量的稳定性产量育种仍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主要育种目标,世界小麦产...  相似文献   

12.
2000年6月5~7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了第一次粮农组织农业信息磋商会议。会议宗旨是提请各国政府注意加强农业信息管理以及增强成员国决策者、专业人员以及广大公众对信息获得和利用的能力 ,为世界农业信息中心(WAICENT)的工作建立起一个规范的全球框架 ,承认信息和知识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 ,从而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的目标。本次信息磋商会共有84个国家的代表、4个联合国专门机构的代表、13个政府间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观察员、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的研究所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几个六倍体小黑麦高产品系的细胞学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综合育种技术选育出一批高产六倍体小黑麦新品系.染色体数分析结果证明,其中也个品系(SAUT.Fu62-950511、950517、951582和951584)非整倍体率平均值为2.38%(范围0—5.77%),表现了很低的非整信体频率,显示了较高的细胞学稳定性;而另一个品系则有14.81%的非整倍体频率。本实验结果指出,使用结合了杂交育种和诱变有种的综合有种技术,辅以高效地选择大粒、均匀和饱满种子的选择技术,有可能获得类似普通小麦细胞学稳定性那样的六倍体小黑麦新材料,从而解决六倍体小黑麦细胞学不稳定性的难题.文中还讨论了有关改良六倍体小黑麦细胞学稳定性的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粮农组织亚太植保委员会第19届会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太区域植保委员会(APPPC)第19届会议于1995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在菲律宾国际水稻所举行。会议代表来自APPPC19个正式成员国和地区,共47人,来自本地区非成员国和有关国际植物...  相似文献   

15.
2002年5月13~17日国际植物检疫标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罗马召开。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和国际植物检疫措施临时委员会(ICPM)主席参加了会议,欧洲地中海植保组织(EPP0)和国际兽医组织(OIE)派观察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对标准委员会的工作规则提出了修改建议,讨论修改了《国际植物检疫术语词汇》、《应用辐射作为植物检疫处理措施准则》、《潜在经济重要性及相关术语的解释和应用准则》、《环境风险分析》和《进口管理系统》等标准草案;会议还对《措施的效率》和《限定性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两个标准起草说明书进行…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第120届会议于2001年6月18~23日在罗马召开,49个理事国和组织(欧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71个非理事会成员国派观察员列席了会议。中国代表团一行5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当前世界粮农形势,审议了粮农组织2002/03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概要,讨论通过了理事会下属8个委员会报告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约定谈判进展情况的报告,审议了粮农组织大会第30届会议及世界粮食首脑会议5周年回顾会议的筹备情况。1.粮农组织2002/03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概要理事会认为2002/03年度工作计…  相似文献   

17.
亚欧技术合作专家会议亚欧技术合作专家会议于1997年4月24~25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是来自亚欧26个成员国,即日本、韩国、中国、东盟7国和欧盟15国。其代表有负责国际科技合作的官员、欧盟委员会及有关方面的专家约100人。会议开幕式由我国外交部副...  相似文献   

18.
由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CABI)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主持的“第一届国际白色农业研讨会”于1999年5月31日至6月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德国、荷兰、加拿大5个国家的专家、政府官员、企业管理及技术推广领域的20名代表和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的12个白色农业研究或开发单位的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白色农业”在农业发展史还属于新名词和新概念,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包建中研究员在1986年提出的。1995年这个新概念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批示之后,开始得到国内农业界赞同和支持。同时,亦…  相似文献   

19.
吴厚玖 《世界农业》1994,(12):25-27
国外柑桔研究动态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吴厚玖从第7届国际柑桔会议(1992年3月8—13日)反映的资料看,近年来,国外柑桔科研、生产进展较大,本文作一综述。一、分类、育种和品种用柑桔同功酶谱分析来进行分类和杂种早期鉴定仍然是交流的热点之一。目前已扩大到...  相似文献   

20.
应用有序聚类法对柠条苗高生长期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柠条的净高生长量为样本,应用有序聚类法,对柠条的苗高生长期进行划分,结果如下:1.出苗期(4月22日~5月12日);2.幼苗期(5月13日~6月20日);3.速生期(6月21日~7月30日),4.硬化期(7月31日~9月10日)。苗木的速生期较短,但全年高生长的70.8%是在该期内的完成的,因而,该期的水,肥,光,热等合理调节措施是苗高生长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