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杜松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杜松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交链孢 (Alternariasp )和茎点霉 (Phomasp )是杜松赤枯病的主要致病真菌 ;两种病原菌均喜偏酸性的条件 ,菌丝生长发育的适宜pH值是 5~ 7;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 2 0~ 30℃ ,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 15~ 2 5℃ ,2 0℃时萌发率最高 ;Al ternariasp 在相对湿度 90 %以上能较好萌发 ,Phomasp 在湿度 10 0 %时才能萌发 ,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两种病原菌对云杉和丹东桧的嫩枝叶也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痛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病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在山东泰安等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产区发生一种新的叶部病害—板栗褐缘叶枯病Phpmopsis mollissima Y.Z.HUA S.X.JIANG。病原菌每年只侵染1次,侵染高峰期在8月份,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板栗病叶及冬芽上越冬。选用新型杀菌剂戊唑醇、氟硅唑和咪鲜胺防治该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3.4%,90.8%和72.4%。  相似文献   

5.
柳树辽宁壳多胞菌溃疡病系我国新发生的一种柳树溃疡病,〔1〕病原菌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辽宁壳多胞菌StagonosporaliaoningensisZ.K.ZhongetZ.W.Yuan。〔2〕本病于4月下旬发病,5月中下旬分生孢子成熟,6月中下旬为孢子飞散和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以菌丝体在侵染枝干表皮下越冬,为翌年4月发病的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6.
糖槭叶枯病 Phyllosticta negundinis病菌孢子放散开始期和高峰期与每年的温、湿度变化有关。病害发生严重程度与降雨量关系密切 ,降雨早且量大时病害严重。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 ,通过气流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喷洒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 0 0倍液和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 0倍液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花椒枯梢病是陇南、天水山区花椒枝条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 ,引起大量嫩梢枯死。对该病的危害情况及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特性、侵染循环、防治方法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其病原为一种茎点菌 (Phoma sp.)。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15~ 2 5℃ ,比菌丝体生长适温范围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 ,每年 5月份当气温回升 ,湿润多雨时 ,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散落在破伤、有分泌物的枝条上萌发 ,引起初次侵染。在生长季节可多次再侵染。该病的发生与虫害、气候、栽培管理、品种等多种因素有关 ,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8.
对国外松枯梢病病原茵(Diplodia pinea,又名 Sphaeropsis sapi-nea)从分生孢子萌芽、菌丝体生长及产生子实体所需要的条件三个方面开展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自然界或人工诱导的分生孢子在清水中均不易萌芽,分生孢子萌芽需要补充一定的营养条件,以10%的松针汁最有利于萌茅,其次为2%的葡萄糖液。菌丝体在10%松针汁+PDA 及 PSA 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分批在不同温度组中测定孢子萌芽及菌丝体生长的温度条件,表明从4℃起孢子萌芽及菌丝体生长即可微度进行,孢子萌芽最适温度为27-29℃,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6-27℃,38℃高温并不影响孢子萌芽率,35-38℃时芽管及菌丝体生长严重受阻。孢子致死温度达42℃以上,说明该菌对高温的耐受力很强。孢予在 pH4-10时均可萌芽,以6-8最为适宜。分生孢子萌芽需要的最低湿度为80%,高湿度有利于孢子萌芽,但并不一定需要自由水;分生孢子4个月后发芽率仍很高,一年后仍有有一定的萌芽率。黑暗及室内自然光下人工培养不易产生子实体,但在萤光灯下7-15天可以诱导出子实体。以松针段、松梢、PSA 及10%松针汁+DA 培养基最有利于子实体及分生孢子的产生。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在我省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其他报道要广,其他特性也表明该菌适应性、生命力均较强,为该病害在我省普遍严重发生的原因之一,各地与我们在对该菌生物学研究中结果的差异很可能由于病原菌的变异造成。  相似文献   

9.
经鉴定,桉树溃疡病的病原为Phoma eucalyptica Sacc.。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30℃,最适pH为5~7.5。病原菌分生孢子在25℃下24 h内萌发率93%,葡萄糖和蔗糖溶液对孢子的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病原菌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强,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8℃和65℃。病原菌菌丝和孢子通过伤口侵入寄主体内,无伤接种不发病。  相似文献   

10.
金丝小枣浆烂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多年大量室内和田间试验与调查,研究了金丝小枣浆烂病病原菌仁果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obtuse对金丝小枣各器官和枣果的侵染、孢子萌发、越冬寄主、子实体形成规律和侵染率与降水量关系.结果表明,病原菌于6月上旬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侵染高峰期,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前期侵染呈潜伏侵染状态.金丝小枣树皮、枣头、枣股及落果、落叶、落吊均为病原菌越冬场所,其中以落果为主.枣园周围杨树、榆树、刺槐、苹果、梨树、桃树亦为病原菌越冬寄主并传播病原菌造成危害.病原菌在越冬病枣果上可形成有性和无性繁殖体;当年病枣果形成分生孢子发生再侵染.8月中旬、下旬雨量大,是造成金丝小枣浆烂病大发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1.
国槐潜蛾在河北满城县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作白色梭形茧在茧内化蛹,在槐树树皮缝内越冬,少量茧分布在叶片上。由于树干阳面越冬茧羽化在先,阴面在后,造成以后各代世代重叠。应用4种杀虫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以40%水胺硫磷和50%杀螟松1:1000倍液效果最好,死亡率分别达98%和100%;1:2000倍液则为87.2%和96.0%。  相似文献   

12.
板栗兴透翅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是河北省的主要经济树种,近年来,受到板栗兴透翅蛾(Synanthedon castanevora Yang et Wang)的严重危害,造成栗实减产,甚至树木死亡。  相似文献   

13.
统帅青凤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统帅青凤蝶 (Graphiumagamemnon(Linnaeus) )取食含笑 (Micheliasp .)、木兰 (Magnoliasp .)等木兰科 (Magnoli aceae)植物 ,在福州 1年 4代 ,以蛹越冬。本文报道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异绒螨(Allotrombium sp.) 在北京、山东临沂地区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螨越冬。成螨和若螨可捕食膜肩网蝽(Hegesidemus habrus Drake)若虫,对膜肩网蝽种群数量有控制作用。异绒螨越冬前不产卵,翌年春产卵,幼螨营寄生生活。菜蚜是室内饲养异绒螨的好饲料,可缩短生活历期,有利于林间释放。在杨树幼林中,以若螨与膜肩网蝽1:50释放,膜肩网蝽虫口减退率达76.01%。人工助迁成螨,在林间亦易定居。  相似文献   

15.
刚竹瘿蚊 Procystiphora sp:在天津1a 发生1代,以蛹在竹小枝内越冬.成虫出现在4月上旬,产卵于早园竹 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的新芽中,幼虫孵化后钻蛀取食虫瘿内物质,于10月上旬化蛹.刚竹瘿蚊有1种内寄生天敌:瘿蚊柄腹姬小蜂Pediobius sp.;2种外寄生天敌:刺胫广肩小蜂Eurytoma setigera Mayr和栗瘿旋小蜂 Eupelmus urozonus Dalman.另有3种伴生昆虫:竹瘿广肩小蜂 Aiolomorphus rhopaloides Walker、纹黄枝瘿金小蜂 Homoporus japonicus Ashmead和秆蝇金小蜂Gastrancistrus sp..  相似文献   

16.
导电功能木质复合板材的渗滤阈值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傅峰  吕斌  王志同  华毓坤 《林业科学》2001,37(1):117-120
通过导电单元掺杂粘合单元并叠层复合木质单元研究了导电功能木质复合板材的渗滤阈值,结果表明,形成渗滤效应时的阈值为8%-14%,对应的导电单元施加量和填充量分别约为14%-25%和12%-20%;形成渗滤效应之后,导电功能的均匀性较好,此外,相关机理和量化关系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木兰青凤蝶[Graphiumdoson(FelderetFelder)]在浙江1a发生3~4代,以蛹在叶背越冬。以幼虫为害广玉兰、含笑的嫩叶、芽,成虫4~10月份均有发生,卵散产于嫩叶正面的叶缘,一般1叶1卵,偶见2卵,幼虫共5龄,5龄幼虫为害最烈,1d能取食4~6张含笑嫩叶,老熟幼虫在老叶背面化蛹,第2代部分蛹有滞育越夏现象。  相似文献   

18.
白蜡绵粉蚧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蜡绵粉蚧 Phenacoccus fraxinus主要为害白蜡树 F raxinus sp.,在西宁市 1年 1代 ,以 2龄若虫越冬。化学防治适期为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雌虫成虫期 ,用 4 0 %氧化乐果或天王星 2 0 0 0倍液均匀喷洒 ,杀虫效果 93%以上 ,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与传播  相似文献   

19.
冷季型草坪害虫--淡剑袭夜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淡剑袭夜蛾是冷季型草坪的主要害虫.在石家庄市1年发生3代或4代,以蛹在土壤里越冬.6~10月间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