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钗石斛人工种植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金钗石斛的质量和产量,病虫害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需对金钗石斛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基于此,分析金钗石斛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技术,包括农业生态调控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生物源农药防治技术以及矿物源农药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农业投资力度的加大,水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然而,南方地区因气候、地理环境特殊,水稻种植面临着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导致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基于此,总结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措施,针对现阶段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关键点,并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生态调控4方面阐述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甘肃省梨产业健康高效发展,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结合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防治原则以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制定了甘肃省梨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本规程的制定将为甘肃省梨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进而促进甘肃梨产业高质量绿色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双季杂交稻病虫害防治的新方法,祁东县采用稻田翻耕和深水灭蛹、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安装频振式太阳灯、生物及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等一系列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组装与常规化学农药防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农药用量和防治成本较低、病虫防控增效、水稻增产增收、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5月17日,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  相似文献   

6.
绿色防控是指在作物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限量使用有毒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过程。绿色防控的内涵: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形式;尽量降低作物的经济损失风险(必要产量或效益);尽量降低使用有毒农药的安全风险(操作者、消费者和水源等安全);尽量降低破坏生态的风险(保持生态平衡和多样性调控能力);以安全为核心,兼顾产量效益和生态保护,控制病虫害。  相似文献   

7.
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衡阳市通过建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批以作物为主线的防控效果好、操作简便、成本适当的技术模式,创建了一批绿色防控优质蔬菜品牌,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赢利的"双赢"局面。基于此,衡阳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对丰都红心柚病虫害进行分析,针对其特点,采取包括农耕技术、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对环境友好型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促进丰都红心柚质量安全和出口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9.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病虫害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病虫害的出现对树木的健康生长造成了损害,不利于当前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林业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分析和了解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掌握常见林业病虫害的特点,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式进行有效防治,确保林木健康。基于此,主要研究了林业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其极其重要的工作。而绿色防控是现代社会发展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且推进农作物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相关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基于此,分析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具体方法,然后以此为基础,探究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传统的喷药方式存在着药剂浪费、环境污染和作物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通过智能喷药机器人的应用,提高农业喷药的效率、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以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了一款由底盘、四轮驱动机构、自动配药装置、喷药装置及智能控制器、传感器等组成的喷药智能机器人,能在不同路况下行走工作。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深度分析农作物所受病虫害情况,通过控制模块获取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瞬时数值动态调整药液浓度、喷药压力,实现喷药过程平稳工作。该系统的设计为后续根据作物生长态势精准靶向喷药及远距离喷药等功能实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无公害生产示范区实施作物健壮栽培、施用农家肥和水稻专用生物有机肥 ,应用无公害农药和农业措施 ,必要时限量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可减少种子、化肥和农药施用量 ,稻谷中农药和重金属等有毒害物质残留量低于绿色食品卫生指标 ,并增加田间蜘蛛等天敌 ,降低生产成本 2 85元 /hm2 ,增加稻谷收入 16 6 7元 /hm2 。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6,自引:4,他引:6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特征,并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技术、农田径流生态拦截技术以及包括化肥减量化技术和农药减量化与残留控制技术为主的农业化学品减量使用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系统控制思想和相关技术研究的趋势,包括系统控制与区域治理结合、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结合、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结合及建立健全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价与预警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农药使用情况,制定玉米病虫害防治规范。采用定点调查方法,对陇西县玉米病虫害及农药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该县玉米主要病害有茎基腐病、锈病、大斑病和小斑病,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蓟马、黏虫和地下害虫等。将农药使用情况录入全国农药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按其类型,除草剂用量最大,其次为杀虫剂和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用量最小;按毒性,低毒农药用量最大,其次为中毒农药,微毒农药用量最小;按种类,以化学农药为主、生物农药为辅;按农药成分,辛硫磷、莠去津用量较大。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移动农业病虫害图像采集与诊断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青  张超  王正  杨保军  唐健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Z1):184-191
为了便捷地采集和实时诊断农业病虫害图像,设计了一个分布式移动农业病虫害图像采集与诊断系统。该系统由多个便携式图像采集终端和一个图像处理服务器组成;其中,图像采集终端包括嵌入式相机、可伸缩的手持杆和装载控制App的手机;图像处理服务器包括农业病虫害诊断、信息记录和反馈模块等。手持杆可将安装在其前端的嵌入式相机送到人手或视觉难以企及的病虫害区域,手机可实时预览前端相机的拍摄画面和实现控制相机完成农业病虫害图像采集等功能;系统通过HTTP协议实现多个采集终端与图像处理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协同进行分布式计算,可以减少网络移动资费和服务器的负载。利用该系统对水稻纹枯病图像采集与诊断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图像采集终端可以便捷地采集到水稻纹枯病图像,手机端视频预览画面延时低,对相机控制命令无误,图像采集终端与服务器通信稳定,服务器端对水稻纹枯病图像处理和诊断实时,基于图像的水稻纹枯病为害等级诊断准确率为83.5%。如果服务器端加载不同的农业病虫害图像处理和诊断算法,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业病虫害图像的采集与诊断。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国水稻种植千百年来沿用着插秧,近年来有一些地方引用了直播种植。认为直播种植省工、省时和容易机械化,尤其是在除草剂有所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与种田劳动力比较缺乏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今后水稻种植应采用移栽还是直播,也就是说水稻种植应走移栽还是直播机械化的道路。通过对移栽与直播机械化的过去与现在、国内与国外有关资料的了解与分析,笔者认为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面临三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从多方面论证,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增加粮食产量,特别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不是单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之我国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应以移栽为主。只有在劳动力比较缺乏和种植面积较大的少数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直播。由于这样就引出了第二个育秧机械化和第三个插秧机械化问题。最后又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它们在我国今后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LED多光谱交替发光太阳能杀虫灯对稻田害虫诱杀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水稻种植期间害虫轮流发生,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的危害性最大,为了降低水稻害虫的发生率,防止农药的滥用,最好是采用物理防治。试验根据害虫的趋光性的波段范围以及夜晚活动旺盛时间(扑灯节律)的差异,研制了一种 LED(light emitting diodes)多光谱循环式太阳能杀虫灯,实现诱捕害虫的最大化。试验结果发现该灯对水稻害虫有较大的诱杀力,期间诱杀稻纵卷叶螟32.5%、二化螟25.6%、三化螟25.15%,各类稻飞虱占9.35%,其它害虫类别6.90%,灯区较对照区减少药剂防治2次;该灯对益虫的影响较小,诱捕的益害比为0.0089∶1,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该灯能有效地杀灭水稻害虫,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量并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农业景观害虫控制生境管理及植物配置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集约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化学农药所带来的大量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为减少农药的投入及其所产生的环境负效应,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发展。生境管理是一种有利于天敌群落发展,而不利于害虫种群增长的保护性生物防治方法,其实质是通过为自然天敌提供诸如花蜜、替代猎物或寄主、躲避不利干扰的庇护所等资源,将农业景观中天敌的害虫控制服务和功能最大化,或者通过构建不适宜害虫取食和繁殖的环境条件起到抑制或阻碍害虫发展的作用。本文在参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生境管理控制害虫的机理,并总结国外生物防治的实践经验以及近些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概括提出田间尺度上害虫生物防治的非作物生境及作物生境的建设和植物配置方法,为通过生境管理提升农业景观中害虫生物防治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PCA和PNN的水稻病虫害高光谱识别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对水稻病虫害准确、快速的识别是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基础,同时对灾害评估也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选用在水稻孕穗期时测定的两期受稻干尖线虫病危害的水稻叶片光谱数据和于水稻分蘖期时测定的两期受稻纵卷叶螟危害的水稻叶片光谱数据,通过对水稻叶片的光谱特征分析,选用可见光波段(490~670 nm)和短波红外波段(1 520~1 750 nm),用主成分分析技术(PCA)对上述光谱波段进行压缩,获得主分量光谱,最后结合概率神经网络(PNN)对稻干尖线虫病和稻纵卷叶螟进行识别,结果显示对水稻病虫害的识别精度高达95.65%。研究表明,PCA和PNN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多种水稻病虫害进行快速、精确的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20.
气力式包衣杂交稻单粒排种器研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满足杂交稻单粒播种的作业需求,该研究结合包衣稻种设计了一种单粒气力式排种器,分析了吸种姿态对吸种精度的影响,利用稻种导流原理,设计了一种导流式吸种盘,对稻种在该吸种盘导流作用下的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吸附过程中稻种与吸种盘之间的运动模型.采用包衣稻种(杂交稻五优1179)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全因素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