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连作微量元素营养研究:Ⅲ.连作对锰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韩丽梅  鞠会艳 《大豆科学》1999,18(3):207-211
本文通过田间与盆栽对比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锰营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中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锰含量总体高于正茬,但连作大豆植吸收积累锰却低于正茬,这种差异在盛花,结英,鼓粒共有表现明显,不同生育时期连作大豆植株阵营养与氮,磷营养相关极显著,分枝期植株锰营养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显著,盛花期,结英期植株营养与产量相关显著,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连作大豆土壤有效锰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田间与盆栽对比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钼营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连作年限播前土壤有效钼的含量低于正茬。不同生育期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钼的变化趋势和植株钼的积累特征与正茬相似,但含量低于正茬,且在盛花期土壤有效钼降到钼营养临界值(0.1mg/kg)附近,结荚期低于临界值。结荚期连作大豆土壤和植株钼营养与根瘤固氮、植株氮营养及产量间相关显著或极显著。上述结果说明,连作胁迫导致的钼营养亏缺可能是连作大豆产量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连作大豆土壤有效钼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大豆连作微量元素营养研究:Ⅰ.连作对锌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田间与盆栽对比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土壤与植株锌营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中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锌总体高于正茬,但连作大豆植株吸收积累的锌却低于正茬,这种差异在大豆营养关键期“盛花-结荚-鼓粒期”表现极明显。  相似文献   

4.
大豆连作微量元素营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韩丽梅 《大豆科学》1998,17(2):135-140
本文通过田间与盆栽对比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钼营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连作限播前土壤有效钼的含量低于正茬。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寒地黑土大豆轮作与连作不同年限土壤酶活性与相关肥力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和土壤C、N和C/N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轮作与连作不同年限,土壤酶活性、有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和土壤C、N及C/N均有较大变化,与正茬相比,迎茬、连作土壤酶活性均降低,其中连作二年,脲酶、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幅度最大,分别比正茬降低了29.6%、51.0%和41.9%;土壤C、N和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也是大豆连作二年降低最多,分别比正茬降低了18.0%、35.3%和40.4%、53.6%、41.3%,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C、N及有效养分含量均有所恢复,但大豆长期连作,上述各种成分又呈下降趋势.土壤酶活性与土壤C、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脲酶、转化酶、磷酸酶与各种养分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大豆连作使土壤酶活性降低,有效养分含量下降,是造成大豆连作障碍而导致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大豆连作条件下植株体内营养水平和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其产物的差异。结果表明 ,由于连作造成根际土壤障碍和植株生长发育障碍 ,导致体内硝态N、速效P、速效K含量显著降低 ,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体内可溶性糖、氨基酸总量极显著下降 ,影响大豆叶片的光合性能和有机物的积累 ,从而导致减产。随着连作年代的延长呈现渐低趋势 ,表现为正茬 >迎茬 >重茬。  相似文献   

7.
大豆连作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连作土壤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是:播期,成熟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连作2年酶活性最低。而结荚期酶活性则以连作二年酶活性最高,出现了与播期,成熟期截然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荚期酶活性几乎都高于播期,成熟期。经相关分析表明,播期,成熟期纤维素酶活性变化与土壤有机碳和pH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大豆连作土壤pH与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付慧兰  邹永久 《大豆科学》1997,16(2):156-161
本文对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pH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指出,大豆连作土壤pH变化与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的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大豆连作土壤pH的变化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也是连作大豆对不良环境的交叉适应。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胁迫对大豆连作植株生长及病害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永久  韩丽梅 《大豆科学》1997,16(2):131-135
大豆是土壤水分比较敏感的作物,水分胁迫对大豆连作植株生育影响超过了连作本身的障碍因素影响;水分胁迫加剧了连作大豆苗期病害。病株率与土壤含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大于190g/kg至200g/kg,连作大豆栽培障碍最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几年试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大豆连作不同年限不同生育期中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的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4种酶的酶活性与有机碳、土壤pH值以及4种酶活性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脲酶活性与速效钾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速效磷呈负相关.酸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钾呈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水解氮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速效钾呈正相关,与速效磷呈显著的负相关.从大豆连作土壤中4种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土壤的农化性状影响着土壤酶活性的高低,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也影响着土壤有效肥力的高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由此可见,用土壤酶活性来表征土壤生物学活性和土壤有效肥力状况,并根据酶活性评价土壤肥力水平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中美当代大豆品种和中国20年代大豆品种不同器官、不同生育时期的钙含量.结果表明:大豆植株不同部位钙的百分含量依次为:叶片>茎>叶柄>籽粒>荚皮;美国当代大豆品种茎秆和籽粒中钙的百分含量高于中国当代品种;从结荚期到完熟期,中美大豆植株中钙的百分含量随着生育时期的变化而逐渐降低;施用磷酸二铵以后,大豆在结荚期到鼓粒期增加了植株对钙的吸收,但进入始熟期以后,大豆植株钙的百分含量受磷酸二铵肥力影响不大;成熟时豆秸(包括茎、荚皮)、籽粒及大豆植株钙的绝对含量表明,相同器官内,中美当代大豆品种钙绝对含量高于中国20年代品种,其中美国当代品种的籽粒和植株钙绝对含量高于中国当代品种,中美当代品种豆秸中钙绝对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傅慧兰  邹永久 《大豆科学》1996,15(4):332-339
本文在几年试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大豆连作不同年限不同生育期中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的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4种酶的酶活性与有机碳、土壤pH值以及4种酶活性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脲酶活性与速效钾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速效磷呈负相关。酸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于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水解氮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速效钾呈正相关,与速效磷呈显著的负相关。从大豆连  相似文献   

13.
大豆连作障碍机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56,自引:6,他引:56  
于广武  鲁振明 《大豆科学》1993,12(3):237-243
大豆连作减产早已为生产实践所证实。本文在对连作大豆减产规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大豆—土壤两个生态系统出发,对减产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导致大豆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是由土壤营养元素亏缺,物理、化学及生物活性改变,病虫害加剧等原因综合作用于大豆,使大豆生育受阻,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大豆重迎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勤燕  陈宗泽 《大豆科学》1996,15(4):357-361
1992、1993年,我们就大豆重迎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茬与重迎茬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于花期表现出明显差别,正茬显著高于重茬及迎茬。这是由于重迎茬改变了土壤环境所致,因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作为大豆重迎茬早期营养诊断的指标。不同茬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因生育期而异,其趋势为播种前正茬〈重茬2年〈重茬1年〈迎茬,亩期、鼓粒期重茬2年〈迎茬〈正茬〈重茬1年,成熟期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5.
水钾耦合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下不同生育时期水分状况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营养生长期涝害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蛋白质含量外,开花期和结荚期土壤干旱或涝害胁迫均降低了蛋白质及脂肪的含量;钾肥有提高大豆脂肪、降低蛋白质含量的趋势,但只有在水分供应适宜时,钾肥效果才显著。各生育时期土壤干旱或涝害胁迫均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但干旱引起的减产程度要大于涝害。干旱胁迫对各生育时期引起的减产程度表现为:结荚期>开花期> 营养生长期;而涝害胁迫对各生育时期所引起的减产程度则是相近的。无论何生育时期控水,本试验中产量最优的处理是W2K3(适宜水分+0.136 g K2O kg-1土),而经济系数最优的处理是CK(适宜水分+0.068 g K2O kg-1土)。钾肥能促进大豆子粒产量的形成,但本研究发现,只有在营养生长期控水条件下,钾肥才显著地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而开花期、结荚期控水,钾肥的产量效应并不显著;开花期、结荚期控水条件下,水钾互作都显著地影响大豆子粒产量的形成,但营养生长期控水条件下水钾互作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不同茬口大豆根圈土壤pH值和氮营养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根箱系统,研究不同茬口条件下大豆根圈土壤pH值和氮营养分布,结果表明,前茬为麦茬和玉米茬的大豆根面区土壤偏碱,而前茬为休闲和豆茬的大豆根面区土壤偏酸.不同茬口土壤大豆根面区NO-3 -N含量较距根面2mm区低,表现为亏缺效应.尽管处理间NH 4 -N含量分布受茬口影响较NO-3 -N小,但NH 4 -N含量分布走向却因茬口而不同,休闲土、正茬土、迎茬土、重茬土和大豆长期连作处理条件下的大豆根圈土壤NH 4 -N含量表现为一定的累积效应,而小麦长期连作茬口土壤的大豆根圈NH 4 -N含量表现为亏缺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茬口的大豆根圈土壤pH值、NO-3 -N和NH 4 -N含量分布变化不同,说明大豆连作障碍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归结于大豆根圈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大豆锰素营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大豆锰素营养,并分析了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大豆产区几种土壤的有效锰含量。结果表明:(1)大豆植株体内锰的浓度和含量随着培养介质中锰浓度增加而增加,(2)锰主要分布于叶部和根部,茎部最少,(3)锰与磷、铁间存在拮抗关系,(4)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土和砂姜黑土缺锰,黄棕壤有效锰含量丰富,淤土和二合土居中。  相似文献   

18.
花生连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评价辽宁地区花生连作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对不同连作年限花生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生连作年限的增加,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酸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活性排列顺序为连作2年>连作4年>正茬>连作6年;土壤脲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内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在不同生育时期内其变化规律不一致。连作改变了土壤酶活性,使花生根系毒害作用和土壤磷素流失加重,使土壤状况,pH值,氮素供应能力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连作大豆土壤微生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豆连作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变化和根际优势真菌变化,及大豆生育  相似文献   

20.
连作对花生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覆膜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连作对花生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覆膜调控。结果表明:连作导致出苗率低、植株矮小、落叶早、结果数减少、产量下降,显著降低了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且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幅度大于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幅度,同时,Fv/Fm、ΦPSⅡ、NR活性及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且这种抑制作用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加重。覆膜栽培显著提高了多年连作花生叶片全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和生育前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了花针期的ΦPSⅡ和饱果成熟期的Fv/Fm,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苗期到结荚期的根系活力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产量增加13.5%。覆膜栽培提高花生生育前期根系的吸收活力,促进氮的转化和吸收,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多年连作对植株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