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印度是一个拥有10亿多人的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石油储量仅占世界0.4%.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2003~ 2004年度至2006~ 2007年度的年均GDP增长率为8.15%.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印度对能源需求日益加大,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印度的石油消费量位居世界第六,由于本土能源资源储存和产量不足,对海外能源依存度很高,进口能源占国内总消费的比例高达70%,且继续呈上升趋势.能源问题成为了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有效地应对挑战,印度积极采取措施,着力进行新能源探索,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以确保其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平潭县农村能源区划的基础上,分析该县农村能源资源特征和消耗特点及缺能所造成的影响,从而说明发展农村能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阐明该县农村能源需求的预测方法与结果;提出农村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大量的数据阐明了我国农村能源的现状和2000年的农村能源需求预测。作 认为我国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积极开发,综合利用;发展农村能源的总战略是:分散产能、分散用能,减少运输,降低成本。並且提出了五条解决我国农村能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印度是世界上农业大国之一,全国人口7.5亿,是世界上第二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80%是农业人口,有60—80%的人口靠农村传统燃料过日子。印度人均能耗只有285公斤标准煤/年(能源产量和消费量都比我国低得多),水平相当低。 印度的能源资源较为丰富:水电资源居世界第13位;核燃料资源居世界第9位;可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农村生物质能的意义 农村生物质能资源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开发利用农村生物质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1、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有利于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我国既是化石能源非常短缺的国家,还是能源消费大国,我国年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20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今后,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还将不断增加,据初步预测,到2020年,全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30 ~ 36亿吨标煤,能源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6.
印度全国土地面积约3.05亿公顷。1981年底全国人口达到6.83亿,农村人口5.4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三十年来全国总人口增长一倍,预测到公元2000年人口将达到11亿3千万。据统计,世界上有九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其中三分之一在印度农村。印度农村能源消费的构成中,以1978—1979年度为例,烧饭取暖占86.4%,照明2.2%,农灌1.6%,运输0.1%,农村工业9.3%,耕作0.4%。家庭消耗的能源,即做饭采暖以及部分农村工业消耗的能源,主要靠薪柴、牛粪和农作物秸秆等非商品能源。农村消费的商品能源,仅占全国的10.6%,人均只有十几公斤标煤。商品能源主要用于农田排灌、部分农村工业以及照明。显然,生物能是农村能源的主要支柱。农村是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之一,同时也是能源生产的重要来源之一。不仅90%以上的农村生活燃料靠生物能供给,而且印度城镇所消耗的非商品能源也是生物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从中国农村能源的供求现状分析,农村能源保障存在着供应、生态和投入的危机,不加节制的用能习惯和传统的用能技术将会使农村能源需求超过中国全部可供的常规能源量,农村能源问题将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根据农村可再生资源的潜力和利用途径分析,生物质能与太阳能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方式,特别是培育生物质能产业可能是解决农村能源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天然产物分离》2005,3(6):17-17
印度是一个油气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已探明的油气资源仅占世界的0.8%,所需原油的70%依赖进口。印度政府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也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已将生物柴油、乙醇、生物燃料气和生物合成气等生物燃料的发展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生物柴油和乙醇因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而倍受政府重视。印度消耗的柴油远超过汽油,因此政府认为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对印度经济的影响将比乙醇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9.
刘静 《甘肃农业》2014,(3):14-16
面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作者实地调查了河北、湖南、新疆三个不同地区12个村庄360个农户农村能源消费,力图探索我国农村能源消费变动的规律,寻求既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需求,又能实现农业节能减排和低碳农业农村能源消费优化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拉美经济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其对能源的需求也在增长。1970年以来,原油日消耗量已上升到213%。到2010年,原油仍是拉美的主要燃料,占其能源需求的60%,其余的能源需求则是天然气和水力。拉美已探明的原油储量约占全球原油总储量的13%,原油日产量占世界的12.7%。为此,拉美地区将持续出口原油和成品油,同时也更需求大量的能源基础项目,包括集气设施、处理设施、管道、炼油厂、储存设施、终端设施和发电厂。拉美能源组织(OLADE)预计,到2000年,用于能源和基础项目的投资将在1010×10~9美元至1110×10~9美元之间。下列工程是拉美正在进行的或计划的项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地区对常规能源需求逐渐增多。与城市相比,农村环境和资源更为广阔、丰富,现在已经成为新型可再生能源推广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印度是世界上利用太阳能最多的国家之一,它对太阳能的研究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印度对太阳能的研究与利用,目前主要是为了满足农村地区对能源的需要。印度科学家们确信,在农村发展中,太阳能可以作出重  相似文献   

13.
玉门市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门市以缓解能源需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为载体,积极探索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着力发展可再生、清洁、环保的农村新型能源产业,为当地农村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青藏高原被喻为"世界屋脊",世界的第三极,一向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1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长期以来,西藏常规能源极为匮乏,农村生活能源基本依靠薪柴、畜粪、秸秆、草皮等传统生物质能源,燃料—饲料—肥料矛盾日益加剧。为满足能源的需求,对森林、灌丛的乱砍滥伐加剧了脆弱的高原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能源安全成为西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广东省的能源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首先分析了影响广东省能源需求的各种因素,构建了预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能源系统非线性等复杂系统特征,结合粒子群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优点,构建了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数据降维,以降低神经网络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以广东省1985-2013年的能源需求数据进行模拟与仿真,并对2014-2018年的能源需求量进行预测,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的反映广东省能源需求的特征,预测结果较为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的显现,极力倡导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能耗换取经济高增长的用能观念,已成为全球讨论的话题,多能源结构的选择和运用,将逐步取代高能耗、高污染排放的能源产品是社会进步的唯一选择。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加快,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使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我国能源建设的重点之一,了解和认识农村能源建设的现状有利于吸取经验,同时又可以认清尚未解决的问题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地燃料 印度是世界上系统地计算过“非商品能源”利用程度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早在60年代,“印度能源调查委员会”就在农村与城镇进行了抽样调查。据该委员会报道,每年烧掉木材12,000万吨,干牛粪5,000万吨,“植物性废物”3,000万吨,大部分用于农村,但也有一部分用于城镇地区。最近,一些作者所估计的数字稍高一点。  相似文献   

18.
正绿色清洁能源如何服务乡村振兴?应把新能源建设作为振兴乡村的新动力,将乡村的土地、劳动力等各类资源投入到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中。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乡村振兴必将加速农业农村的电气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步伐,也必然带来农村能源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但目前我国乡村能源结构和供应体系仍存在化石能源为主,难以支撑乡村振兴建设和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美丽乡村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农村电价贵的原因有三:一是远距离的输送,投入大;二是远距离输变电的损耗大;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面对能源需求与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发展可再生、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已经成为我省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农业和农村作为我国清洁能源生产与消费的重要领域,对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举足轻重。开  相似文献   

20.
<正> 黑龙江省农村能源是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民占总人口的80%,农村能源的比重更大。表1是我国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其中生物能占80%以上。我国对于农村能源问题已作为战略性问题提出,其方针是“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即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搞多种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