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对13个美国稻DH系/籼稻、7个籼稻/美国稻DH系、8个美国稻DH系/粳稻(或粳稻/美国稻DH系)F、进行了花药培养,美国稻DH系与粳稻杂交F1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率和花培率均高于美国DH系与籼稻杂交F1培养所得结果。而以美国稻DH系作母本与籼稻杂交F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花培率均明显高于美国稻DH系作父本与籼稻杂交F1,显示出美国稻DH系与籼稻杂交F1花培再生率可能存在细胞质效应。因此,用具有高培养率的美国稻DH系作为桥梁亲本可能是提高籼稻花药培养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作母本,"9311"作父本,配制育成的超高产、高优质、中籼型的杂交稻新组合,在长江流域稻区和南方稻区13个省120多个点的示范种植,均表现高产、优质、耐肥抗倒、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适应性广,比目前当家的杂交稻组合"汕优63"增产10~20%.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审定品种(审定号:赣审稻2005041),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超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在江西、湖北等长江流域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0~125天;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0~135天(与汕优46、国丰一号相仿)。  相似文献   

4.
李静 《农村科技》2011,(6):10-10
一、品种选择 选择新稻33号、新稻34号。 二、播期选择 温宿县稻区最适育苗播种期在5月15~20日,秧龄天数控制在25~30天。 三、浸种时数 静水条件下45~50小时,流水条件下72小时。  相似文献   

5.
1977年已把柳州野稻和长药野稻的显性宿根性状经种间复合野栽杂交输入到栽培稻之中,它们的复交F1定名为4020,已宿根生存19年至今。为了选育高产宿根稻,用栽培稻和42020衍生系作轮回亲本对4020的后代作交替回交,使综合经济性状得以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增产的机制。【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和免耕)对直播稻和移栽稻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无论直播或移栽,免耕稻最高分蘖期的根冠比、单蔸根干重、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均高于翻耕稻,其成熟期0~5 cm土层的根重、根重密度和5~10 cm、10~20 cm土层的比根长也比翻耕稻高。在移栽条件下,免耕稻成熟期0~5 cm土层的根长、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高于翻耕稻,其最高分蘖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平均增加40.72%、13.81%;在直播条件下,免耕稻最高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平均增加54.56%、19.53%、2.80%和12.59%、24.06%、74.19%,其孕穗期的地上部32P的转运率比翻耕稻平均增加13.68%,而其根系残留率比翻耕稻平均降低10.22%。无论移栽或直播,免耕稻的有效穗数比翻耕稻低,但其每穗粒数高于翻耕稻。在直播和移栽条件下,免耕稻的产量平均分别为8979.0 kg·ha-1和8588.0 kg·ha-1,比翻耕稻分别增产2.30%和1.19%,但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结论】免耕稻相对于翻耕稻有明显的增产优势,是其根系特性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7.
十优玉1号是利用广西农科院育成的高配合力优质野败不育系十优A与自选恢复系玉恢1号配组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合在桂南、桂中作早晚稻,桂北作晚稻种植.各地多点试种示范,一般产量7.50~8.25t/hm2,高产栽培可达9.75t/hm2,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米三级标准,2007年5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安优08是以优质抗稻瘟病水稻雄性不育系安丰A作母本与自育高配合力恢复系QN2058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早熟杂稻品种.2009~2010两年贵州省区试平均产量达9.11 t/hm2,平均比综合对照增产11.31%.群体综合性状表现好.生育期适宜于高寒山区及中早熟稻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皖稻131又名协优292000~2002年经安徽省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6.05~564.20千克(作双晚栽培),近年来在我区作一季稻试种,获得良好效果。因生育期较短(135天左右),栽培管理上有别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0.
稻-鸭-萍共作对水稻田病虫草的控制效果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生物间互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稻-萍共作处理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田草害的发生,稻-鸭、稻-鸭-萍处理模式对褐飞虱及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且稻-鸭-萍共作模式的增产作用明显,杂交籼稻增产近20%,粳稻增产也达8.8%,并可生产无公害稻米和有机稻米。  相似文献   

11.
稻蟹共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稻蟹共作系统中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在辽宁盘锦开展田间试验,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以养蟹为主因素,施肥为副因素,设置4个处理,即单作稻不施氮肥处理(R0M)、稻蟹共作不施氮肥处理(R0C)、单作稻施氮肥处理(R1M)和稻蟹共作施氮肥处理(R1C)。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0~20. 0cm土壤NH4+-N、NO3--N和MBN的含量,显著提高0~20.0 cm土壤脲酶、蛋白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以及0~10. 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养蟹对土壤NH4+-N和NO3--N含量影响较小,在施肥条件下,养蟹显著提高0~20. 0 cm土层土壤MBN含量,在不施肥稻田中,养蟹对土壤MBN的影响较小。养蟹显著提高0~10. 0 cm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0~20. 0 cm土壤脱氢酶活性,对10.1~20. 0 cm土壤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0~20. 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因此,稻蟹共作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MBN含量和酶活性,增强酶在土壤氮素转换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土壤氮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水稻新品种──A稻4号林应春(新疆农科院核生所,乌鲁木齐,830000)A稻4号(原代号86-132)系新疆农科院温宿水稻试验基点组1984年选用越光作母本与84-6品系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1993年3月阿克苏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予以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3.
稻属植物种在广州自然条件下的光周期反应和分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于1986年,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农场自然条件下进行,主要结果如下:1.稻属植物20个光周期反应,可分为:钝感型、敏感型和极敏感型。亚洲稻和非洲稻属于敏感型。2.依光周期反应、谷粒长、谷粒长/宽和护颖长度,稻属20个种可分成4个系,即栽培系、小粒野稻系、长粒野稻系和长护颖野稻系。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播期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东海县直播稻适宜播期为5月20日至6月10日,最佳播期为6月1日。在5月20日之前或在6月10日以后播种,直播稻产量均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小麦新品系皖9231 8 特征、特性作了系统观察,并对其在沿淮地区作稻茬麦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武香粳1号(原名2507—4)是我县农科所用香糯3007×单125杂交育成的香型早熟晚粳新品种。1985和1986年参加江苏省特种稻区试,1987年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在太湖稻区中上等地力条件下作一季晚稻种植。 主要特征特性 武香粳1号作单季稻栽培一般在5月15~20日播种,10月25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  相似文献   

17.
25%扑草净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稻田土壤类型为轻度沼泽化草甸土,耕层15~20cm,有机质含量3%左右,pH值6.5,老稻田,排灌条件良好.秋翻春旋,春整地,5月12日泡田,5月14日水整地,机械水整平,人工筑塑料PVC埂.供试水稻品种为垦鉴稻6号,5月20日移栽,秧龄3.1叶,移栽规格30cm×13cm,每穴2~3株.全生育期尿素用量为260kg/hm2,按基∶蘖∶调∶穗=3∶3∶2∶2施用;磷酸二铵100kg/hm2,100%基施;硫酸钾150kg/hm2,60%作基肥,40%作穗肥,以浅-湿间歇灌溉为主,每次灌水深度3~5cm,渗干到脚窝有水时再灌下一次.  相似文献   

18.
镇稻2号     
镇稻2号是镇江农科所从"桂花糯"中选得变异株育成的,属迟熟中糯。作单季稻栽培,在5月中旬播种,8月中旬齐穗,10月中旬成熟,全生育期接近150天,一生总叶龄16~17叶,伸长节间数5~6个。作瓜、稻、豆后季稻栽培,6月下旬播种,7月下旬移栽,9月上旬齐穗,10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25天左右,一生总叶龄14叶左右,伸长节间数4~5个。  相似文献   

19.
郭华 《福建农业》2006,(3):9-11
杂交稻“Ⅱ优航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航天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中晚熟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我县开始引进试验,示范,2004-2005年作再生稻,早中稻,单季稻,烟后稻种植,  相似文献   

20.
广两优676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2013-2015年在武平县作烟后稻试种、示范观察研究,综合表现良好。本文总结其作烟后稻示范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