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豆植株氮素积累与转运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大豆不同生育期地上部植株干物质动态和氮素积累与转运动态变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各器官(除荚果外)干物质积累均在结荚至鼓粒期间达到高峰;不同器官氮素积累间存在差异,叶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结荚期,叶柄、茎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结荚后荚果中氮素积累迅速增加;不同叶位叶片氮素含量先增加而后下降,不同叶位叶柄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品种黑农3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结瘤和不结瘤情况下大豆未成熟和成熟荚皮和籽粒中的酰脲(尿囊素和尿囊酸)和草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开花后20 d和45 d,不结瘤处理大豆荚皮和籽粒中根瘤产生的酰脲含量明显降低,而不结瘤处理大豆籽粒中的草酸含量明显高于结瘤处理,荚皮和籽粒中草酸的总含量在2个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可见,大豆籽粒中的草酸合成前体不是来自根瘤产生酰脲的分解产物乙醛酸.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植株地上器官生物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的变化及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以吉林省1923—2004年间育成的2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植株地上部分器官茎、叶片、叶柄及荚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使籽粒产量和结荚期(R4)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收获指数增加不显著。籽粒产量的提高是生物量增加的结果,生物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在R4期,茎、叶片、叶柄和荚的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9.7%、36.1%、43.0%和23.0%,以叶片和叶柄生物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植株上层、中层和下层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4.4%、55.1%和18.9%,以植株中层生物量的增加最为显著,上层次之,下层增加最小。中、上层叶片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8.3%和48.3%,中、上层叶柄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63.6%和59.4%,并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中、上层叶片和叶柄的生物量具有作为高产品种选择指标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豆叶片希尔反应活性稚幼茎段酰脲含量在鼓粒期都有一高峰。叶片希尔反应活性与幼茎段酰脲含量在开花期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大豆生殖生长时期叶片的光合活性与根系共生固氮体系的固氮作用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素水平对3种叶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小白菜、菠菜、生菜在不同供氮条件下不同器官硝酸盐累积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4个氮浓度下,不同器官中的硝酸盐含量,小白菜为:叶柄(茎)>叶片>根;菠菜表现为根>叶柄>叶片;生菜为氮浓度≤15 mmol/L,叶柄>根>叶片,氮浓度≥20 mmol/L,叶柄、根>叶片.②小白菜的叶柄是硝酸盐累积的主要场所,菠菜的根部累积的硝酸盐在整个植株中最高.③在氮浓度≤5 mmol/L,小白菜叶片中NO3-含量分别是菠菜、生菜的6.7倍、4.6倍;小白菜叶柄中NO3-含量分别是菠菜、生菜的6.2倍、2.1倍.④小白菜内NO3-含量在处理第14天时达到最高.在第14~21天,菠菜的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而生菜的硝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大豆品种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与植株光合的关系,于2010—2011年,选用吉林省1923—2004年间育成的22个大豆品种,研究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在增加根系伤流液质量的同时,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也得到增加,其中盛花期(R2)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品种的育成年份呈显著正相关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在盛花期(R2)最高,结荚期(R4)和鼓粒期(R6)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极低.对R2、R4和R6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与Pn的相关分析表明,R2可溶性糖含量与Pn呈极显著正相关,R4、R6相关不显著.R2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可以作为植株光合能力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生殖生育期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大豆品质育种和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大豆品种金元1号、集体5号(老品种)和吉林38、吉农19(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开花期(R2)、结荚期(R4)、鼓粒期(R6)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及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结果】新老大豆品种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下层上层中层,新品种低于老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R4期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新品种高于老品种。新品种叶面积在生殖生长初期增长明显快于老品种,且R4到R6期叶面积维持相对稳定。棕榈酸和亚麻酸含量从下层到上层表现为下降趋势;油酸含量从下层到上层表现为上升趋势,新老品种变化趋势相同,其含量为老品种高于新品种;硬脂酸含量老品种呈现为中上层高、下层低,新品种为上层高、下层低。在整个生殖生育期,大豆籽粒中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叶面积与籽粒脂肪、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在生育后期,通过增加大豆植株叶面积来改善光合能力,能够降低籽粒中亚麻酸含量,提高油酸含量,有利于大豆籽粒油脂品质改良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给果树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土培试验法研究了锰毒害对葡萄植株体内Mn、Ca、Mg、Fe、Cu和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锰毒害使2个葡萄植株体内各部位Mn含量明显升高,各部位有差异,在金手指中为根>叶片>茎,康拜尔为叶片>根>茎.从整体上看,高锰处理增加了葡萄金手指根茎叶中Mg、Zn以及叶中Cu的含量,降低了根茎叶中Ca、Fe以及根中Cu的含量;增加了康拜尔根茎叶中Mg、Ca以及叶中Cu和根中Zn的含量,降低了根茎叶中Fe及根中Cu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品种绥农26为供试品种,利用盆栽称重法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条件下大豆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植株各器官酰脲含量、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氮素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降低,无机氮含量增加,氮素积累和转运受阻,产量降低.外源褪黑素可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氮代谢...  相似文献   

10.
以2个山葡萄品种“双丰”、“左山二”和1个欧美杂种“金玫瑰”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植株生长以及Na+、K+吸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植株吸水困难,生长受到抑制,新梢生长量与叶片含水量均明显下降,“金玫瑰”生长量下降程度及叶片受害程度均低于“左山二”和“双丰”.NaCl胁迫下,Na+、K+在各器官区域分布不同,各部位Na+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茎>根>成龄叶>幼叶,不同品种间Na+升高幅度为双丰>左山二>金玫瑰;幼叶、成龄叶中K+呈升高趋势,但茎和根中变化无规律;NaCl胁迫下,植株各器官K+/Na+均显著下降,其中茎的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成龄叶,根系与幼叶相对较小;“左山二”和“双丰”的茎与叶片的SK,Na选择性系数呈增加趋势,而根与茎的SK,Na选择性系数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1.
赤豆种子萌发中,幼苗迅速合成酰脲,萌发第4d达到最大值.谷氨酰胺和甘氨酸促进尿囊素合成,谷氨酸和天冬酰胺对尿囊素合成影响较小.外源铵促进幼苗合成尿囊素.三羧酸循环的部分中间产物(特别是琥珀酸或延胡索酸)或高浓度的乙醛酸(6-10 mmol/L)不同程度地抑制幼苗的尿囊索合成.  相似文献   

12.
Cd胁迫对烤烟生理特性及积累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Cd浓度(0、3、6、10、30、60 mg/kg)对烤烟色素、丙二醛(MDA)、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及Cd在烟株中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Cd浓度的增大,团棵期和现蕾期色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采收期时则逐渐降低;Cd﹥10 mg/kg时,各生育时期色素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P<0.05)。(2)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烟株各部位Cd显著高于对照(P<0.05);团棵期Cd≤10 mg/kg和现蕾期Cd胁迫条件下的Cd含量大小是叶>根>茎,团棵期Cd>10 mg/kg和采收期Cd胁迫条件下的Cd含量大小是根>叶>茎;烤烟叶片中Cd含量大小顺序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3)生理指标敏感性总体表现为:总叶绿素(叶绿素a+b)>丙二醛>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其中各生育时期总叶绿素含量都与叶片镉含量显著负相关,是烤烟镉胁迫的理想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In soybean root nodules, which export recently fixed nitrogen mainly as the ureides allantoin and allantoic acid, cells uninfected by rhizobia undergo a pronounced ultrastructural differentiation not shown by the infected cells, including enlargement of the microbodies and proliferation of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ince some of the enzymes contributing to ureide synthesis occur in these subcellular components in root nodule preparations, the uninfected cells may participate in ureide synthesis and thu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symbiosis between host and bacterium.  相似文献   

14.
许金蓉  王清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80-13681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莲藕中总酚的含量和分布。[方法]以鄂莲系列莲藕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酚含量并分析总酚含量分布。[结果]荷叶的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莲不同部位的总酚含量顺序为:荷叶〉荷花〉荷梗〉地下茎。荷叶中总酚含量是地下茎的12倍左右。12个品种荷叶中的总酚含量差异显著,其荷梗中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花蕾中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莲藕藕节中的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其不同部位的总酚含量依次为:藕节〉藕尾〉藕头〉藕中。鄂莲一号、鄂莲二号、鄂莲三号、鄂莲四号和鄂莲五号的莲藕总酚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莲藕不同部位的总酚含量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为莲藕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剂对槟榔幼苗的矮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矮化药剂对槟榔的矮化效应,以1年生槟榔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烯效唑、甲哌鎓等药剂对槟榔幼苗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长、最大叶叶柄长、SPAD值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烯效唑、甲哌鎓等3种药剂处理均能有效限制槟榔幼苗株高,抑制叶片生长,促进茎粗生长和叶绿素合成。以10g/L烯效唑喷施时,槟榔幼苗植株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叶炳长生长最缓慢,茎粗最大,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矮化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桑树不同杂交组合叶片的生长速率及叶片性状的相关性,为桑树育种及其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17个广西桑树杂交组合各阶段叶片大小、叶柄大小、叶绿素相对含量、单片叶重,计算各叶龄阶段日生长率,并对叶片生长速率及其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桑树幼叶展叶后10~12 d是桑叶生长的最快时期,平均日生长率叶长达9.82%、叶宽达11.71%,之后生长减慢,26 d后叶片生长变化极小;展叶后3~33 d的生长总量为:叶长平均增加115.8 mm,增长率达207%;叶宽平均增加114.9 mm,增长率达270%。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大而增加,展叶后3~33 d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29.7 SPAD,增长率达237.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宽与叶长、叶宽与单片叶重、叶柄粗细与单片叶重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叶柄长与叶长、叶宽、叶柄粗细、单片叶重的相关不显著。【结论】桑树杂交组合叶片在春季一般遵循“缓慢—快速—缓慢”的生长规律,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幼叶展开10~12 d时叶片生长速度及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最快;桑树品种选育时应以叶片的叶长与叶宽作为选育的主要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7.
造纸废水灌溉对湿地土壤和芦苇中总磷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沈阳农业大学综合试验场内构建小试装置模拟辽河口天然芦苇湿地,对不同生育期湿地土壤和芦苇总磷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废水灌溉条件下湿地土壤总磷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废水质量浓度灌溉条件下,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磷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5~10cm土层中总磷含量最高。废水灌溉组土壤总磷含量在土层剖面分布规律为0~55~1020~4040~6010~20cm。废水质量浓度为300mg/L处理的土壤总磷含量变化量最大,175mg/L处理最小。芦苇总磷含量随生长期变化趋势为成熟期拔节期抽穗期展叶期发芽期。灌溉组芦苇中总磷含量高于对照组,总磷含量在芦苇内的分布特征为:茎叶根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磷、总氮、有机质及芦苇总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磷与pH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码图像识别的棉花氮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田间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棉花不同叶位图像色彩参数(G、NRI、NGI、NBI、G/R和G/B)与硝态氮含量、叶绿素测量值(SPAD)、叶绿素含量等营养指标间的相关性,确立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和曲线方程,以期为新型数码图像技术在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于2012—2013年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庆试验基地进行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湘杂棉8号’F1。设置8个施肥处理。分别在棉花蕾期、花铃期用Nikon D80数码相机获取棉花不同叶位图像并取样分析,研究数码相机进行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确定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曲线方程。结果表明:(1)倒3叶硝态氮含量与红光标准化值NRI的相关性最好,R2=0.8754。功能叶倒4叶次之,R2=0.8013。(2)除倒1叶外,各叶位的SPAD值与数字化指标之间均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倒2叶与绿光标准化值NGI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9591。(3)对于叶绿素含量,倒1叶与蓝光值B值相关性最好,为曲线正相关,R2=0.9444。其次为倒3叶、倒4叶,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4、0.931。因此,在进行棉花不同叶位氮素营养诊断时,应选择上部叶位倒1叶、倒2叶、倒3叶、倒4叶,并选择色彩参数B值、蓝光标准化值NBI、NRI进行相关性分析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