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安吉白茶、奶白玉茶是沿河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白茶品种,文章系统阐述了白茶茶园规划、茶苗选择、茶树定植、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全县白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敬亭山茶场现有茶园面积1066hm^2,但茶树品种多为当地槠叶种群体,可供制作优质名优茶的鲜叶量少、质量差,难以制成品形兼优的名优茶产品,制约了敬亭绿雪的品牌发展与茶业经济进一步提升,为此,茶场积极引进、推广无性系良种安吉白茶,根据品种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推广试验,取得了成功。茶场自2006年起实施安吉白茶引种推广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5月20日下午,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总结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浙江省副省长孙景淼等领导出席总结大会。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司长唐珂宣读公布了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浙江安吉白茶;江西庐山云雾茶;湖北武当道茶;安徽祁门红茶;江苏洞庭山碧螺春;广东英德红茶;广东凤凰单枞茶;云南凤庆滇红茶;  相似文献   

4.
《种子》2019,(3)
以引进浙江白茶白叶一号为材料,在贵州普安县种植。采用分区试验,对该品种(含对照)在当地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进行分析。通过与安吉地区同一时期种植的同一品种,以及当地的其他茶类对比分析,得到安吉白茶在普安的最适种植时间与方法,同时获得该品种在当地生长发育资料,为安吉白茶在该地的推广和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白牡丹     
“白牡丹”又名“大白” (俗称白仔)是福建省独特外销产品,属于白茶类。白茶依其花色品种分为“大白”“水仙白”和“小白”三种;采自无性系品种大白茶的嫩芽叶可制成两种名贵的白茶,一是银针白毫,纯以大白茶的肥壮单芽制成。二是白牡丹,纯以大白茶和水仙品种的嫩芽叶制成。“大白”与“水仙白”同属白牡丹产品,但水仙白作为拼配大白提高毫香浓度之用。采自有性系莱茶品种的芽叶制成的,称为“小白”其产品称为“贡眉”。采自大白茶与莱茶的低级鲜叶制成的产品统称“寿眉”。  相似文献   

6.
胡增羽 《茶业通报》2011,(3):115-115
皖西白茶是引种安吉白茶。白茶对温湿度极为敏感,要求气温在15~25℃,湿度80%以上,芽叶有一个白化期,期间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蛋白质水解酶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大量水解,导致氨基酸含量上升。随着温度上升,叶绿素合成正常,芽叶渐变绿,呈黄绿色,同绿茶一样。金寨县2002年开始从安  相似文献   

7.
白茶溯源     
白茶是世界茶叶之珍品,也是福建传统特种外销茶类之一。历史悠久,素负盛名。我国十九世纪白茶出口的史实已为众所周知。然而,白茶源于何时却说法不一。早自陆羽《茶经》(公元758年),迟至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相去一千多年。我们不妨从历代有关“白茶”的记述和芽茶的采制方法及制茶技术的沿革,探究白茶制法的形成,以期对白茶始源的稽考。  相似文献   

8.
影响安吉白茶产量与品质的灾害性天气分型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条件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条件,年际间气候条件特别是早春气候条件的差异,对安吉白茶的开采和产量波动较大。利用安吉2006-2017年白茶生长期调查资料以及相应时段的气候资料,对影响安吉白茶生长、产量与品质的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分型研究,归纳出三种高影响天气类型,分别为冷空气影响型,强对流大风影响型,温度先低后高型,并分别选取一个典型天气过程个例,重点从天气形势、气候条件、灾情调查等方面,分析对白茶生产、品质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冬末春初的冷空气强度、影响时间以及影响方式等对安吉白茶的生长、产量及品质有重要的作用;选取上游安徽的阜阳站作为冷空气指标站,对本地冷空气强度预报有12h的提前量,依据该指标可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茶农合理安排生产,减少损失;针对不同的天气类型,给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该结果可为茶农合理安排生产和适时采摘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农业气象科技人员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泾县白茶     
近年来,泾县一些深山区的茶农、在春茶开采时节、常常发现一些散生在绿棵中、色如霜雪一般的白色鲜叶。茶农们每摘到这种“白茶”就当作“仙茶”颂。其实,泾县产白茶、古来有之,并非“奇闻”,只不过稀少难见。白茶、又名白云茶、白云兰片茶。据《泾县志》记载:“白云山产美茶、下有白云潭”。白云山位于泾城西郊的水西山右侧、是我国唐代江南著名的佛教胜地和游览之所、  相似文献   

10.
白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关于白茶的产制历史,说法不尽相同。有说白茶生产已有一千多年,也有说白茶生产(主要是指制茶)只有百多年。究竟如何看待,我们认为先应明确这佯一个概念,即大白茶树品种的发现并不能代表白茶这一茶类的出现,即使古人称之谓“白茶”,也与现在所指的白茶不同。大白茶品种的发现与白茶的创制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安吉白茶是一种低温敏感型茶树变异品种,其新梢发育过程具有阶段性白化的现象。安吉白茶茶叶品质与其白化程度密切相关,鲜叶越白,氨基酸含量越高,加工后成茶的感官品质越好,所以确保良好的白化程度是安吉白茶栽培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研究安吉白茶新梢发育过程中阶段性白化现象的机理,对于安吉白茶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植物白化与安吉白茶白化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白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品,一种基本茶类,该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称,且该茶比绿茶有较长的保质期限。黎平县作为贵州省产茶大县,适度开发生产白茶类产品,这会对提高茶园茶青下树率,增加茶产品多样性,适应市场多样化,提高茶业主们应对市场风险和效益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乐生 《茶业通报》1994,16(4):25-26
“福安大白茶”的性状及其栽培、采制技术陈乐生(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福安大白茶原产地在福建省福安市穆阳镇高岭村。1983年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后,推广范围不断扩大。福安市自1974年以来共扦插繁育福安大白茶茶苗五亿多株(出圃数)...  相似文献   

14.
安徽歙县黄山白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山白茶又名徽州白茶,是指黄山茶树群体种因遗传因素和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体内叶绿素合成受阻而含量减少、芽叶色泽趋向白色(或黄白色)的一个变种。黄山白茶作为安徽歙县的农业特色产业,在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回顾了黄山白茶的发展历史,简述了白茶产业的发展优势,总结了歙县黄山白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白茶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黄山白茶产业的主要对策,即建立三大基地、树立品牌观念、打造文化产业、理性发展黄山白茶产业。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从贵州省黎平县桂花台茶厂了解到,该茶厂从3月30日开始生产黎平香绿茶,较上年提早7天。黎平香绿茶以茶香郁,色绿而得名,主要以黎平县境内的黎平本地茶、龙井43、福鼎大白茶、安吉白茶、黄金桂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二、三叶或同等嫩度对夹叶为主原料,通过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大宗化优质绿茶。该茶一般在高档春茶结束后、夏季和秋冬季生  相似文献   

16.
东白茶     
浙江省东阳县东白茶,以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而著称。早在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诸太傅初渡江,尝入东……敕左右多与茗汁”。(据考证诸系南北朝人,长期隐居东白山不仕)唐·陆羽《荼经》中就有“婺州东阳县东白山与荆州同”的记载。(湖北荆州茶为当时名茶之一种)。唐·李肇《国外讣》中,将婺州东白茶与蒙顶石花,顾绪紫笋等十五种名茶列为唐代名茶。《浙江通志》中《东阳山水记》载:“唐、宋时有司常治茶于此,设茶院”。以上资料说明,在唐代东白茶就闻名于世。明·《隆庆续志》载:“茶产东白山者佳,今充贡。明朝岁进新芽茶肆觔”。足见明代已列入负品。  相似文献   

17.
毕军生 《茶业通报》2003,25(3):109-109
徽州白茶产于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由蜈蚣岭茶厂在科技人员指导下进行开发的特色茶叶产品,并注册为蜈蚣岭牌徽州白茶,因产地居古徽州府所辖,而取名徽州白茶。徽州白茶的原树种在百年前就沉睡在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海拔600m以上,地名叫“九龙凹”横向两公里一线上。现存25丛原树种,分布于三个村民组中十多户茶农的承包茶园和菜地内,据传:古代仙源村(蜈蚣岭村别称)居有程、梅两大姓,程姓中有位“程道仙”炼剑将白茶作为药用,能治百病。一直沿传至七十年代,蜈蚣岭村实行集体核算时,白茶产量尚有10余斤,白茶是茶树群体种的变异种,由于数量小和其叶…  相似文献   

18.
浅谈“紫阳茶”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紫阳茶”,属内销绿茶。产区范围包括陕西安康地区的紫阳、安康、岚皋;汉中地区的镇巴、西乡和四川的万源、城口等县。整个产区以紫阳为中心。现就史料上的零星记载和国内一些科研单位的研究,谈谈“紫阳茶”的品质问题。二、历史上的评价《紫阳县志》(道光版)称:“紫阳茶每岁充贡。陈者最佳,醒酒消食,清心明目,功者著矣!”“茶疏”一节作了进一步说明:“紫阳茶”春分时摘之,叶细如米粒,色轻黄,名曰毛尖,白茶(笔者估计指白毫)至贵。清明时摘之,细叶相连,如个字状,入水色微绿,较白茶气力充足,香烈尤倍。以后渐迟摘之为蔓子,为青草气,香味俱不及清明,谷雨前为佳。”这段记述不仅说明紫阳生产贡茶,也说明由于采摘时间不同,老嫩的  相似文献   

19.
张龙云 《茶业通报》2002,24(2):31-32
探讨利用福鼎大白茶鲜叶生产名优绿茶“方坪香茗”的加工工艺,证明通过合理嫩采、适度摊放、高温杀青、低温做形、中温慢烘等技术措施,能生产出名优绿茶,本文同时介绍了“方坪香茗”茶的品质、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茶树新品种皖茶4号与皖茶5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6年以祁门县自选新品系为基础,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皖茶4号(品系3),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早6~7天;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20.7%,与舒茶早相当;适制名优绿茶,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皖茶5号(品系5),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迟7~8天;产量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11.8%;感官品质突出,有较明显品种香,制成的绿茶样与红茶样中都拥有品种的特征香型。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2级,无早春寒冻危害,越冬抗寒与抗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