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甜荞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构成甜荞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甜荞种质评价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以34份甜荞品种为材料,研究分析甜荞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变异特征,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甜荞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达13.3%~44.0%;产量与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第一节间长和千粒重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得出,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分枝数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红花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玉霞  吴卫  郑有良  李伟  黄春燕  刘仁建 《种子》2005,24(11):18-21,24
对来自世界各地的48份栽培红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的顺序: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有效果球数>平均每果粒数>株高>一级分枝数>开花期>单株无效果球数.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百粒重(x1)、单株无效果球数(x3)、单株粒数(x4)、一级分枝数(x6)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4个因素对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8.784 3.773 x1 0.067 x3 0.025 x4-0.046 x6(r=0.981**).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为百粒重,二者是红花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减少单株无效果球数可大幅提高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籽粒产量高产株型应是株高、一级分枝数适中,单株粒数、平均每果粒数多,单株有效果球数多、无效果球数少,百粒重高,开花期短者.  相似文献   

3.
张振海 《种子》2005,24(6):51-53
本文对42份晚熟品种资源的12个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植株高度为高产性状,以上性状表现型值高的品种产量亦高.(2)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多的多穗型品种,遗传相关及遗传贡献大,可以作为晚熟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后代材料可以在低世代结合单株粒重进行选择.(3)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的晚熟品种,可以作为高产品种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4.
对攀西地区118份大豆地方品种遗传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攀西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均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尤以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的变异最大;茎粗的遗传率最高,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其次;各性状对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的大小顺序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节数>分枝数>株高>百粒重>茎粗,单株粒数对单株粒重的影响最大,茎粗对单株粒重的影响最小.从中筛选出6个植株高度适中,分枝多、结荚多,单株产量较高的大豆地方品种,可以通过提纯改良用于生产或作为育种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5.
对20个苦荞麦品种(系)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性分析中,全生育期与主茎节数、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基本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主茎节数、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本苗、主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所有农艺现状与产量均呈现正相关,其中与基本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达到极显著水平。灰色关联度分析中,各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基本苗单株粒数全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其中基本苗、单株粒数、全生育期、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5个性状与产量性状关联度分别为0.763 9、0.763 6、0.756 9、0.749 4、0.746 6,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荞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筛选出最适合云南种植推广的新品种荞麦。对来自云南省内外14份苦荞、8份甜荞新品种(系)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平均单产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平均单产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是31.13%和26.38%,甜荞的单株粒数遗传变异系数最大是26.06%。应用主成分分析将8个苦荞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1.52%,甜荞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3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2.92%。采用聚类分析,将14份供试苦荞在遗传距离57.49时,聚为3类,将8份甜荞在遗传距离39.46时聚为3类。基于性状表现,筛选到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无倒伏、产量高,较适合云南推广种植的新品种(系),‘晋苦荞6号’、‘云荞1号’、‘六苦3号’、‘荞杂-2’、‘定甜荞2号’、‘本地大粒’。  相似文献   

7.
旱地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张中东  王璞  陶洪斌 《作物杂志》2012,28(5):100-104
对45个玉米杂交种的8个穗部性状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和千粒重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各穗部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依次为:单株粒重、行粒数、穗长、千粒重、秃尖长、出子率、穗行数、穗粗。单株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行粒数在直接对产量负向效应中表现最高,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和穗粗都是通过单株粒重间接对产量产生影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3类单株粒重较高,其他穗部性状之间较协调,产量表现最高。综上所述,旱地条件下,选择高产玉米品种应该首先关注品种的单株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兼顾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和穗粗等性状。  相似文献   

8.
晋北地区引种苦荞麦的生态适应性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晋北地区14份引种苦荞麦的生态适应性,比较了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物学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一级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株高和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较小;一级分枝数与单株粒重、单株粒重间相关性显著(P0.05);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3.216%,对苦荞产量贡献的主成分顺序是籽粒数量构成因子籽粒质量构成因子植株高度构成因子主茎构成因子;在选择苦荞麦品种时应着重第一、二、三主成分的综合选择。根据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筛选出‘云荞1号’和‘黔苦6号’,在晋北地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9.
我国豌豆品种资源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1985年在北京对713个豌豆品种资源主要性状进行了评价鉴定,对在北京能正常成熟的433个品种的生育期、植株高度、单株结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和653个品种的子实性状进行了分析。按粒色、粒形和粒重三个性状对我国豌豆品种类型进行了归类和分布的分析,并提出我国豌豆育种的总目标应是缩短生育期、降低株高、增加粒重和单株产量以及选育白色或绿色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小麦单株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AS对小麦品种(系)单株的8个数量性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早代单株选择上,单株重、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力相对较小,应高世代选择;单株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854 7),其次是穗粒重(0.137 1)、穗粒数(0.020 3)、结实小穗数(0.010 9),其余农艺性状作用较小;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通过单株重对单株产量间接通径效应大于直接通径效应,且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紧密,因此,在必须考虑生物产量的条件下,可以把这3个性状作为单株高产组合的性状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1.
P2西瓜采种植株的生理性状与种子产量,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放  王春玲 《种子》1997,(3):11-13
采种植株生理性状与种子产量相关,但与种子质量无关。其中,雌花序位置与单瓜种子总重量和单瓜种子总数(r=0.48,0.60),座瓜位置与单瓜种子总数(r=0.65),座瓜叶数与单瓜种子总重量和单瓜种子总数(r=0.52,0.63),单瓜种子总数与单瓜种子总重量之间(r=0.94)呈正相关。而雌花序位置、座瓜位置、座瓜叶数和单瓜种子总数均与百粒重呈负相关(r=-0.58,-0.62,-0.56,-0.48)。但种瓜直径与种子产量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引进的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中7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为鹰嘴豆种质资源的创制与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下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584~2.0333,其中,株高、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荚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均高于2.0000;株型、种子表面、粒形和花色遗传多样性指数较低,均低于1.2000。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包含24份材料,可筛选出丰产且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类群Ⅱ包含13份材料,可筛选出高产、高秆和中籽粒型的品种。7个数量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4.92%、19.25%和15.82%,累计贡献率为79.99%,主成分1的主要因子是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综合评价值(D值)均介于0.136~0.874,排名前20的D值均高于0.600。根据聚类分析和D值可初步筛选出20余份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潜力材料。  相似文献   

13.
杂交授粉方式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不同杂交授粉方式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大刍草杂交,因受体材料(母本)基因型不同,以及采用不同的杂交授粉方式,杂交结实率会有明显差异。重复授粉、剪短雌穗顶部苞叶及花丝、喷施赤霉素等处理后授粉均极显著提高玉米与大刍草杂交结实率,且前2种处理杂交结实率显著高于后一种处理。因此,要提高玉米与大刍草杂交选育的饲草玉米制种产量,除注重对母本基因型选择外,还应采用重复授粉、剪短雌穗顶部苞叶及花丝后授粉等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两个荞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施氮水平对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两种荞麦品种在产量和品质上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施氮量为90 kg.hm-2时表现最佳。其中,苦荞“黑丰1号”的株高、主茎分支数和主茎节数与对照相比显著(P&;amp;lt;0.05)提高,分别增加了23.21%,15.63%,9.80%;甜荞“六桥1号”分别提高了8.48%,15.29%,14.00%。与产量相关的构成要素也有大幅度的上升,90 kg.hm-2施N处理下为最高,产量表现也最高,且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品质方面,90 kg.hm-2处理增加了两个荞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和总黄酮含量,显著(P&;amp;lt;0.05)高于对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施N量(90 kg.hm-2)对荞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Dissected apical buds of determinate buckwheat seedlings were cultured on a medium with high BAP to IAA ratio, and clones of micropropagated plants were established. Regenerated plantlets (R1) were transferred to a greenhouse and grown to maturity. All plants of this R1 generation had terminal inflorescence typical for the determinate type. Sixty eight selected R1 plants, belonging to 6 clones (3 pin and 3 thrum), were allowed to cross-pollinate and 643 seeds were collected. In a sample of 100 seedlings belonging to the R2 generation, all plants again had the characteristic determinate growth habit with no signs of segregation.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优良杂交水稻新品种供生产应用,特在龙里县冠山街道办事处开展新品种田间鉴定试验。结果表明,5个新品种与对照种中优808在产量表现上的差异没有达到5%的显著水平,但在农艺性状方面存在差异。川农优894、川香优569和C两优华占比对照增产约9%,植株均比对照矮,可示范推广,前两者产量增高的原因主要是穗实粒数较多,后者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来增加产量,但三者的结实率比较低。相对减产的宜香系列的株高比较高,产量构成因子表现中等,米质较好,可作为优质稻品种轮换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品质陆地棉与不同类型品种杂种的遗传及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比较分析了高品质棉与高品质棉、常规品质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两类杂种的子棉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高×高杂种的株铃数和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显性效应,高×常抗杂种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两类杂种的纤维品质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但显性效应对纤维长度也起较大作用。高×高杂种的F1子棉产量和株铃数具有正向超亲优势,高×常抗杂种表现为负向超亲优势;两类杂种的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具有较小的正向平均优势,比强度具有负优势。高×高杂种可以在保持亲本良好品质的基础上,利用产量和产量性状的正向超亲优势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靳建刚  田再芳 《作物杂志》2021,37(2):52-358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晋北地区引种的12个苦荞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引种的苦荞品种中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是晋荞5号、冼马选1号、KQ-1-6、西农9909和云苦5号;各农艺性状的权重顺序为生育期>主茎分枝数>株高>主茎节数>千粒重>产量,结果可为晋北地区苦荞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适宜绥阳县种植的杂交稻新品种,在绥阳县风华镇进行6个杂交水稻品种适应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成优489、C两优华占的小区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宜香2115,且生育期、株高、结实率等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在绥阳县海拔950m以下适宜区域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