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螟虫是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我国水稻产区发生呈加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地区水稻螟虫发生严重,重点是通过农业防治和调整防治策略,以及选用治螟药剂。本文将通过水稻螟虫发生的特性和防治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长江三峡库区杂交水稻螟虫对水稻的危害,结合水稻螟虫发生及水稻螟虫的类型等特点总结了相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水稻螟虫是危害兰坪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2013年危害率已高达16%~18%。针对水稻螟虫的生存周期及危害水稻的时期,确定水稻螟虫的防治时期及防治方法,达到减轻水稻螟虫危害,保障水稻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卢小桃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17-119
介绍了江西省修水县水稻螟虫的发生规律及出现的新特点,分析了水稻螟虫的演变原因,对今后水稻螟虫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预测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水稻螟虫是永胜水稻生产上的主要虫害之一,为了筛选出对水稻螟虫防治安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做了水稻纹枯病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3种替代杀虫双,作为以后防治水稻螟虫的储备药剂。  相似文献   

6.
[目标]研究中国华南稻田用药强度对水稻螟虫的抗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来自广东和广西的19个水稻种植县从1991年到20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滞后一期针对水稻螟虫的总用药次数对当期水稻螟虫的发生级别有显著的正的影响。[结论]虽然水稻螟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但是不同地区的农民的用药行为都受到了水稻螟虫发生级别的影响,因此,长期来看滞后一期用药对当期水稻螟虫的抗药性有显著的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水稻螟虫性诱技术的早期应用,综述了水稻螟虫性信息素组分结构鉴定、性诱剂人工合成及田间应用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以期为水稻螟虫的测报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药剂防治水稻三化螟,效果很不稳定,甚至无效居多。其原因何在?尚未探討清楚。因此,中国、日本、印度三国的螟虫工作者,对药剂治螟,尚存在很多問題。自栽培治螟发現以后,找出了水稻生长期与螟虫生存的关系,才弄清了問題的主要关鍵是在于施药时期;如果施药时期适当,即效果显著,施药期不当,則效果很差。目前螟虫工作者,对施药时期仍有二种主张:一是根据螟虫发生期施药;另一是根据水稻生长期施药。(一) 根据螟虫发生期施药:国内外螟虫学者都认为水稻全部生长发育时期皆适于螟虫生存,要消灭螟害,就应大量杀死螟虫,依照螟虫发生期施药最为可靠。因此中、日、印三国螟虫学者,均主张根据螟虫发生时期  相似文献   

9.
西昌市礼州镇大春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近年来,水稻螟虫危害严重,直接影响了水稻生产。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单、杀虫双等农药,水稻螟虫已产生一定抗性,生产上急需引入新的高效杀虫剂进行防治。在凉山州植保站的安排指导下,礼州镇农技站于2003年7~9月进行了48%乐斯本乳油防治水稻螟虫大田药效对比试验,以了解乐斯本防治水稻2代螟虫的防效。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薛庆中教授带领课题组采用共转化技术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分别构建两个质粒导入水稻,并通过花药培养育种,不仅产生了抗虫型、抗除草型,同时获得了兼抗型种质.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已成功培育抗螟虫抗除草剂双基因水稻,丰富了转基因水稻的类型.10月30日,这一名为“抗螟虫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花培品系的选育”课题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这是我国水稻转基因抗虫抗草害育种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水稻,螟虫侵食后就会死亡,杂草就会被抑制生长.这项成果意味着防治水…  相似文献   

11.
一 一个新问题 螟虫是我国中、南部稻区内水稻生产上的大敌。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开展防治,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螟虫发生情况有所改变。由于各地绿肥留种田和麦田的栽培面积,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增加了一年中螟虫发生的基数;同时,双季稻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使水稻栽培制度复杂化,有利于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岳池县近几年水稻螟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水稻螟虫发生趋势加重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三川坝水稻螟虫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指导三川坝水稻螟虫防治,从而达到三川坝的水稻增产,农民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六六六"、杀虫脒等防治水稻螟虫的农药因其高残留、高毒被禁用后,取代农药杀虫双残效期仅为7d,而当地螟虫发蛾期在40d左右,农药有效期短与螟虫发蛾时间长形成矛盾,水稻螟虫防治难以达到防治指标,而且成本高.为解决这一矛盾,设置载体漂浮法防治水稻螟虫试验.  相似文献   

15.
螟虫防治是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虫害,笔者介绍了3种螟虫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症状,从加强虫害预测预报、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防治技术,供广大植保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在崇阳县利用诱虫灯监测了中稻生长季节水稻蛀秆螟虫灯下发生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水稻蛀秆螟虫的发生主要以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为主,其中,二化螟发生比例最高,达87.03%,三化螟和大螟发生较轻;各类螟虫灯下雌虫比例明显高于雄虫;三类螟虫在中稻上发生均有3个高峰期;分析了水稻螟虫种群动态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郴州市北湖区水稻螟虫发生实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螟虫的重发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螟虫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是会东县水稻主要病虫害之一,常年大面积发生。传统的螟虫剥查测报法费工费时,测报结果不够准确;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防治方法,不仅造成化学农药滥用,防治效果不佳,还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性诱剂在水稻螟虫测报和防治中的运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测报防治工作中的问题,为科学高效防控水稻螟虫的危害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稻螟赤眼蜂对水稻螟虫的实际防治效果,在广东省南雄市开展了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的试验。在合适时机释放稻螟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后,辅以化学防治,此项技术集成了2种防治方法的优点,达到了最佳的增产效果。此研究为在广东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21,(8)
正水稻螟虫是水稻生产发生最多、最广、危害最重的害虫,常见的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栽培方式演变和肥水管理的强化等,水稻螟虫在一些地方发生趋重,应采取综合得力措施防控。1.螟虫发生规律水稻螟虫的产卵期、卵孵化期如与水稻分蘖和孕穗、抽穗期相遇,水稻受害会多而重,反之受害会减轻。双季稻栽培区,食物源丰富,有利三化螟的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