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开展油茶不同密度造林试验,试验林经过10余年的管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油茶表现不同的生长特点,不同密度对产量、生长环境、林分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株行距为2.0 m×3.0 m,密度1 650株/hm2,单株产量由低向高提升,稀密度前期单位面积产量低;株行距为1.5 m×1.5 m,4 500株/hm2高密度林分株数产量由高逐步降低,林分环境由透光向蔽光性转变,树冠萎缩落叶,试验中过密林分产量早期单位面积产量高,后期单位产量逐步降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拉动、科技推动和政策启动下,湖南油茶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力成本高、产业化链条短、政府配套服务缺失,导致湖南油茶产业比较效益低下,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挖掘油茶产业的巨大潜力,迅速提高湖南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实现"五化":种苗良种化,经营集约化,作业机械化,产品多样化,服务贴心化。  相似文献   

3.
不同经营措施的油茶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油料树种,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大力发展油茶生产,提高油茶产量,对增加农民经济收益,积累资金以及保持农林生态平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油茶生产发展不平衡,大面积的油茶产量仍然不高,以省(区)为单位,平均亩产茶油仅4~5斤。影响油茶产量的原因何在?目前看法不一,因此,探明油茶高产和低产的内在生理因素和外部生态条件,定量研究油茶生态系统的物质积累、运转、分配规律,以及它们和经营水平的相关性是十分重要的。在研究农业最佳结构和生态平衡过程中,我们在一个生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现有油茶林面积大,但普遍存在单位面积株数过多、冠幅小、交叉重叠枝多、单位面积产量低的现象。4年来,"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低产成因,开展施肥和修剪等油茶低产林分改造技术研究,探索适合种植农户操作的油茶改造技术。监测数据显示,改造后油茶林鲜果产量比改造前增长72.8%,是对照林的2.1倍。本文对课题组所应用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进行总结,旨在指导当地油茶种植,增加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技术人员在福安市范坑乡优质油茶苗圃里通过无性系芽苗砧嫁接法培育出30万株优质油茶苗。2009午春季,这些茶苗便可下种,届时将新增优质油茶面积200多hm^2,比传统油茶可提前3~4午投产,产量也将高出3~10倍,实现油茶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指导普通油茶优良种质的筛选,选择生长健壮的油茶植株30株,对来宾地区普通油茶农家品种的种植成效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来宾地区粗放管护的普通油茶农家品种油茶林年产鲜果4 376.40kg/hm2,折算林地平均茶油产量273.45 kg/hm2,较2019年全国平均茶油产量高97.71%;植株单株果实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82.12%和83.90%,且不同单株之间果实经济性状9个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根据目标性状筛选优良种质。  相似文献   

7.
百色市油茶栽培及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百色市油茶生产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投资少,品种(类型)混杂,劣株比例大,林地荒芜,养分贫乏,林分衰老,自然更新能力差,病虫危害,树势削弱是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掌握油茶栽培技术,采取调整林相,整形修剪,改良树体结构,提高光合效率;深挖垦复,改善土壤条件;合理施肥,嫁接换种等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才能提高油茶的单位面积产量,产生良好的种植效益,获得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广西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油茶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可产量却偏低而且很不稳定,本文主要介绍了油茶低产成因和实施综合改造技术,重点解读了林地清理、疏剪、复垦、更新等改造措施,以及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管理技术。为低产油茶林综合改造提高油茶产量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扩大行距,合理保持株距,增加单位面积有效株数,有利于提高有效果穗数,从而相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扩大行距,合理保持株距,增加单位面积有效株数,有利于提高有效果穗数,从而相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1.
<正>本试验是分析油茶果实生长发育期所需要的主要气象条件及其指标;果实膨大期初秋干旱对其产量的影响。鼎城油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武陵县志》记载,大约三百年前油茶就是本区人民的主要食用油。全区现有油菜面积3万公顷,占全区林地面积的40%,其产量已经突破22000万吨。全区各乡镇均有成片油茶林。以谢家铺、黄土店、草坪等乡镇为主。我局油茶观测调查基地,选择在谢家铺镇河图冲村。该镇地处鼎城南,东经111゜45′40〞,北纬28゜48′,海  相似文献   

12.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被誉为"油中珍品"。近年来,建宁县油茶产业发展较快,但从整体看,油茶产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不够,存在树龄老化,单位面积产量低,经营粗放,加工利用率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油茶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油茶丰产林土壤肥力与林分结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油茶丰产原因,并为低产林改造提供依据,对以往调查研究认为典型的17块油茶丰产林的土壤肥力、林分结构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丰产林产茶油180~540 kg/hm2,是一般油茶林的4~10倍,其中0.67 hm2以下的小面积丰产林平均产油量高达420 kg/hm2以上。丰产林的土层厚度、土壤全氮和速效磷、钾肥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土壤有效钙含量和盐基饱和度与油茶产量密切相关。丰产林的郁闭度为0.81~0.94,叶面积指数为2.36~5.37,叶效指数为7.15~16.57 g/m2;坡地油茶林及树高、冠幅变异大的油茶林透光性好,受光面积大,叶效指数高。   相似文献   

14.
凯特杏栽植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留成  禹明甫  杨艳丽  李敬  刘喜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33-3233,3236
进行了凯特杏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密度可有效提高凯特杏单位面积产量.行株距3 m×2 m和4 m×2 m处理在苗木定植后第4年进入盛果期,这2个处理进入盛果期后的年单位面积产量比较稳定,且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试验期间的最高年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5.
该试验研究了杉木种子园不同坡位套种三叶青,以及三叶青不同栽植方式的块根产量,结果表明,下坡的平均单株块根产量和单位面积块根产量均最高,中坡表现也比较好,上坡最低。相对于上坡,下坡的平均单株块根产量提高145.0%,单位面积块根产量提高203.7%,保存率增加15%。相对于裸根栽植,营养网袋栽植的三叶青平均单株块根产量提高59.3%,单位面积块根产量提高103.8%,保存率增加18%。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1):F0002-F0002
湖南省是我国油茶种植大省,2007年全省油茶面积1778万亩,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39%,全省122个县中有120个县种植有油茶,其中有3个县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县,年产茶油10万吨,占全国茶油总产量的一半,油茶面积和茶油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油茶产业总产值5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7.
正油茶是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具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也是万安县传统的经济林木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全县油茶林面积超过10万亩。但由于种植户管理粗放、品种混杂、技术及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普遍产量低且不稳定,导致油茶生产经济效益难如人意。万安县绿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在万安县建立油茶基地4600余亩,致力于油茶高产技术试验、推广,摸索总结了油茶高产技术措施,被省林业厅列为江西省油茶高产示范基地,现将万安县油茶高产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GS豫麦57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996~ 1998年河南省水地良种区试和 1998~ 2 0 0 0年豫麦 5 7配套栽培试验结果 ,对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系数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相关程度最大 ,千粒重次之 ,穗粒数最小 ;从通径系数看 ,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 ,单位面积穗数次之 ,穗粒数最小。  相似文献   

19.
油茶丰产栽培及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茶又叫茶子树,是重要木本油料树种,具有油质好、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1],是我国特有的抗逆型木本食用油料树种[2].广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栽培经验丰富.全区现有油茶栽培面积约40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10%;年产茶油约4万t,占全国产量的26%.全区有一定栽培面积的县达30多个,其中三江、龙胜、融安、东兰、巴马、凤山6个油茶商品生产基地县的油茶林面积均在1.33万hm2以上.其中,三江县油茶林面积达到了4.93万hm2,占该县现有林面积的41.25%,为全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县.  相似文献   

20.
为实施油菜高产和创建示范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探索了适宜镇远县的油菜栽培密度与气候的关系,2009~2010年度在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了不同移栽规格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