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喜麦4号由河南省新农种业有限公司选育,于2011年5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介绍了小麦新品种群喜麦4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
国审众麦998是洛阳市新安县科协选育的,于2008年1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10。南乐县农业局农技推广站自2011年引进该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以来,具有高产稳产、矮秆抗倒、抗冻抗病、适应性广、灌浆快落黄好、商品性好等优良特性。为加速该品种的推广,现将其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特征特性众麦998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习性直立,叶片细长,长势较强,抗寒能  相似文献   

3.
小麦新品种洛麦22由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具有高产、广适、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等特点,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得到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并已成为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为了做好该品种的示范推广,文章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提出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师树岩 《河南农业》2020,(13):39-39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孟麦0818由孟州市乐秋种植专业合作社选育,于2018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17”;由河南先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通过陕西省第三批引种备案,2019年通过安徽省、江苏省引种备案。笔者现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育及审定该品种于2008年以周麦22为母本,周麦19为父本杂交。  相似文献   

5.
鹤麦801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新麦9号为母本、周麦18为父本组配成的高产抗旱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鹤麦801属半冬性品种,抗旱性强、农艺性状好、集多抗于一体,在干旱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概述了鹤麦801的选育过程,介绍了其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东昌668是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母本新麦18与父本丰768配组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1005。笔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推广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浚麦8202是浚县丰黎种业以浚麦K8为母本、豫农8202为父本杂交后采用系谱育种法优选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并于202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具有早熟性好、适播期长、抗性较好、籽粒偏粉、面白好吃等特点。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选育目标、选育过程、所采用的育种方法,以及品种特征特性和配套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滑育麦1号是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品种,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7012。该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两极分化快,株型偏紧凑,抗倒伏能力较好;穗长方型,白粒,籽粒角质;耐后期高温,熟相好。为探索小麦品种滑育麦1号的最佳播种期和适宜播种量,集成播种期、播种量复因子裂区试验栽培技术,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并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9.
淮麦25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广适、多抗等众多优点,适合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中高肥力地块早中茬种植.文章阐述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泰麦863是利用周麦22/洛麦21的杂交F1代为母本,周麦1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过五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半冬性早中熟小麦新品种,201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15。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以期为泰麦863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及其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鹤麦067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西农881为母本、豫农69为父本组配成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抗旱节水、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于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要点及应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华麦998是偃师市华夏农业科技研究所以郑麦9023为母本,以周麦16为父本,F_1代又以偃大42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改良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倒、抗病、广适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适合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文章介绍了该品种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中麦41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2010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6。该品种为天津市冬小麦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特征特性中麦415冬性,中熟。幼苗半匍  相似文献   

14.
汝麦076是汝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许丰种业有限公司于2000年,以豫麦2号为母本、豫麦10号为父本,联合育成的半冬性中早熟高抗优质小麦新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等肥力旱地种植。201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GS开麦18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用(开64×89中170)F1作母本,(开1003×温2540)F1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利用GS开麦18连续4年参加河南、国家中间试验的有关数据,对该品种的优良特性综合分析,并总结了GS开麦18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郑丰5号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2006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6015。该品种具有高产抗倒、千粒重高、抗冻抗病、适应性广、灌浆快、落黄好、商品性好等优良特性,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品种。现将其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特征特性郑丰5号属半冬性多穗型品种,幼苗直立,苗势壮,叶细长,抗寒性较好,起身快,抽穗早。植株分蘖力强,成穗率  相似文献   

17.
项麦969是项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21号与豫麦18号杂交,F1代又与豫麦18号回交,经连续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在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于河南省高中肥力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8.
豫宝杂4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育的适于黄河流域春播和麦棉套种的棉花杂交种。该品种通过2003年河南省杂交棉品种预备试验和2004年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同步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2006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11号)。该品种适合黄淮流域中高肥水条件下春播和麦棉套种。  相似文献   

19.
新科麦168是利用矮抗58/周麦16的杂交F1代为母本,洛麦2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过5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大穗型中早熟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价值。该品种于201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为新科麦168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及促进其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金穗116是由洛阳太学农作物研究所选用偃展4110×周麦16,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弱春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综合了双亲的优良基因,具有高产、抗病、丰产、稳产等特性。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