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播期对水稻机插秧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独山县机插水稻的适宜播期,开展3个不同播期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在4月8日、4月18日,水稻的穗实粒数、结实率高于4月28日播种,其单产较高,分别为662.4kg/667m2、657.1kg/667m2,并显著高于在4月28日播种,对于独山县机插秧来说,在4月28日播种仍然可以实现较高产量。在大田生产中,独山县最佳播种期为4月上旬至4月下旬。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适宜兴义市的水稻直播播期与密度,开展了不同的播种期(4月15和4月21)和不同播种规格(25cm×18cm和25cm×22cm)的研究。结果表明:4月15日播种(25cm×22cm)条件下获得最高的产量为851.46kg/667m~2,播种期提前降低了水稻的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播种密度增加会增加水稻的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但是变化幅度不大(0.37万~0.86万/667m~2)。播种期提前明显增加了水稻的成穗率(1.06~7.76个百分点)。因此适当的提前播种,合理控制播种密度会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恢复系Q431选育及其组合金优431优异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决贵州高海拔冷凉地区杂交水稻耐寒性较差的问题,利用"同恢渗粳"方法将极耐冷的贵州高原粳地方高杆品种"赫章小黄谷"的耐寒基因导入同质恢复材料中,通过多次聚合杂交和定向选择,培育出配合力强、恢复谱广、耐寒水平高、较抗稻瘟病的同质恢复系Q 431,并以之为父本组配成杂交组合金优431等高产、特耐寒的杂交水稻组合.金优431不仅特耐寒,而且产量潜力大,在热量不足、低温寡照的贵州中高海拔地区连续两年(2002年、2003年)获得正超高产,分别为832.2 kg/667 m2、855.8 kg/667 m2.根据贵州地形和气候特点,对贵州耐寒育种采取枝梗分化期、减数分裂期、抽穗扬花期并重的观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独山县直播稻适宜的播期,开展了4个不同播期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在4月5日、4月15日,水稻穗实粒数、结实率高于在4月25日、5月5日播种,其单产较高,分别为773.8kg/667m2、760.1kg/667m2,并显著高于在4月25日、5月5日播种。在大田生产中,独山县最佳播种期为4月上旬末至4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土地已向种田大户集中,在晚稻生产准备时,很多大户询问今年育秧需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就近年来晚稻育秧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播种必须考虑安全齐穗期。晚稻的播种期应考虑"三看三定":一看前作成熟期,定搭配组合。若前作在7月上中旬成熟,应搭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的常规品种或杂交晚稻组合;如前作在7月中下旬成熟,应搭配中早熟组合或品种。二看组合或品种的特性,定播种期。根据水稻特性和安全齐穗期的要求,南方晚籼稻和杂交晚稻应在9月  相似文献   

6.
雷公山高海拔山区气候冷凉,倒春寒和秋风危害频繁,水稻生产受较大的影响,一般单产250kg/667m2。研究通过应用旱育秧、选用中早熟品种和强化栽培技术等达到前期防倒春寒,中后期避秋风,确保安全齐穗,实现了水稻超增产。试验区最高产量达622.9kg/667m2较当地最高单产的320.7kg/667m2增长94.23%。  相似文献   

7.
湖南双季稻区杂交中稻最佳播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汕优63等4个杂交中稻组合进行分期播种期试验,其结果表明:株高与播种期为二次曲线相关;颖花数与播种期呈负相关,单位面积产量与播种期用多项式逼近法模拟为一双峰曲线,以4月10日播种为最高点,5月28日播种为次高点。同时,对杂交稻组合的最佳播种期及湖南双季稻区杂交中稻高产最佳播种期进行了讨论,提出了4月10日是湖南双季稻区部分杂交中稻组合高产最佳播种期,5月28日为优质高产兼顾的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8.
浚单20玉米杂交制种适宜播期与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得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浚单20玉米杂交制种母本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每667m2适宜种植密度为5000~5500株。其中4月15日播种与每667m2种植密度5500株搭配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每667m2平均产量达550.47kg。  相似文献   

9.
选择以贵阳市为代表的贵州省中部地区对K优267、两优363等中熟类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进行水稻强化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播期、秧龄和栽插株数下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K优267以3月31日播种、秧龄24 d、单株栽插方式的产量最高,为688.6 kg/667 m2;两优363以5月5日播种、秧龄20 d、双株栽插方式的产量最高,为622.8 kg/667 m2;对照汕优晚3则以 3月31日播种、秧龄24 d、三株栽插方式的产量最高,为646.7 kg/667 m2.讨论了K优267和两优363小秧龄强化栽培技术和示范推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早熟耐冷杂交籼稻新组合黔优107的选育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贵州省高海拔地区水稻生产中缺乏耐冷杂交稻的状况,采用中9 A与自育恢复系黔恢107配制,选育出早熟耐冷新组合黔优107.经2002年和2003年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08 t/hm^2,比对照汕优晚3和金优77平均增产4.0%,抗冷性、抗病性比对照汕优晚3和金优77强,米质比对照汕优63、汕优晚3和金优77优.200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贵州省高海拔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种子》1987,(3)
玉林地区当前推广应用的杂交水稻组合有汕优桂32、汕优桂33、汕优桂34;中早熟组合有汕优桂8,汕优桂41、汕优36、汕优32选;晚造组合有汕优30选。还有正在试种示范的新组合:汕优挂44、枝优桂34、细优桂44等三个晚造感光型的组合;有细优桂33、细优桂34、付优桂34、细优桂45、汕优63、汕优64等感温型的组合,现分别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罗德强  周维佳  江学海  谌生慧 《种子》2004,23(12):89-91
根据贵州山区气候特点,用杂交水稻金优431进行强化栽培试验示范,然后根据其产量表现,从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着手选择适宜播种期,培育壮秧、适时移栽,科学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金优431的强化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引进杂交水稻新品种D优13、协优527、洪优4号、冈优615、Ⅱ优602、321AX1-11R、Ⅱ优明86、富优1号、川香优2号、金优182、汕优63(ck)在赤水市海拔320m地区进行对比试验种植,产量536.5~581kg/667m2的8个品种,比对照汕优63品种513.4kg/667m2增产4.5%~13.17%,比对照减产的有两个品种,减产2.82%和7.1%.3月7日播种,8月9~14日成熟,生育期155~160d,各品种生长势正常,属中籼迟熟品种,适宜赤水低海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研究针对影响四川盆地麦玉稻3熟改制成功的制约因素,经1996-1999年研究,技术上取得了两大突破:一是玉米超常早播,在春播基础上提早40-50d播种,适龄移栽,实现了玉米早收高产,并为后茬水稻创造了条件,使3熟衔接成为可能;二是水稻穿林旱直播,比晚稻政党播期推迟20-30d播种,实现了水稻晚播早熟,稳产高产,使3熟衔接更趋完善,两项突破是攻克3熟衔接难点,实现吨粮目标的关键技术。1998-1999年9地市农科所麦玉稻3熟改制生产试验田平均单产1013.0kg/667m^2和1067.2kg/667m^2,高产田单产达到1208.1kg/667m^2,其中玉米行穿林旱直播水稻523.9kg/667m^2。  相似文献   

15.
以当地主推品种金优527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与播种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种量与不同播种方式试验以处理A2B2表现最好,即以播种量1.2 kg/667m~2,行距30 cm条播的播种方式获得最高产量;而以处理A1B3产量表现最差。由此在水稻高产栽培中选好品种播量与播种方式是关键,再配以适宜管理是保障水稻增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石阡县优质稻的适宜播期,以金优785为试验品种,设置4个不同播期处理。结果表明,播期对秧苗素质有一定影响,第4播期秧苗综合素质好;播期推迟水稻全生育期缩短但差异不大;播期对穗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有效穗的影响较大但穗长变化不明显。水稻在4月5日-4月20日期间播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在4月15日-4月20日播种的产量比4月5日-4月15日播种的增产,原因是4月15日-4月20日播种的结实率较高,有效穗较多,有增加产量的潜势。  相似文献   

17.
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临稻10号,产量高、品质优,高抗穗颈瘟病。1999-2001年参加山东省水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产量比对照(1)圣稻301增产24.2%,比对照(2)京引119增产25.36%。于2002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审定定名。该品种选育成功的关键是利用现有丰富的基因资源,组配杂交组合。选育矮秆抗倒、叶挺、穗直、穗大、粒多、分蘖力强的单株株系,单产达700~750kg/667m^2,高产地块可达80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8.
官建华 《种子》1992,(3):54-55
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大幅度提高,除了要对杂交水稻制种几项关键技术措施综合运用得当以外,如何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率,才是获取杂交水稻制种高产,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此,通过几年来对汕优63,汕优桂32,威优64,威优77等组合  相似文献   

19.
高产抗寒杂交稻新组合"金优554"的选育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优554系安顺市农科所用金23A作母本,自育恢复系安恢554作父本组配选育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寒性强的中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在2001~2002年两年的贵州省杂稻迟熟A组区试中,平均较对照汕优63增产11.2%,在2002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较对照增产21.9%.株高101.4cm,有效穗18.0万左右/667m2,穗实粒数125.2粒,全生育期145.2~152.5d,抗寒性较强,中抗稻瘟病、纹枯病.经稻米品质分析,该组合是适宜食品加工型的优质专用型稻米.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适于贵州海拔400~1 300m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20.
沈甜3号属极早熟超甜玉米,区域试验和大面积生产表明,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好等优点。一般单产鲜穗700 kg/667m~2以上,可在北方地区春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