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狮头企亲缘花生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50年代到90年代来源于广东及外省的108个花生品种(系)以系谱图的形式进行系谱分析,呈现出一个有狮头企亲缘的花生体系。系谱分析结果表明,45年来,广东花生选育种历史,实质上是农家品种狮头企及其后代的遗传改良历史。广东选育出来的花生品种,绝大多数带有狮头企亲缘。  相似文献   

2.
国外花生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引进背景花生(Arachishypogeae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虽然从50年代初期起,我国就开始广泛地收集国内花生品种资源,并利用这些品种选育出一批高产品种,但花生并非起源于我国,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缺抗病,尤其是抗锈病和抗青枯病的种质资源。对当时育成的48个品种亲缘关系的分析可知,94%的品种其亲本是伏花生和狮头企,或含有它们的血缘。而且由于大量重复地利用它们做亲本,加之总是按照人们既定的育种目标,沿着一定方向选择,使得花生品种的遗传基础愈来愈窄,结果造…  相似文献   

3.
花生锈病遗传的双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生锈病(Puccinia arachidis Speg。)近年来是我国花生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广东普遍发生,尤其在湛江等地区较为严重,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时损失达50%以上,对广东花生生产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我们试图从杂交育种入手解决这个问题。亲本采用高产的珍珠豆型(Spanish type)和抗锈的多粒型(Valencia type),希望从杂交后代中选出高产、抗锈品种。在此过程中,对其进行锈病遗传的双列分析,探求该病的遗传、变异规律,以指导花生抗锈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花生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是一种重要的花生细菌性病害,分布较广,危害很大.国内外对其病理学、抗性资源筛选、抗病育种、病害防治的研究实践证明: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花生青枯病最有效的办法。印度尼西亚在二十年代首次育成了抗青枯病花生品种—Schwarz以后各主要花生生产国都育成了抗青枯病品种。中国通过大量的品种资源筛选和育种工作,到七十年  相似文献   

5.
广东花生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穗临 《花生学报》2005,34(2):30-32
广东70%~80%的花生种植在轮作周期较短的瘦瘠旱坡地上,青枯病危害较重,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在调查品种与发病关系中,发现花生抗青枯病力在类型间和品种间有明显差异,因此,应以品种抗病性鉴定和选育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利用国内外花生品种资源鉴定筛选出抗原材料并通过各种育种途径,选育出高产抗青枯病的花生品种投入生产,减轻青枯病危害,提高花生单产和总产。  相似文献   

6.
抗锈兼抗青枯病花生品种资源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了ICG系统中21个花生品种的锈病和青枯病的抗性,结果筛选出7个既抗锈病又抗青枯的花生品种,为今后的抗病育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遗传育种花生高产品种的稳产性探讨 。花生杂交育种几个问题的探讨花生辐射诱变遗传育种的研究概况花生高产育种途径的研究 .花生青枯病抗性的品种改良研究 ,山东省花生育种工作的回顾与展望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 ·花生主要叶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花生属四个野生种的核型及N带带型分析夏播特早熟花生品种80一l 5的选育及性状研究高产夏花生新品种一徐花4号”的选育花生新品种冀油4号选育报告花生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初步研究以花粉粒大小差异评价花生属植物的分类花生的花粉和胚囊的发育及结构花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李万先 《作物研究》1991,5(3):47-48
1954年湖南省综合农业试验站开始马铃薯育种。36年来,湖南省马铃薯育种工作经历了资源征集整理、品种间杂交和种间杂交三个阶段。共引进推广育种3个,选育成6个新品种。种间杂交育种居国内领先要位,抗青枯病育种填补了我国空白,抗源的利用在青枯病育各填补。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花生品种资源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收集保存花生品种资源4151 个,其中国内823 个,国外3328 个,另有野生资源34个。对许多花生品种资源作了植物学特征和农艺性状描述。测定出蛋白质含量30% 以上的有132 个,含油率55% 以上的有216个,油酸/亚油酸比值16 以上的有68 个。抗锈品种734 个,抗叶斑病品种779 个,抗青枯病品种173 个,抗黄曲霉菌侵染品种14 个。抗旱品种15个,耐涝品种13 个,抗倒伏品种25 个。做了抗锈、野生种、系统选育、辐射诱变的遗传分析利用研究。对珍珠豆型花生各种性状间关系作了相关分析。对品种间、类型间、种间作了酶谱分析。创新育种亲本材料55个。广东花生品种资源在省内外利用,促进了花生生产和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花生辐射育种,国内外都做了大量工作。在生产上已推广了奥油22、551,辐矮50和NC4—X等几个辐射选育的花生新品种.但目前国内对花生辐射育种的看法不一。一种意见认为,辐射是花生育种的一种有效方法;一种意见认为,辐射对花生育种效果不大;还有的认为,辐射必须与常规结合才能有效。在花生辐射遗传方面,国外有一定的研究,国内研究较少.我们从1971年起,结合花生辐射育种,对花生辐射的一般遗传变异规律,进行了一些粗浅地研究,现综合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不是花生起源地,花生种质资源比较贫乏,中国南方花生生态区以前更是缺少高抗和优质花生遗传资源.过去的20年间,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从国际半干旱作物研究所引进了1500份花生种质资源,并对其特征特性分别进行鉴定研究,高抗和优质资源是鉴定筛选的最主要目标.通过田间种植、人工接种试验和品质分析,共鉴定筛选出了高抗锈病资源226份、高抗青枯病资源49份,其中10份表现双抗(锈病和青枯病),55份种质含油率超过54%、28份种质蛋白质含量超过30%.部分优异的种质资源或其杂交后代已经作为育种亲本在南方花生生态区内花生育种机构中利用,并选育了粤油223、汕油71、汕油523、粤油200、梧油4号、泉花10号、粤油79等一批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2.
花生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近40年来花生种质资源在遗传改良中的利用情况,分析表明,我国杂交育成的花生品种的遗传基础非常狭窄,对龙生型花生,多粒型花生以及国外引入资源的利用很少,近缘野生种在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也不多。拓宽花生的遗传基础是今后花生育种工作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花生品种丰富,类型齐全,是进行花生品种改良的重要材料。用狮头企,伏花生等优良亲本材料及含有它们血缘关系的材料选育出了一大批高产,优质花生品种,促进了花生生产和科研的发展。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花生育种很难有重大突破,今后应注意扩大亲本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14.
我国马铃薯育种方法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生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我国马铃薯育种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我国马铃薯的育种方法 ,从技术方面大体可分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育种三类。现将这三种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做以比较分析 ,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开展马铃薯育种工作。1 研究现状1 1 杂交育种1 1 1 品种间杂交品种间杂交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的育种方法。它一般包括品种 (系 )间的杂交、自交、回交和杂种优势 (指纯自交系间的杂交 )等四种方式。我国于 4 0年代中期便开始了马铃薯的品种选育工作 ,50多年来已育成了 10 0多个品种 ,其中大多数品种都是通过品…  相似文献   

15.
花生亲和种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三倍体、六倍体、同源四倍体、双二倍体、四倍体五条途径,利用与花生栽培种杂交亲和的花生属花生区组中的野生种进行花生属远缘杂交育种研究.从贺粤1号×A.correntina的三倍体自然加倍后代中选育了花生新品种桂花20,桂花22;从含有四倍体野生种A.monticola的组合后代中选育出花生优良品系桂花26.研究结果表明,用常规育种技术可以利用野生种改良花生推广品种,但杂种后代不易稳定,选择效率低,不易选育出优良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莆花5号系以湘花B为母本、金花18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中抗青枯病、叶斑病、锈病,较强的抗旱性、耐涝性和抗倒性。2014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适宜福建省花生产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桂花836是广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桂花1026”为母本、以“远杂9102”和“粤油223”为父本,先后进行2次杂交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中抗青枯病、锈病和叶斑病,耐瘠耐旱等优点。2012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我国各珍珠豆花生产区推广种植,栽培上要注意在生长中后期进行控苗。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花生新品种选育效率,分析了广西1986-2016年审定的51个花生品种系谱及农艺性状的演变。 结果表明,广西审定花生品种共涉及75个直接亲本,其中,主要以广东的育成品种及广西的中间材料为主。杂交育 种是广西花生品种改良的主要手段,并以“育成品种×中间材料”和“育成品种×育成品种”两种组配模式为主。粤油 551、汕油523、粤油223等是广西审定花生品种的骨干亲本。近年以来,广西审定花生品种荚果产量增产显著,但品 质性状没有明显提高,株高、侧枝长、百果重、百仁重对增产贡献较大。因此,加强国内外花生优异种质的引进和利 用,重视品质和抗性改良,是广西花生育种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常规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 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以实现花生育种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二棱大麦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是我国大麦主产区。解放以来,本区大麦品种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前期,70年代中期—80年代前期,80年代中期起。在27个二棱大麦品种中,国外引进的3个,系统选育的4个,品种间杂交选育的19个,辐射育成的1个。对19个二棱皮大麦和5个二棱裸大麦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区和国外尤其日本的品种资源作为本区二棱大麦育种的亲本材料是合适的。今后选育二棱大麦新品种,应着重从早熟、株型、品质、抗性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高蛋白、多抗、高产花生新品种粤油79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粤油79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一粒传法选育而成的高蛋白、多抗花生新品种。粤油79在广东省花生区域试验和国家南方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均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并表现高抗青枯病、抗锈病和叶斑病。粤油79蛋白质含量为32.23%,油酸/亚油酸比值1.67。199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