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大理州是我国独头大蒜和早熟大蒜的主产区,常年栽培面积1.73 万hm2 左右,2010 年大理州独 头大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主栽品种为红七星,成熟早,独头率高,成本效益良好,2019 年平均每667 m2 盈利1.1 万~1.5 万元。大理州大蒜品种单一,价格存在普遍的“ 大小年” 现象,总 收益年度间差距显著。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杞县是全国无公害大蒜主要产区,是首个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证明的蒜类产品生产地。但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膜覆盖大蒜栽培早衰现象有所加重,特别是2006年,全县有近1.2万hm^2大蒜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衰,其特点一是早衰症状表现早,部分蒜田在采蒜薹前已经出现早衰症状;二是早衰比例大,占全县大蒜总种植面积的40%左右。早衰田块一般减产20%~30%,重者减产40%以上,严重影响了大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广泛栽培的宋城大蒜为试材,研究了常温贮藏大蒜和不同入库期大蒜在冷藏条件下内芽生长的特点,结果表明:宋城大蒜通过休眠期的时间约在8月上中旬,即收获后的70-75d;通过休眠后,在常温下大蒜内芽开始缓慢生长,8月底大蒜内芽生长速度迅速加快,9月1日内芽平均长度为1.81cm,是7月1日(0.65cm)的2.74倍,芽瓣比已达58.77%,超过瓣长的1/2,大蒜最佳冷藏入库期为7月底至8月初。按照某些大蒜进口国要求进口大蒜内芽长度不能超过瓣长1/3的标准,8月中旬以后,在河南宋城大蒜已失去为出口而进行低温冷藏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章胜 《长江蔬菜》2007,(2):31-31
安徽省铜陵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大蒜作为"铜陵八宝"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尤其是地方品种矮大头,独具风味,备受人们青睐.由于多种原因,矮大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品种退化现象,蒜薹、蒜头的单产大幅度下降,品质变差,并且出现了大量独头蒜、独瓣蒜以及复瓣蒜等不良性状.  相似文献   

5.
嘉祥红皮大蒜是山东省嘉祥县地方品种,栽培历史长达1900年,以其品质好、休眠期长而享有盛誉。一、特征特性嘉祥红皮大蒜株高不超过50cm,全株叶片13片,扁平狭长,有蜡粉。每头蒜有蒜瓣4~6瓣,属少瓣型,皮红瓣匀,肉质细嫩,蒜汁浓稠,香辛味浓,色味俱佳。嘉祥大蒜蒜瓣肥大,休眠期长,耐贮藏,一般每667m2产蒜800~1000kg,蒜薹200kg。二、栽培技术要点1.施足基肥,精细整地 选择土质疏松、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有机质丰富的壤土及沙壤土栽培,前茬不能是葱、蒜、洋葱等作物。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耕翻晒垡,并结合耕地一次性施足…  相似文献   

6.
正大蒜,又名胡蒜、蒜、独蒜、大蒜头,属百合科葱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西部和中部地区,2 000多a前由张骞从西域经"丝绸之路"引入我国种植,现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尤以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广西、云南、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栽培较多。  相似文献   

7.
彭州市大蒜栽培历史悠久,常年种植大蒜1万hm2以上,蒜苗、蒜薹成熟早、产量高、品质优,其蒜薹年产量5 800万kg,蒜籽年总产量7 700万kg,是华南、华中、西南及东南亚等地大蒜种的重要供应地之一.  相似文献   

8.
彭州市大蒜栽培历史悠久。常年种植大蒜1万hm^2以上,蒜苗、蒜薹成熟早、产量高、品质优,其蒜薹年产量5800万kg,蒜籽年总产量7700万kg,是华南、华中、西南及东南亚等地大蒜种的重要供应地之一。  相似文献   

9.
柏林  李大霞 《蔬菜》2014,(12):34-36
为了寻找大蒜发生"面包蒜"的原因,在大蒜越冬期对赣榆白蒜采用不同栽培模式、不同量氮肥进行追肥试验,对大蒜鳞茎的鳞瓣数、鳞瓣的鳞片数(鳞叶数)、植株假茎长度及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大蒜鳞茎鳞瓣的鳞片向上发育叶身成为普通叶而发生二次生长,向外不断分化鳞片而形成"面包蒜"。地膜覆盖进一步促进大蒜产生"面包蒜"及二次生长。证明了大蒜临界光照时间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延长这一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10.
高原特色独头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独头蒜优质高效栽培采用减量施肥、合理密植、适度深播、窄畦播种等规范种植技术,生产的独头蒜个头大、颜色鲜、商品性好;比常规栽培每667 m2用种量减少12.50%,化肥用量减少28.65%,省工20.00%,鳞茎增产5.34%。鹤庆县位于滇西北高原,农业产区海拔1 200~3 200 m,年均气温13.6~18.6℃,年降雨量900~1 100 mm,年日照时数2 200~2 400 h(小时),境内海拔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是一个典型的立体农业县。当地大蒜常年种植面积3 666.67 hm~2(5.5万亩),2020年产值逾5亿元,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用量氮肥对大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林  李大霞 《蔬菜》2015,(1):30-33
为寻找大蒜发生“面包蒜”的原因,在大蒜越冬期对赣榆白蒜用不同量的氮肥进行追肥试验,对大蒜鳞茎的鳞瓣数、鳞瓣的鳞片数(鳞叶数)、植株假茎长度及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到了大蒜产生“面包蒜”的直接原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大蒜临界光照时间延长,使鳞瓣的鳞片向上发育叶身成为普通叶而发生二次生长,向外不断分化鳞片而形成“面包蒜”。  相似文献   

12.
大蒜属百合科葱属1 a生或2 a生植物,又名蒜、胡蒜,古名葫或者葫蒜,是一类重要的香辛类蔬菜作物。大蒜原产于地势高远、气候干燥、远离海洋的亚洲西部高原区域,由汉朝使节张骞从西域带回到中原地区,迄今为止大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经超过了2 000 a。现在大蒜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年产量超1 000万t,占全  相似文献   

13.
孙斌 《蔬菜》1999,(10):22-24
近年来,随着大蒜种植面积的扩大,耕作制度及栽培生志环境不断变化,大蒜植株的抗病性也逐年降低,大蒜病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尤其是新病害的不断出现,某些病害甚至呈急剧上升趋势,更加剧了对大蒜的危害。据调查分析,大蒜病害对大蒜的危害一般损失率达20%~30%,严重年份及地块可以达到50%以上,甚至更高。如1993年调查,中牟县大蒜锈病在发病严重蒜田病株率高达80%,受害面积达种植面积的65%以上,受害的大蒜严重降低等级,影响出口创汇,极大地挫伤了蒜农积极性。目前已知大蒜作物病害达20多种,分别由真菌、…  相似文献   

14.
李志萌 《长江蔬菜》2014,(10):22-23
以成都二水早大蒜品种为试材,研究2种种植密度及单层、双层2种播种模式对大蒜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层播种或加大种植密度,对大蒜植株株高、假茎高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鳞茎大小、抽薹率、独蒜率有极显著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蒜头直径随之变小、抽薹率下降、独蒜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苍山大蒜为兰陵县级地理标志产品,其在兰陵地区的栽培面积超过2万hm2,兰陵当地的土质为适宜大蒜生长发育的砂姜黑土,苍山大蒜为典型的四六瓣。根据本地独特的土质特点和大蒜种类的特点,总结了丰产栽培技术,涉及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  相似文献   

16.
大蒜是成都地区冬季重要的经济作物。成都常年种植1.07万hm2,蒜薹和蒜头除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和留种外,每年向北方各省、市及港澳地区销售1000万余kg蒜薹,向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浙江等省销售蒜头约5000万kg。成都大蒜品种多样,叶用、叶头兼用、薹头兼用品种齐全,早、中、晚熟品种配套,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栽培方式,蒜薹上市时间从12月持续到翌年4月底,避免了集中上市相对过剩而“烂市”,成为国内大蒜品种布局成功的典范。1主要品种类型及特点按抽薹与否,成都大蒜可分为抽薹蒜和不抽薹蒜,按用途可分为叶用蒜、叶头兼用蒜和薹头兼用蒜,按熟…  相似文献   

17.
大蒜二次生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尾蒜”、“面包蒜”,它使大蒜既不能留种,也不能食用,严重降低了大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大蒜出现了二次生长,该如何预防?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观察和试验,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1产生原因1.1种蒜选用不当大蒜二次生长的主要因素是遗传,所以栽种大蒜时首先应选用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种蒜应头大、瓣肥,蒜瓣分体明显,4~8瓣构成一头。若选用不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将会大大促进大蒜二次生长现象的发生。1.2蒜种贮藏场所环境不适若蒜种在播前30d(天)处于14~16℃或0~5℃,空气相对…  相似文献   

18.
白河早大蒜     
黄书汉 《长江蔬菜》2000,(10):30-30
特征特性 白河早大蒜是白河县的地方品种,1989年开始提纯复壮后,现已在全县广泛种植。该品种高产、早熟,蒜头形如常规大蒜,个体瓣大小中等,每个6~8瓣不等;叶色青绿,薹粗中等,每500 g蒜薹20~25根;蒜头辣味适中,加工蒜粉比一般蒜高15%~20%,保健功能强。成熟早(3月27日始收蒜薹,4月9日蒜薹收完,4月25~30日收挖蒜头),产量高,适应性强,不择土壤和气候(如果采取设施栽培,抽薹时间还将提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膜覆盖栽培大蒜比露地栽培能增产15%~20%,且提早上市20d左右,经济效益非常显著。现将大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综述如下。1品种选择目前各地市场上主要有白皮大蒜(俗称洋蒜仔)和红皮大蒜两类。白皮大蒜属小瓣种,每个蒜头瓣数  相似文献   

20.
迟眼蕈蚊主要危害大蒜、苔蒜、葱、洋葱、韭菜等。丰县年种植葱蒜类蔬菜面积在3.333万hm^2以上,由于多年重茬种植,迟眼蕈蚊已逐渐成为丰县大蒜及葱蒜类蔬菜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据调查,该虫在丰县蒜田普遍发生,一般地块有虫株率10%~30%,严重地块虫株率高达50%以上,一般蒜田单株有虫13~75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