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粳431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龙粳48为母本、空育13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626.8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粳46增产8.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403.8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粳46增产9.5%。龙粳4311具有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2.
商全玉 《北方水稻》2021,51(1):23-25
在黑河市进行19个水稻品种比较试验,17个品种产量都比对照龙粳47高,其中绥粳317、龙禾154、绥生008、龙垦282、绥粳102、莲汇6783、龙粳4695、龙粳1614、龙粳3020、龙盾1595、中科641、KN107等12个品种产量较对照增产显著,各品种生育期符合审定要求,建议下一年度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简单快速地确定一定体积的水稻种子间隙的吸水量,本研究选用了中长粒型品种龙粳21和短圆粒型品种龙粳31作为研究对象,以量筒和量杯作为工具测量了一定体积的水稻种子间隙的吸水量。通过这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得出长粒型的水稻品种龙粳21的种子体积与种子间隙吸水的体积之比为1:0.437,短圆粒型的水稻品种龙粳31的种子体积与种子间隙吸水的体积之比为1:0.3956。该研究可为浸种催芽时农药用量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2010~2012年示范和展示品种为材料,以各品种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及其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长等6个产量性状的表型值为依据,通过三年平均产量比较试验,系统的阐述了不同熟期品种在二积温带的产量及产量性状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与主栽品种空育131比较,2010~2012年平均产量较高的11片叶品种为龙粳29、垦粳2号、垦稻21、垦稻20、龙粳27、龙粳20、龙粳26;产量较稳定的品种为空育131、龙粳25、龙粳20、垦粳2号、龙粳29。12片叶品种年际间产量差异较显著,相对较稳定的品种为垦鉴稻6号、垦稻14、龙粳21,绥粳10、松粳10、北稻5号;与主栽品种垦稻12比较,三年平均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垦粳4号、垦稻14、垦鉴稻6号、绥粳10、龙粳21。本地区适宜选择11片叶品种为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5.
2015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5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87个次(有7个品种通过2个及以上省份审定),其中,籼型常规稻34个、籼型两系杂交稻105个、籼型三系杂交稻209个、粳型常规稻101个、粳型杂交稻19个、不育系18个;区试平均产量籼型常规稻为466.44kg667 m2、比对照增产5.54%,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75.40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46%,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47.8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39%,粳型常规稻为622.85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71%,粳型杂交稻为661.6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40%;品种优质达标率粳稻为74.17%、籼稻为34.93%、常规稻为69.92%、杂交稻为35.09%,其中,籼型常规稻为45.45%、籼型三系杂交稻为32.32%、籼型两系杂交稻为36.45%、粳型常规稻为78.00%、粳型杂交稻为55.00%.可见,粳稻品种品质要明显好于籼稻,常规稻要明显好于杂交稻.虽然对多个病虫害综合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不多,但有些品种对单个病害的抗性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些品种中有些品种同时品质表现也较好.  相似文献   

6.
莲稻2号(原代号莲粳0909)是由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莲粳种业有限公司和虎林市绿都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育成的优质、高产、长粒型水稻新品种,2015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生育日数134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450℃左右。为抗稻瘟病品种,耐冷性较强,属于长粒型优质米。2 a生产试验17点次平均产量8 667.1 kg/hm2,比对照品种龙粳21增产8.3%。适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旱育稀植插秧栽培。  相似文献   

7.
寒地水稻不同类型品种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对寒地水稻穗数型品种龙粳25和穗重型品种龙粳27进行了精确定量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穗数型品种以中肥区、氮肥比例(基蘖肥∶穗粒肥,下同)为8∶2时产量最高,达8 357.1 kg/hm2,比对照增产46.3%;穗重型品种以高肥区、氮肥比例为8∶2时产量最高,达8 095.2 kg/hm2,比对照增产31.0%。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龙粳31进行覆膜起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处理与对照相比,水稻株高增加18.4 cm,分蘖起始时间早9 d、促进水稻成熟2~3 d,穗粒数增加6.15粒,理论增产102.8 kg/667 m2。  相似文献   

9.
王桂玲 《中国稻米》2008,14(2):38-39
龙粳15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和系统育种技术路线培育而成的水稻品种,2006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早熟、优质、抗病等特点。预备试验平均产量7441.8kg/hm^2,比对照品种合江19号增产26.4%;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653.4kg/hm^2,比对照合江19号增产6.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075.5kg/hm^2,比对照合江19号增产10.9%。  相似文献   

10.
80优9号     
80优9号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不育系80—4A与恢复系皖恢9号配组于1988年育成的早熟晚粳杂交组合。199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91年参加安徽省粳杂双晚区试,平均亩产405.1kg,较对照鄂宜105增产6.1%;1994年平均亩产384.3kg,较对照鄂宜105增产2.75%;同年参加双晚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7kg,较对照鄂宜105增产12.02%。目前在安徽省已累计种植10万多亩,一般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庐江县1993年种植1万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1.
徐稻5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采用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技术培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50d左右,株高97.4cm,每穗总粒数135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g;国家区试两年加权平均产量533.6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7.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2.9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9.4%;稻米品质达国家《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2002)优质2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宁优1号     
宁优1号(原代号宁优79)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及552A(品种名称宁粳9号)为母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组合。1994年经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宁优1号。1产量表现1992年参加本区晚熟组区试各点平均亩产711.83kg,较对照宁粳9号增产16.9%,居第一位,同年在北方杂交粳稻区试该所试点中,平均亩产772.87kg,较统一对照秋光增产22.49%,较自设本地对照宁粳9号增产15.68%,1992年在永宁县观桥村2从种4.6亩,平均亩产738.5kg。1993年参加该所晚…  相似文献   

13.
徐优3—2     
徐优3—2系江苏省徐州市农科所1986年用中粳不育系徐80—7A为母本,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的宁恢3—2恢复系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粳组合。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1991~1992年参加江苏省杂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45.0kg,比对照盐粳2号增产16.2%。1992年江苏省杂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2kg,较盐优57(CK1)增产4.7%,较汕优63(CK2)增产0.9%,较泗稻9号(CK3)增产15.4%。1991~1992年徐州市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水稻中熟新品种铁粳7号的选育经过,阐述了该品种生育期150-153d、每穗成粒140-150粒、抗性较好、国优2级米等特征特性2003年省内生产试验平均达669.4kg/667m^2,较对照增产12.8%,居第一位、并提示了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宜种植地区  相似文献   

15.
龙粳40(龙育0491)是以龙育03-1288为母本、龙粳20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主茎11片叶的早熟品种,稻谷椭圆,稀有短芒。2 a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134.8 kg/hm2,比对照增产7.1%,1 a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29.2 kg/hm2,比对照增产6.6%。抗稻瘟病较强,生育期耐寒性强。稻米品质优良,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16.
杂交早粳辽优44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优4418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以辽4A和特异优质恢复系C418测配选育而成。通过近年的生产实践表明 ,该组合具有穗粒优势明显、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0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该组合1994~1995两年北方杂粳区试平均每667m2 产量498kg,比对照黎优57及辽粳326增产18.4 %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继续参加全国北方水稻品种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721.5kg,较对照秋光增产15.4% ,达极显著水平。1998~1999两年区试平均每667m2 产量682.5kg,较对照秋光增产7.4%。从生产示范结果看 ,2000年北方6个点平均每667…  相似文献   

17.
王瑞英 《北方水稻》2013,43(3):62+70
龙粳32是以龙花96-1560为母本,以龙选9707为父本杂交,接种其F1代幼穗组织培养,后经多代系统培育选择育成,2011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于早熟品种,分蘖能力强,秆强抗倒,活秆成熟,稻瘟病抗性达到了高抗水平,耐冷性强。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98.9 kg/667 m2,比对照品种龙粳20平均增产8.2%。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适宜兴安盟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以兴粳5号、龙粳31、龙粳47、龙粳59、龙洋11、龙洋19、育龙2号、三江6号以及松粳6号,1个自选品种,8个新引进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9个品种的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均表现良好;丰产性来看,松粳6号、兴粳5号、三江6号和育龙2号的...  相似文献   

19.
盐粳68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2003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该品种较辽宁省水稻主栽品种辽粳294株型好、产量高,生产中平均产量650kg/667m^2,较对照增产10%以上。具有米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在生产上极具推广潜力,在水稻育种上展示出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合系22为对照,对杂粳1、杂粳2、杂粳3、杂粳4、杂粳5进行一年品比试验,研究杂交粳稻相关品种凉山州的适应性以及较对照的增产效果。通过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变异系数及适应度的方差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以达到因地制宜,筛选高产抗病品种,为品种审定和选用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杂粳1、杂粳4、杂粳5在产量、性状和适应性方面均比对照合系22好,适宜本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