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古区每年种植草莓350hm^2左右,主要有塑料大棚栽培、日光温室栽培和地膜露地栽培。目光温室栽培通过采用促进花芽分化和抑制休眠的技术,草莓果实成熟期可提早到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采收期长达4至6个月。由于采收期正值春节前后,加上采收期长,产品价格高,所以是生产效益最高的一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宁德市草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展概况 宁德市地处东南沿海,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冬季具有一定的低温,能够满足草莓休眠的需要,气候条件很适合休眠浅的浆果品种如草莓的栽培。宁德市冬季的气温要比浙江、江苏等省高,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果品上市更早。可见我市具有发展草莓生产的地理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市草莓栽培面积为466.9hm^2,占全省草莓栽培总面积的50%以上,是我省草莓的主产区,果农种植草莓人均纯收入能增加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是草莓生产中果实成熟上市最早的一种栽培形式。它是在草莓完成花芽分化以后,进入休眠时,通过保温、赤霉素处理、人工延长光照等措施,使植株不进入休眠,促使其继续生长发育,实现在冬季开花结果的一种特早熟栽培形式。它与露地栽培、半促成栽培相比,可使草莓果实成熟期提早到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提前上市3~4个月,采收期长达4~6个月,产量2000kg/棚(20间,折合面积420m^2),产值2~2.5万元/棚,经济效益高出1倍。  相似文献   

4.
辽西北地区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辽宁省大规模设施农业的发展,设施草莓生产在辽西北地区的建平县已小有规模。据统计,至2011年5月,建平县的设施草莓的面积发展到1500多亩,每亩(667m2,下同)地的经济效益都在3。5万元,设施草莓生产已成为建平县的主要设施农业生产项目,草莓生产形势喜人。但是,设施草莓栽培是一项在封闭条件下的生产,为病害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设施草莓栽培的一些病害尤其是灰霉病防治已成为设施草莓栽培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设施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设施草莓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5.
草莓是一种营养价值很好的水果,采用塑料大棚温室进行栽培与生产,可以更好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利于控制草莓果实质量与产量。本文对长安区塑料大棚草莓栽培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探讨,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草莓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2年,世界草莓的产量为726.9万t,栽培面积30万hm2,其中中国的产量占1/3。虽然中国的草莓产量最高,但在生产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安全生产技术、品种退化严重、生产劳动强度大、新技术应用不够等。我国草莓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培育脱毒大苗是实施高效生产的前提,提高内在品质是占领市场的基础,转变栽培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是增加效益的保障,新品种、新模式将带领草莓产业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草莓设施栽培果期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真研究了影响草莓果实品质的各种因素,从栽培环境控制、整枝技术、花期授粉、病虫害防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草莓设施栽培果实品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日本草莓生产及消费概况日本草莓生产经历了一个从露地栽培、半促成、准促成到促成栽培的过程,现在的生产设施以连栋钢管大棚为主,少数透明玻璃钢或玻璃温室,大力发展超促成栽培及抑制栽培。由于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和老龄化严重,日本草莓栽培面积逐年减少,栽培面积从1993年的9000hm2减至1997年的7800hm2,总产量保持在20万t左右。1999年主产地枥木县和福冈县面积各为600hm2左右,产量分别达2.5万t左右、居第一、二位。由于受外来低价农产品的冲击,1999年东京中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宗水果(如…  相似文献   

9.
我区自1999年引进大棚草莓种植以来,由于其经济效益显著,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全区种植面积达60多hm^2。为进一步提高草莓的品质与产量,我们进行了草莓脱毒苗与普通苗栽培比较试验,为草莓无公害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50%翠贝DF防治草莓白粉病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莓为果中珍品,福建省草莓栽培面积约600hm^2,667^2产值平均达8000元左右。“丰香”草莓香味浓郁,甜酸适口,果形美观,深受消费者欢迎,成为南方草莓主栽品种之一。但丰香草莓不抗白粉病,每年因白粉病普遍发生而导致严重减产.生产上广泛使用的50%甲基托布津、硫磺制剂、三唑类药等防治效果较差,若频繁使用不仅影响食用安全,且影  相似文献   

11.
吡虫啉在设施草莓上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研究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春季温棚草莓和夏季大棚草莓果实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该方法最小检知量为0.14ng,在草莓中最低检出浓度为2.8μg·kg^-1。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1.6%~97.21%,标准偏差为2.76%~6.41%。结果表明,吡虫啉在不同设施条件下草莓上的残留消解方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夏季塑料大棚加倍剂量果内及全果分别为C=0.4429e^-0.135t(r=-0.9818)、C=1.6225e^-0.1532t(r=-0.9877),春季温棚推荐剂量及加倍剂量全果分别为C=0.6705e^-0.1217t(r=-0.9694)、C=1.814e^-0.1527t(r=-0.9920),降解半衰期为4~6d;农药大部分残留在果实表面;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各施药3次,14d后残留量均低于0.2mg·kg^-1。  相似文献   

12.
草莓设施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栽培是利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控制或改变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达到提早或延长果实市场供应期的目的。草莓因其具有成熟早、易繁殖、周期短及病虫害少等特点,已成为设施栽培首选的浆果品种。为了促进草莓设施栽培,综述了草莓设施栽培的研究现状、品种选择、栽培方式及技术等,并对草莓设施栽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延长草莓市场供应期,提高草莓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3.
草莓是目前广泛兴起的果树保护生产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树种,1997年止仅山东省草莓温室栽培就达8000hm^2左右。目前,低温冷害是设施栽培中广泛存在的问题,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采用人工设置低温的方法,研究草莓在不同发育阶段对低温的反应特性和反应机理,以便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草莓色泽鲜艳、外形美观、营养丰富、酸甜适口、芳香浓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草莓生产发展迅速,栽培形式也由过去单一的露地栽培逐渐向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保护地栽培方向发展。冬季利用节能日光温室发展草莓生产,无疑是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1草霉的发展前景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后,草莓在于洪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沈阳市草霉生产面积有1300多hm^2,于洪区就有1000hm^2,而且都落在高花乡。草莓主要是保护地生产,目光大棚1000个,拱棚1200个,共占地80hm^2,裸地200hm^2。于洪区高花乡在沈阳地区,小有名气,每到收获季节,其它水果又是淡季,因此,草莓的效益相当好。沈阳和沈阳周边地区的商贩,大车小辆,车水马龙,都来收构。  相似文献   

16.
大棚草莓施用硅素有机肥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草莓基施300-900kg/hm^2硅素有机肥(氮、磷、钾养分总量为25%,有效硅含量为8%)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基施进口复合肥(氮、磷、钾养分总量为45%)500kg/hm^2比较,草莓单株结果数、单株果重和单果重明显提高,增产4.63%-14.83%。硅素有机肥作基肥的最佳用量为450kg/hm^2。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贵州省中部地区草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区域内特有的气候优势极有利于草莓花芽的四季分化,草莓种植已从单一的模式发展为露地栽培、大棚促成栽培、脱毒苗繁育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仅在安顺市西秀区东关2003年的种植面积已达73.33hm^2,主栽品种为章姬、红央、童子一号等,年产鲜果7万kg,草莓种植已发展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8.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柔软多汁,营养丰富,是果品中上市最早、周期最短的水果。但在我国草莓的栽培科技含量低,单位面积的产量与日本、美国有着相当的差距。“草莓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专项研究为提高我国草莓生产单位面积的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象山县墙头镇草莓产业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重点发展了大棚设施栽培,到2002年全镇草莓种植规模212.5hm^2,草莓年总产量4950t,但以鲜食为主,加工出口少,其中冷冻出口1710t。已形成了面向大中城市及外贸加工出口的重点产区和城镇消费的众多分散产区两大类型。重点产地墙头、朱家、溪里方等村占全镇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草莓新品种及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日本草莓生产及消费概况 日本草莓生产经历了一个从露地栽培、半促成、准促成到促成栽培的过程,现在设施以连栋钢管大棚为主,少数透明玻璃钢或玻璃温室,大力发展超促成栽培及抑制栽培.由于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和老龄化严重,草莓栽培面积逐年减少,栽培面积从1993年的9 000 hm2减至1997年的7 800 hm2.全日本总产量保持在20万t左右,1999年主产地枥木县和福冈县面积均为600 hm2左右,产量达25 000 t左右,居第1、2位.其次为熊本、佐贺、静冈及爱知等县,栽培面积分别在500~300 hm2左右不等,产量12 000 t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