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醇 《水产科技情报》1982,(2):M032-M032
安徽省滁县水产科学研究所1974年开始进行人工半咸水育河蟹苗试验,于1975年首次育成蟹苗。在此基础上,该所又于1979至1981年,连续进行三年试验,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育苗方法,找到了较理想的人工半咸水配方。1981年育苗705744只,其中一个13立方米的试验池,平均每立方米水体育成蟹苗41861只,达到了中试预定指标。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滁县水产科学研究所1 974年开始进行人工半咸水育河蟹苗试验,于1975年首次育成蟹苗。在此基础上,该所又于1979至1981年,连续进行三年试验,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育苗方法,找到了较理想的人工半咸水配方。1981年育苗705,744只,其中一个13立方米的试验池,平均每立方米水体育成蟹苗41,861只,达到了中试预定指标。去年,国家科委委托安  相似文献   

3.
<正> 湖北省1973年开始移植河蟹,由于产苗地崇明至武汉路途较远,运输时间长,死亡率高,而蟹苗汛期短,产量不稳定等因素,故经常出现生产与运输的矛盾。为了多运苗,运好苗和充分利用装载吨位,1981年我们在崇明县北四滧水闸内的小河沟里,进行网箱暂养蟹苗(大眼幼体)试验。网箱用塑料窗纱制成,规格为3×0.75×0.75米(1.69  相似文献   

4.
自60年代湖泊放流蟹苗以来,短短几年便普及全国。如江苏省1971年~1981年共放流蟹苗18.61万公斤,从第二年起,即1972年~1982年,回捕成蟹7451.1万公斤,平均单产(每公斤蟹苗产成蟹数,下同)400.38公斤;湖北省,1974年~1981年,放流蟹苗11700公斤,1975年~1982年,回捕成蟹736.6万公斤,平均单产629.57公斤;安徽省,1971年~1980年,放流蟹苗13250公斤,1972年~1981年,回捕成蟹252.8万公斤,平均单产191公斤;浙江省,  相似文献   

5.
<正> 1985年我们在洪泽县进行自繁蟹苗和捕捞蟹苗暂养成幼蟹的试验,取得较好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试验分4组进行。A组在钢架塑料大棚内的水泥池中进行。B组用4只网箱放在池塘中,每只10.4平方米,高1.25米,4只箱所放蟹苗密度不同。C组网箱4平方米,放在洪泽湖前马草滩。上述三组均取材于人工繁殖的蟹苗。D组取自长江口捕捞蟹苗,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水泥池10平方米,水深1米。试验水  相似文献   

6.
我们安徽宣城地区是从1972年开始放流蟹苗的,每年到江苏各地和上海崇明采购蟹苗,年投放量从几十斤到四、五千斤不等.1981年全区放苗4,488斤,1982年捕蟹150余万斤.  相似文献   

7.
高温季节运输幼蟹的简易方法随着河蟹市场价格的上扬,近年来培育幼蟹的养殖户越来越多。但由于幼蟹苗种引进通常都是在7、8月份的高温季节,很自然的幼蟹运输成活率成了养殖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的常用运输方法,是在运输箱中装上冰块,夜间驱车赶路。这不仅浪...  相似文献   

8.
<正> 一蹶不振的长江蟹苗资源,经过4年的强化管理,1990年在崇明北部滩涂水域空前旺发,蟹苗的密度超过1981年的历史最高水平,自5月21日至6月10日之间的两个大汛期中,蟹苗都呈旺发势头,每口手拉网或手操网一潮水产量高达10公斤左右,5月23日以后仅几天时间,北八滧闸口就捕获蟹苗600多公斤,由于气温高、蟹苗来势猛、准备工作不足等原因,虽对蟹苗的捕捞强度作了  相似文献   

9.
1975年内蒙古岱海渔场,在上海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始试验移养河蟹.1975至1977三年,购进蟹苗50斤,因运输困难,仅成活8.5斤.1977年开始扑到成蟹,到1981年的不完全统计,共扑到成蟹4万余斤,收入3.2万余元.平均放养1斤蟹苗捕回成蟹4,700斤.1981年又放蟹苗30斤、蟹种285斤(每斤90只左右),1982年已扑获成蟹4,200斤,效果显著,潜力很大.岱海是内蒙古高原上的一个大型闭塞性淡水湖,1953年才结束了无鱼的历史.现有面积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们在相城区阳澄湖镇消泾村建立了高效渔业养殖基地,进行池塘蟹虾高效生态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本试验方法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放养1.蟹种放养蟹种为自繁自育,我们与连云港赣榆县蟹苗场挂钩,每年秋季在当地严格挑选优质亲本,送至挂钩育苗场定点繁苗;春季从育苗场购回健康蟹苗进行蟹种培育。放养时间为3月10~15日。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场地处长江入海口崇明岛的北侧,天然蟹苗资源十分丰富。1987年开始,我们在市县科委和水产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了天然蟹苗淡化与暂养培育的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2.
蟹苗成活率高低是人工养殖河蟹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在自然状态下,河蟹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在蟹苗阶段死亡率太高。在人工养殖河蟹的情况下,采取蟹苗暂养的办法,是提高养殖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为了筛选出蟹苗暂养的最佳模式,我们于1986年5月10日至6月3日进行了蟹苗土池暂养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兴起,蟹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天然蟹苗在北方沿海几乎绝迹,人工培育蟹苗势在必行。而人工培育蟹苗所用的亲蟹,仅仅依靠春季在沿海捕捉.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保证育苗需要。这主要是上年秋季降河入海的亲蟹寥寥无几,难以形成资源。为此.1992年秋冬季我们进行了亲蟹室内越冬试验研究。方法是在秋季河蟹性腺成熟时,将捕捉的雌雄亲蟹一起放入育苗室水泥池中,为之提供适宜环境使亲蟹交配、产卵及胚眙发育,经越冬后供来  相似文献   

14.
<正>生产上,从蟹苗养成商品蟹,常规操作需要两年时间,即第一年由蟹苗养成扣蟹,翌年再将扣蟹养成上市规格.结合稻田水产养殖的推广,1995年我们利用人工繁殖的长江蟹苗,首次进行了二段稀养法(即温室稀密度育幼、稻田稀密度养成)当年养殖商品蟹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蟹苗的运输     
一般采用框架式蟹苗箱干法运输。蟹苗箱有多种,一般为60×40×10厘米。用木板和窗纱制作,蟹箱四壁开有嵌有窗纱的观察孔4个,其中28×3.5厘米两个,14×3.5厘米2个。对蟹苗应采取现捞、现收、现称、现运,尽量利用夜晚气温低时进行运输,若无暂养条件,切忌在运输前把蟹苗放在水中暂养,以免缺氧,造成蟹苗大量死亡。短距离运输,使用空调车,效果还可以。若大批量远距离运输,迄今为止,最佳方法是采用专机空运。譬如:1972年,一架专机装载了360公斤蟹苗,从崇明岛长征农场机场起飞,只用了1.5小时就抵达山东,蟹苗成活率高达98%。无论使用什么工具运输,在装运过程中,都要避免大的振动,不然会使蟹苗脚脱落,造成死亡。蟹苗汛正值黄梅季节,天气闷热,尤其是后期,有时气温超过30℃,在运输过程中,要适当使用喷雾器喷洒水分,使蟹苗箱内保持湿润,但喷雾器一定要好,并多备用几只,喷出的水分要呈雾状,而不能是水珠。晴天高温,一般每隔2小时喷水一次,阴天,每隔4小时喷一次,喷洒水汽的数量要适度,过湿不仅影响蟹苗箱的透气性,还会造成蟹苗脚被水粘牢,引起蟹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简便易行,提高长时间远距离运输蟹苗成活率的方法,今年六月十九日,我们在老坝港收购天然蟹苗,进行了氧气袋装运试验,10小时后,成活率达到95%。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蟹苗直接放流入湖成活率低、回捕率低的问题,我们于1985年进行了蟹苗养成幼蟹的试验。试验分4组在三种不同的水环境中进行。甲组在钢架塑料大棚内的水泥池中进行,池面积10平方米,池深1.7米,水深1米,水源为自来水,放大眼幼体450克,5.4万只;放  相似文献   

18.
《海鲜世界》2005,(3):67-67
眼下正是贝母收获的季节,也是蟹苗销售的日子。可贝母和蟹苗的销售情况却截然不同:贝母收购价今年竟下降到近5年来最低点,而价格涨了几倍多的蟹苗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9.
<正> 长江口原为我国天然蟹苗的最大产区。近几年其产量逐年减少,1988年和1989年均未形成苗汛。在此期间蟹苗南移,浙江省瓯江口产区的产量却逐年增加,并已成为目前的最大产区。但其产量及规模远不及当年长江口区的大。如1987年瓯江口最高产量为7500千克,而长江口产量在1981年曾达到65776千克。为了充分利用蟹苗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瓯江地区将大眼幼体培育为幼蟹再行出售。但是幼蟹运输方法仍用运输大眼幼体的方法,成活率不甚理想。过去已有一些介绍运输大眼幼体的经验报道,但是运输幼蟹还是近年的事,尚未见这方面的报道。本文就作者在这方面所做试验,及参加运输和所了解到的这方面情况,对如何提高幼蟹成活率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区是我国中华绒螯蟹的最大产卵场,1981年曾捞蟹苗(大眼幼体)13.5万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极大的支援了全国廿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河蟹资源增殖工作。如江苏洪泽湖,由于1981年放苗量多,1982年产成蟹510万斤。但自1982年起至于今,长江口蟹苗产量一蹶不振,如1982年只产苗160斤,19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