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明晖  王恺 《油气储运》2023,(11):1242-1250+1260
“双碳”背景下碳经济学理论及其演化规律研究对于推动全球碳减排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碳市场及其与社会经济复杂系统相互作用研究的基础。碳交易市场通过碳交易机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基于此,提出碳交易市场的理论基础是“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理论,碳交易市场的理论重点是“庇古税”与“科斯定律”,碳交易市场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碳排放权指标分配与碳交易机制,碳交易背后隐藏的经济学原理是“绿色溢价”。碳金融将是未来碳中和技术创新的核心支撑,梳理了碳金融理论知识,探讨了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市场的关系。碳市场运行机制通过供求关系实现碳交易,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并伴随碳价格波动、监管体系完善及参与者多样化等演化规律。碳市场手段主要有碳税、碳交易、碳抵消,政府、企业及个人等参与者括在碳市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通过系统梳理分析碳市场经济学理论创新及实践成果,可为“双碳”战略决策和技术革新提供参考。(图2,参30)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热点问题,碳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分析了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详细论述了陕西省发展碳交易市场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构建陕西省碳交易市场的现实条件.结合陕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进陕西省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碳交易中碳排放权交易与其他国家碳交易的衔接有利于整合碳交易市场,实现规模效益。欧盟衔接指令规制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与其他国家碳交易之间的衔接,衔接包括直接衔接和间接衔接。直接衔接中的欧盟与京都缔约国之间的衔接主要包括交易单位的互认、交易流通及分配方法、目标和指标、参与方式与覆盖规则、惩罚与安全阀等,尚需一些改进之处;直接衔接中的欧盟与非京都缔约国之间的衔接,主要是欧盟与美国之间的衔接,需要有充足的可用分配排放量单位。间接衔接主要是欧盟与美国之间通过补偿的衔接,对其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4.
农业碳交易是推动传统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农业碳交易试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如何实现农民广泛参与和有效增收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协同推动“双碳”目标与共同富裕的实现,在对农业碳交易典型试点状况和农业碳交易流程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揭示农业碳交易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并从农民参与需求和收益潜力2个维度划分农业碳交易项目类型,深入探究不同类型农业碳交易项目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农民增收的效益来源包含管理机构的转移支付、农民的要素供给、中介机构的组织与指导以及消费者的产品购买。因此,需完善农业碳交易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农业碳交易支撑能力建设、激发农业碳交易社会服务活力、发挥农民增收利益共享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明确具体的减排目标后,碳汇成为商品,可以进行买卖。森林碳汇作为一种绿色、经济以及环保的碳汇产品,可以在国际以及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进进行交易。因此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碳交易的发展,我国碳交易平台的建设发展以及我国森林碳汇交易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建立有效的农业土壤碳交易机制对于缓解气候变暖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组织已经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本文介绍了国际农业土壤碳交易机制的实践,发现当前农业土壤碳交易存在参与意愿不强、标准不统一、申请条件高、付费周期长以及回报水平较低等问题,从而提出了中国在推进农业土壤碳交易时应当积极落实"自主减排"战略,给予农户适当的碳汇补贴,积极推进评估机制和标准化建设,建立碳汇交易产品认证制度,同时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抵消机制的碳交易与林业碳汇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碳交易与林业碳汇之间的协同发展,本文以上海为例,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开始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地区,减排目标要从强度限制向总量控制过渡,避免碳交易配额总量过于宽松,确保碳交易体系能够有效运行,进而获得经济与环境上的"双重红利"。碳交易本身无法对林业产生促进作用,而抵消机制的引入使得碳交易中的部分资金流向林业,从而补贴了造林增汇。目前来看,碳交易试点集中在大型城市,这些地区自身并不一定拥有良好的林业发展条件,所以增汇不宜局限于本地区,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减少抵消机制中的区域限制,将补偿作用外溢出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更多地开展造林增汇。碳交易与林业碳汇的协调发展,有赖于抵消比例与配额有偿分配比例的合理设置。在碳交易发展初期,有偿比例应控制在较低幅度,以免碳价格过低,从而无法对林业产生足够补贴。同时也应适度控制抵消比例,一方面提高CCER的准入门槛,避免低质量项目入市;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履约量来维持价格稳定,切实发挥生态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8.
碳交易是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有效的制度性安排。尽管我国拥有大量的CDM供应,然而,由于我国没有建立有效的碳交易机制和模式,导致我国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也因此不能获得更多应有的效益。通过对中国碳交易现状的分析,以及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够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的碳交易模式,为中国未来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在河北石家庄举办了"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行业碳交易市场培训会"。会议解析了2017年石化和化工行业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最新进展,并对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行业的配额分配机制、重点产品的碳排放基准值研究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办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这是继今年4月6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在济南召开氮肥行业碳交易市场培训会以来的又一场专属农资行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国碳交易市场价格的管理,推动林业碳汇造林的发展,调动碳汇造林者的积极性,本文对2013年以来中国碳交易试点的碳交易价格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3月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际交易数据,采取分类分析中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以来中国碳交易试点的碳交易价格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和规律性,每年6月或7月和1月及2月份是碳市场最为活跃的时期,且在周期性波动中,交易价格明显发生变化。碳交易价格共分为3类,即1—5月份交易价格为第1类;6—7月份交易价格为第2类;8—12月份交易价格为第3类。另外,在碳交易价格周期性波动中,每年4月份、9月份的碳交易价对价格划分的影响较大,且对交易价格类型的划分的影响显著。另外,研究还对林业碳汇造林进行了讨论,指出按目前的碳市场价格进行林业碳汇交易,其收益远低于当前的林业碳汇平均造林成本。目前的林业碳汇造林平均成本约为28 812.08元/hm2,造林30年的林业碳汇平均收益为14 102.58元/hm2。这是在目前的碳汇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存在明显的波动和规律性,且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一年中的碳交易价格呈现3次近似的“Ⅴ”字型变化。目前,我国林业碳汇造林的平均成本远高于按目前碳市场交易价格所获得的平均收益,从经济上来说是十分不划算的,这种情况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