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采用乡镇行政区划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襄河流域控制单元进行了划分,调查了单元内各污染源污染指标的排放入河情况。根据控制断面的水质目标,计算了各控制区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下的水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各控制单元污染物的削减任务量和具体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流域主要污染源为城镇生活、畜禽养殖和种植业,首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cr)。基于襄河流域3个控制区,9个控制单元的划分方案,各控制单元排污入河量均较大幅度的超过了其水环境容量。近期削减任务量较高为下游C段控制区的襄河镇、六镇镇和十字镇等3个控制单元,为保证襄河入滁河控制断面水质达标,其CODcr、氨氮和总磷的削减比例要分别达到54.6%、82.9%和85.7%。  相似文献   

2.
为了正确地认识不同尺度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现象的特征 ,寻找不同尺度之间的联系规律 ,从流域的尺度效应、流域相似性以及流域的空间单元划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提出一套兼顾尺度效应的以等级系统为基础的流域单元划分方法 ,同时以辽西下河套小流域为例 ,进行了具体的应用 ,进一步充实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袁河是流经萍乡、宜春、新余三市,最后流入赣江的一条河流,是宜春、新余两市的主要工农业用水及纳污水体,因此,袁河水资源对流域的国民经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利用熵权集对分析法对袁河水质作出评价,为袁河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决策与指导.同时也验证了集对分析方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水质评价方法,可以拓展应用.  相似文献   

4.
流域空间离散化是SWAT等分布式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基础,不同的空间单元划分方案会对模型模拟结果产生影响。为合理配置SWAT模型非点源污染模拟中的空间单元划分方案,以太湖地区中田舍流域(42km2)为研究区开展研究:根据汇流累积量阈值和土地利用-土壤-坡度分级面积阈值设计25种子流域(SUB)-空间响应单元(HRU)划分方案,其中以真实河网提取阈值、HRU面积阈值为0%-0%-0%作为基准方案进行日尺度模型率定,并利用该套模型率定参数探讨SWAT非点源污染模拟对空间单元划分的响应。结果表明:模型率定期径流、泥沙、总氮和总磷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575,0.671,0.483和0.758,模型可以较好表达流域过程;不同的空间单元划分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筛选以及流域过程相关参数的改变影响污染物模拟结果,且模拟结果对HRU划分的敏感性高于子流域划分。因此,利用SWAT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时,应在保证径流、泥沙模拟精度的基础上,进行尽可能详尽的HRU划分(如土地利用-土壤-坡度分级面积阈值分别为0%-0%-0%或0-5%-5%),以更好体现流域空间异质性,避免过粗的HRU集总带来模拟结果的失真,而子流域划分则选取能体现真实河网的适中阈值以体现子流域空间异质性即可。  相似文献   

5.
黄春阳  孙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26-6828
以广西黑水河流域为研究单元,对流域内岩溶水系统进行了划分,黑水河流域是一个完整的岩溶水系统,可划分为地下河系统、分散流系统、岩溶大泉水系统和表层岩溶泉系统。然后,分析论述了各子系统结构特征以及地下水之间、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最后提出黑水河流域岩溶水系统水循环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采用流域调查法研究晋西黄土地区流域侵蚀地貌,即以流域为单元对流域侵蚀地貌特征进行调查和量算,并在此基础上,详尽分析了影响侵蚀地貌形成的地质、地面组成物质、沟道纵坡、降雨、风及人为等因素,探讨了晋西黄土地区流域侵蚀地貌的分异规律(据水平分异规律划分四个区,据垂直分异规律划分了五个带),为该区域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USLE的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定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有效控制黑河流域因土壤侵蚀而产生的氮、磷非点源污染,改善黑河水库水质,以流域的行政单元作为估算非点源污染的响应单元,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并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了参数选取和率定,在 GIS软件辅助下,估算了各单元的土壤侵蚀量,计算了流域吸附态氮磷的污染负荷。结果表明:(1)文中所用估算方法较为合理,全流域的平均侵蚀模数为315.06 t/(km2·年);(2)流域每年由土壤流失所引起的吸附态氮磷总负荷量分别达到15.702和3.866 t,对流域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3)马召乡、甘浴湾乡、板房子乡、安家岐乡、厚畛子乡以及小王涧乡对流域氮磷污染负荷贡献较高,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主要源区;(4)退耕还林还草, 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农事活动是削减和控制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焉耆盆地应用WASSI模型,须在焉耆盆地划定水文响应单元。通过ARCGIS软件引用适度指数法划定子流域后,增加了不同土地利用分类阈值,对比分析后叠加了合理阈值,通过土地利用图划定出水文响应单元。结果表明,采用土地利用分类阈值为18%时划定水文响应单元为佳,此时水文响应单元数划定为11个。在水文响应单元的划定中主要影响因素是子流域划分以及土地分类利用图阈值,采用合理土地利用分类阈值所得的水文响应单元应同时具有利于计算和阈值适中两大优点。  相似文献   

9.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单元,选取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开发潜力等3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基于SPSS13.0软件,运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将鄱阳湖流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四个功能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功能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定量化以及流域中污染关键区的识别工作对于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描述产污过程的数学模型,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建立数据库的支持,选取辽宁西部的下河套小流域作为案例,给出基于流域单元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过程。结果显示,不同类型、不同空间位置的流域单元对整个流域污染的贡献不同,三级流域单元和直接汇入三级河流的一级流域单元对流域污染的贡献最大,也是更为需要加强管理的区域。该方法可为制定相应的流域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9年6、11月和2010年4月共3个水情期(即丰、枯和平水期)对赣江流域一级支流袁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袁河流域底栖动物17种,隶属于3门5纲12科,其中寡毛类4种,蛭类1种,腹足类5种,瓣鳃类4种,水生昆虫类3种。袁河底栖动物3期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分别为1 762.29 ind./m2和982.37 g/m2,密度上摇蚊占优势,生物量上铜锈环棱螺占优势。不同水情期现存量也存在差异,平水期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比丰水期、枯水期的大;丰水期的密度比枯水期的大,而生物量却比枯水期的小。袁河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摇蚊、铜锈环棱螺、河蚬和方格短沟蜷。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表明袁河底栖动物多样性存在季节性变化,且下游多样性比上中游复杂;Shannon-Wiener指数和FBI指数的结果表明袁河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相似文献   

12.
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源解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农业面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为明确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及其空间分布,运用输出系数法,对2015年汉江流域范围内的13个地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总氮(TN)、总磷(TP)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污染评价,再运用GIS软件分析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格局,通过快速聚类法划分汉江流域各地市的农业面源污染类型。结果表明:2015年汉江流域的TN、TP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79 127、26 975 t,相应的等标污染负荷量为2.26×10~(11)、1.68×10~(11)m~3;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TN等标污染负荷贡献率最大的污染源是农田化肥,TP等标污染负荷贡献率最大的污染源是畜禽养殖;TN、TP的等标污染负荷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各地市的等标污染负荷仍存在差异,等标污染高负荷区集中在流域中游,TN、TP的等标污染负荷最大值均出现在流域中游的南阳市;基于快速聚类结果确定汉江流域主要有6种污染类型。汉江流域的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物污染负荷和空间分布研究为汉江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庹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05-17607
[目的]为袁河花(鱼骨)形态种质资料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方法]以花(鱼骨)群体为研究对象,测量了140尾袁河花(鱼骨)的外部形态特征.[结果]袁河花(鱼骨)全长为体长的(1.21±0.0236)倍,体长为体高的(4.78±1.4965)倍、为头长的(3.76±0.2035)倍、为尾柄长的(6.68±1.0324)倍,头长为吻长的(2.80±0.3021)倍、为眼径的(4.01±0.3939)倍、为眼间距的(3.21±1.1515)倍,为头宽的(2.10±0.3075)倍,为头高的(1.81±0.1484)倍,为口裂宽的(4.44±0.649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8±0.2866)倍.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式为W=0.0224L29168(R2=0.9576).肥满度系数(K)为1.57±0.1908,空壳重与体重比值(V)为0.87士0.0572,花(鱼骨)肠道系数(Ci)为1.08±0.1261,体长与肠长呈线性关系,其相关方程为:Y=1.2624X-2.8109(r2 =0.7934).除内脏重、性腺重、成熟系数外,雌雄个体其他外形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袁河花(鱼骨)呈负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评估农业旱灾风险,文章从危险性、暴露性、灾损敏感性、抗旱能力四个方面分析安徽省各地区农业旱灾风险等级,建立正态云评估模型。结果表明,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农业旱灾风险为中险;淮南、合肥淮河流域、滁州淮河流域、六安淮河流域为轻险。评估模型可实现评语与评估指标值间不确定映射,体现旱灾评估随机性,为安徽省淮河流域农业旱灾防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不仅可以客观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现状,还有助于决策者确定河流的管理活动,对于流域可持续开发和管理、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实现环境功能目标等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云南牛栏江为研究河流,采用多指标法对生态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影响河流生态健康的现存环境问题,并从开展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推进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加大工业水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快流域陆域生态建设步伐、构建流域综合管理体系网络、划定并严守流域生态保护红线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健康保护对策,以期维护流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河流水质、有效减缓生态压力,为其他河流生态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法,分析广西西江流域未来10年不同情景条件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在假设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40%的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最小用水量情景下,除南宁市水资源短缺外,其他地区水资源均可承载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最大用水量情景下,贵港市也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状况,但西江流域整体水资源盈余,西江流域水资源基本能够承载其社会经济、人口发展规模。因此,广西西江流域未来水资源承载力保障的前提是提高该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栾巍  刘微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607+2612-2607,2612
回顾了安徽省淮河流域自1950年以来历次除涝标准的变动过程,阐述了淮河流域主要支流除涝标准的选用情况.采用适应性治涝标准办法,对淮北平原河道、淮河干流沿岸洼地、面上排涝大沟、淮南支流河道的除涝标准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不同类型山洪灾害易发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因其复杂的地质地貌及气候条件成为我国山洪灾害发生最为密集的地区。山洪灾害易发区划分是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长江流域大尺度(跨省级)区域的山洪灾害易发性研究可为长江流域及相似区域的山洪灾害评价研究以及规划、部署、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合考虑影响山洪灾害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以县域为评价单元,构建各类山洪灾害易发程度指标体系,基于Matlab,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类山洪灾害易发性指数。据此,利用ArcGIS自然间距分类方案将长江流域划分为4个山洪灾害易发区,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防治区。结果表明:溪河洪水灾害呈现由东向西灾害易发程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在流域的中东部地区;滑坡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上游干流附近滇北和陇南山地,尤以四川盆地以东地区最为集中;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其中以断裂带发育的第一、二阶梯过渡带最为密集。划分结果显示各类山洪灾害在流域内的分布差异较为明显,不同类型山洪灾害的历史发生次数在高易发区的集中程度均在80%以上,表明分区结果能够较好反映各灾害的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芸    赵鹏祥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3):190-196
以黄河流域为例,充分考虑降水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将其划分为8个子区域;选定持续干燥指数(CDD)、持续湿润指数(CWD)、强降水日数(R10)和5 d最大降水量(RX5)4个极端降水指标,采用数理统计、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各子区域极端降水特征进行趋势性分析;并采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可逆跳跃马尔科夫蒙特卡洛算法(RJMCMC),识别并量化了各子区域不同极端降水指标的突变位置及其变异程度。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暖干化趋势明显,流域北部尤为突出。2)CDD、CWD、R10和RX5指数空间上趋势变化较大,但相邻区域之间存在相似的分布规律。3)不同子区域不同极端气候指数的突变年份不同,但多集中于90年代。研究结果可有效提高极端气候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识别并量化气候时空变异特征对防洪、抗旱布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