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樱桃品种短柄樱桃避雨栽培防裂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省金华市投产短柄樱桃开展毛竹避雨棚、钢管拱杆避雨棚、全钢管避雨棚和简易伞式避雨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短柄樱桃接近成熟时遇雨的年份,采用避雨设施栽培,裂果率≤1.0%;第1次采果期较露地栽培晚2~3天,田间采收期比露地栽培延长4~6天;可做到果实完熟时采收,果实品质明显提高,且采摘不受天气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杨梅采收期正遇南方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高,常导致杨梅果实品质差、落果重等现象,特开展了撑伞避雨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撑伞避雨后,落果比对照减少20.97%,优质果比对照增长35.46%。  相似文献   

3.
避雨栽培对‘东魁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魁杨梅'为试材,在果实采收期采用避雨伞对杨梅进行避雨栽培,通过测定露地栽培和避雨栽培果实的色差、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以及各糖成分积累差异,来探讨避雨伞栽培在杨梅果实采收期应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经避雨伞栽培的果实单果重与对照差异并不明显,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各糖成分积累以及果实着色均优于对照果实。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f式树形对简易单栋拱棚避雨栽培‘阳光玫瑰’葡萄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Y式、T式树形为对照,分析了f式树形4年生‘阳光玫瑰’葡萄叶幕冠层结构和光能截获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简易单栋拱棚避雨栽培条件下,f式树形在增加叶片实际光能截获面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改善果皮色泽、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方面表现出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5.
大棚促成与网式避雨栽培对提升杨梅品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从2013年开始引进杨梅避雨栽培技术,通过示范大棚促成与网式避雨栽培技术,提升了杨梅品质效益,应用面积稳步增加,目前全县有杨梅避雨栽培示范基地8hm2。1主要经验做法1.1引进创新技术主要采用两种生产模式,低海拔产区以大棚促成栽培为主,高海拔产区以网式避雨栽培为主,网式避雨栽培又分单株网式、连体网式和穹顶网式等三种避雨栽培模式。1.1.1大棚促成栽培技术要点。一是搭建  相似文献   

6.
杨梅避雨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杨梅成熟期恰逢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采前落果重、果实品质差、耐贮性差等问题,就杨梅的生物学特性、理化成分、药用价值及避雨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较详细的综述,为下一步深入研究与应用杨梅避雨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适合山地杨梅最佳的避雨栽培模式,以东魁杨梅为试材,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开展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模式试验研究,比较不同栽培处理温湿度、果实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影响环境温湿度,利于杨梅生长发育,单果质量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27.4%和51.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6%和0.6%,优质果率提高37.0%和64.8%;果实分别延迟2 d、4 d成熟,分别延后3 d、7 d采摘结束,采摘期分别延长1 d、3 d,采收率分别提高81.8%和107.9%;杨梅果实贮存性能明显提升,每667 m~2分别增加经济效益20 268元和55 620元。说明连片网室避雨栽培模式促产业提质增效更显著,值得山地杨梅产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杨梅是浙江省的第二大水果产业,是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1])。诸暨位于浙江中部,现有杨梅种植面积267hm~2,主栽品种为‘东魁’杨梅。避雨栽培技术是果树生产中一项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可起到避雨、降低病害、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等作用~([1])。薄膜棚架避雨可明显提高杨梅栽培的经济效益~([2])。  相似文献   

9.
薄膜棚架避雨对杨梅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杨梅硬核期开始薄膜棚架避雨栽培,比较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温湿度,杨梅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薄膜棚架避雨栽培的平均温度比露地处理高0.17℃,平均相对湿度比露地处理高0.87%;杨梅的叶长、叶宽比露地处理显著低9.08%和9.6%,叶厚比露地处理显著低5.94%。果实烂果率和落果率分别比露地处理显著低51.59%和55.13%,果实转色期和成熟期比露地处理提早2~5d;单果质量比露地处理显著高5.76%;果实横径、纵径分别比露地处理高4.7%和1.65%;色差L、色差b分别比露地处理高5.4%和37.75%;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分别显著比露地处理高2.28%、2.11%和3.05%;硬度和可滴定酸分别比露地处理低2.30%和3.36%。薄膜棚架避雨可明显提高杨梅栽培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研究比较鄞红葡萄在简易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2种种植模式下叶片感霜霉病的情况,并比较2种模式对果实大小及果实品质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露地栽培时鄞红葡萄感霜霉病严重,进行简易避雨栽培可降低叶片发病率80%以上,病情指数亦得到有效降低;2种栽培模式下果实大小无显著差异;简易避雨栽培可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值,可有效改善果实品质。经综合比较,鄞红葡萄在南方地区种植更适宜采用避雨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杨梅采前果实霉烂的定义,描述了果实霉烂症状及相关因子,阐述了中和土壤、大枝修剪、避雨栽培、果蝇防控、疏理果实、及时抢收等6个安全防控对策,以期为杨梅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避雨栽培对不同品种葡萄果实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优良鲜食葡萄品种进行简易避雨栽培试验,研究其结果性能、果实品质及抗病性等。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发病率,其中‘摩尔多瓦’和‘魏可’的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江苏金坛市上阮葡萄园区进行了夏黑葡萄简易避雨小拱棚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葡萄穗形整齐,裂果明显减少,果实的外观品质有了很大的改善,有效预防了葡萄叶片霜霉病,减少用药,增强了果品安全性,病穗率低,产量高,提高了经济效益。此外,避雨栽培叶片叶面积增大,干重降低,比叶面积明显增加,落叶延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1试验材料与方法避雨栽培试验以大泽山地区篱架栽培的金手指葡萄为试材,株行距为0.8m×2.0m,顺行搭建简易塑料小棚,雨天进行覆盖避雨,研究其对葡萄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梅避雨栽培不仅能有效避开雨水的危害,而且不同颜色避雨膜形成的不同光质环境对果实发育与品质形成也有较大影响。采用5种颜色(红、黄、绿、紫、白)避雨膜在"梅雨"临近前进行遮雨,监测果实转白期、转色期、成熟中期以及成熟后期的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可溶性糖、滴定酸、总酚、花色苷含量以及糖酸比)。结果表明:不同颜色避雨膜的透光率和光质成分均有明显差异:黄膜和红膜透光率分别为对照的66.21%和20.02%;黄膜增加了红光/蓝光的比值(为对照的4倍),红光/红外光的比值与对照接近;红膜大幅增加了红光/蓝光的比值(为对照的20倍),且红光/红外光的比值与对照接近;绿膜的透光率为46.8%,红光/蓝光和红光/红外光比值分别为对照的72%和60%;紫膜的透光率最低,仅为对照的7.74%,且红光/红外光的比值降低至对照的40%,为所有膜中最低。避雨栽培对果实影响主要表现为减缓果实成熟进程,紫膜和绿膜果实的转色期比对照迟2 d左右,在成熟中期和后期差距逐步缩小,而黄膜和红膜果实的延迟效应并不明显。果实成熟后期避雨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和花色苷含量较对照有明显差异,黄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和花色苷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2.05%和12.21%;红膜处理与对照较接近;紫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减少11.14%。说明果实成熟过程和品质与避雨膜透光率及光质成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避雨模式对五月鲜桃果实可溶性糖积累的动态影响,以五月鲜桃为试材,以露天栽培为对照,分析避雨栽培、避雨模式下分根灌溉、避雨模式下施保水剂、避雨模式下覆草3种不同处理对五月鲜桃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月鲜桃果实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避雨模式下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且果实采收期除避雨模式下分根灌溉处理外,其余各组处理桃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不同避雨栽培处理模式均能达到提高五月鲜桃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目的,其中避雨模式下施保水剂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三避”技术在北海市瓜菜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避"技术是避雨、避寒、避晒栽培技术的简称,是指利用大中棚、小拱棚、简易雨棚、田间打桩等设施,采取覆盖农膜、防虫网、遮阳网和果实套袋等措施,对农作物实施避雨、避寒、避晒、避虫等栽培,实现农作物的提早或延后上市,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福安东魁杨梅存在集中上市、采收期与雷雨季同期、落果多、果腐病严重、商品果率不高等问题,开展毛竹大棚栽培实验。结果表明,在福安采用大棚栽培可明显提高东魁杨梅产量与品质,可将成熟期提前17~20 d,病果率降低17.29%,商品果率提高22%。综合考虑大棚的投入成本、可行性等因素,东魁杨梅大棚栽培技术操作简便,取材简易,成本投入小,经济效益好,是一项适宜果农推广的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避雨栽培的"阳光玫瑰"(Shine Muscat)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颜色或材质果袋及果袋配合珍珠棉果伞处理果穗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同时监控果际光照强度及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除了无纺布袋、透明袋及果伞+无纺布处理,其余果袋或果伞+果袋组合均不同程度地减弱果际光照强度,其中黄纸袋的透光性最差,而对照(空白)和黄纸袋果际温度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另外,5种不同颜色和质地的果袋及与果伞组合处理的采收期果实质量、纵径和横径无显著性差异。在采收期时白纸袋、绿纸袋和黄纸袋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浓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际光照强度越大,粒重和果实纵径越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高。生产上建议根据不同葡萄品种特性选择不同材质和颜色的果袋,或者与果伞结合使用,达到调整果际微气候,提升果实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无花果主要以露地栽培为主,但南方雨水多,灰斑病、炭疽病等病害严重,鸟害导致成熟果实受损失,且雨后采摘果实风味变淡,品质下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湘中地区设计"双膜一网"简易避雨防鸟设施栽培,种植'玛斯义·陶芬'等大果型无花果品种,采用树冠简易避雨、树盘覆盖银黑反光膜、全园覆盖防鸟网等措施。结果表明:定植当年每667 m~2产量1000 kg左右,且果个大,最大单果重超过180 g,品质较好;第2年每667 m~2产量在2 000 kg以上,实现了提早上市、延长结果期、增加单果重、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