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杨世雄 《茶叶科学》2021,41(4):439-453
茶组植物是重要的经济植物,也是山茶属内分类学问题最多的类群,由于形态性状的多样性和连续性,其组的分类学范围和物种的界定均存在不少的争议。系统地回顾了茶组植物分类的历史,并基于植物分类学者的立场,对造成茶组植物分类学混乱的原因及如何改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杜琪珍 《中国茶叶》1989,11(4):16-19
数值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地质、医学及社会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植物数值分类学能综合多方面、多量性状,对植物分类群的各分类单元之间的全面相似性进行比较,从而对值物类群进行分类,并能很据类群的数值分类学结构(如树系图)作出种系发生的推论。以往,茶植物分类基本上基于植物的形态学证  相似文献   

3.
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本文简要介绍了茶组植物形态学、细胞学和化学分类的研究现状 ,评述了主要分类系统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根据对茶树种质资源的多年系统研究和对原产地茶树特征和特性的全面考察 ,以子房室数、花柱分裂数和子房茸毛的有无为主要依据 ,结合花冠大小及树型、枝叶等的形态特征提出关于茶组植物分类的讨论 ,即将茶组植物分为大厂茶CamelliatachangensisF S Zhang、厚轴茶C crassicolumnaChang、大理茶C taliensis (W W Smith)Melchior、秃房茶C gymnogynaChang和茶C sinensis (L )O Kuntze等 5个种 ,在茶下分茶C sinensisvar sinensis、普洱茶C sinensisvar assamica (Masters)Kitamura、白毛茶C sinensisvar pubilimbaChang等 3个变种。列出了茶组植物分种检索表 ,描述了每个种、变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最后 ,讨论了茶组植物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茶组植物的化学分类及数值分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连续两年用纸色谱、分光光度法、区带纸电泳—薄层扫描法及 HPLC 法测定了张氏系统中的21种茶组植物新梢中的咖啡碱、可可碱、儿茶素组成、茶氨酸、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幼果中的哌啶-2-羧酸。根据化学、形态学及植物的地理分布等证据,采用化学分类和数值分类学方法探讨了茶组植物种群的归属和分类。分类结果表明,茶组可分为五室茶 C.quinquelocularea Du et Li.和三室茶 C.trilo cularea Du et Li.两个种。三室茶具有中小叶茶 C.var.micro-midph-yllaea  相似文献   

5.
一、茶组植物分类的历史和现状茶组植物(Section Thea)分类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转折点:一、茶属茶种(Thea sinensis)的命名;二、山茶属(Camellia)与茶属(Thea)的合并;三、R·Sealy的《山茶属分类的订正》的发表。1753年,林奈首次命名茶种Theasinensis Linn,他是根据德国医生Kae-mpfer,的材料命名的。同年也命名了山茶种为Camellia japonica Linn。1818年,R·Sweet首次提出了Camellia属与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亚基的分离及其与茶组植物的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英 《中国茶叶》1992,14(5):10-11
蛋白质的结构与生物的进化、遗传、变异、繁殖和发育等重大生物学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蛋白质亚基的差异在分类学上有重要的价值。笔者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离了茶组植物的蛋白质亚基,初步探讨了蛋白质亚基的差异在茶组植物分类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茶树及其他山茶属植物花粉形态、超微结构及演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26份茶组植物及4份其他山东属植物包括红茶组、油茶组共计30份材料进行了花粉形态及其中6份材料的花粉外壁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其他山茶属植物所具有的花粉粒大、隐沟型萌发孔、外壁表面纹饰光滑、穴大、脊平和外壁内层厚度大等特征均比茶组植物原始,其中红山茶、白毛红山茶和落瓣油茶的表面纹饰与较原始的茶组植物广南茶、圆基茶、老黑菜及属大理茶中的巴达大茶树极为相似,均属穴网状纹饰,因此,茶组植物与其他山茶属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文中还对苦茶的演化位置、较原始的条组植物花粉表面纹饰的类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考古学家往往采用植物分类的方法对茶的起源进行考证。按照植物分类,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山茶属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植物属群,发生在中生期末至新生期早期,而茶在山茶属中又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种,按此推算,茶的起源是在6000万至7000万年以前。然而,茶是在起源很久后才被发现,被发现很久后才被利用的,至于用作记录和传达语言书写符号的文字即“茶”字则是在茶被利用很久以后才确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茶属4种植物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去壁低渗法对山茶属4种茶组植物进行了核型分析,根据Levan的命名系统,各个种的核型简式为大苞茶2n=30=24m 6sm,大厂茶盘2n=30=22m 8sm,老黑茶2n=30=20m 6sm 4st(1 SAT),高树茶2n=30=20m 10sm。它们约核型都为Stebbins核型分类的2A型核型。其中大厂茶、老黑茶和高树茶的核型与高树茶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本文还讨论了这几种植物之间核型的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苎麻属分类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宁 《中国麻业》2004,26(3):141-144
《中国麻类作物栽培学》等著作和一些论文中有关国产苎麻属植物分类存在一些分歧,本文分析了分歧产生的原因,并对《中国麻类作物栽培学》中苎麻属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海南的野生茶树在植物形态分类学上,在植物分类上一般都认为属于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也有人认为是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五指山市以水满乡为代表,是海南野生茶分布的集中地区,为了进一步明确五指山市的野生茶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在五指山市境内8个居群的野生茶植株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五指山市野生茶树与茶(原变种)、普洱茶和白毛茶(茶的变种)等相比较,在形态方面,五指山市野生茶树更为接近普洱茶,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五指山市野生茶的叶子要比普洱茶、白毛茶的叶子大,侧脉稍多;从花形态分析,普洱茶的花瓣多为6~7枚,白毛茶为5~6枚,五指山市野生茶都是5枚。psbA-trnH叶绿体编码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8个居群的五指山市的野茶30个样品为独立的一组,与普洱茶、白毛茶并列。我们认为五指山市野生茶也可确定为茶(原变种)的另一个变种,因此,命名为海南五指山水满茶(Camellia sinensis (Linnaeus) Kuntze var. shuiman F.Su and X.B.Yang),简称水满茶。  相似文献   

12.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际林 《中国茶叶》1990,12(4):12-13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地理条件特殊,境内具有寒、温、热气候带,已知的高等植物种类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物种极为丰富,其中山茶科植物就有19个属。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1981~1984年对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联合考察结果表明,云南茶种占世界茶种的80%(根据张宏达的山茶属植物分类系统),在茶树形态结构上有着从原始  相似文献   

13.
<中国麻类作物栽培学>等著作和一些论文中有关国产苎麻属植物分类存在一些分歧,本文分析了分歧产生的原因,并对<中国麻类作物栽培学>中苎麻属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云南的地理环境特殊,地势高差悬殊,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特点,为南北植物迁移、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之,云南的许多地方未遭受或仅轻微遭受第四纪冰川袭击,各地质时期发生的不少古老植物皆能在这里发现,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植物系统中的许多科、属常常是在这里起源或是它们的现代分布中心。茶树隶属于山茶属(Genus Camellia),该属共有200余种,集中分布在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尤以云南和广西最多。在山茶属的山茶亚属[SubgenusThea(L.)Chang]中,由一些亲缘相近的茶种组成了茶组(Section Thea),茶组中各茶种的叶片中一般都含有与茶(C.sinensis)相类似的代谢物质,如咖  相似文献   

15.
大理茶种质资源的评价与栽培大叶茶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大理茶的分类与分布 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ith)Melchior)为山茶科(Teaceae)茶属(Camellia)茶组(Sect.Thea)植物,分布于云南横断山脉澜沧江中段至伊洛瓦底江流域,海拔1500—2400m的中山地带,为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之一。大理茶的模式标本由G.Foreest采于大理点苍山感通寺附近(G.Forrest 13477),最早定名为Thea taliensis W.W.Smith(1917),1925年合并入Camellia属中。该种与栽培的大叶茶在形态特征上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顶芽、幼枝及叶片均无毛,花柱5裂,子房5室,  相似文献   

16.
用SSR分子标记研究茶组植物种间亲缘进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利用50对来自茶系的SSR引物对41份茶组资源进行PCR扩增,研究不同类型SSR引物的通用性和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茶系的SSR引物在茶组植物中的通用性高,其中EST-SSR通用性多态位点的比例达到60%。另外,利用SSR标记技术对茶组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不同位点在种间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每个位点4.21个等位基因。通过UPGMA方法构建了茶组12个种的遗传进化关系图。  相似文献   

17.
徐田俊 《中国茶叶》2007,29(1):28-28
位于广东省龙门县西北部的南昆山,终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常年平均气温23℃,7月气温27.8℃,年降雨量2700毫米左右,无霜期长;浓荫蔽日,四季常青,集热带、亚热带植物并茂于一林;山上有高等植物200多种,鸟类70多种,堪称珍贵动植物的宝库。其中,蕴藏的一种野生茶树——毛叶茶,当地群众俗称为“毛茶”、“山荼”、“百岁茶”的就是一种珍稀茶树资源。1982~1987年,中山大学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认为南昆山毛叶茶是一种天然无咖啡碱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18.
云南紫娟特种茶特征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娟茶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组植物(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茶种(Camelliasinensis)中的普洱茶变种(C.sinensis var.assamica),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5年在云南大叶群体品种中发现的一株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干茶和茶汤皆紫色的茶树品种,故取名为"紫娟"。紫娟茶是云南大叶群体种中的一种稀有茶树品种,该品种于2005年11月28日被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保护,品种权号为20050031。  相似文献   

19.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9,31(11):41-43
茶组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19个种和变种,应用ISSR标记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得到11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ISSR反应共得到166条可重复条带,多态性条带有155条.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3.4%,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叶绿体基因分子标记在茶组植物分类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有限,为了筛选可用于茶树鉴别与母系溯源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组合,将18个已报道的茶组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通过设计通用引物,在169个茶树品种/品系中进行候选分子标记扩增与一代测序分析,筛选出16对引物,共含25个SNP位点可用于茶树品种母系溯源与鉴别分析。另外,将SNP位点组成的DNA指纹图谱结合茶树品种资源基本信息进行数字编码,最终形成由30位数字组成的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并构建相应的条形码和二维码用于品种识别。本研究数据为茶树品种的母本溯源与鉴别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