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高蛋白花生新品种福花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春,以梧油7号为母本,与(泉花10号×ICGV91284)F7父本配组,混合系谱法选育成福花8号。2009~2010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009年平均荚果产量3 924.4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5.42%,增产显著;平均籽仁产量2 572.80kg.hm-2,比对照增产3.7%,增产不显著;2010年度续试,平均荚果产量3 796.0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9.67%,达极显著差异;平均籽仁产量2 574.75kg.hm-2,比对照增产19.95%,达极显著差异。两年平均荚果产量3 860.2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2.55%;籽仁产量2 573.85kg.hm-2,比对照增产11.83%;粗脂肪含量51.9%,蛋白质含量32.1%,O/L值1.12。该品种抗叶斑病、抗锈病,感青枯病,抗旱性较强,耐涝性强,抗倒性中上,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一般,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闽油认2012001)。  相似文献   

2.
花生新品种龙花243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龙花243系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泉花627(后定名为泉花7号)为母本、台南1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龙花243荚果产量4202.7 kg.hm-2,比泉花10号(CK)增产12.0%;籽仁产量2815.35 kg.hm-2,比CK增产11.49%;蛋白质含量为31.4%,比CK提高3.38%。龙花243属于丰产性、稳产性较好,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1 产量表现 泉花327系于1998年引进我区(笏石农业示范场)试种,667 m2荚果产量304 kg,比对照品种粤油551增产28%,比泉花10号增产12.4%.1999年试种平均667 m2产量315 kg,比对照粤油551增产32.9%,比泉花10号增产14.5%.2000年试种平均667 m2产量385.7 kg,比对照泉花10号增产39.3%.2001年(在忠门镇安柄村)示范3.33 hm2,经验收667 m2产量310 kg,比泉花10号增产10.5%.4年的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一般667 m2达300 kg左右,计划在我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花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选育高产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育种中间材料‘626-2-1’为母本,‘泉花327’为父本,育出花生新品种‘泉花27’。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5173.95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10.10%;籽仁产量3588.75 kg/hm~2,比对照增产7.64%。2010—2011年同时参加广西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82.4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12.17%;籽仁产量2582.25 kg/hm~2,比对照增产4.7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901.5 kg/k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3%;籽仁产量2779.5 kg/km~2,比对照增产13.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泉花27’高抗青枯病。‘泉花27’高产高抗青枯病,于2012年通过广西和江西品种审(认)定,适合在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2002年春以湛油41为母本、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间材料9817-36-2为父本,有性杂交,混合系谱法选择,育成了丰产、含油量高的花生新品种福花6号.该品种于2008~2009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平均荚果产量3 926.85 kg·hm-2,比对照泉花10号增产11.05%;平均籽仁...  相似文献   

6.
为选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alto专用型花生品种,笔者以泉花7号为母本、台南1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龙花243。以泉花10号为对照,经多年多点试验,龙花243荚果产量为4202.7kg·hm,籽仁产量为2815.35kg·hm~,比对照泉花10号分别增产12.0%和11.49%。其生产性示范增产幅度在750~2250kg·hml2范围。按湿烤咸酥花生的成品标准,龙花243加工产品(荚果)的出仁率和纯质率均达特级品标准,比泉花10号分别增加4.8%和8.1%。结果表明,龙花243高产、抗病、适应性广、加工属性好,是伏良的加工(荚果)型花生新品种,已于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定福建省新育花生品种的丰产性、抗逆(病)性等性状,筛选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花生品种以供生产利用。【方法】以福建省主栽品种泉花7号为对照(CK),在明溪、南安、惠安、翔安、莆田、福清、新罗等7个试验点对福建省新育成的12个花生品种进行产量、抗性等性状鉴定。【结果】在12个参试新品种中,荚果产量比CK增产的有6个,分别是泉花806、龙花128、福花0739、龙花13、0910-63和福花0721,其中,泉花806平均荚果产量最高(3930 kg/ha),比CK极显著增产10.36%(P<0.01,下同);龙花128平均荚果产量(3771 kg/ha)比CK显著增产5.90%(P<0.05,下同)。籽仁产量比CK增产的有4个,分别是泉花806、龙花128、龙花13和福花0739,其中泉花806和龙花128分别比CK极显著增产14.27%和6.62%。各参试品种主茎高37.10~68.79 cm,侧枝长41.20~77.80 cm,分枝数5.28~6.86条/株,结果枝数4.44~5.88条/株,结果数11.21~17.56个/株,饱果数9.28~14.99个/株,饱果率为76.77%~89.30%,百果重为191.41~222.01 g,百仁重为72.74~82.01 g,出仁率为58.80%~70.37%。各品种生长势、抗旱性、耐涝性和抗倒性整体表现为中~强;叶斑病级数为1.7~2.9;锈病级数0.4~0.6;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0951-13表现为抗,泉花608、莆花31和0910-63表现为中抗,其他品种表现为中感。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各品种含油量为48.58%~52.20%,蛋白质含量为25.62%~31.09%,油酸亚油酸比值为0.98~1.3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侧枝长和千克果数与荚果产量呈负相关,其中侧枝长与荚果产量显著负相关;其余性状与荚果产量均呈不显著正相关。结果数、饱果数、饱果率、双仁果率、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与籽仁产量呈正相关,其中出仁率与籽仁产量显著正相关;其余性状与籽仁产量均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泉花806和龙花128的产量高、品质优,且抗逆(病)性表现突出,可进行小范围试种示范;福花0739、龙花13和01913-63产量较高,但是否适合推广仍需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8.
彩色花生泉花806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泉花806为种皮紫红色、高蛋白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等优点,平均每667 m2荚果产量258.2 kg、籽仁产量183.8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泉花7号增产8.45%、12.22%。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适时中耕培土、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9.
针对福建省对花生优良品种需求的多样化,选育抗病、高产、稳产、广适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闽花11号是福建农林大学油料研究所以粤油7号为母本、豫花1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多代选育出的高油、高蛋白和高产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在福建省区域比较试验中两年平均荚果产量3 856.0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78%;籽仁产量2 614.2kg·hm-2,比对照增产6.77%。闽花11号含油量50.27%,蛋白质含量29.90%,油酸含量43.7%,油亚比1.26,高抗锈病,中抗叶斑病和青枯病,抗旱性强,耐涝性和抗倒性强。2020年7月闽花11号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花生(2020)350055]。  相似文献   

10.
冀花20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产高油小果花生新品种。2013~2014年河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063.7 kg/hm2、籽仁产量为3 681.3 kg/hm2,较对照种冀花4号分别增产6.62%和2.61%。2014~2015年全国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037.5 kg/hm2、籽仁产量为3 600.2 kg/hm2,分别比对照种花育20号增产7.64%和3.41%。2015年河北省花生品种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753.4 kg/hm2、籽仁产量为4 239.2 kg/hm2,较对照种冀花4号分别增产11.52%和9.59%。平均粗脂肪含量56.37%。2016年5月冀花20号通过河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1.
草食性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牧草种子,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利用根瘤菌、切叶蜂、干燥剂进行了紫花苜蓿种子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俄罗斯紫花苜蓿播种量为3.3 kg·hm^-2,使用基肥和追肥的同时喷施0.05%浓度的硼酸0.5 kg·hm^-2,取得了种子平均实际产量500 kg·h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小区栽培方式与栽培密度试验研究,得出舍丰42大豆适宜45cm小垄窄行密植栽培。合丰42高产优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体系经过大面积推广示范,5年13点平均产量3323.2kg·hm^-2,比常规三垄栽培平均增产18.7%,增收大豆523.5kg·hm^-2。  相似文献   

13.
在黑龙江省北部黑土和东部白浆土大豆主产区设置大豆磷肥用量试验,以明确该地区大豆施磷效果和适宜的磷肥用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磷肥适宜用量为P2O590 kg.hm-2,平均增产775 kg.hm-2,平均增产率为36.2%,平均增收2 260元.hm-2。在施磷量为(P2O5)45、90、1351、80 kg.hm-2条件下,磷肥利用率分别为19.33%、18.85%、13.46%和9.58%;磷肥农学效率分别为8.90、8.61、5.72和3.57 kg.kg-1,适量施用磷肥是大豆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专用青贮玉米中北412是山西北方种业优质玉米所于1999年以B88玉米自交系为母本,YH-1玉米自交系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该品种生物产量高,活秆成熟。具有抗各种主要病害、抗倒伏、抗旱性强和品质好等特点,种植密度为67500~75000株·hm^-2,平均生物产量84433.5kg·hm^-2。两年区试结果,新疆中北412平均生物产量89696.5kg·hm^-2,比对照新多2号增产34.6%。2003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5.
龙粘2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组合为自育系JNH1×自育系JNH2。2004-2005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6953.3kg·hm^-2,较对照垦粘1号增产9.8%,2006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6920.4kg·hm^2,较对照垦粘1号增产8.0%。该品种具有品质好、口感好、适合加工、抗病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6.
杂交玉米制种带叶去雄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摸苞带叶去雄是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针对辽西地区杂交玉米种带不同数量叶片去雄对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带1-2片叶去雄,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平均增产450 kg·hm^-2。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空育131种子发芽率;并通过大区对比试验,测定其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用粒子流能量场处理的空育131种子的发芽率为90.3%,常规空育131种子发芽率为86.3%;粒子流能量场处理的空育131产量为9 760.5 kg.hm-2,常规空育131产量为8925.0 kg.hm-2。说明应用粒子流能量场处理种子可以达到提高发芽率和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郊区10.67万hm^2水稻田为研究区域,利用GPS定位网格采集土壤样品4087个,建立了12个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应用ASI土壤快速测定方法开展了水稻磷钾肥推荐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磷钾肥推荐施肥平均产量9034.5kg·hm^-2比常规施肥8236.5kg·hm^-2,增产798.0kg·hm^-2,增幅达9.69%,增收1436.4元·hm^-2,经济效益显著。研究成果为示范推广精准农业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粮饲兼用型玉米主栽品种龙单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水平对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在施肥量为N160 kg·hm^-2、P2O575 kg·hm^-2、K2O50 kg·hm^-2时,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最高,在施肥量为N160 kg·hm^-2、P2O5100 kg·hm^-2、K2O50 kg·hm^-2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玉米品种“农大108”优质高产栽培与密度及施肥量(NPK)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农大108籽粒产量形成的数学模型及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结果表明:4项农艺措施对籽粒产量影响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密度;在本试验条件下,农 大108籽 粒 产 量 要 达 到7000 kg·hm^-2以上,其优化农艺措施区间是:栽植密度5.90万~6.25万株· hm^-2,施尿素341.33~374.10 kg·hm^-2,施过磷酸钙460.58~554.85 kg·hm^-2,施硫酸钾234.23~279.23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