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经初步统计,2016—2020年青海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90.14km2,为《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近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任务(6000km2)的1.33倍。“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多举措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显加快,初步实现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由防护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由粗放型治理向集约型治理开发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期间辽宁省持续有效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不断强化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实现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全覆盖,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明显下降,林草植被得到持续保护和恢复,规划主要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到2020年底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9248.35 km2,超额完成了“十三五”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8 300 km2的治理目标,目标完成率达114.43%。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土保持》2021,(3):49-49
本刊从水利部获悉:自2011年3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施行以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携手流域19省份稳步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取得显著成效。10年间,长江流域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75万km2,减幅达13.70%。据悉,10年间,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达16.96万km2,全流域180万km2实现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分析及建设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胜 《水土保持研究》2000,7(3):96-98,215
湖南省由于近年来毁林开荒、陡坡种植和人口的增加,水土流失面积由解放初的18 500 km2增加到47 000 km2,造成土地石化、淤塞塘库,水旱灾害加剧。治理水土流失必须要加强宣传和预防监督,增加治理力度和加强科学研究等,才能全面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平衡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鲁山县地处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县域面积2 432 km2,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年平均降水量827.8 mm,县域内地势西高东低,落差较大,境内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复杂,山地面积大,气候多变,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加上人为因素影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属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1 805 km2 (1990年卫星遥感数据),占总面积的74%。经过多年治理,截至2022年,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500余km2,还有300余km2亟待治理,水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力低下,生态环境脆弱,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北省山区水土流失面积62957km2,中度侵蚀以上的面积占47.42%。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河北省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土流失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二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针对河北省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土保持》2014,(4):F0003-F0003
<正>自2011年3月1日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以来,流域内一系列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稳步推进,实施范围覆盖了流域18个省(区、市)的400多个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万km2。各地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和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促进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8.
镶黄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镶黄旗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该旗总面积的44%。有部分区域水土流失已达到极强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高达9000t/(km2·a)以上,沟壑密度2km/km2,植被盖度仅为15%。镶黄旗敖古特勒经调查分析是该旗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典型代表,对这一区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分析,主要研究了降雨、坡度、坡长、植被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关系;人类生息活动、畜牧业生产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在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治理措施测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庆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潼南区实际情况,以村为基本划分单元,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专题图层数据库,采用空间分析法进行了潼南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确定重点预防区面积为112.41 km2、重点治理区面积为495.23 km2,并针对不同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可为潼南区下一步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及制定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龙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由贵州省水利厅于2000年兴建的集水土流失治理、科研试验、科普教育、培训与宣传为一体的示范基地,距省城贵阳35 km,园区面积近12 km2,已建成生态修复区、治理示范区、种苗培育区、科普区、休闲观光区、生态种养殖区、水土流失监测区等功能区,水电、交通、住宿、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是全省水利水保人才的重  相似文献   

11.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面临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减小、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土壤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黑土区2018年和2022年两期遥感影像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目视识别法开展影像解译,并通过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进行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对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造林、种草、封育、地埂、水平阶/反坡梯田等面积共增加0.84万km2;对比2018—2022年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整体呈向好趋势,土壤侵蚀面积共减少约1.01万km2;从侵蚀强度来看,除轻度侵蚀面积增加约0.45万km2外,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分别减少约0.43万、0.24万、0.28万、0.51万km2;从不同省份侵蚀面积变化情况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的侵蚀面积减少最多,共减少约0.37万km2,辽宁省侵蚀面积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2012年水土保持专项成果、2018—2021年历年黑龙江省水土保持公报中的水力、风力侵蚀数据为研究对象,采取统计学方法对黑龙江省水土流失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1年黑龙江省水力侵蚀面积减少8 787.31 km2,减幅达10.72%,水土保持率增长1.99个百分点,呈现“一带一片高、东西中片低”的分布特征,全省土壤侵蚀总体已实现由高强度向低强度转变,并形成了以轻度侵蚀为主的水土流失格局;水力侵蚀覆盖全省128个县(市、区),80%分布在黑河、齐齐哈尔、哈尔滨等6个市,近50%分布在中部漫川漫岗土壤保持区;风力侵蚀主要涉及齐齐哈尔、大庆2个市的18个县(区),2011—2021年其侵蚀面积减少695.03 km2,减幅达8.00%。  相似文献   

13.
荣军农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10747hm2,形成冲刷沟139条。在分析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制定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宁武县汾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1 186 km2,主要分布有土石山和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地貌。绝大部分降雨产生的径流,以山洪倾泻于河道,形成了境内水资源时空分布高度集中、地下水和地面水高度集中的特点。根据宁武县地形、地貌、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将宁武县划分为九个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治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能量学的角度解释流域水力侵蚀的空间分布情况,选取可以更好表示流域下垫面条件、降雨及其产生的径流对水力侵蚀综合作用的径流侵蚀功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清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SWAT模型模拟研究了清水河流域年径流侵蚀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清水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侵蚀功率在流域内呈现“支流大,干流小; 东部大,西部小”的空间分布规律;(2)当子流域出口断面控制面积小于4 000 km2时,子流域多年平均径流侵蚀功率与子流域出口断面集水面积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 当子流域出口断面集水面积大于4 000 km2时,子流域多年平均径流侵蚀功率稳定在1.56×10-5 m4/(s·km2)左右;(3)优先选择处于清水河上中游区域且出口断面集水面积小于84.85 km2的小流域进行生态治理,可取得良好的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因此径流侵蚀功率具有一定空间分布规律且与流域集水面积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掌握这一规律和相关关系可为流域生态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围场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地带,土壤结构疏松,抗蚀性差,易形成水土流失。新中国成立之初,森林覆盖率仅为9%,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 104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7%。多年来,围场县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 420 km2,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4%以上。2022年12月,围场县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相似文献   

17.
彭阳县生态治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83年建县以来,彭阳县历届政府始终秉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传统,历经30多年的治理,全县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环境不断改善,生态建设融入整个城乡建设发展中,并形成了多种优势特色产业,真正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生态综合治理目标。在30多年的生态治理中,彭阳坚持做好顶层设计,取得了非凡的治理成效:平均每年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 500 hm~2、提高森林覆盖率0.8百分点,营造人工防护林近13.33万hm~2,累计修建水利水保工程5 600多处;治理小流域106条共1 779 km~2,有近一半的小流域由干沟变成溪流;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76.3%,年减少泥沙约680万t。  相似文献   

18.
彭昌达 《水土保持研究》2000,7(3):54-55,128
澧水全流域1 044 km2水土流失强度侵蚀、剧烈侵蚀的面积基本上集中在张家界市境内的澧水中上游。文中对澧水中上游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水土流失治理的发展过程及效果、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输电线路作为路径长、跨度大的典型线型工程,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丘陵地貌、山地地貌等山丘区进行建设,会破坏该区环境,加剧水土流失。为顺应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以沿线涉及黄土丘陵地貌、山地地貌和平原地貌的陕北—湖北±8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测钎法监测水土流失,对其水土流失特征、强度及其治理体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具有点状线型分布特征; 其工程空间跨度大,侵蚀环境差异显著,侵蚀类型多且复杂。(2)输电线路工程在黄土丘陵地貌的土壤侵蚀模数〔12 000~25 000 t/(km2·a)〕明显高于山地地貌〔3 600~9 500 t/(km2·a)〕和平原地貌〔950~2 000 t/(km2·a)〕,是该工程重点土壤侵蚀防治区。(3)站区和塔基区是输电线工程造成最大土壤侵蚀量的水土流失单元,其土壤侵蚀量分别为27 267 t和37 478 t,应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单元。(4)在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措施基础上,融入近自然治理思想,优先选择乡土草、灌、树种,以此集成针对山丘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的输电线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研究结果可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据统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高达43万km2,年输入黄河泥沙量16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低下,土壤质地变粗,团粒结构遭到坡坏,加剧了土壤缺水,改变了土壤成立过程。根据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特征,探讨了水土流失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集水深蓄耕作技术,被改梯及打坝淤地工程措施及人工林草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