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55-156
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乡村中的独特运用,其核心内容包括"四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两种实践。共同促进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村民自治的实施使选举在村民的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然协商因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以及受到人民的认识偏差而发展缓慢,这就造成了民主选举与民主协商发展相失衡,民主选举与治理绩效相脱节的局面。民主选举具有暂时性、单调性、规范性的特征,民主协商具有常态性、丰富性、灵活性的特征,我们在坚持民主选举的同时,须加快民主协商的发展进程,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村民自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农村黑恶势力对农村社会的负面影响 (一)干扰村民自治,破坏基层民主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采取村民自治的民主政治.在各个方面村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一些农村宗派家族势力庞大,与当地黑恶势力相互勾结,通过威逼利诱"强行"进入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被严重扭曲,农民的意愿很难得以实现,主人翁意识也未能得以强化,基层民主建设因此长期得不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黑恶势力对农村社会的负面影响(一)干扰村民自治,破坏基层民主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采取村民自治的民主政治。在各个方面村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一些农村宗派家族势力庞大。与当地黑恶势力相互勾结,通过威逼利诱“强行”进入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被严重扭曲。农民的意愿很难得以实现,主人翁意识也未能得以强化。基层民主建设因此长期得不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的核心是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障性环节,但目前民主监督是"四个民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开好村民会议、培养村民的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强化村民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它是随着村民委员会在农村的普遍建立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给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村民自治,农民实现了村干部自己选,村里的事情自己决定,村里的财务自己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民的公民意识。具  相似文献   

6.
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第111条规定村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1993年,民政部下发关于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中,首次提出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村民自治到四个民主,基层民主自治法规在逐步完善、逐步提高。但是,村民自治正式在农村推行20余年后,效果究竟如何?其中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社会各界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对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最广泛的实践。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实行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而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选举在理论上和操作上尚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民主管理实践中,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常常纠结不清,带来了一系列亟待理顺的问题。 按照现有法律规定,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两个独立组织。根据《村委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我国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的主要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9.
监督的缺位在我国村民自治的四大核心内容中,民主监督是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但民主监督却往往成了最为薄弱、最难发挥效用的环节。村官因其权力失去监督而腐  相似文献   

10.
黄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2,(22):11468-11470
分析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现状,认为我国村级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确立了村级民主建设的原则和框架,村民的民主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实施村民自治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如何克服宗教和乡规民约的缺陷;如何真正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如何提高村民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四个民主"的方式加强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是农村社区的居民自己组织起来,以村民委员会作为依托,在基层人民政府的直接指导下,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为手段,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村民实行直接民主的一种基本形式。村民自治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唐斌  黄茂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22):11471-11472,11493
对粤东地区A村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的具体落实情况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A村存在着自治措施流于形式、村民自治热情不高、自治过程行政化色彩浓厚等特点,并认为处理好政府与村民的互动、解决"乡政村治"以及农村维权问题是进一步发展村民自治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构了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内容、体现大众民主平等的村庄治理模式。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同时,村民自治存在很多问题,未能真正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究其原因,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实行"领导"式管理限制了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两委"关系紧张制约着村级组织整体作用的发挥,宗族势力干预村务阻碍了村民自治组织的正常运作,而农民因为经济状况主观上缺乏追求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热情是农村基层民主治理最大的阻力。  相似文献   

14.
监督的缺位 在我国村民自治的四大核心内容中,民主监督是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但民主监督却往往成了最为薄弱、最难发挥效用的环节。村官因其权力失去监督而腐败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政策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民主形式在我国农村的实践。村民自治取得显著成效,也引发了诸多问题。本文从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公共选择理论出发,来分析村民自治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进而对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发展带来冲击,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出现了诸多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体系、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纠正基层民主治理的错误认识、杜绝宗族家长制的干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村委会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只要依据《村委会组织法》进行村委会选举,开展村委会工作,强国富民就有希望,农村稳定和发展就大有希望。饥渴者求温饱,温饱者求小康,乡村公益事业要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谨  朱建春  李晓娥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87-10089
在对陕西省16个村村民自治调研的基础上,从多元均衡和程序正义视角分析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现实状况,并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依安县中心镇不断进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的尝试,在村民参与管理村务工作中,不断推广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行村级民主议事“4+2”工作法,从内容和形式上丰富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保障了农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我国自实施“村民自治“以来,农民的民主权利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