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猪背膘中NADPH生成酶的活性与瘦肉率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择湖北白猪断奶仔猪48头,测定150和180日龄的活体背膘厚及背膘脂肪组织中NADPH生成酶的活性。180日龄随机屠宰36头。对背膘中4种NADPH生成酶的活性与活体背膘厚及胴体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50和180日龄4种酶的总活性与活体背膘厚、胴体背膘厚及肥肉率呈正相关;与胴体瘦肉率呈负相关。说明4种NADPH生成酶的活性高时,猪的活体背膘厚、胴体肥肉率提高,瘦肉率降低。文中还给出了用酶活性估测瘦肉率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猪背膘中4种NADPH生成酶的活性可以作为选择瘦肉型猪瘦肉率性状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猪的背膘厚度具有较高的遗传力(h~2=0.5),且与胴体瘦肉率呈高的遗传相关(r_A=-0.5~-0.6),这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材料所证实。因而,猪育种工作者大都把猪的活体背膘厚作为瘦肉型猪选种的主选性状而纳入综合选择指数公式。同时,猪的活体背膘厚还是活体估测瘦肉率(量)的重要自变量。鉴于用来测量活猪背膘厚的仪器的种类和型号较多,而各种仪器的测定准确度又不尽一致,为此,本文拟对几种测膘仪的测试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范春国 《养猪》1993,(3):29-31
对湖北白猪Ⅳ系三世代73头同胞测定猪15个经济性状进行表型相关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类性状间的相关程度较高,不同类的性状相关程度较弱,而活体膘厚与胴体瘦肉率(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即降低活体膘厚可提高瘦肉率,证明我们主选的经济性状和采用的选择方法是正确的;呈树枝状的聚类图,基本上将15个性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肥育性状,第二类为活体膘厚与胴体性状,与传统的性状分类结果基本相同,而应用多元统计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可将相关程度较高的经济性状聚为一类。清晰地反映在一张图上。  相似文献   

4.
探针测膘和超声波测膘比较李剑豪(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510650)膘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胴体瘦肉率呈强负相关(r=-0.5),可以通过测量膘厚得知胴体瘦肉率,所以膘厚也是在猪的品种选育综合选择指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自Hazel(1945)发明了...  相似文献   

5.
选择江苏龙山亲和农牧有限公司4头长约二元杂交猪和6头杜长约三元杂交猪进行屠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元杂交猪平均膘厚比二元杂交猪显著减少,差异显著(P<0.05),后腿比例和板油比例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眼肌面积、脂肪比例、胴体长和瘦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杜长约三元杂交猪进行瘦肉率与各胴体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后发现,瘦肉率与眼肌面积、胴体重、屠宰率呈强正相关,而与脂肪比例呈强负相关。利用眼肌面积、平均膘厚、屠宰率分别建立了对胴体瘦肉率的回归方程,其中眼肌面积、平均膘厚对瘦肉率回归方程R=0.9417;平均膘厚、屠宰率对瘦肉率回归方程R=0.8540。  相似文献   

6.
选用杜洛克公猪血缘9个(含精液),母猪50头,组成S04系核心选育群。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应用GBS软件进行遗传评估,主选产仔数、日增重与活体背膘厚等性状。经过多个世代的选育,经产母猪产仔数达10.36头,公猪达100kg体重日龄165.67d,活体背膘厚11.16mm,瘦肉率达64.22%,肌内脂肪含量2.88%;主选性状全面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达配套系审定要求,成功培育了一个棕黑色的高瘦肉率专门化父系(S04系)。  相似文献   

7.
旨在使用加权一步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充分利用群体的表型、系谱和基因型信息,探索与大白猪眼肌面积、估计瘦肉率和背膘厚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收集21 754头大白猪眼肌面积、估计瘦肉率和背膘厚的表型记录数据,其中基因型数据个体共1 259头。通过方差分析和加权一步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确定性状显著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并进行基因注释、GO(gene ontology)功能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大白猪眼肌面积、估计瘦肉率和背膘厚的遗传力分别为0.450 6±0.017 3、0.496 8±0.017 4和0.475 8±0.017 2。利用加权一步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到与眼肌面积显著相关的候选QTL区域10个,与估计瘦肉率显著相关的候选QTL区域8个,与背膘厚显著相关的候选QTL区域12个。后续基因注释、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与眼肌面积相关的候选基因36个,共富集到7个条目;与估计瘦肉率相关的候选基因29个,共富集...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材料取自1980—1982年间屠宰的哈白猪、黑花猪为母本,长白、大约克、杜洛克为父本的56头杂一代育肥猪胴体测定资料。其方法按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会议规定的屠宰测定进行。三年间饲料组成和饲养管理条件基本一致。有关性状观测值与表型相关等资料的统计分析均用TI—59可编程序计算器进行。对所测参数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与讨论1.各胴体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膘厚、板油、眼肌面积与瘦肉率关系较为密切,分别为-0.5779、-0.4297和0.3485(P<0.01)。说明这三个性状对于提高瘦肉率可能有重要的作用。膘厚,与其它性状几乎均有显著的相关,故在利用膘厚提高瘦肉率时,必须同时注意其它性状的变化。眼肌面积与瘦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大白猪主要胴体性能间的相互关系,选择16头活重100 kg左右的大白猪进行屠宰测定,计算了大白猪的屠宰率、胴体斜长、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后腿比例以及瘦肉率等7个主要胴体性能指标,且计算了其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运用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分析了各胴体性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大白猪的屠宰率为75.11%,胴体斜长为82.19 cm,背膘厚为2.36 cm,皮厚为0.32 cm,眼肌面积为59.08 cm2,后腿比例为31.69%,瘦肉率为67.05%;相关性分析表明,瘦肉率与背膘厚、眼肌面积以及后腿比例呈极显著相关,背膘厚对整体的胴体性能有负效应;通过通径分析可知,后腿比例对瘦肉率的直接影响最大,背膘厚对瘦肉率的间接作用最强。该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具有优良的胴体性能,背膘厚、眼肌面积以及后腿比例是影响瘦肉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2018年的公猪生长测定数据,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了杜洛克、大白和长白猪3个品种以及不同品系的生长性能。最终有来自52个场的2 522头公猪用于分析,包括525头杜洛克、1 416头大白猪和581头长白猪,3个品种分别有4、6、6个品系。结果表明,长白猪除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大白猪外,其他5个性状性能与大白、杜洛克猪接近,杜洛克的3个瘦肉率性状表现最优。英系杜洛克生长速度、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在4个品系中表现最好,加系和美系相差不大。在大白猪中,加系大白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平均日增重和100 kg活体背膘厚表现最好,瑞系大白猪的100 kg眼肌面积和估计瘦肉率最高。2012年之后,3个品种日增重开始缓慢提高;饲料转化率保持在2.10~2.20;达100 kg体重日龄在155 d上下浮动;背膘厚逐渐降低且渐趋稳定,估计瘦肉率稳定在55%~56%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杜洛克猪专门化品系是以丹系杜洛克为育种素材,采用不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选育法,运用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P)法、综合选择指数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等育种新方法,主选日增重和活体背膘厚等性状。经5个世代选育,产仔数达10.48头,产活仔数9.85头;肥育期日增重831g,料重比2.55:1,活体背膘厚11.83mm;瘦肉率69.5%,肌内脂肪为2.95%,主选性状全面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成功培育了一个高性能的专门化父本新品系(ZFD系)。  相似文献   

12.
李强  李学伟 《四川畜牧兽医》2004,31(2):28-28,30
引进丹麦先进仪器FAT—O—MEAT’ER(肉脂仪)对中国鲁梅克斯食品总公司名山县屠宰场中5821头猪进行了现场测定,测量性状为最后一根肋骨处离背中线4~5cm处的膘厚(P2)和倒数第三、四根肋骨之间,离背中线4—5cm处的膘厚(RF)以及眼肌厚度(RM),并估测出瘦肉率。对所测胴体各性状的均数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本地商品肉猪胴体质量低于国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肥瘦率的金华猪回肠、结肠真菌菌群结构差异及其与体脂沉积的相关性.试验选择270日龄的同批次金华猪35头,测定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并选择瘦肉率最低(高脂肪组,H组)和最高(低脂肪组,L组)的金华猪各5头,采集回肠、结肠内容物用于真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肥瘦率金华猪的瘦肉率与背膘厚存在显著差...  相似文献   

14.
活体测膘方法用于选种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活体的背膘厚因容易测得,并且具有较高的遗传力(h~2=0.4~0.6),与瘦肉率间具有高的遗传相关(r=-0.5~-0.6),因此在瘦肉型猪的选育过程中,人们常以背膘厚度作为间接选择瘦肉率的主要性状,将其纳入选择指数之中。目前活体测膘的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法和探针法(即刺尺法),本文旨在从表型和遗传的角度,对两种方法用于选种的准确性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选择体重100 kg左右的商品猪100头,阉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宰前体尺性状、活膘及宰后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倒数3~4腰椎膘厚和倒数3~4胸椎膘厚,母猪组分别比阉公猪组降低5.97%(P>0.05)和7.32%(P>0.05);倒数3~4胸椎肌肉厚度,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7.09%(P>0.05);活体瘦肉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2.67%(P>0.05);皮脂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降低3.39%(P>0.05);瘦肉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1.36%(P>0.05);肉质性状,母猪组与阉公猪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影响杜长大商品猪胴体评级的相关性状,选择206头活重在90~150 kg的商品猪进行称重、活体背膘P2点测定、屠宰性能测定,测定指标包括:活体重、背膘厚、胴体重、肩膘、6-7肋间膘、最后肋膘、肉色、肋骨数以及胴体等级等主要性能指标,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对不同等级的各胴体性状进行显著性检验,并建立胴体等级与其他性状指标间的回归方程。结果:宰前活重在109.43~116.70 kg、活体背膘厚度11.47~13.44 mm时,胴体评级最优(1~2级);随着宰前活重的增加,肩膘厚、6-7肋间膘厚、最后肋膘厚随之增加,肉色值也有增加的趋势;胴体等级与活体背膘、肩膘厚、6-7肋间膘厚、最后肋膘厚、肉色、性别等性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为指导商品猪饲养管理、商品猪评级、改善养猪经济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购不同类型的商品猪94头,分别测其瘦肉率、胴体重、背膘厚度等指标,并以瘦肉率为因变量,其它指标为自变量,采用SAS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了不同商品猪胴体瘦肉率最优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方差分析及残差散点图的回归诊断,结果表明只采用胴体重和背膘厚度两个指标所得的胴体瘦肉率预测方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度度。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杜洛克专门化品系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群体继代选育法,以原有杜洛克群体为基础,导入高性能的台系杜洛克血缘,运用综合选择指数、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P)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等育种新方法,主选日增重和活体背膘厚等性状。经6个世代选育,产仔数达10.01头,产活仔数9.02头;肥育期日增重817g,料重比2.74,活体背膘厚9.03mm;瘦肉率67.73%,肌内脂肪含量2.28%(五世代),主选性状全面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成功培育了一个高性能的杜洛克专门化新品系。2000~2006年,共推广种猪1600多头,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二元杂交商品猪胴体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0头二杂商品肉猪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确定了影响二杂商品肉猪瘦肉率的主要胴体性状是眼肌面积、胴体长和平均背膘厚。3个性状对瘦肉率单独作用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509 1、0.057 1和0.055 0。此外,眼肌面积和平均背膘厚间的互作效应对瘦肉率产生的共同决定系数为0.201 5。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获得了估测二杂商品肉猪胴体瘦肉率的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猪胴体在线瘦肉率回归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购不同类型的商品猪94头,分别测其瘦肉率、胴体重、背膘厚度等指标,并以瘦肉率为因变量,其它指标为自变量,采用SAS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了不同商品猪胴体瘦肉率最优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方差分析及残差散点图的回归诊断,结果表明只采用胴体重和背膘厚度两个指标所得的胴体瘦肉率预测方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度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