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各项建设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豫东平原区睢县周堂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将障碍度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结合,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模型,探究农田建设的限制因子及建设内容。结果表明周堂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综合评价得分为0.732 8,农田建设水平一般,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区的建设条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得,研究区内机井通电率、农田灌溉保证率、土壤有机质含量、机耕路通达度、农田灌溉设施完整度、农田高效节水面积占比、农田智能化管理、田间主干道绿化率等8项指标的障碍度值大于其平均值,为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亟待解决。研究表明,障碍度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研究方法,可准确识别研究区农田建设中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而为项目区优先建设内容的确定提供指导,提高建设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标准农田,促进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监管,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文章在调研分析广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监管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在项目建设和监管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需求,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广东省高标准农田监管标准化的发展及各级高标准农田的监管实践工作做出规范引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对农田整治建设,最终形成土地集中、设施配套、抗灾能力强、生态良好、与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有效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益,同时也有助于振兴农村经济。我国始终将粮食安全问题放在国家安全的重要位置,尤其是2022年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更凸显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自201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明确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视程度,并组织相关机构、制定相应政策及规划来引导农田建设,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当下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问题,这不利于我国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发展,基于此,就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推动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崇武 《南方农机》2022,(10):187-190
农田是农业的基石.笔者梳理了广西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在建设资金投入、配套政策和监督检查3个方面的成效,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址难、农田基础设施改善需求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低、农田建设队伍薄弱、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出现真空地带等制约广西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大力推进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的农田...  相似文献   

5.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农田质量总体不高、田间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分散、技术体系不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土地权属调整困难、管护机制不完善等。通过提升原始田块质量、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统筹项目建设资金、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建后管护、创新传统工程措施等,期望能够在未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少走点弯路,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产出最大的综合效益,真正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预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抓手,是确保粮食产能的重要支撑。在梳理大量参考文献、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空间潜力不足、投资标准偏低、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总结归纳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总体构架,通过对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结果排名靠前和提升较快的省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调查研究,围绕管理体制、规划布局、建设标准、资金保障以及实施管理方面,提出系统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的对策建议,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作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邢冬梅 《南方农机》2023,(12):80-82
高标准来建设农田,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农田建设的积极作用,助推农业绿色发展。基于此,笔者针对甘肃地区探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特点,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此强化生态环境、落实生态措施,提高农民收入,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以往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偏重工程建设、对农田生态系统建设重度视不够的问题,2016年,四川省开始启动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建设。本文就近两年四川省开展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建设实践情况进行了总结,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四川省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属于耕地质量等级总体偏低的省份,亟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阐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结合项目建设的内容和工作实际,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政策·数字     
<正>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结果的通报》,对各地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总体来看,2018年各地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职能的顺利转换和衔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下步,各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一是要认真做好辖区内的宣传解读、贯彻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与管理;二是严格开展自评  相似文献   

11.
<正>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为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准备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借鉴云南省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经验,积极探索大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思路。1宜良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启示宜良县201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位于云南省宜良县北古城镇,地处宜良坝子的北部,南盘江沿岸,是宜良县优  相似文献   

12.
张玉梁 《南方农机》2022,(9):186-188
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大战略,是实现耕地高效利用、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聚焦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等因素,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要做法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标准农...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田块尺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形态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高标准农田工程布局、结构具有自身特殊性以及相较于一般农田具有空间形态上的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农田田块尺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评价出发点,从田块规模、田块形态、农田道路、灌排设施和农田防护等方面构建了一套高标准农田建设合规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布尔型赋值方式和短板原理综合评价高标准田块建设的质量和状况,并以吉林省松原市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进行试验实证。研究表明:从农田建设规范的内涵出发,构建的评价体系能有效测度不同维度和不同方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提出的方法体系可进一步挖掘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短板,为下一步改进工程措施和提高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依据;试验区契合与不契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田块分别占总面积的78.2%和11.8%。  相似文献   

14.
基于TOPSIS和热点分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区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护优质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合理规划建设时序和空间布局是科学、高效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提。以河北省涿州市为研究区,按照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的基本要求,构建了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规则网格为评价单元,基于TOPSIS模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计算,并采用热点分析方法划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级优先区、二级优先区和不宜建设区。研究结果表明:涿州市中部和西南部区域耕地立地条件较优,基础设施较好,适宜建设高标准农田,列入一级优先建设区和二级优先建设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8.4%和31.8%;西部和东部部分乡镇不宜建设高标准农田。研究结果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区选择提供指导,为下一步的整治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定与项目区选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基于GIS和改进突变级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指数,并以耦合协调度模型统筹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从而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区域,在此基础上通过冷热点分析遴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较为适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建设区、重点建设区、全面整治建设区和不宜建设区的面积分别为27 004.83、17 040.40、4 361.16、5 761.55 hm2。其中优先建设区应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安全高效现代农业,重点建设区以整治项目为依托提升利用效率和效益,全面整治建设区以优化耕地布局和提升潜力为主,不宜建设区应注重修复提升地力、增强防灾抗灾能力。通过冷热点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的联系模式,实现了快速识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结合研究区实际遴选了1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同时,基于障碍度模型诊断识别各项目区的主要障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各项目区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16.
何金钊 《河北农机》2023,(4):121-12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是粮食种植的基础。为了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特别需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其建设工作提供保障。本文首先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的意义进行阐述,然后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实施策略,包括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高标准农田项目准备、加强建设质量的管理以及强化数字化平台应用。旨在可以通过项目管理措施来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优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热点分析理论,优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难易程度中基本具备级别所占面积最大,耕地面积为33 731.8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2.27%。根据农田建设难易程度,选取了5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涉及新村镇、城关乡、观音寺镇、梨河镇、八千乡和辛店镇等6个乡镇,可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 455.87 hm2。研究方法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玲玲 《当代农机》2023,(12):58-60
对《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进行了解读,阐述了东北分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与目标,分析了东北分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任务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吴萌 《南方农机》2022,(1):81-83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有力保障我国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措施,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必将长期坚持的基本路线.笔者以富平县LJ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从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结果表明: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  相似文献   

20.
黄杰 《河北农机》2023,(21):112-114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促进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举措。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地区的规划建设内容和建成后的效益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黄泛平原区由于盐碱、沙化土地较多,农田易旱易涝,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一定特殊性。本文以江苏省北部沛县鹿楼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研究黄泛平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型做法和建设内容,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学前瞻规划、推广高效节水农田、提升耕地质量、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供思路,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