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系列黄酮类化合物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原代大鼠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构效关系。采用MTT分析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riess法测定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NO释放的变化。在0.3~30μM浓度范围内,8种黄酮类化合物与LPS联合应用对小胶质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黄酮、白杨素、芹菜配基、汉黄芩素、四羟黄酮5种黄酮类化合物可显著抑制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NO产生,而二羟黄酮类3种化合物(二羟黄酮、柚皮素、儿茶素)对细胞NO无显著抑制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母核结构中C-23,双键可能对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很重要,其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分子的取代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夏生物碱对肺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脂多糖(LPS)诱导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构建肺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体外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Griess试剂法测定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8、ICAM-1水平;Real time-PCR法检测IL-8、ICAM-1 mRNA表达。结果:半夏生物碱能保护LPS诱导的A549细胞炎症损伤(P0.05),降低炎症模型细胞NO、TNF-α、IL-8、ICAM-1的释放(P0.05),抑制IL-8、ICAM-1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半夏生物碱可有效保护肺上皮细胞的的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TNF-α能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还可通过抑制IL-8、ICAM-1的表达,减缓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有利于急性肺损伤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3.
探讨圆齿野鸦椿果实总黄酮(TFE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效果.利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TFEP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含量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GE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物的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炎症NF-κβ/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TFEP对细胞产生NO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78.47μg·mL~(-1),且各试验浓度下对RAW264.7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表现出低毒性和强抗炎活性.与LPS模型组相比,TFEP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NO的分泌;抑制iNOS、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NF-κβ/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因此,圆齿野鸦椿果实总黄酮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胶质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白藜芦醇可抑制外周吞噬细胞生成和释放炎症介质。采用RT-PCR的方法在N9细胞株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检测了白藜芦醇对内毒素(LPS)诱导小胶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在5~50μmol/L的浓度范围能显著的抑制TNF-α和iNOS的表达,白藜芦醇的上述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同时,白藜芦醇在N9细胞株中的抑制作用要稍强于原代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6种不同人参属药材提取物的体内外抗炎活性差异,并探讨其抗炎活性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Griess法检测NO释放,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情况。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检测耳肿胀度及HE染色的病理切片情况。【结果】在给药浓度为0.02、0.20 mg/mL时,6种人参属药材提取物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6种人参属药材提取物在0.2 mg/mL浓度下均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或P<0.001),其中屏边三七抑制作用最强。与LPS组相比,6种人参属药材提取物均显著降低细胞分泌的TNF-α含量(P<0.01或P<0.001)。屏边三七组和竹节参组均显著逆转LPS诱导的细胞中p-NF-κB、IκBα蛋白表达量的升高;而珠子参组和竹节参组均显著抑制NF-κB蛋白表达。此外,6种人参属药材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头花蓼不同提取物及热淋清颗粒含药血清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筛选出头花蓼抗炎有效提取物。[方法]采用头花蓼血清药理学评价方法,10 ng/m L脂多糖(LPS)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riess试剂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的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释放量,以考察头花蓼水提物、水提醇沉提取物、水提醇沉沉淀物及热淋清颗粒含药血清(WEPS、PCWEPS、DPCWEPS、RLQS)对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WEPS、PCWEPS、DPCWEPS、RLQS均能显著抑制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NO、TNF-α和IL-6,PCWEPS组抑制细胞释放NO、TNF-α和IL-6的作用最强。[结论]头花蓼水提醇沉提取物为头花蓼主要的抗炎有效提取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尔泰瑞香二氯甲烷提取物(Da-Dm)的体外抗炎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不同浓度(1、6、30 μg/mL)的Da-Dm作用于脂多糖(LPS,1 μg/mL)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采用CCK-8法测定Da-Dm对细胞增殖的影响;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量。以维生素C为对照,采用FRAP法、DPPH法评价Da-Dm总抗氧化能力。结果 Da-Dm在浓度为30 μg/mL及以下时对RAW264.7细胞增殖没有影响。与LPS组比较,1~30 μg/mL的Da-Dm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NO、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5,P<0.01),并呈现浓度依赖性。Da-Dm对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其清除率的IC50为318.1 μg/mL,在FRAP实验中其对Fe2+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结论 Da-Dm可以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它的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NO、IL-1β、IL-6和TNF-α的释放有关。Da-Dm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7建立炎症模型,评价紫檀茋的抗炎作用。在LPS刺激的RAW264. 7细胞中,添加紫檀茋进行干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表达量,Griess法检测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一步检测细胞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核转录因子κB-p65 (NF-κB 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紫檀茋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因子基因的表达和炎症介质NO的释放;紫檀茋+LPS组中ERK,p38和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紫檀茋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MCP-1,IL-6,IL-1β,TNF-α和iNOS的mRNA表达和NO的释放,其机制可能与阻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异荭草苷(Isoorientin, ISO)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将对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PS 1μg·mL-1)和异荭草苷(ISO 2.5~40μg·mL-1+LPS)给药组。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MTT法检测ISO对RAW 264.7细胞毒性,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NF-α的含量,q RT-PCR方法检测环氧合酶2(COX-2)m 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测定细胞中COX-2、JNK、p-JNK、p38、p-p38、FoxO1和FoxO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与LPS模型组比较,ISO显著抑制LPS诱导的TNF-α(P<0.001)和NO(P<0.01)的产生,且未见其细胞毒性。此外,ISO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RAW 264.7细胞COX-2基因(P<0.001)和蛋白(P<0.05)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10.
板蓝根对脂多糖致HL-60细胞产生TNF-α及TAC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板蓝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HL-60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ACE)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及RT-PCR技术,观察板蓝根对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TACE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板蓝根能有效抑制LPS诱导HL-60细胞释放的TNF-α(抑制率92.59%),并对LPS刺激TACEmRNA表达增加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论:板蓝根能通过抑制TNF-α过度释放和TACE表达增加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内酯醇对AD细胞模型炎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会玲  张小红  周晓春  王冰  王晓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40-15641,15713
[目的]以Aβ1-42寡聚体为工具药建立AD细胞模型,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10)对AD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10(10-11、10-10、10-9、10-8mol/L)预孵育小胶质细胞12h,然后加入10μmol/LAβ1-42共孵育12h,ELISA法检测上清TNF-α、IL-1β的含量,收获条件培养基,加入海马神经元中,作用24h,MTT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结果]在体外T10可减少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TNF-α、IL-1β的释放,提高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结论]T10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保护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白背天葵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效果及其机制,采用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炎症模型。Griess法检测白背天葵不同极性部位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的影响;ELISA法测定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及PGE2的含量;运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极性部位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背天葵各极性部位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诱导的NO、TNF-α、IL-1β和IL-6的过量分泌和细胞核内NF-κB p65的蛋白表达,白背天葵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PGE2的分泌。综上,白背天葵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通路活化,进而抑制炎症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探讨蒲公英皂苷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中的抗炎能力,并阐明其活性的基本分子机制。利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蒲公英皂苷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毒性,Griess reagent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分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以及INOS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IL-6和TNF-α的分泌量,Western blot检测IκB-α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用以研究蒲公英皂苷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蒲公英皂苷能够抑制NO的分泌,显著抑制IL-6、TNF-α和INOS mRNA的表达并且抑制了IL-6和TNF-α的分泌。蒲公英皂苷显著上调了IκB-α的蛋白表达,并显著下调了p-IκB-α的蛋白表达且与蒲公英皂苷浓度成正比。蒲公英皂苷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途径而发挥抗炎作用,蒲公英皂苷有显著的体外抗炎效果且抗炎效果与蒲公英皂苷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蟾酥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蟾酥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炎作用,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采用Griess法测定蟾酥醇提取物对细胞上清液中的NO水平,ELISA法测定TNF-α、ILlβ、IL-6含量,荧光法测定细胞内ROS水平。结果显示,蟾酥醇提取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所分泌的炎症因子(NO、TNF-α、IL-1β、IL-6)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同时蟾酥醇提取物极显著降低LPS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P0.01)。由此推测,蟾酥醇提取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减轻细胞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人参皂苷Re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理。建立SH-SY5Y神经细胞谷氨酸损伤模型,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及选取适宜浓度,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硝酸还原酶法(NO)和荧光探针负载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OS)。由谷氨酸导致SH-SY5Y细胞损伤模型,与模型组做比较,人参皂苷Re可以提高细胞存活率,同时减少由谷氨酸引起的MDA含量、ROS含量和NO含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下降,MDA含量、NO含量和细胞内ROS水平增加。人参皂苷Re能有效保护谷氨酸损伤的神经细胞,并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阻断大鼠C5a受体(C5a receptor,C5aR)基因表达对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损伤的影响,将构建好的针对大鼠C5aR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转染NRK-52E细胞系,经G418筛选后,形成稳定的表达C5aR shRNA的细胞系。设置空白对照组(NC组)、正常对照组(LPS组)、阴性对照组(LPS+shRNAc组)和处理组(LPS+C5aR-shRNA组)。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检测细胞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C5aR shRNA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的释放,降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MPO活性(P0.05)。可见,C5aR shRNA能显著抑制由LPS诱导的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大鼠肾脏功能,对LPS诱导的肾脓毒症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茂草异紫堇碱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 264.7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用CCK-8试剂盒方法检测不同剂量红茂草异紫堇碱(1、5、15、25、50、100、200、300和400μg/mL)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不同浓度红茂草异紫堇碱(50、100、200和400μg/mL)条件下细胞培养液中NO的浓度;用ELISA法测定添加不同浓度红茂草异紫堇碱(100、200和400μg/mL)干预4 h,再加入LPS(0.1μg/mL)孵育20 h后细胞培养液中IL-1β、IL-6、IL-10、PEG-2和TNF-α的含量,通过上述方法测定的结果来评价红茂草异紫堇碱的抗炎作用。[结果]红茂草异紫堇碱浓度在15、25μg/mL时,可显著促进RAW 264.7细胞增殖(P≤0.05);并且在红茂草异紫堇碱存在条件下,促炎因子IL-1β、IL-6、PEG-2和TNF-α释放量都有不程度的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和NO的释放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红茂草异紫堇碱能够抑制促炎因子IL-1β、IL-6、PEG-2和TNF-α的释放;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抗炎因子IL-10和NO的释放来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板蓝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HL-60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ACE)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及RT—PCR技术。观察板蓝根对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一TNF-α及TACE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板蓝根能有效抑制LPS诱导HL-60细胞释放的TNF-α(抑制率92.59%)。并对LPS刺激TACEmRNA表达增加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论:板蓝根能通过抑制TNF-α过度释放和TACE表达增加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ELISA测定犬新孢子虫感染对小胶质细胞中细胞因子TNF-α、iNOS、IL-10和Arg-1的影响,鉴定小胶质细胞的活性;用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犬新孢子虫对小胶质细胞中PPARγ/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犬新孢子虫感染对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犬新孢子虫感染5d后,小胶质细胞中IL-10和Arg-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TNF-α和iNOS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PPARγ抑制剂GW9662预处理后,结果则与其相反。同时,犬新孢子虫感染后,能够上调PPARγ的活性,降低p65的磷酸化水平。犬新孢子虫感染能够激活PPARγ/NF-κB信号通路诱导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东北刺人参是五加科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的珍贵濒危植物。为了促进东北刺人参产品的开发,在抗炎相关产品生产中以不定根代替短缺的野生植株作为植物材料。该研究利用诱导子未处理和处理的生物反应器培养的东北刺人参不定根水提物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检测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3种促炎介质的水平,探明不定根的抗炎活性。研究表明:2种东北刺人参不定根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有很大差异,诱导子处理的不定根水提物(E 2)中总酚含量是诱导子未处理不定根水提物(E 1)的3.2倍,而总黄酮含量是2.7倍。2种不定根提取物对NO和TNF-α及IL-1β的影响不同,E2对3种促炎介质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E1只抑制NO的生成,对TNF-α及IL-1β没有影响,E2的抗炎效果高于E1。因此,今后在进行抗炎相关产品生产中,可利用在生物反应器培养中经诱导子处理的东北刺人参不定根作为原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