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旱塬冬小麦良繁体系建设及产业化开发的实践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2002-2006年"旱塬冬小麦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及优质冬小麦产业化开发研究与推广"项目的实施,对冬小麦原种繁育技术程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完成了旱塬冬小麦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在陇东优质冬小麦产业化开发研究中,明确了其产业链属性为支柱产业,确定了优质专用设备用冬小麦良种、绿色专用优质小麦、优质专用面粉及小麦期货为主导产品,提出了陇东优质冬麦产业的开发框架,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目标、战略和对策,并概括了旱塬冬小麦丰产栽培的理论、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陇东旱塬冬小麦优质丰产栽培理论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水分动态特征、麦田水肥生态效应及施肥指标、冬小麦产量结构三个方面阐述了陇东旱塬优质冬小麦丰产栽培的理论,明确了水,肥需求指标及不同产量水平下群体生理指标和产量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陇东旱塬区地膜冬小麦不同品种播种密度对冬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3个冬小麦品种的不同的播种密度对产量、主要经济性状、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在播种密度 5 1.4 3万穴 /hm2、6~ 9粒 /穴的条件下 ,冬小麦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较高 ,水分利用效率达到 9.70 kg/(mm· hm2 )左右。  相似文献   

4.
陇东旱塬冬小麦宽幅沟播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规范了陇东旱塬冬小麦宽幅沟播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庆阳市南部旱塬地冬小麦发生大面积严重倒伏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倒伏的主要原因 ,并结合科研和生产实践 ,从选用抗倒伏品种、适量播种、培养合理的群体结构、科学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预防倒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崇信县旱塬地进行了3种生物有机肥对冬小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均能明显提高冬小麦产量,有效改善冬小麦的株高、穗长、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其中以苏地有机—无机肥600 kg/hm2处理的综合性状最优,折合产量最高,为7 180.00 kg/hm2,较对照不施生物有机肥增产14.64%;施蚨丰生物有机肥600 kg/hm2处理和施嘉施宝腐殖酸有机肥600 kg/hm2处理的综合性状优良,分别较对照不施生物有机肥增产12.93%、12.61%。综合权衡认为,3种生物有机肥均可在陇东旱塬地冬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认定决定产量的主因是有效穗;播种密度30万粒产量最高为3155.7kg/hm~2,较45万粒增产20.99%;其次是35万粒,25万粒与40万粒产量相近居第3;旱塬地冬小麦合理播种密度可确定为25~35万粒。  相似文献   

8.
摘 要:渭北旱塬是陕西省旱作小麦的主产区,然而土壤贫瘠一直是限制该地区冬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该地区的土壤培肥缺乏理论指导,农户不合理的施肥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位于渭北旱塬的彬县进行了冬小麦氮磷钾三要素用量的田间试验,旨在为确定合理的冬小麦施肥量提供实践依据。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水平中等,速效钾含量水平较高,但土壤总体养分含量水平低,土壤基础地力冬小麦产量仅为4750 kg/hm2;根据肥料效应函数法得渭北旱塬冬小麦N、P2O5、K2O的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263.9 kg/hm2、84.7 kg/hm2、55.3 kg/hm2,其最佳经济产量为7261 kg/hm2,相比空白处理增产幅度达52.9%。由此可见,通过合理施肥提高渭北旱塬土壤肥力与冬小麦产量仍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旱作冬小麦免耕播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盐池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近几年实施旱作冬小麦免耕播种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精耕细作、培肥地力、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旱作冬小麦免耕播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大果沙棘与冬小麦间作田技术服务实际的工作经验,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几个关键点总结冬小麦栽培技术,以确保冬小麦穗大粒多,达到丰产、优质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刘戈 《农业科技通讯》2014,(10):188-190
根据2014年河南省冬小麦从播种到返青期的天气状况,对该时期农田土壤墒情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论述了不同墒情状况对冬小麦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依据冬小麦需水、需肥规律,提出了针对不同墒情状况的水、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旱地冬小麦配方肥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配方的配方肥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山地施用N∶P∶K为12∶9∶4的配方肥75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3 376 kg/hm~2;旱塬地施用N∶P∶K为15∶10∶0的配方肥90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4 840 kg/hm~2。  相似文献   

13.
在陇东旱塬区研究了留茬深松耕秸秆覆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深松耕秸秆覆盖免耕条播的冬小麦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平茬深耕播种处理,产量达6 107.5 kg/hm2,较平茬深耕处理增产22.8%~26.6%。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是黄土旱塬区重要口粮作物,产量受降水等因素影响较大,为研究降水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收集、统计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试验站近40年冬小麦长期观测数据,分析冬小麦产量、耗水量等指标随降水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黄土旱塬区近40年冬小麦产量以每年51.2 kg·hm-2速度增加,但持续系数仅为0.43;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3月中上旬、5月上旬和下旬降水量增加,产量随之显著增加;全生育期降水满足率为64.4%,干旱年型仅为52.7%,不同生育时期中拔节-灌浆期满足率最低。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近40年呈降低趋势,平均为361.3 mm,播种-返青期耗水占全生育期的34.3%,为全生育期耗水最大的时期;干旱年和平水年分别在出苗-拔节期和拔节-灌浆期降水满足率最低,分别为36.9%和42.2%,此阶段降水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显著。冬小麦产量相关的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耗水量>穗数>穗粒数>播前底墒>生育期降水量>全年降水量。近40年来黄土旱塬区冬小麦稳产性差,原因为播种-返青期耗水占全生育期比重较大,降水满足率低,影响了冬小麦分蘖成穗和水分高效利用。以上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小麦产量与小麦生产的技术措施有着直接的关系,稻茬小麦因水稻腾茬相对较迟,因而小麦播种相对较晚。通过对稻茬小麦植株穗粒情况调查研究,确定以足墒保齐苗可减少弱苗,早施促蘖肥可减少弱蘖,春季看苗追肥可减少弱穗,重施拔节肥可壮穗壮粒,加强后期田间管理可以减少空秕粒。稻茬麦要取得高产优质,除了品种质量和天气等环境因素,播种与管理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优质杂交油菜华油杂6号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油杂6号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栽培上要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重施底肥,早追苗肥,施好腊肥,稳施薹肥,花期叶面喷肥,综合防治病虫草渍害。  相似文献   

17.
小麦根据加工专用要求,可分为饼干型小麦、蒸煮型小麦和面包型小麦 3种类型.发展专用小麦,除要因地制宜选好优质专用型品种外,还要在栽培管理方面多下功夫.肥料的配比与合理运筹,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方面.生产上,只有根据不同类型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吸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才能达到预期的栽培效果.实践证明,对淮北地区中强筋小麦田实施"两促一控一补"施肥技术,是获得优质、高产小麦的最佳施肥方法."两促"即施足基种肥促幼苗早发,重施拔节肥促壮秆大穗;"一控"即不施返青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一补"即后期根外喷补肥料,防早衰促灌浆.  相似文献   

18.
高产玉米的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轻施苗肥,巧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酌施粒肥。 一、重施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配以氮磷钾化肥,缺锌的地块还应施入锌肥。667平方米(1亩)应施圈肥2000千克,碳酸氢铵10千克、普通过磷酸钙20千克,氯化钾5~7千克,缺锌的再加入硫酸锌1~3千克。播种前将上述肥料混匀,集中穴施或条施,肥上撤2~3厘米厚的细土后再播种覆土。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播种的相关配套措施是其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该文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及相关使用技术和冬小麦播种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深耕土壤、施足有机底肥、精选优质种子、精量播种、保墒齐苗等,以期对当前的冬小麦生产提供指导,促进冬小麦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专用配方肥小区试验,验证不同种类配方肥的施肥效益、增产效果、施肥比例、施肥时期等参数,为冬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