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全息生物学应用于杨树速生丰产林定向培育,通过全息定域选穗试验表明,杨树的最佳条域位是树冠下部,最佳选穗域位是枝条中部。取自树冠下部枝条上的中部插穗,当年生苗木高生长量比取自“上上”、“根上”、“中上”的插穗分别高于26.4cm、25.3cm和24.3cm。  相似文献   

2.
杨树不同插穗规格及采穗部位育苗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1年生杨树苗条作为扦插育苗繁殖材料,进行不同采穗部位、插穗粗度、插穗长度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苗条上、中、下3个部位插穗的成活率和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但上部插穗较差;不同插穗粗度和插穗长度的育苗效果差异显著,插穗过细、过短,均影响苗木成活和生长。插穗粗度不应小于1.5cm;插穗长度以17~20cm为宜,不应小于14cm。  相似文献   

3.
采穗圃是提供优质穗条--插穗和接稳的繁殖圃.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分别介绍了杨树、红松采穗圃圃地的选择与规划、营建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2018—2019年在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苗圃,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母树树龄、采穗部位、插穗长度、插穗直径等为试验因素,研究云南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结果表明:插穗来源或规格极显著影响云南红豆杉的扦插成活率,各因子对云南红豆杉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排序为:采穗部位插穗直径插穗长度母树树龄;其中以2年生的云南红豆杉母树上选取主干顶梢制成长度为10 cm、直径0.5 cm的插穗,并使用ABT1 100 mg·L~(-1)溶液处理穗条,使用洁净的沙壤土进行扦插育苗效果最好,云南红豆杉的扦插成活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分别可达97.33%、8.46条、9.97 cm。  相似文献   

5.
杨树不同插穗长度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不同插穗长度育苗试验初报冯政夫1990年至1991年,我们进行了杨树插穗不同长度育苗对比试验,发现杨树插穗不同长度对苗木生长有显著的影响。试验地在通辽市北郊的哲盟林研所苗圃。其地理位置处于北纬43°30′,东经121°22′.自然条件属于半干旱大...  相似文献   

6.
对插条长度和部位与杨树扦插生根性状和成活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长度插穗之间成活率有显著差异,插穗长度为16 cm时,生根率最高,为95%;插穗长度为10 cm时,成活率最低,为65%。插条的不同部位对杨树扦插成活率也有显著影响,中部插穗成活率最高,为94%;稍部插穗成活率最低,为63%。    相似文献   

7.
杨树插穗下切口角度对扦插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探讨杨树插穗下端切口不同角度对一般没有溉灌条件的杨树扦插育苗成活及生长的影响,作了初步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材料及作法试验材料为健壮、无病虫的一年生“美×青”插条苗,选条子的中间部分作插穗。插穗长12厘米、粗1厘米。插穗上端均为平形切口,上切口距第一个芽为1.5厘米。下切口角度分别为平形、60°、45°、30°和尖形(由插穗中间部分直到下端为斜面),共五种类型,(以下简称为平形、60°、45°、30°和尖形),每种200根插穗,都以平形为对照。4月3日剪穗,随剪随砂藏。4月14日垄插。垄底宽70厘米,垄高20厘米,垄面宽20厘米。每垄插两行,株行距各为10厘米。扦插质量要求及田间管理同常规育苗,扦插后从未灌水和追肥。  相似文献   

8.
杨树常规育苗一般2年出圃。采取以下措施,可出圃1年生壮苗。一、圃地整理苗圃地应选择在土壤结构良好,靠近水源,排灌便利,通风及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块。先深翻土壤,精耕细作,并对土壤消毒、灭菌和杀虫,消毒后的圃地出苗率可达到97%。二、插穗的采集与处理杨树良种主要有107、108、中林46、中涡1号等。插条选择1年生粗壮无病虫害干条,剪取径粗1.5厘米以上,长20厘米做插穗,每穗要有2个饱满的芽。梢条不能做插穗。扦插前用生根粉浸泡插穗,提高发芽率,并可使之出苗整齐均匀,有利于培育壮苗。插穗处理后出苗率可达到98%。三、合理株行距应选择设立大小行距,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 40厘米,株距40厘米,可改善通风条件,发挥边行优势作用,易管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杨树的生态特征,从苗圃、插穗、扦插、抚育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杨树的育苗管理技术,同时针对杨树病害和虫害分析了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吉林怀德范家屯林场和吉林省林科所共同协作,于1980年研制成功 ZXQ-1型自动选芽切条机(见图1)。根据北方扦插育苗对插穗的技术要求,穗材的长度可以因地制宜,但是穗材  相似文献   

11.
采取选用不同部位的种条、不同粗度的插穗及不同的浸泡时间、扦插密度、不同施肥量与施肥种类等方法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杨树苗木扦插成活率及生长指标的比较情况开展了杨树优质壮苗培育试验。结果显示:培育杨树优质壮苗应选择粗度在1~1.5cm的条材,剪穗应选择条材的中间段,扦插前浸泡3~5d,扦插密度以16.5万~18万株·hm~(-2)为宜;在苗木生长季节,施用基肥的同时,根据苗木大小应追肥2次。  相似文献   

12.
杨树苗木主要是靠无性繁殖——插条进行生产的,为了提高插条效率,降低苗木成本,必须尽快研制新型的插条机。我国已有数种型式的插条机,按作业方式可分为:打入式、埋入式和滚压式等。打入式插条机对插穗损伤比较严重,影响苗木生长;滚压式和埋入式都属于重  相似文献   

13.
技术简介:切、粉、揉三用饲料加工机,是高效、低耗、一机多用的精粗饲料加工机械。根据用户需要,可将秸秆、饲草等分别进行铡切、粉碎、揉丝三种作业;同时还能加工精饲料(玉米面等),是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机型。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家庭养殖业急需一机多用的精粗饲料加工机械,这不仅为国家节省大量钢材,也为养殖户降低饲养成本,其推广应用前景广阔。该机的铡切部件与粉碎部件同轴配置,铡切部件采用甩刀式,粉碎室采用无筛结构新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调整操作方便,而且生产厂家接产后市场潜力大,回报丰厚。该机基本采用普通钢材和普通铸件制造,很适合中小型农牧机械加工厂生产制造。  相似文献   

14.
杨树插穗长度与切口角度对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杨树插穗长度及切口各角度的扦插试验。经过苗期观察与测定 ,总结出插穗最佳长度与切口角度。既节省了种条又提高了苗木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收集保存优质紫薇种质资源,从插穗运输过程保存方式、运输时间、扦插季节、插穗部位等方面探寻不受季节和路途远近限制的紫薇嫩枝扦插繁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用泡沫箱加冰镇矿泉水保存嫩枝插穗是运输过程中保存嫩枝穗条的最佳方式;嫩枝插穗运输时间在3 d内的插穗生根效果最好;6月和8月紫薇嫩枝插穗生根效果最好;选择嫩枝穗条下部,特别是穗条下部带踵扦插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加速杨树优良品种集约化经营,我们在双城市跃进乡各村的不同立地条件下对中林一号、三北一号杨及其对照品种进行了集约经营对比试验,报告如下: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苗木中林一号杨、三北一号杨、小叶杨、小黑杨。 1.2 不同方式的培育接着对比试验的要求,1990年春对四种杨树均选择2-3m一年生苗、胸径2.0-3.0做插穗,穗长15-18cm,穗径2.0-2.5cm,共分四组,每个品种各100个穗。用扦插法,采取改  相似文献   

17.
在阔叶树育苗中,利用果尔、盖草能灭草效果好,节省了薅草人工,提高了工效和单位面积出苗率、保苗率及成苗率。1果尔、盖草能在阔叶树育苗中的应用范围果尔、盖草能既适用于阔叶树扦插育苗,又适用于阔叶树播种育苗灭草。如杨树、柳树、葡萄扦插育苗灭草,榆树、紫穗槐播种育苗灭草。2果尔、盖草能施用方法以杨树插穗育苗和紫穗槐播种育苗为列,叙其应用方法。2.1喷洒药液时间杨树插穗育苗:当杨树插穗插入土壤后,插穗未发芽前,为第一次喷洒药液时间,喷洒一次果尔水溶液。紫穗槐播种育苗:当紫穗槐种子播入土壤后,床(拢)均匀覆土完…  相似文献   

18.
集安县郊区公社通沟大队苗圃八一年插穗育苗,八二年准备留床育二年生苗。在起苗时发现被压的,木质化不好的苗木,完全是杨条上部的插穗。而杨条中部的插穗苗木生长的比较高和粗。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原因,我们在八二年对72个杨树品种,进行了按杨条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插穗分段扦插的实验。一、扦插方法的要点杨树上部枝条过于纤弱部分,髓心所占比例较大,插入苗床后,不但成活率低,长出的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杨树冬季采条的优点及种条采集的技术要求,对插穗的贮藏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杨树冰核细菌分离培养、活性测定和室内外接种试验,研究了冰核细菌的种类、分布、数量、致冻性和致病性,结果表明冰核活性(INA)细菌普遍存在于东北地区杨树上,在春秋季节霜冻条件下造成杨树冻害,是杨树冰核活性细菌溃疡病发生的主导因素。通过对不同杨树品种品评调查和人工接种试验,选出了适合东北不同地区的优良杨树抗病品种、品系。壮苗试验表明,将杨树插穗进行沙藏处理和地膜覆盖育苗可避免杨树霜冻害和旱害,减轻冰核细菌对杨树苗木的侵染,又能提高苗木的生长。利用强冰核活性细菌专化性抗血清技术,采用环状界面凝集法可早期检测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采用链霉素等诱导剂浸泡杨树插穗进行育苗,有明显的诱导抗病效果。在早春杨树萌芽前喷洒防冻保护剂对该病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