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访问调查方法,对北京陶然亭公园的环境特征及游人行为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绿化、水质和设施三大方面评价了公园环境,得知在节假日及夏、秋季节公园游人较多,且多分布在林下广场空间与临湖空间等半开敞空间和亲水空间,并归纳出了进园游客主要进行锻炼和娱乐活动这一行为特点。希望公园在改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公园环境与游人行为的关系,使公园建设更加符合游人行为特点和需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景区为对象,采取行为观察法从游人活动时间、游人空间利用、游憩活动类型3方面对游人行为进行研究,总结湖滨景区的游人行为规律,以期更好地引导游人的游憩行为。  相似文献   

3.
城市广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外部公共空间,是人们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人是广场的使用者,使用者的行为体现了广场设计的合理与否。通过调查济南市泉城广场的使用情况,观察广场营造的不同环境中人群的数量及活动,分析泉城广场上的人群活动特征,进而对泉城广场的设计提出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4.
游人的行为活动往往能够反应其对于环境要素的一种需求[1]。利用植物材料的特性进行植物配置,形成不同的环境氛围,能够对游人行为起引导作用,同时可创造休憩、活动的空间[2]。为此,以济南市大明湖公园为例,采用统计分析法、观察法与样地法探究游人处于不同植物景观特征的环境与行为特征的关联性,以及环境对于游人行为的导向性。提出有利于形成利用率高、景观效果好且合理的植物景观模式,竖向植物空间为服务于人的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南昌市八一广场改造设计为例,进行设计后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与访谈的方式,通过对使用者参与城市广场空间的行为方式的记录,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和文化背景,总结了调研结果进而分析现有城市广场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特征,从而探讨人的行为心理对城市广场设计的指导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城市广场的新建设或改造设计提供较好的理论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微空间更新改造成为当前城市更新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小巧精美的口袋公园成为微空间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更成为游人休闲、健身等活动的好去处。口袋公园也同样是城市生态休闲系统绿地的重要补充。从城市微更新的角度出发,以武汉市创新路口袋公园作为研究的对象,开展实施生态智能口袋公园的设计方案。对口袋公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思考,进一步探索在现代城市新环境下的口袋公园与游人行为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的实地调研以及在对游人所做的问卷调查资料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对该公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游人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希望公园在今后的改造过程中能充分考虑游人行为特点,使公园绿地建设更加符合游人行为特点和需求,并充满个性,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广场是城市重点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其使用性及景观性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心理、生理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舞之韵广场景观设计工程的设计,对城市广场的景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影响城市广场空间总体水平的几个要素,进行分析研究论述,对城市广场本身以及广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进行再思考。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城市广场建设有所启示,从而提高城市广场的总体水平,以期达到广场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刘济姣  李雄 《绿色科技》2013,(10):88-90
通过对城市广场、寒地城市以及寒地城市广场进行分析,以吉林市人民广场为例进行了研究,在总结人民广场设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寒地城市广场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对于城市的感知因个体而不同,跻身于城市中的园林便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好的城市景观园林能够让使用者产生共鸣,文章运用环境行为学的调研方法,采集并分析了西安环城西苑广场中的人群行为活动规律,调查公园环境与人群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公园广场区是整个环城西苑南段的重要行为发生区,针对老年人、中青年人、青少年、儿童不同使用人群提供不同的活动功用。基于调研结果提出增强青年人的场所感,规划出每个舞蹈队使用场地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丹 《绿化与生活》2014,(11):18-20
正为保护古都风貌,作为北京市重点工程,丰台区政府于1998年开始对荒芜多年的莲花池进行复建,规划占地面积44.6万平方米,湖面面积1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4.5万平方米。分为金都胜境、桃源泉涌、荷灯广场、和平广场、儿童乐园、荷花荡、老年活动区、商业服务区、风荷亭等景区。历经两年设计、施工大部分建设已经完工,开始接待游人。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城市绿化、观光旅游、公共休憩、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  相似文献   

13.
以诸暨浣江-五泄风景名胜区游人行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结合游人行为统计及行为痕迹观察结果,分析游人行为规律、内在需求,预测行为趋势,最终提出较合理的游人行为引导策略,为风景区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正  忻一平 《国土绿化》2011,(12):16-17
主入口牌楼与广场 无锡太湖仙岛广场面积530平方米,广场整体由花岗岩石板铺装,四周围水,白石雕栏,为游人提供了一个进出集聚的场地。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2日,在南宁的民族广场,身着彩服的志愿者,顾不上炎炎烈日,忙着向游人散发宣传单。广西2010年保护野生动植物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出席启动仪式并宣  相似文献   

16.
城市里,游人在街道上倘佯;老人推着小车出来购物;孩子们在街心花园的空地里玩耍;广场的石凳和台阶上一些人小憩、一些人看书;有人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三五成群的人坐在咖啡馆的室外座椅上聊天,享受着午后的阳光……城市呈现出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这就是一种生活的品质。城市的开放空间其实就是城市的“起居室”,满足着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浅论现代城市广场的空间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城市广场在城市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表现出不同的功能设计和设计思想。概述了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特点、设计原则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街头绿地是指道路红线以外,沿街布置的开放性公共绿地。转盘与花园广场是街头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临街建筑配合,形成外向空间为主的景观,有效地美化了城市,平衡了生态,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并为游人及附近居民提供休憩的场所。一、街头绿地的布局和植物配置深圳特区从1984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  相似文献   

19.
聚焦于游憩空间本身环境要素对游人吸引力的影响,以保定竞秀公园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了游憩空间5d的活动量,并对各空间环境要素进行识别,从中甄别出13个重要变量,利用SPSS软件对13个变量和游人活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游人活动的主要环境要素,研究结果表明:乔木+草坪的植被搭配形式与娱乐健身设施的设置对游人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地形与游人活动表现出微弱的排斥性,其余因素对游人活动无显著影响;建议公园宜采取乔木+草坪的搭配形式进行空间围合以及乔木+座椅或生态树池的形式进行空间内部营造,地形设计应避免出现明显的高差变化,娱乐健身设施布局宜采用灵活、均匀的方式,避免过于集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京地区不同类型的城市广场(鼓楼市民广场、新庄立交广场、新街口商业广场、胜利广场、火车站站前广场等)植物造景的实际勘察和现状分析,从广场植物景观效果出发,针对南京城市广场绿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城市广场中的植物造景提出建议,为南京城市广场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