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海内外兴起一阵“中国茶文化”热,探求我国所特有的茶文化,北京举办了“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杭州建成一座别具特色的“中国茶叶博物馆”、香港设有”茶具博物馆”,召开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中国画艺术和茶文化研讨会。茶文化研究是跨学科的课题,它包括哲学、经济、历史民俗、文学、艺术及美学等领域,有关茶文化的论著相继问世,并出现可喜的成果。唯以茶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有些文论虽亦曾提到,但都一带而过,没有系统加以整理,研究。美  相似文献   

2.
何融融 《农业考古》2002,(2):74-75,95
一、中华茶文化释义和研究对象五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 ,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因此 ,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但是 ,对于茶文化的研究 ,从 2 0世纪 80年代才刚刚兴起。 1990年在杭州成立“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以后 ,海内外各种茶文化学术团体开始广泛交流 ,各式各样的茶艺馆和茶艺表演队争奇斗艳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茶文化热” ,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文化现象。这是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3.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四月的江西,正是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也是游人如织的旅游旺季的开始。4月29日至5月2日,庐山山南的星子县举行了盛大的“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这次活动,是江西省2000年旅游方面的六项大活动之一,也是唯一新增加的旅游重头戏。 新世纪的盛会 虽然江西的茶文化研究、刊物和茶艺人才培养名扬海内外,虽然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陈文华、余悦研究员曾多次帮助其他省、市、自治区筹办国际性茶文化活动,但是,江西却一直与此无缘。“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的举办,终于在江西实现了零…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茶文化。所谓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创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虽然只是中国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但它丰富的内涵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何谓“茶文化?”虽然当前众说纷坛尚无统一概念,但普遍的看法是指茶叶方面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是茶的精神文化。“茶文化”也可理解为人类在茶叶产、制、享用及其衍生而来的精神活动中取得的成果。概括地说包括有“制茶文化”、“饮茶文化”和“茶俗茶艺”三大部分。由于“茶文化”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第一家茶艺馆“江西茶艺馆”已于今年6月开业。“江西茶艺馆”座落在南昌市人民广场东侧假日大酒店二楼,是由江西画报社主办。多年来,江西画报社一直重視对中国茶文化事业的宣传和扶持,曾与婺源县联合举办“婺源茶艺新闻发布会”,对江西的茶文化活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多方努力,他们终于在今年筹办了“江西茶艺馆”,在江西省实现了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江西茶文化旅游开发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文化是包括茶艺、茶道、茶的礼仪、精神及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江西,因为丘陵遍布、土地肥沃、气候温湿、光照适宜的自然环境,向来是全国产茶的重要地区,并且,在悠久的茶业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古老独特、别具一格的茶文化。茶文化是江西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研究江西茶文化并充分开发利用其旅游价值,是江西茶业建设和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有着深远的历史联系,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各地现代旅游业的一张重要的名片。江西拥有丰富的与茶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山水名胜、历史遗迹、怡人茶区,各地建立的一些以茶文化为内容的景点,有着颇具观赏价值的各种名茶采制技巧和民族特色的茶道茶艺,绚丽的茶文化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江西旅游,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既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茶文化的普及与提高。本文结合江西茶文化旅游的现状,提出通过发展地方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创新茶文化品牌观念,拓宽茶文化旅游线路,加强茶类旅游纪念商品附加值的开发,促进茶文化旅游获取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12,(5):335-338
江西的茶文化发展空间巨大,这不仅体现在茶产业本身,也不仅体现在基于茶产业前提上而兴起茶文化;更体现在可将其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逻辑地联结起来,而这一联结点就是江西最为著名的瓷产业与瓷文化。因而,将江西建设成文化大省,这项重要的茶瓷互动文化产业就大可  相似文献   

9.
1.茶文化近二十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世人对“茶文化”三个字一无所闻到今天妇幼皆知,海内外年年有活动,有研讨、有节庆、出版了大量书籍,高校设立茶文化专业,就是最好的证明。2.“茶文化”是个大概念,它应包含茶自然科学和人文历史社科两大类,现在高校把茶文化作为理工科学生应知的文史知识列入教学选修课程,可以理解为对茶文化的狭义(相对广义而言)理解。应该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文化会逐渐找到应有的位置。3.在茶文化研究与普及过程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现象:①目前,茶文化书籍良莠不齐,有的抄袭、拼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文化的千姿百态及其盛大气象,是儒释道三家互相渗透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儒释道的思想精华,融汇了三家的基本原则。本文拟从儒家茶文化思想及其精神入手,以便更好地把握儒家茶文化思想系统及其发展。今日茶人,无疑要超越茶文化的历史传统,但超越传统,仍要立基于传统。因此,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在今天就显得必要了。如果说,从发生学角度看,茶文化的思想源头与道家的一些基本概念渊源最深;那么从发展角度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应该是儒家学说。这一核心如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和”的思想境界,实际也就是儒…  相似文献   

11.
韩星海 《农业考古》2001,(4):224-226
浙江杭州茶人钱时霖吟诗赞美道 :“江西余悦爱茶深 ,力作茶书几等身。《经典》琳琅罗万象 ,神州搜遍古诗文。”是的 ,天下茶人格外亲 ,“心有灵犀一点通 !”不知为什么 ?当我手捧起一杯香茗 ,在仔细翻阅有关茶文化专著时 ,不时会掩卷沉思 ,那飘飞的思绪就像长上了翅膀 ,飞越出了古城西安 ,南下千里而不知不觉地就会落脚到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南昌市社会科学院内 ,悄然地走近而去从中感受余悦研究员 ,那种对于文化事业最投入、最勤奋、最忠诚、最朴实的内心世界。因为他是一直选择了比较冷落的茶文化研究领域 ,作为自己的“学术生命” ,…  相似文献   

12.
齐玲玲 《农业考古》2002,(2):172-173
古有“藕香园” ,今有“白鹭原”。白鹭原茶艺馆是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指导的、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全国最大的茶艺人才培养中心———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茶艺教学实习基地。由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茶艺员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 ,学生们娴熟的技艺、优雅的动作、得体的举止、认真的态度 ,深受用人单位的赞扬 ,好评如潮。白鹭原茶艺馆由全国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余悦教授 ,著名作家杨佩瑾先生 ,著名摄影家宫正先生担任顾问和指导。除了要求泡好一杯茶之外 ,“白鹭原”运用茶文化建设塑造品牌 ,在南昌的茶馆界推出“每日有茶艺表演 ,每…  相似文献   

13.
油城飘茶香     
清雪 《农业考古》2001,(2):173-175
提起品茗茶艺馆 ,在北方石油城市颇有名气 ,它是一家拥有三家分店的茶艺馆 ,三家分店风格各异 ,但不同之中有着和谐的统一 ,都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气息 ,无论是独特门廊 ,传统中堂 ,雅致的楼内之楼 ,小中见大的舞台 ,都让您感到是在传统文化中徜徉。可是在大庆开这样的茶艺馆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大庆是个新兴的石油城市 ,她仅有二十几年的历史 ,茶文化史更不敢与同等城市相比。过去 ,石油工人喝的都是保健茶 ,成吨趸进 ,定时发放 ,大碗泡 ,大碗喝 ,没有人讲茶道茶艺茶文化 ,工人们戏称他们喝的茶是“涨肚黄”。这几年 ,悄然兴起的茶文化热也波…  相似文献   

14.
舒曼 《农业考古》2005,(4):229-230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茶艺”一词由台湾传入大陆后,弘扬、普及和宣传中华茶文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近几年,“茶为国饮”的呼声此起彼伏,茶艺的雅韵和清香,弥漫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由此也拉开了中华茶艺文化研究与交流的帷幕。河北省虽不产茶,但却是茶文化资源的大省,也是中国禅茶文化的发源地,河北省一年一度的金秋茶会响誉海内外。为探源“茶艺文化学”的发祥地,推动两岸中华茶文化交流,促进冀台两地茶文化活动的开展,由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组织的河北省茶界代表团一行28人于2005年11月21日经泰国飞往祖国的宝岛台湾,这也是迄今为止,河北省第一支由民间组团赴台湾进行茶文化交流的代表团。  相似文献   

15.
柏凡 《农业考古》2002,(4):2-10
20 0 2年 1 1月 30日至 1 2月 3日 ,由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与韩国《茶的世界》杂志、国际茶艺交流研究会 (筹 )联合主办 ,南昌女子职业学校、江西婺源绿苑茶叶公司协办的“中韩茶文化交流会”在江西南昌举行。这又是一次世界性的茶事盛会 ,是国际间茶文化交流进程的又一次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曹进副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弘扬中华茶文化事业,撰写了一批研究茶文化的论文,受到海内外茶文化界的重视和好评。同时,曹进副教授创办湖南医科大学“茶与健康研究室”,在“茶防龋的研究”、“茶抗癌的分子机理研究”、“砖茶型氟中毒”、“冷速溶茶的研制”等领域都取得出色的成就。最近,曹进副教授将他多年来发表过的论文结集出版,取名为《中国茶文化研究》。 《中国茶文化研究》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当代茶文化”、“紫藤茶文化研究”、“茶文化史探讨”、“雪域·大漠的呼唤”、“台湾问茶”和“附录”共六个部份…  相似文献   

17.
第二届中国闽东福安茶文化交流会暨福建省畲族风情旅游节,18日在“坦洋工夫”茶的故乡、畲族聚居地福安市开幕。这是闽东老区“以茶为媒”,促进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旨在增进和扩大闽东老区与海内外朋友的友谊与交往,进一步推动闽东茶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扩大闽东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茶文化传播、茶文化活动发展很快,这对普及茶事、弘扬茶精神和推动茶叶生产均有很大的意义,这是一种积极的文化活动,但也有值得我们进一步审视的现象和问题。可以这么说,中国是茶的祖国,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茶,造福人类,其可贵之处还在于以茶为媒介升华到与文化精神相融合,使茶象征了一种精神,强调了与道德修养和人格铸就联系,起来,这就是上千年来茶所赋予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优良传统。但也应看到近年来有些茶文化活动往往是刻意追求奢华的形式,“缺乏精神提携”,一味着眼于商业策划而少了些高雅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召开的“全国茶文化工作交流座谈会”,1999年 10月21日至 23日在杭州金溪山庄举行。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山东、河南、云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浙江、江苏等13个省、市的代表60余人,代表了全国30多个茶文化组织和单位。座谈会还邀请在杭的全国以及浙江的茶叶教学、科研和社团负责人参加,并特别邀请研究会的领导机构──农业部有关领导到会指导。 这次座谈会以“探讨与展望新世纪中华茶文化”为主题。座谈会由研究会执行会长杨招棣主持,会长王家扬以《迈向新世…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20世纪七十年代,古老的中化茶道,以富有现代色彩的“茶艺”在台湾兴起,伴随着海峡两岸人员、文化等各项交流的进行,两岸间茶文化研究和茶艺交流也得到了热络发展。今年春天,北京先后举办“海峡两岸茶艺论坛”、“海峡两岸茶人雅集”等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上海和江西也先后举办规模盛大的国际茶文化节。天津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民革天津市委、天津社会主义学院、市台湾研究会,于5月5日-7日,在市政协俱乐部礼堂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茶艺论坛”。共有来自台、港、澳、北京、上海及本市的茶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