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为掌握厦门市同安区生猪腹泻情况,于2013年1月7日至18日,对11个镇、街道、农场的不同养殖规模猪场猪群进行了2012年12月生猪腹泻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共填写合格问卷100份.调查分析显示,全区2012年12月生猪腹泻的发病率为0.0417头/猪-月.根据不同养殖规模的猪场猪群进行统计,以年出栏量100~499头的规模猪场猪群发病率最高,为0.1450头/猪-月;对不同猪群进行统计,以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0.0876头/猪-月和32.9%;对11个镇、街道、农场的猪群进行统计,以大同街道猪群的发病率最高,为0.1550头/猪-月.厦门市同安区2012年12月生猪腹泻主要是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  相似文献   

2.
<正>猪病毒性腹泻在秋、冬、春季的高发病率一直困扰养殖户。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主要有猪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在临床上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现象。因此,分析病因、区别类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养猪场(户)十分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养猪场猪只腹泻的病因繁多,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猪只腹泻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和营养性腹泻等。多年来猪场病毒性腹泻在秋冬春季的高发病率一直是困扰猪场兽医和管理者的顽症,直接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和猪场经济效益,备受养猪界的重视和关注。引起猪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  相似文献   

4.
2012年广东猪群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2012年广东猪群腹泻的发病状况,对全省19个地级市102个不同养殖规模的猪场进行了猪群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236份肠道和粪便样品,采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o 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三重荧光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猪群腹泻的场阳性率高达68.63%,发病率为37.76%,病死率为50.26%。从规模看,以存栏母猪100头以下的猪场群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63.55%和66.75%;从生长阶段(用途)看,以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47.74%和61.11%;免疫率高、生物安全措施好的场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低。PEDV阳性率为33.05%(78/236),PRo V阳性率为17.8%(42/236),未检测到TGEV。因此认为,广东猪群腹泻流行面广,导致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以PEDV为主,且以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最多。  相似文献   

5.
<正>猪病毒性腹泻在秋、冬、春季的高发病率一直困扰养殖户。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主要有猪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在临床上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现象。因此,分析病因、区别类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养猪场(户)十分  相似文献   

6.
<正>腹泻在犊牛中发病率极高,轻者影响犊牛正常生长,重者导致犊牛死亡。由于导致该病的病因较多、情况复杂,所以从诊断到防治难度较大。本文就犊牛腹泻的症状、病因与防治谈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1临床症状由于犊牛腹泻的病因不同,其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择保育猪、生长猪和肥育猪各1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组分别用2%、6%、9%发酵棉籽粕替代保育猪、生长猪和肥育猪日粮中的等量豆粕。结果表明:保育猪增重1.63 kg,平均日增重增加44.29 g,饲料消耗降低4.94%,腹泻率降低6.7%,发病率降低10.3%,死亡率降低3.1%;生长猪增重3.31 kg,平均日增重增加62.04 g,饲料报酬提高4.49%,腹泻率降低4.5%,发病率降低5.9%,死亡率降低1.8%;肥育猪增重3.37 kg,平均日增重增加80.21 g,饲料消耗降低4.73%,腹泻率降低1.5%,发病率降低2.0%,死亡率降低1.7%。结论:用发酵棉籽粕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豆粕,显著提高了保育猪、生长猪和肥育猪的生产性能,不同生长阶段肉猪的腹泻率、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正>仔猪腹泻俗称"猪拉肚子",是一种最常见的猪病,仔猪腹泻的发病率极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仔猪腹泻的发病率约高达60%。在本人几十年的兽医诊疗实践中,常常遇到仔猪腹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疗效明显,本文简要介绍,供读者参考。1临床症状患猪排便次数明显高于日常排便次数,但每次排便量甚少,并且排泄物稀薄,水分含量比平常粪便多,病猪每日排便量高于200 g即可判定为猪腹泻。2治疗2.1停食法治疗猪腹泻病最简单的方法是停食法,根据病猪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广东猪群流行性腹泻(PED)的发生状况,对全省120个不同养殖规模的猪场进行了猪群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共采集566份肠道和粪便样品,采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o V)三重荧光RT-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TGEV、PEDV和PRo V的样品阳性率分别为0.88%、23.32%和16.78%,造成广东猪群爆发腹泻的主要病原是PEDV;PEDV的场阳性率和样品阳性率分别为35.83%和23.32%,PED已成持续感染的地方流行态势;从规模看,以存栏母猪100头以下的猪场群内PED发病率最高,为77.38%,生物安全措施好的场发病率较低;从生长阶段(用途)看,以哺乳仔猪的发病率最高,为50.33%,且现有PED疫苗的免疫已无法避免PE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规模化猪场病毒腹泻病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养猪场猪只腹泻十一种病因繁多、危害严重的常见病。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猪只腹泻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和营养性腹泻等。多年来猪场病毒性腹泻在秋冬春季的高发病率一直十困扰猪场兽医和管理者的一个顽症,它直接影响仔猪的  相似文献   

11.
<正>腹泻是猪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达50%~60%。1停食法停食是治猪腹泻最简单的一种疗法。它主要用于中毒引起的一类腹泻,如饲喂过有毒、霉变饲料引起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贵州地区2013年~2015年仔猪病毒性腹泻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本研究对2013年~2015年贵州省5个不同的地州(市)采集的27个规模养猪场7 153头猪进行发病时间、发病日龄、发病率、死亡率等发病状况调查,并采用RT-PCR方法对采集的203份仔猪腹泻粪便样品进行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猪群多在冬春季节发生腹泻,发病日龄为2日龄~7日龄,猪群腹泻发病率为61.07%,病死率为71.50%;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阳性率为63.54%,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阳性率为0.98%,猪轮状病毒(Po RV)的阳性率为7.88%;PEDV与TGEV混合感染率为0.99%,与Po RV混合感染率为10.84%。该调查结果表明贵州地区仔猪病毒性腹泻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引起仔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为PEDV,并且出现PEDV/TGEV和PEDV/Po RV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陈顺  王成达  王芳 《北方牧业》2012,(15):17-18
<正>夏季,高温高湿,生猪容易发生各种不同疫病,腹泻性疾病是其中发病率最高,损失最大的一种,且发病原因复杂,除饲料管理因素以外,微生物感染也是导致腹泻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总结多年从业经验,分析如下,以供参考。1夏季猪只腹泻的饲养管理因素1.1大猪怕热、小猪怕冷,夏季为给母猪降温,造成产房温度下降,引起仔猪腹泻。1.2夏季温度高,猪只采食量下降,为保证营养供给,多采用高营养密度的饲料饲喂,部分养殖场会采用湿料饲喂,除易发霉变质导致腹泻外,高蛋白的湿料也易导致猪只腹泻。1.3温度应激:有研究表明,当舍内昼夜温差超过10℃时,腹泻的发病率就会升高25%~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农村仔猪腹泻病的防控,于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上半年对广西天等县驮堪、进结两个乡(镇)的14个养殖场(户)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症的1~70日龄仔猪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4个养殖场(户)仔猪腹泻发病率为34.79%,死亡率为21.26%,病死率为61.11%;免疫仔猪腹泻发病率为16.55%,死亡率为3.52%;未免疫的仔猪发病率为38.08%,死亡率为23.68%;腹泻仔猪中64.00%是28日龄内的仔猪。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分别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细菌检出率为70.45%,病毒检出率为23.86%。可见仔猪腹泻危害严重,主要危害对象是未断奶仔猪;适时免疫能减少腹泻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细菌感染仍是引起仔猪腹泻病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腹泻病是家兔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病,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该病均有发生,尤其是秋末冬初,发病率明显上升。因腹泻引起的死亡数约占死亡总数的50%~70%左右。以3月龄以内的仔兔较为多发,尤以1.5~3月龄幼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对养兔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1腹泻的病因引起家兔腹泻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两种。感染性因素主要有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等因素;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  相似文献   

16.
<正>犊牛阶段是养殖户最容易产生损失且最令人担心的阶段,犊牛腹泻是养殖户在降低养殖成本中中最棘手的问题。1犊牛腹泻的危害统计世界范围内的养牛场,犊牛腹泻的发病率在20%~100%,平均发病率在60%,部分规模的养殖场其犊牛腹泻发病率可达85%~100%,其死亡率更是高达85%以上。犊牛腹泻症状严重影响到犊牛的健康、犊牛的品质,对犊牛的治疗费用以及发病后治疗的周期,也会大大增加养殖成本,若  相似文献   

17.
犊牛病毒性腹泻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腹泻综合症,临床以精神不振、呕吐和腹泻为主要表现,本病常成群暴发,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特点,1~3周龄的犊牛发病最为严重;犊牛出生后务必第一时间吃够足量的初乳,加强母牛管理有助于防控本病,尽早口服微生态制剂也能减少发病率;治疗本病以防止脱水、酸中毒和继发感染为原则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8.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对哺乳仔猪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断乳仔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发病率为15%~20%,对哺乳仔猪侵害最严重。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幼畜的一种传染病,常以初生仔猪剧烈水样腹泻和迅速脱水死亡,7-300龄仔猪排黄白色粥样粪便、断奶仔猪水肿病体现。  相似文献   

19.
<正> 引言猪流行性腹泻是近年来新证实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侵害所有年龄的猪,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临床以呕吐,腹泻和脱水为特征,和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除病原不同外,很难从流行病学和临床上作出鉴别。国外首先记载此病于1976——  相似文献   

20.
冬季猪腹泻的中西医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冬季,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流行和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集约化猪场。猪腹泻是临床症状,很多原因均可引起发病。在冬季生产中,猪的流行性腹泻发病率特别高,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较为常见;断奶后的仔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率高达30%~40%,死亡率高达30%~50%,特别是乳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可以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