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1.播栽前土壤封闭。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油菜播栽前的空茬期间,用飞达红(88.8%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粒剂)、克芜踪等灭生性除草剂防除田间已经出苗的杂草和前茬再生植株。一般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10日~14日,邵阳县郦家坪镇栗树村组织103名村民整地,挖树凼9000个,并分别积上农家肥,做好新栽13公顷冬枣树的准备. 2004年以前,栗树村还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为了改变村里的贫困面貌,从2005年起,该村按照村支两委的部署,在县农业局科教股的技术指导下,发动村民带头开展一地两用、科学致富.即:用旱土栽冬枣树,用坡地、荒山栽退耕还林树,并在树下种尾参、沙参等中药材,分别获得好收益.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的一天,河南省某村民委员会干部为落实县政府人居环境整治正在组织人伐树,爱凑热闹的李某就在旁观看。不料,李某却被无偿帮忙的张某伐倒的树砸伤。对于李某的损失,应该如何进行赔偿呢?基本案情:受雇于张某伐树的李某,在干完活与张某一起回家的途中,遇到新蔡县某村民委员会干部为落实县政府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正在组织人伐树。某村民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农田栽参和伐林栽参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差异.[方法]通过分析2种生产模式下的土壤N、P、K、有机质、pH及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结果]2种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存在差异,伐林栽参土壤中养分和酶活性高于农田栽参土壤,尤其是全氮含量伐林栽参比农田栽参高1.2 g/kg,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伐林栽参比农田栽参高4倍多.[结论]该研究为农田栽参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方多熟制稻区水田耕作新技术新装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勇  许绮川  夏俊芳  张国忠  黄海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22-11923,11927
剩用船式旋耕埋草机水田耕作新技术新装备,针对油茬、麦茬、稻茬田进行大规模生产试验与示范和生产适应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制度下实现水田适度耕整与秸秆埋覆还田,作业质量能达到播栽前的耕整地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农田栽参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栽参与山上伐林栽参相比,有以下几方面优越性: 一、农田栽参是解决参林矛盾,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先进栽培制度桓仁县广大参农从1959年开始就搞农田栽参试验。一方面搞平地栽参;一方面搞老参地还林。在保持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参林轮作”和“参粮轮作”。由于注意生态平衡,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不仅粮食生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以野山参、林下参和农田栽参土壤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法(PLFA)测定人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中C、N含量不同,野山参土壤中全C和全N含量均显著高于林下参和农田栽参土壤(P0.05),是农田栽参土壤的10.30和4.61倍;C/N比为野山参土壤林下参土壤农田栽参土壤,野山参和林下参土壤C/N比差异不显著,但远高于农田栽参土壤;野山参土壤微生物总量最高为1 671.05 nmol·g~(-1),农田栽参土壤最低为266.80 nmol·g~(-1)。不同人参生长模式下细菌均为优势菌群,但放线菌在野山参土壤中含量为187.18 nmol·g~(-1),林下参土壤中为26.12nmol·g~(-1),农田栽参土壤中为6.77 nmol·g~(-1)。通过挖掘功能微生物发现,代表抗逆性微生物指标蓝细菌(182ω6)及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比值(G+/G-)均为野山参土壤林下参土壤农田栽参土壤,野山参土壤中蓝细菌含量是林下参土壤的3.51倍,农田栽参土壤则未检出;野山参土壤中G+/G-分别是林下参土壤和农田栽参土壤的6.93和9.10倍。野山参土壤微生物量大、种群丰度高,生产实践中可通过添加外援微生物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组成提高农田栽参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人参栽培对白浆型土壤酸化与铝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白浆型土壤栽参后土壤酸化与铝形态分布变化的关系,调查了白浆土土壤剖面及栽参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不同形态铝进行浸提.结果表明:白浆土成土过程中能够向土体提供大量活性铝;白浆型土壤栽参后,随栽参年限的增加,土壤中交换态铝、单聚体羟基铝、酸溶无机铝以及腐殖酸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表现出非活性铝形态向活性铝形态转化的趋势,造成土壤交换态铝、单聚体羟基铝等活性铝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陈震  束林华 《当代农业》2010,(19):32-33
三、稻茬油菜垄栽覆草栽培技术 1.技术概述水稻收割后.采用定畦起垄、移(摆)栽菜苗、覆盖稻草、清沟压土等作业.能有效克服稻田土壤粘重、烂耕烂栽、僵苗不发等问题,是南方稻一油两熟地区实现适期早栽、合理密植、秸秆还田、保温保墒、培育壮苗、抗灾应变等多重功效的油菜生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论人参种植业发展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传统伐林栽参模式的缺陷及农田栽参、林下护育山参的优势,明确了农田栽参是我国人参种植业发展的首要途径;林下护育山参是人参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提出解决老参地问题是目前人参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土壤不同含水量及种植茬次对水芹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水芹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水芹的生长与品质。试验设置4种不同栽培方式:(1)水芹-水芹:100%土壤含水量(SS1),(2)水芹-水芹:80%土壤含水量(SS8),(3)冬闲-水芹:100%土壤含水量(OS1),(4)冬闲-水芹:80%土壤含水量(OS8)。结果表明,栽培1茬水芹的淹水和湿栽处理的地上部鲜质量、干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栽培2茬的水芹处理,栽培1茬水芹的淹水处理的株高、分蘖数、地下部鲜质量及干质量显著高于栽培2茬的水芹处理;此外,栽培2茬水芹的淹水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湿栽处理;水芹的纤维素和亚硝酸盐含量未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栽培1茬水芹的淹水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分蘖数正相关,栽培1茬水芹的湿栽处理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分蘖数负相关,则增加分蘖数可使水芹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因此,进行1茬水芹淹水与湿栽后,水芹的生长与品质均优于2茬栽培,而进行2茬栽培水芹淹栽优于湿栽处理。  相似文献   

12.
甘薯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适时栽插薯苗 (一)确保适宜栽插期 一般气温稳定在150℃以上,地温达到1 70℃~18℃,没有晚霜时为春薯的栽插期.夏薯栽插时,气温已高,越早越好,为了实现早栽,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前进行套栽或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抢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标树经营实践中林分作业设计这一难题,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和C#开发环境下,对林分进行了重建和可视化,探讨了林分作业设计中基于GIS的关键技术,根据林木个体差异和林木竞争模型,研究和开发了目标树经营可视化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了目标树和干扰树的自动判定和林分作业前后场景模拟及林分作业评价。结果证明,该系统具有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可维护性好的特点。该系统的研发使得目标树经营作业推广成为可能。图4表1参20  相似文献   

14.
<正>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述,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有一田氏人家,三兄弟决定分家,家产一分为三,唯有堂前的一棵紫荆树让三兄弟犯了难,但3人还是议定要把树砍下分成3份,并于第二天伐树。谁知紫荆树就像遭火烧了一样,一夜间便枝枯叶焦。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传统的伐林栽参生产模式受到严格的限制,为促进人参产业的发展,改变原有栽参模式,将过去的伐林栽参模式向现代的农田栽参转变,是通化县人参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4月初,随着气温逐渐回暖,人参芽孢逐渐开始萌动,中药材生产培训班的学员们开始忙碌着备耕生产,特产服务中心培训基地抢在学员们农忙前,组织  相似文献   

16.
对珍稀慢生树种无忧树、青皮接种VA菌剂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无忧树和青皮的苗高、地径在盆栽期以及地栽期相比对照都有增长,且地栽期的效果好于盆栽期.盆栽期,无忧树高增长56.81%,地径增长44.83%;青皮的高增长31.89%,地径增长31.03%;地栽期,无忧树高增长60.19%,地径增长43.78%;青皮高增长46.80%,地径增长27.78%.大田试验中,接种第1年无忧树的高增长49.63%,青皮增长14.42%.由此看出盆栽接种VA菌根效果好于大田接种,并且盆栽接种1a,再转入地栽,苗木生长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中国北方沙区灌木的平茬问题,设计了一种自行手扶式灌木平茬机.介绍了沙生灌木平茬机的设计要求、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及样机的性能试验.使用该灌木平茬机进行灌木平茬作业,留茬高度在8 cm以下,平茬效率为0.1 hm2/h;次年萌发枝条数量平均为平茬前的2倍以上.平茬机底盘的牵引性能试验表明最大牵引力为290 N;连续作业发现机器对沙土表层植被无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8.
稻麦两熟地区新型稻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高茬免耕抛秧、麦草旋耕还田抛栽和超高茬麦套稻等适宜在稻麦两熟地区推广的新型稻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1984~1986年在莱阳潮黑土中肥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露地重茬比隔茬和生茬显著减产,隔茬比生茬减产6.5%,重茬比生茬减产21.68%.在覆膜条件下,重茬比生茬仅减产2.7%,隔茬比生茬减产2%,差异不显著.覆膜生茬、隔茬和重茬分别比露栽生茬、隔茬和重茬增产荚果19.8%、25.5%和48.8%.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覆膜重茬比隔茬和生茬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三维激光扫描成像系统在森林计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成像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仪器的性能指标及软件功能.通过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局的试验,总结了三维激光扫描成像系统进行精准测树的流程、内业数据处理方法、提取各种测树因子的方法、测量立木材积以及树冠体积的方法.结果表明: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成像系统可以获取树木的立体模型,得到某些传统方法难以获得的数据,如树冠体积、表面积等,并且可以随意重复量测;通过扫描获得的树木材积可以替代传统的区分求积方法,建立材积表不再需要大量伐树;使用立木扫描模型解决了树冠测量的难题.因此,将三维激光扫描成像系统作为精准测树工具,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