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引进试验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强,米质优的杂交水稻新组合,为水稻新组合更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宜蕉城区栽培的水稻杂交新组合应用于生产,从而不断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提高水稻品种多样性和良种优良覆盖率,2005年蕉城区引进9个晚稻新组合进行对比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新组合奇优894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贵州省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高产制种提供理论参考,对杂交水稻新组合奇优894父母本的不同栽插模式父母本的分蘖动态、开花时间、母本结实率、制种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以杂交水稻组合奇优894的父母本都采用三角形栽插,父母本行比为2∶16的制种效果最好,利用这种栽培模式父母本有效分蘖数多、开花时间长、母本的结实率高,杂交种子产量高达301.2 kg/667m~2.为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高产制种,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1 试验目的 为鉴定一批杂交水稻新组合在我市的表现,筛选适合我市种植的杂交水稻组合,加快我市水稻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鉴定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通过选择较好品种进行中稻区域试验,以筛选适合我市种植的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以筛选出适合我市种植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特进行中稻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7.
14个杂交水稻新组合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2007年普安县引进13个杂交水稻新组合进行的组合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8.
为鉴定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经选择较好品种进行中稻区域试验,以筛选适合我市种植的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几内亚主栽水稻品种为对照,对从中国引进的11个高产、优质、高抗的水稻新组合进行试验筛选。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均表现出生育期短、株高适中、高产、优质、抗病特性。建议几内亚农业部根据不同地区雨季长短进行试验、示范及推广。优质杂交香稻组合内优香18,几农业部已请求协助解决适量种子,以期同时进行多点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新组合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金钻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138-139
通过引进试验,筛选出产量高、米质优,适合我地种植的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为我国稻米生产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杂交水稻育种队伍越来越壮大,全国各地每年育成的杂交水稻亲本和组合也越来越多。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当年种植面积在6666.7hm2以上的杂交稻组合,由1989年的39个增加到2005年的379个,增加了近8倍。我国主要杂交水稻省区,目前每年申请参加区试的杂交稻新组合都是数十上百,甚至数以百计。但是组合数的增多,并没有使杂交稻面积增加,每个组合的平均种植面积反而越来越少,新组合中有重大突破的也极少,组合的平均使用寿命也缩短许多,这说明目前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和组合应用效率在下降。如何提高杂交水稻育种和组合应用效率,变得非常重要,因此,文章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杂交稻Ⅱ优615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施氮量水平下,对Ⅱ优615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氮肥施用偏多或偏少,都会影响Ⅱ优615的经济性状,导致稻谷产量水平不能正常发挥。在肥力水平中等的田块种植Ⅱ优615,施用尿素180kg/hm^2左右为宜,在施用时间上按施用尿素总量的70%为底肥,栽后15d追施余下的30%尿素能获得高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杂交稻Ⅱ优615的生产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杂交早稻育种研究相对滞后于中晚稻,在杂交早稻育种技术上必须充分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跳出早稻攻早稻、重视资源的创新与材料的鉴定和评价。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针对性剔除导入资源的缺陷、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和年度比较提高稳产性和适应性、科学地取样等田间筛选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采用8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小区重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黔优88、黔优894、中优942这3个组合表现最佳,建议可作为凯里市中晚熟组合安排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2012年、2013年杂交稻新组合"泰丰优2098"在邵武市作烟后稻试种,两年试种结果表明:泰丰优2098在邵武市作烟后稻栽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产量潜力和推广应用前景。根据该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总结提出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南方稻区的杂交中稻生产是中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育种技术路线正确,中国率先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亲本选育、新组合配制、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上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在广适性组合较少、推广力度不够,影响超级杂交稻的快速发展,以及高产、优质和高抗有机结合的组合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拓宽水稻遗传基础,选育广适性组合、发掘特异种质资源,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超高产组合、建立轻型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加强推广力度3个方面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中应加快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选育具有广适性、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中稻组合,加强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杂交稻新组合博优691生产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优691系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利用2004年晚遣广东省杂交稻区域性试验资料,分别对博优691与对照组合博优122的丰产性、稳定性与适应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博优691的丰产性、适应性均优于对照组合博优122,是一个较有发展前途的杂交晚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以往弱感光杂交晚籼的矮小多穗型组合发展到稍为高大韧大穗型新组合的趋向,及其迅速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晚籼杂交稻的育种方向应为高大韧优质多抗新组合。  相似文献   

19.
新质源(CMS-FA)杂交稻育种技术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植物细胞质-细胞核多育性基因基础上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学原理,通过系统探索研究,从野生稻中发掘一种与野败(CMS-WA)型、红莲(CMS-HL)型恢保关系不同的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称为新质源(CMS-FA)。选育鉴定了系列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育成首个新质源杂交稻金农2优3号参加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2007-2008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9.07%,稻米品质符合三等食用籼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新质源杂交稻丰富了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稻米品质和产量潜力,实现杂交稻高产和优质统一,为继续推进杂交稻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快速培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粳型糯稻新种质,选用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粳型寒丰糯(HFwx),将其与同型的寒丰不育系(HFA)进行育性转换,获得了粳型糯质新不育系寒丰糯(HFwxA),并与自主选育的粳型糯质恢复系配组育成了杂交粳型糯稻新组合(HFwxA/N2R)。小区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选育获得的杂交糯稻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等特点,具有生产应用前景。杂交糯稻新组合的生育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总结,对杂交糯稻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