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乌龙茶不同萎凋程度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传统的做青工艺十分注重鲜叶似萎凋,不同的萎凋程度对做青品质有明显的影响.经试验得出的适宜萎凋程度,可使不同情况的鲜叶,通过控制萎凋程度以利于在人工气候环境中实现规程化做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茶季,萎凋程度有一定差别.毛蟹萎凋程度春茶以75-75.5%,夏茶以73-73.5%、暑茶以74.5-75%、秋茶以72-72.5%为宜;黄旦萎凋程度春茶以73.5-74%、夏秋茶以75-75.5%、暑茶以74.5-75%为宜;梅占萎凋程度春茶以75-75.5%,夏暑茶以76-76.5%为宜.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自南茶北引40多年来,生产的茶叶基本都是绿茶,虽然春茶及秋茶得到山东省乃至全国茶叶消费者的好评,但夏茶的苦涩味却无法去除,因而价格低廉,几乎没有经济效益,而夏茶的产量却又占到全年产量的47%,如果采用福建省安溪乌龙茶生产工艺,将夏茶和部分秋茶加工成御园春东海观音,不仅能有效去除苦涩味,还可增加山东省商品茶品种,  相似文献   

3.
采摘时期对重发酵单丛茶香气及理化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采自春、夏、暑、秋四个茶季的重发酵型单丛茶进行分析,研究重发酵单丛茶香气组分与理化品质随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不同采摘时期的重发酵单丛茶中,秋茶、春茶芳香物质种类相对较少(分别为41种和43种),香精油总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比夏茶低;而夏茶和暑茶芳香物质种类多(分别为45种和48种),香精油总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比秋茶高。夏、暑茶芳樟醇氧化物、杜松醇、律草烯等含量较高,而香叶醛、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等花香型香气成分含量比秋茶低得多。夏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占总挥发性成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季节的茶叶,达到69.77%,而春、暑、秋茶相应所占比例分别为50.98%、51.75%和51.72%。感官审评表明,秋茶、春茶单丛香气品质得分比夏茶、暑茶高,即秋茶、春茶香气品质要比夏、暑茶好。  相似文献   

4.
“春茶一担,夏茶一头。”这是湖南茶区对于各季茶叶产量的描述,它說明了历史上春、夏、秋茶的比例关系。但是在大跃进的1959年,安化茶叶試驗站春茶亩产61.12斤,占全年产量的31%;而夏茶亩产69.10斤,占全年产量的35%;秋茶亩产67.8斤,占全年产量的34%。在安化和全国各茶区都出現了許多夏茶超春茶,秋茶超春茶的典范后,打破了这一历史常規。  相似文献   

5.
科学采养是茶园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春、秋季生产的乌龙茶,质优、畅销、价高、利丰,尤其是秋季铁观音,香高、味醇、韵显,往往供不应求,售价比春茶还高。夏、暑茶不仅质差、滞销、价低、利薄或无利,而且夏暑时期气温高,病虫害发生多,防治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为此,如何采取科学的采养技术,减少爱、暑茶生产,提高秋茶产量,又不影响茶园的整体效益,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生产的重要课题。为探讨夏、暑季不同来养技术对秋茶产量及茶园经济效益的影响,笔者于1999年在明溪县沙溪乡的铁观音茶园作了夏、暑季不同…  相似文献   

6.
主要气候因子对乌龙茶做青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各茶季,通过三年对主要乌龙茶品种做青过程,温湿度、气质等主要气候因子与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做青温湿条件对品质有显著影响,并且是实现机械化、连续化、规程化程序做青的前提条件. 本文阐明了乌龙茶主要品种不同茶季的做青最适温湿度指标:毛蟹品种春茶温度A_2-A_3℃(见下注),湿度B_2-B_3%(见下注);夏、暑、秋茶温度A_3-A_4℃,湿度B_2-B_3%.黄旦品种春、夏、暑、秋四茶季温度A_3-A_4℃,湿度B_4-B_5%.所以,只有做青过程达到最适温湿度指标,正确的工艺,才能完成做青叶理想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指出,不同气质对乌龙茶做青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注:见专利87101590,名称;最佳乌龙茶做青(萎凋)气候环境及其规程化工艺.  相似文献   

7.
岭头单枞乌龙茶香气及化学组成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戴素贤 《茶叶科学》1997,17(2):213-218
岭头单枞是广东省的优良乌龙茶品种,其成茶具有一种特殊的蜜香。对其鲜叶和成茶分析结果表明,其醚浸出物较高,儿茶素含量较低。检出了78种香气成分,秋茶的含量及种类比春茶丰富。成茶中含量较多的有: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秋茶13.41%,春茶9.45%)、法呢烯(秋茶10.76%,春茶4.71%)、橙花叔醇(秋茶8.58%)、己酸,2-丙烯酯(秋茶10.56%)、十六碳酸(秋茶5.12%、春茶1.57%)、植醇(秋茶3.04%,春茶8.61%)、亚油酸甲酯(秋茶5.7%)、γ-亚麻酸甲酯(秋茶3.35%)等,尤其是最后两种成分,在其他茶叶中少有检出。  相似文献   

8.
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方世辉  张秀云  夏涛  宛晓春 《茶叶科学》2002,22(2):135-139,146
研究了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季节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游离态为春季>夏季>秋季,键合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加工过程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醇系香气成分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茶多酚逐渐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则与氨基酸相反。对干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春茶后期和夏茶前期槠叶种重做青所制茶样具有明显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广东茶业》1998,(4):10-11
1998年,全省茶叶产销形势是:单产减少,总产稳定;春茶产销两旺,茶价看好,夏秋茶品质有所下降,生产者库存略有增加,乌龙茶类价格有所回落。 ——茶叶产量。预计全年茶叶产量3.7万吨,与去年持平。其中粤东乌龙茶区(主要包括:梅州、潮州、揭阳等)上半年有所增产,主要原因是新茶园陆续投产,增加生产面积,加上春茶生产效益较好,茶农注重茶园管理,但秋茶期间天气干旱,茶季提早结束,平均减产8%左右。估计乌龙茶区全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9个芝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估算了10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千粒重和每蒴粒数的遗传力高,株高和分枝部位的遗传力低;单株蒴果数和单株产量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大,株高、分枝数和千粒重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小;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但三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烤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2个烤烟品种(系),对烤烟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广义遗传力的估算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遗传力最高为97.54%,有效叶数遗传力相对较低为74.44%,各性状遗传力的大小依次为产是、叶宽、茎围、株高、节间距、叶长、有效叶数.表型变异系数均大于遗传变异系数.产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为17.59%;而叶片的长度、宽度、有效叶数及茎围,都与产量呈正相关,只有节间距与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属大叶型灌木,因其树势开展,叶形酷似佛手柑而得名。佛手茶分为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一年可分为春、夏、暑、秋、冬五季茶,称为春茶、夏茶、暑茶、秋香、冬片。高海拔700m~900m只能生产四季茶叶。该品种叶大叶片多,产量高,吸收养分较多。施肥与产量、品质、成本和效益密切关系,应根据树龄、树势、产量指标,所制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10个花生品种1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性状间的相关性和性状的遗传进度。结果认为:多数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且不同性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各性状遗传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状间存在正向和负向相关,多数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进度。产量性状也具有遗传改良的潜力,但需进行多次选择。  相似文献   

14.
茶树标准施肥方法是春茶发芽时施春肥,春茶后在夏茶时施第一次追肥(夏Ⅰ肥),夏茶后施第二次追肥(夏Ⅱ肥)。茶树施肥量,以鲜叶产量和鲜叶所含化学成分作为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3个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春播和秋播试验。分别估算了春大豆品种×播季互作效应;春播与秋播条件下品种间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以及秋播农艺性状与春播单株生产力的相关等。结果表明: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品种间、播季间、品种×播季互作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百粒重、株高等农艺性状秋播遗传力较高,秋播变异率较小,遗传进度大,秋播下性状与春播下单株产量相关密切,表明秋播条件下按百粒重和株高等对单株生产力进行间接选择,其效果高于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选择,认为春播秋播下两次选择,有助于加快春大豆育种进度。  相似文献   

16.
该文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茶叶含硒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首要因素,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叶含硒量差异很大,且大多数品种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差异。采摘季节对同一品种的茶树鲜叶含硒量基本上为春茶>秋茶>暑茶>夏茶,各季节含硒量之间差异显著(P<0.01)。同一无性系茶树品种种植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和不同土壤条件下,其茶叶含硒量(相同采季按同一标准采摘)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与土壤有效硒含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而制茶工艺对商品茶叶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该文作者认为通过品种选育、采摘季节的调节、提…  相似文献   

17.
用6个抗青枯病花生品种,分析了株高、总分枝数、总果数、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荚果产量等8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各性状对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和相关选择效果。多数性状的遗传变异较小,选择效果不大.各性状的单株遗传力普遍低,群体遗传力则相对较高。因此,以高产为目标的抗病育种应以集团选择为主。  相似文献   

18.
论乌龙茶色泽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忠兴 《福建茶叶》1995,(2):23-23,24
茶叶色泽主要是由鲜叶中的有色物质(色素)及其在制茶过程中内含物生化变化综合反应所形成的。不同茶类其色泽不同,同一茶类品质优次色泽也有差异,所以茶叶色泽是区分菜类的主要依据,也是区别品质好坏的主要因子。现特福建传统乌龙茶色泽与品质的关系论述如下:春夏暑秋茶色泽与品质的关系在福建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下,在合理的肥培管理和科学采制基础上。春茶外形色泽墨黑泛黄、雾霜油润,呈沙绿色或鳝皮色,品质最好;夏菜色泽乌黑带暗,雾霜欠润,品质差;暑茶色泽乌暗灰燥,没有光泽,品质最差;秋茶色泽墨黑泛绿,雾霜有光泽,…  相似文献   

19.
夏茶苦涩味的形成与内质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夏绿茶生产中,由于苦涩味的大量形成,使茶叶品质大幅度下降。目前我国各季茶产量的比重,春茶约占41%,夏茶36%,秋茶23%,夏秋茶的比重大于春茶,因此,提高夏秋茶的品质,对发展生产,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已连续进行两年,目的在于探索夏绿茶苦涩味形成的时期及其成因,以便从品种、栽培、制造等方面研究减轻苦涩味的可行性,为最终提高夏秋茶品质提供实施方  相似文献   

20.
黄金桂又名黄棪,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罗岩,近几年来随着乌龙茶市场的发展,在南靖县靖城一带也发展了不少,这里气候暖和,一年可采五六轮茶,茶叶质量上乘。黄金桂以其独特的“透天香”品质特点与早上市的优势,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了充分发挥该茶的品质优势,现就其制作工艺谈些浅识。 1.采摘春茶在清明前采摘,采摘标准为三叶一芯中开面;夏茶一般在夏至前后采摘,标准为三叶一芯初开面;暑茶在大暑后、处暑前采摘,标准为三叶一芯初开面,秋茶在秋分至寒露采摘,标准为三叶一芯开面。各季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