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业保险对防范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对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开展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00-201
近年来,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不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业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威海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已开展有十余年,成为解决农业风险的重要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分析了威海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增强农业防范和抵御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对稳定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甘肃省政策性马铃薯保险是甘肃省农业保险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对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影响深远。文章首先结合实地调查数据研究了政策性马铃薯保险实施现状,进而分析了政策性马铃薯保险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14,(16):51-51
2004年以来,淮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取得快速发展,开办区域已扩展到全市所有县区,险种不断丰富,覆盖了农林牧渔的各个方面。据统计,2004~2013年,淮安市农业保险累计向130万户农户支付保险赔款5亿元,户均赔付近400元。政策性农业保险在降低农民承担的风险、弥补农业灾后损失、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农业保险主要是对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进行赔付,仅对生产风险提供风险保障,而对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另外一种重要风险——市场风险或价格风险则基本没有保障。事实上,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稳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农业再生产顺利进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分散农业风险和经济补偿的重要工具,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观察"三农"问题来源地的监利县农业保险现状,对荆州市这一县域农业保险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珙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萍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88-90,133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落实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发展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措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利于有效化解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自然风险,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保险业的发展。通过对四川珙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农产品参保种类少,保险理赔涉及部门及程序多,政策保险抗风险保障能力弱,保险收支不匹配影响农户等问题,而分别从农户、保险公司、政府3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迎来了1个全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散农业生产风险,补偿农业灾难损失,稳定农业生产,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陷入困境的原因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防范机制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两年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如何化解面临的巨灾风险已成为促进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无论是从制度要求、现实需求还是从政策需求来看,北京市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防范机制都是十分必要的。设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建立农业再保险制度、发行农业保险巨灾风险证券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的分散途径各有利弊。应构建多层次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不断深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断加大,也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广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10年发展,已成为解决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分析当前广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广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的弱质性在于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经济、社会风险.农业保险是一种以市场经济的手段分散农业风险给生产带来的不稳定性,促进农业再生产恢复的风险规避手段.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国率先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商业运作模式.文章通过详解这一模式中的三个利益相关方(政府、参保农户、保险公司)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政府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是为了减少农业生产的风险、降低自然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而出现的一项保险制度,需要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来为其保驾护航。河北省目前已经针对农业保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其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保险的财税政策支持,并针对该省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提供了有效途径。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有助于化解农业规模化经营带来的风险扩大问题。然而,现阶段赔付水平下的农业保险对农户规模化的影响仍有待研究。本研究基于山东和辽宁两省1 377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农地转入角度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户农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并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农业保险赔付对农户农地转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及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参保决策。农业保险可以促进农户农地转入规模的增加,有利于规模化经营。然而,当前农业保险赔付水平较低,风险保障作用有限,导致其仅能促进大规模农户进行农地转入。此外,农业保险对农地转入的影响还具有地区异质性。鉴于此,本研究建议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助推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优化农业保险赔付方式;同时推动农业保险精细化发展,注重“普惠性”与“差异性”并存。  相似文献   

13.
贾万军  王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409-3412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调查吉、辽、蒙、鲁、苏、京等6省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运行情况,研究安华保险公司供应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市场失灵问题.辅以网上收集其他5家涉农保险公司(共保体)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资料,推断出农业保险市场失灵是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共性问题,其成因是:“私办公助、商业保险公司代行、窄范围、高保费、低标准、低理赔”等特征,“自上向下”供应的“准公共产品”难以满足广大农户的保险需求.提出了我国克服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对策: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律;构建“以国家专营为主的金字塔型”农业保险组织体系;构建完善的财政支农体系;建立农业巨灾专项风险基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期货公司和农业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了"保险+期货"的农业保险创新模式。以安徽省某县玉米期货价格保险试点为例,探究这种新型期货价格保险对于农户的生产资金投入是否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以普通保险模式为对照组,选用2014—2017年的保险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参加期货价格保险的农户会加大农业生产资金投入的结论。最后基于回归结果,对于目前该保险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为期货价格保险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长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27-8729
摩尔多瓦于2004年7月制定了《农业部门生产风险补贴保险法》,为实现农业保险制度顺利转型提供了制度保障。介绍了该法的立法背景和主要内容,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叶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835-13837
通过分析武汉市农业当前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和制度风险,从风险自担、风险转移、损失管理和风险回避四个方面探讨武汉市农业风险管理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护基本农田、提高专项补贴、创立预警机制等政策措施,提高武汉市农业风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现状及进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谢雨蒙  李柱石  陈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42-15043,15050
政策性农业保险被誉为农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是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维护粮食安全的一项创新制度。安徽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建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了"省—市—县"3级农业保险服务网络,实现了全省17个市、93个县农业保险全覆盖,采用了"信贷+保险"的新型保险模式,率先试点了"天气指数险",无人机航拍和GPS定位技术以及"一卡通"服务,推动了安徽省农业的发展。然而,其农业保险中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利用金融市场深入探索"信贷+保险"模式、加强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保险的质量以及增强理赔流程的规范性等措施来完善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