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黑刺粉虱暴发原因及综防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武  杨焕清  吴志文 《茶叶》2005,31(4):246-247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以成虫与若虫剌食茶树嫩叶,并发茶煤病。随着茶园区域化、规模化开发,该虫已严重为害茶园,成为我县茶叶产地的主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为害,我们于2001年开始对黑刺粉虱发生情况、暴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结果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茶树黑刺粉虱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除了直接以其幼虫取食茶叶汁液为害茶树外,更为严重的是其分泌物诱发茶树煤烟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的光合作用,极大地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茶树黑刺粉虱暴发性强,其繁殖速度相当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面积暴发成灾;茶树黑刺粉虱的隐蔽性也特别强,该虫在茶树上的发生部位多集中于茶树丛的中下部植株叶片背面,药液不易直接喷射到虫体上;另外,茶树黑刺粉虱的抗药性极强,许多化学农药对它防效均很差。正是由于茶树黑刺粉虱的暴发性、隐蔽性和抗药性,导致其防治难度很大,采取一般方法防效甚差。  相似文献   

3.
廖武  杨焕清 《中国茶叶》2005,27(6):37-37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以成虫与幼虫刺吸茶树叶片汁液为害,并诱发茶煤病.随着茶园区域化、规模化开发,该虫已严重为害茶园,成为浙江永嘉县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为害,笔者于2001年开始对黑刺粉虱发生情况、暴发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尤溪县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尤溪县部分茶园黑刺粉虱危害猖獗并诱发茶煤病,严重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以致极大地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黑刺粉虱对茶树危害性、为害特点、发生规律的认识,提出了黑刺粉虱无公害防治方法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茶树黑刺粉虱病,在福建茶区时有发生.八十年代末期,我省的福鼎、柘荣、福安、霞浦等县茶区,发生茶园面积达7-8万亩,采用化学药剂滴滴畏、甲铵硫磷等防治效果不理想(主要是没有抓住在幼虫期施防).据不完全统计经济损失达300余万元.罗源县近年来发生了5000多亩黑刺粉虱,对茶叶生产造成一定损失.今年采用省茶科所“八五”期间植保科研成果-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面积达1800亩,防治效果平均在72.8%以上.  相似文献   

6.
黑刺粉虱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曾多次猖獗为害,给茶叶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目前,黑刺粉虱的防治一般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尽管短期内也能奏效,但连续使用农药会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而再度猖獗以及破坏茶园生态平衡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展生物防治。90年代初,在福建、浙江茶园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黑刺粉虱寄生真菌,对黑刺粉虱的自然寄生率可高达90%以上。从1992年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功地分离和繁殖了这种真菌,经鉴定为韦伯虫座孢菌(Aegerita Webberi Faweett),之后,进行了该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黑刺粉虱防治效果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一、室内试验 1.将灭菌后的PDA培养基倒入9cm内径的培养皿内,每皿20mL,待冷却凝固后,接入菌丝少许,置于4、8、12、16、20、24、28和32℃(5次重复)培养箱内培养,每隔1天测量菌落生长直径,直至30天止,比较各种温度条件下该菌的生长量。 2.先将PDA培养基、HCl、NaOH及KH_2P0_4置于高压消毒锅中灭菌,然后在灭菌条件下,用上述酸、碱和缓冲剂将培养基调节成pH2、4、6、8、10和12,再接入菌丝,置于24±1℃恒温箱中培养(每处理5次重复),观察不同pH值对该菌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黑刺粉虱防治效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在我省茶区分布广,一般为害较轻,但个别茶区也发现大面积被害严重的茶园。这种害虫还会引起煤病,受害重的茶园,以往仅注意防治煤病,而忽视虫害的治理,结果煤病发展愈烈,最后只能采取重剪烧毁病枝,茶叶产量受其影响。笔者于1981年9月至1982年12月间,曾多次与宁德地区、罗源县和洪洋公社等茶叶生产部门的工作同志一起,在朝阳大队茶叶队先对黑刺粉虱的为害、发生进行调查,后在测报基础上,分别于1981年10月和1982年5月在该虫的一龄幼虫期间,采用80%敌敌畏乳剂进行喷杀,到1982年12月止的  相似文献   

8.
做好黑刺粉虱的防治徐佐周,谢继金(浙江省台州地区经济作物总站·台州·317000)近年来,由于茶叶市场疲软,导致部分管理粗放茶园黑刺粉虱发生。黑刺粉虱以幼虫多在茶树老叶背面刺吸为害,并排泄“蜜露”引起烟煤病发生,严重时茶丛中下部叶片乌黑;阻碍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诱虫板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高峰期,挂放生态诱虫板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挂板后15天每板平均虫口量为109.6头,挂板后3天黑刺粉虱成虫平均每板达到276.3头,挂板后15天达到658.8头。挂板后5~8天,田间黑刺粉虱卵量减少64.31%~71.36%。挂板防治后25天,茶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下降67.89%,黑刺粉虱若虫虫口密度下降68.73%。在福建省4个茶区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诱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黑刺粉虱是闽东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发生危害隐蔽,防治难度大。为更好地指导茶区开展防治工作,就黑刺粉虱的发生为害特年、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综防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