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浙江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建设为例,在基干林带内部结构方面,提出海岸基干林带为生态系统聚集体的新理念,把生态系统作为构成海岸基干林带的基本单元。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通过扩充基干林带规模,增加水面空间,形成林水交融的多系统综合体,显著提高基干林带的防风滞浪滞洪功能;在基干林带功能定位方面,提出在强化基干林带防风护岸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加强基干林带滞洪泄洪和景观美化功能,建设具有复合功能的新型基干林带。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充分利用林水交融的景观特点,加强观花、观叶、观果树种的营造,实现休闲娱乐空间在防护林带中的合理布局,不仅赋予基干林带生态防护功能,而且使其具有独特的生态旅游功能,与基干林带周边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相衔接,提高基干林带的自我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深圳市东部海堤为例,通过对温度、土壤、水文条件、潮汐等生境因子的综合诊断,选择红树林和海岸基干林带建设的宜林地.充分考虑海堤建设,海岸类型,植被类型及分布等因素,将海堤生物安全防护构建区划为6种类型,确定建设重点,分别制订不同类型海堤生物安全防护建设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沿海防护林工程是能缓解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弥补海岸生态脆弱性,提高抗御风暴、大潮、风沙、盐蚀等自然灾害能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泥质海岸沿海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的高低对于整个海防林体系效用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总结多年的研究经验和技术成果,用以指导生产,对于提高泥质海岸沿海基干林带的建设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建设技术泥质海岸大多都是盐碱地区,  相似文献   

4.
北方泥质海岸林带月见草间作模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方泥质海岸林试验地采取工程整地措施,在轻、中盐碱地新栽植的银中杨林带中布置了月见草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月见草在泥质海岸的中盐碱地也能生长,经过工程整地及雨水和沿线路面积流对土壤盐分的淋洗,第2年月见草种子收获好于第1年。本试验取得了在北方泥质海岸林带间作月见草的技术经济措施,建立了一项切实可行的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的林草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闽南沿海沙质海岸前沿还有一定数量尚未绿化的沙荒地,海岸线上存在相当面积的老化且景观单调的木麻黄林带需要更新改造。文章探讨了海岸沙荒地绿化兼美化的植物选择及造林措施、基干林带更新改造进行景观提升的技术措施和海岸后侧林带更新增强景观效果的途径,为闽南沿海沙质海岸植被恢复和景观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东山县稀疏木麻黄基干林套种改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山县木麻黄基干林带稀疏老化的现状,采用木麻黄701无性系、厚荚相思、潺槁木姜子和澳洲杉在木麻黄林带下进行了套种改造。结果表明:木麻黄701无性系和厚荚相思在稀疏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生长较好,林带套种厚荚相思、澳洲杉以及木麻黄后风降率和防护效能较大。建议东山县海岸前沿稀疏老木麻黄林带改造采用木麻黄、厚荚相思在林下套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平阳县沿海防护林泥质、岩质基干林带的现状分析,根据基干林带存在的建设质量、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森林火灾、病虫害、造林用地、建设资金等方面问题,提出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林带修复等恢复措施,以实现平阳县基干林带的全面合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平潭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按垂直距离海岸线的远近划分的基干林带后沿片林、基干林带后沿林带、基干林带前沿林带和基干林带前沿等4个典型类型林带生物多样性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4个典型类型样地组的物种数分别为15、10、11和9个;平潭沿海防护林人工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均受人工调控的影响,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以乔木层最低,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高;多样性 Shannon’指数与均匀度 Hurlbert’指数均能较好反映人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土壤营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前沿的草带、灌木带、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农田林网、梯田地埂水土保持林和山地丘陵水源涵养林等7部分的土样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立地土壤及层次肥力存在显著差异,全氮在整个海防林体系中含量很低;速效氮在草带灌木带和基干林带含量较低,而在其他带含量则较高;速效磷在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和农田林网土壤中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除草带外总体变化不大;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木麻黄4个优良无性系来改造低效防护林。试验表明,在海岸前沿基干林带改造中,采用隔行带状改造效果较好,木麻黄低效林经过改造,6 a后可以达到生长快、短期内恢复基干林带的目的。在后沿片林内通过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等综合措施块状改造后的林分与保留老林带相比,除了平均胸径生长略低1.2 cm外,其保存率、树高和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保留低效林的51.17%、2.3%和25.71%。  相似文献   

11.
海岸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除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外尚无可替代树种,选择抗性优良的木麻黄品系是基干林带修复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惠-1"木麻黄、圆头木麻黄、千头木麻黄、铺地木麻黄等4个品系进行造林和抗风试验,比较几个品系在风口最前沿、近风口的生长和抗风表现,结果表明: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采用"惠 ...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退化海岸防护林更新,提升防风功能,在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引种8个树种进行林下套种试验,并对其生长及防风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沙质海岸带虽然风大干旱、土地贫瘠,但台湾海岸防护树种和部分乡土树种在林下套种中,生长效果及防风效能均表现良好.引进树种均能较好适应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立地环境,造林成活率均达80%以...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沿海防护林评价体系,通过典型林带调查对浙江省泥质基干林带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8-2012年浙江省泥质基干林带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总计171.23亿元,其中保护基础设施效益88.80亿元、防灾减灾66.76亿元、涵养水源5.12亿元、固碳释氧4.80亿元、净化大气3.20亿元、红树林生态价值1.75亿元、保育土壤价值0.80亿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四川盆地丘陵区农林生产特点和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特征,对其内部结构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了林带对农作物的正,负效应,依据林带间散射辐射分布规律、农地水土流失特征和农作物产量分布格局等方面与林带间距离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坡地林带间距离应不小于3倍林带平均高,才能保证农作物不至于减产;同时,对建成的坡地农林复合系统模式进行综合效能分析,表明,与农地系统对比,坡地农林复合系统提高了土地生产力、能量转化率、营养  相似文献   

15.
广西的海岸线总长1593.09公里 ,其中宜林的1255.67公里 ,已绿化1232.94公里 ,绿化率达98.2%。全区宜林海岸线已基本合拢 ,0.2公顷以上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沙、荒滩等也绿化达标 ,初步形成了点、片、网、带和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很好地起到了防浪固沙作用。广西海岸基干造林的主要树种是木麻黄、台湾相思、湿地松等 ,沿海滩涂防浪护堤的红树林则以白骨壤、秋茄为主。由海滩红树林和海堤木麻黄组成的双层林木 ,绵延海岸 ,保家护园。北海市银海区西塘镇下村村委的大冠沙 ,1972年因海岸基干林带尚…  相似文献   

16.
木麻黄基干林带类型划分和更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2年以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通过对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典型调查、防风效能流动观测和更新改造技术系列研究,提出依据地貌类型、海风强弱、微地形、林木生长、林带结构特征和防风效能等相结合的基干林带类型分类系统,把当地林带分为9种主要类型,并提出基干林带分类更新理论.由于基干林带分类理论研究的突破,带动了林带更新方式和造林技术的不断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的顺利发展.在林带更新方式方面,按照不同类型林带研究结果,提出带内隔带、林冠下造林和疏伐套种更新方式等,以及应用时的更新带宽度、郁闭度和疏伐强度的控制等各项关键技术.根据树种适应性、速生性和防护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用于不同类型林带的更新造林树种,如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刚果12#按、湿地松和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等.这些优良树种和无性系已繁殖700×104株,陆续在邻近市县推广造林.在林带更新造林关键技术方面,因应不同类型林带秋冬季大风、干旱、土壤缺水贫瘠等不良生境条件,研究提出挖深穴整地、放适量客土、施磷肥、拌泥浆、春季雨天冒雨造林,容器苗大苗深栽和幼林培土保墒抚育等系列化抗旱造林技术,多数树种造林成活率达到90%左右.3a幼林,主要造林树种平均树高3~5m,均已郁闭成林,开始发挥防护作用,更新林带内相对风速比造林前减少10%左右.这是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这一技术已为当地林业生产单位认同,并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7.
江苏淤泥质海岸带农林复合经营类型及模式择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面上调查、走访农户、查阅资料的方法,归纳总结了江苏淤泥质海岸带农林复合经营类型,选择优化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淤泥质海岸带农林复合经营类型主要有生态型、经济型和复合型3种,不同经营类型含有形式多样的经营模式;根据江苏淤泥质海岸带区域特征,建议选择林农、林果、林牧、林渔等复合经营模式作为该地区推广应用的优化模式,其主栽树种以杨树、水杉,农林比例以5:1、林带结构以复合配置为宜。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浙江省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的要求和目标,以余姚市泗门镇沿海防护林基干带建设规划为例,在总结该重点区域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重点区域建设规划的思路、营造技术、保障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阐述海岸带、海岸带生态修复概念、内涵及必要性。分析当前海岸带生态修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人类活动长期干扰,使得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近岸海水富营养化严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使得海岸基干林带防护功能弱;保护力度不足使基干林带受损毁严重;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使得生态修复用地紧张;基层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使得生态修复缺少技术支撑等。藉此提出合理规划布局,分区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重视基干林带建设;坚持陆海统筹战略,突出修复重点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海檬果(以套种潺槁进行对比)及海岸后侧进行木麻黄与海檬果带状混交造林(以木麻黄纯林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海檬果的生长量随林带郁闭度的增大而降低,海檬果的生长量大于潺槁,林带套种海檬果后防风效果比套种潺槁的要好;木麻黄与海檬果带状混交后对木麻黄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且提高了防风效能和改善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