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调查分析了10个香蕉品种上香蕉假茎象甲的发生指数和危害率。结果表明,6-8月所有品种上香蕉假茎象甲发生指数、危害率较高,12月至次年2月较低。其中,抗枯5号上香蕉假茎象甲发生指数和危害率最高,分别为0.374和70.0%;孟加拉菜蕉最低,分别为0.034和4.3%。综合分析认为5类香蕉对香蕉假茎象甲的抗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野生蕉、大蕉、龙牙蕉、粉蕉、香牙蕉。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香蕉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采用香蕉假茎平均蛀道数比值法评价了6个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同时采用香草醛法测定了各品种香蕉叶柄和假茎的单宁含量并分析了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广粉1号和海贡蕉对假茎象甲的抗性较强,南天皇和粤科1号抗虫性次之,宝岛蕉和巴西蕉抗虫性较差。香蕉叶柄和假茎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品种香蕉单宁含量差异较大,其单宁含量为7.21~16.60 mg/g,而且香蕉假茎单宁含量高于叶柄单宁含量。香蕉假茎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相关分析表明,香蕉假茎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显著负相关,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无相关性。该研究旨在探索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机理,为抗虫香蕉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巴西蕉假茎对香蕉假茎象甲和香蕉球茎象甲的诱捕效果,为利用巴西蕉假茎防治香蕉象甲这一农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假茎田间诱捕试验及室内选择反应试验,研究了巴西蕉假茎对2种香蕉象甲的诱捕效果。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巴西蕉假茎对2种香蕉象甲具有有效的诱捕作用,其5d和10d的诱捕量分别达8.3~11.3和14.7~18.0头/诱捕器;室内选择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2种香蕉象甲对巴西蕉假茎均表现出显著的选择趋性。因此,巴西蕉假茎可用于蕉园香蕉象甲的诱捕防治。  相似文献   

4.
在比较4种方法使用斯氏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幼虫的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应用生命表方法系统评价了用喷淋法使用斯氏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注射法、缓释法使用斯氏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防治效果好。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评价斯氏线虫喷淋法处理成长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的田间控制作用。所试验的组合中大部分可以将香蕉假茎象甲种群趋势指数降到1以下,同样使用浓度下,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随使用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即控制作用增大;在同样使用次数下,干抗作用控制指数随使用浓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香蕉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采用香蕉假茎平均蛀道数比值法评价了6个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用香草醛法测定了各品种香蕉叶柄和假茎的单宁含量并分析了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广粉1号和海贡蕉对假茎象甲的抗性较强,南天皇和粤科1号抗虫性次之,宝岛蕉和巴西蕉抗虫性较差。香蕉叶柄和假茎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香蕉各品种单宁含量差异较大,为7.21~16.60 mg/g,且香蕉假茎单宁含量高于叶柄。相关分析表明,香蕉假茎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田间布施绿僵菌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接种式放菌后3个月寄生率达到高峰,未清理蕉园、清理蕉园和对照蕉园象甲成虫寄生率分别为18 60%、14 29%和4 0%.其后未清理蕉园寄生率为8%~16%,清理蕉园寄生率为5%~9%.淹没式放菌处理不同类型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均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处理留头蕉茎的控制作用强于处理成长蕉株.当绿僵菌孢子浓度为8×108mL-1时,成长蕉株、秋季留头蕉茎和冬后留头蕉茎上假茎象甲被绿僵菌寄生所对应的存活率分别为0 3215、0 1286和0 1062,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 3568、0 1415和0 1222.  相似文献   

7.
赵海燕  陆永跃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1):93,98,封三
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是我国香蕉主要害虫之一。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香蕉假茎象甲成虫喙上感受器类型,发现有5类6种感器,包括2种毛型感器、1种刺型感器、1种芽孢型感器、1种锥形感器和腔锥型感器。  相似文献   

8.
斯氏线虫防治香蕉假茎象甲的田间使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评价了注射法使用斯氏线虫处理成长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有的试验组合均可以将香蕉假茎象甲种群趋势指数压到1以下:建立了斯氏线虫的使用浓度、使用次数与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之间回归模型:Y=0.9627-0.1308A-0.0382B,并分析了两因子对控制作用的影响。通过拟合给出了不同组合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控制作用,为斯氏线虫的田间使用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春季香蕉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研究,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春季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自然种群生命表,在此基础上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春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4.3481,留头蕉茎上平均为3.6628;捕食及其他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为1.9256。留头蕉茎上为2.3577;自然死亡作用次之,成长蕉株为1.3607,留头蕉茎上为1.3554;寄生或疾病因子作用最小,成长蕉株为1.1988。留头蕉茎上为1.1668。捕食及其他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采收后进行果园清洁(清除采后香蕉根和假茎)是降低蕉园中香蕉球茎象甲数量的最好方法。可是,人们还未确定何时开始清除和应彻底清除何种残留物才能达到最佳防效。针对上述问题,Masanza M等在乌干达对香蕉球茎象甲在香蕉残留物和香蕉树上的分布、为害时间、产卵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不同树龄的植株及其残留物作为烧毁样品进行小区评价试验。并从大田中采集了不同卫生水平条件(高、中、低)下香蕉球茎象甲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1.
香蕉假茎象甲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会东香蕉产区香蕉假茎象甲危害严重问题,应用15%乐斯本缓释剂,3%呋喃丹颗粒剂.48%乐斯本乳油,90%敌百虫4种农药对香蕉象鼻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15%乐斯本缓释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95.0%,成为本区最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香蕉假茎象甲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类型和分布。[方法]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香蕉假茎象甲触角感受器的外部形态、类型及分布情况。[结果]该虫触角上感器类型多样,数量众多,雌雄成虫触角上均有5类12种感受器,包括6种毛形感受器、3种刺形感受器、1种锥形感受器、1种芽孢感受器和1种瓶形感受器。该虫触角上感器分布集中,以鞭节中上部最多,柄节腹面次之,梗节最少。[结论]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在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异,感受器的分布却存在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留头蕉茎是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重要虫源地;各季节自然条件下雌虫产卵量以春秋季较大,冬夏季较小。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夏季自然种群生命表,并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夏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1.9974,留头蕉茎上平均为1.5237。“捕食及其他”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上为1.8443,留头蕉茎上为2.6446;“自然死亡”作用次之,“疾病”因子作用最小。“捕食及其他”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采用虫体浸液法测定了17种常用杀虫剂对香蕉假茎象甲的室内药效,在参试的杀虫剂中,毒死蜱、丙溴辛硫磷、联苯菊酯、敌敌畏、三唑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效果较好,药后3d,防效分别达到100%、100%、86.97%、80.91%、80.00%。药后7d,药效较高的杀虫剂为联苯菊酯、敌敌畏、甲维盐、乙酰甲胺磷和甲维.丙溴磷,其中联苯菊酯和敌敌畏的药效分别为96.97%和80.91%,甲维盐、乙酰甲胺磷和甲维.丙溴磷的药效均为80.00%;辛硫磷、敌百虫、乐果、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鱼藤酮氰戊、吡虫啉、茚虫威、多杀霉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等10种杀虫剂对香蕉假茎象甲的药效均较低。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香蕉作物害虫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作者对海南省香蕉产区的儋州、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三亚六个市县代表性蕉园进行了香蕉作物害虫调查,共鉴定出海南省香蕉作物上的害虫21种,分属于7目、12科,其中半翅目1科1种、鳞翅目5科10种、鞘翅目1科2种、同翅目2科5种、缨翅目1科1种、直翅目1科1种、蜱螨目1科1种.调查发现,当前在海南各地蕉园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主要害虫为香蕉球茎象甲Cosmopolites sorlidus (Germar.)、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ier)、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香蕉红蜘蛛Tetranychus piercei McGrvgor、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 等5种.同时,香蕉冠网蝽Stephanitis typical (Distant)、香蕉褐圆蚧Chrysomphalus aonidum (L.) 、香蕉弄蝶Erionota thrax L. 和香蕉交脉蚜Pentalonia nigronervosa f. caladii van der Goot 对香蕉的危害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绿僵菌防治香蕉假茎象甲的使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以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评价了绿僵菌不同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组合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使用浓度(XA)、使用次数(XB)和干扰控制作用指数(Y)之间的回归模型:Y=1.349 9-0.101 8 XA-0.090 3 XB.并以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I)小于1为标准,明确了8×107 mL-1使用3次、8×108 mL-1使用2次和8×108 mL-1使用3次,香蕉假茎象甲种群数量将持续降低,其中以8×108 mL-1使用3次的干扰控制作用指数值最小,为0.173 3,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行香蕉假茎生物脱胶菌株的筛选和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初步试验研究,为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腐烂香蕉假茎和土壤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对香蕉假茎具有脱胶作用的菌株,并利用筛选出的优良菌株对香蕉假茎进行脱胶,测定假茎失重率、纤维得率和残胶率,对菌株的脱胶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FR1和BR2-1菌株对香蕉假茎均表现出很好的脱胶效果,其最佳脱胶时间均为72 h,脱胶前香蕉假茎含胶率为83.6%,脱胶后分别降至24.7%和20.2%,失重率分别达72.9%和77.8%,纤维得率分别达2.27%和2.01%。【结论】筛选获得的FR1和BR2-1菌株在香蕉假茎脱胶提取纤维上均有较好的应用潜力,表明应用生物脱胶法去除香蕉假茎中的胶质物质来提取生物纤维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行香蕉假茎生物脱胶菌株的筛选和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初步试验研究,为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腐烂香蕉假茎和土壤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对香蕉假茎具有脱胶作用的菌株,并利用筛选出的优良菌株对香蕉假茎进行脱胶,测定假茎失重率、纤维得率和残胶率,对菌株的脱胶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FR1和BR2-1菌株对香蕉假茎均表现出很好的脱胶效果,其最佳脱胶时间均为72h,脱胶前香蕉假茎含胶率为83.6%,脱胶后分别降至24.7%和20.2%,失重率分别达72.9%和77.8%,纤维得率分别达2.27%和2.01%。【结论】筛选获得的FR1和BR2-1菌株在香蕉假茎脱胶提取纤维上均有较好的应用潜力,表明应用生物脱胶法去除香蕉假茎中的胶质物质来提取生物纤维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香蕉象鼻虫(也称香蕉象甲),它分为假茎象鼻虫(Cosmoplites sordidus Germar)球茎象鼻虫(odoipoms氨酸longieollis Olivier),鞘翅目、象鼻虫、象鼻科,该虫主要为害香蕉,而香蕉是我县(金沙干热河谷流域)主要的经济作物,该地区是我省最大的香蕉园,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年采收香蕉2.32万吨,成为当地农户主要的创收产品,  相似文献   

20.
针对香蕉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低、极大阻碍我国香蕉主产区的生产全程机械化等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了滚压式香蕉假茎粉碎机,重点分析其关键部件.香蕉假茎粉碎机的成功应用,可有效解决香蕉种植过程中秸秆处理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我国主产区香蕉秸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社会生态环境,促进当地香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