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高发于雏禽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分布世界各地,最早于1899年由Rettger报道,1929年正式命名为"鸡白痢"并延用至今。主要危害鸡和火鸡,临床上以雏鸡拉白色糊状稀粪为主要特征。鸡白痢病原可感染不同品种、日龄和性别的鸡群,以15日龄前鸡群多发,雏鸡死亡率可达100%,成年鸡感染后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高,褐羽鸡群和轻型鸡群易感性高,公鸡较母鸡抵抗力高。种鸡场感染后常造成垂直传播,蛋质  相似文献   

2.
<正>说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鸡场盗窃者,是指该病具有"隐秘性、纠缠性、危害难以评估性、留淘难以取舍性"的特点。隐秘性是指鸡在8周龄前临床上很难发现鸡群已感染该病,只有鸡群中陆续出现鸡只瘫痪、喜卧,逐渐消瘦的症状时,才会被发现鸡群已感染该病。待出现这些症状时,鸡已经90日龄;纠缠性是指鸡一旦感染本病后,难以净化,陆续有鸡发生该病;危害难以评估性是指鸡群的死淘率、产蛋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1月13日,南宁市郊区某"公司+农户"的一养殖户送来5只体重0.15kg~0.2kg的病鸡到我所诊疗,笔者根据病鸡剖检的病理变化,实验室病菌分离培养、镜检,分离菌的药敏试验以及鸡群用药治疗的结果,结合鸡群发病状况,确诊该鸡群发生了鸡葡萄球菌病。经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3月8日,西北检测云中心接到某养殖场一例青年鸡发病的案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一例禽流感H9、鸡毒支原体继发大肠杆菌感染引发鸡群发病的案例。1临床症状69日龄10 000只/栋,鸡群出现"咳咳"呼吸道症状,鼻腔内容物堵塞,鸡群体质偏瘦,但大群没有伤亡。2免疫程序8日龄免疫新城疫点眼;12日龄免疫法氏囊;  相似文献   

5.
正1发病情况2015年10月20日,彭泽县太平关乡双港村一养殖户饲养的850余羽土杂鸡发病,此鸡群已饲养4~5月,鸡群幼龄时进行了新城疫、禽流感饮水免疫,养殖环境差,放牧散养方式,场地不大(40~50m2),鸡群大小不均,18日发病,19日有鸡死亡,经了解当地没有散户鸡发病现象。2临床症状病鸡呼吸困难,蹲伏地面或栖架上,吸气时头伸前向上,张口,做极力吸气动作,同时发出"咯咯"的吹哨声音。呼吸有湿性罗音,有的伴有咳嗽气喘。病鸡精神差,饮水采食减少,有的不吃,羽毛蓬松,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开产前不同体重水平对"京粉1号"父母代蛋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自标准化蛋鸡舍15 616只20周龄"京粉1号"父母代蛋种鸡中,选取大于平均体重110%和介于平均体重105%~110%、100%~105%、95%~100%、90%~95%之间,以及小于平均体重90%的鸡各96只,共576只,依次分为1、2、3、4、5、6组。对6组鸡群提供相同的饲养环境、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比较各组鸡群的开产日龄和达产蛋高峰日龄以及20~56周龄死淘率、产蛋率、蛋重、不合格种蛋率、入舍鸡单产、入舍鸡合格单产、不合格种蛋等8项指标。结果显示:开产前体重越大,鸡群开产越早,达产蛋高峰的日龄越早,全程产蛋率越高;体重与鸡群的蛋重相关性高,对部分不合格蛋的比例也有影响,但对鸡群的死淘率无影响,因而对入舍鸡单产及入舍鸡合格单产水平无影响。试验表明:"京粉1号"父母代蛋种鸡产前体重是后备鸡的培育关键,在后备期的饲养管理中,需促进鸡群适度增重,从而提高鸡群产蛋全程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集了上海地区规模化蛋鸡场、林地散养鸡场、种山鸡场的健康产蛋鸡群共240份血清,进行了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的ELISA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化蛋鸡场和林地散养蛋鸡场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97.8%和93.3%,两种饲养模式的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率都很高,两者无显著差别;3个种山鸡场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分别为100%、0、30%,说明种山鸡对鸡毒支原体的感染并不普遍;对规模化肉鸡场鸡群鸡毒支原体抗体跟踪结果表明,在65日龄时鸡毒支原体在鸡群中已经存在,65~90日龄期间鸡群普遍感染鸡毒支原体,肉鸡上市前感染抗体阳性率达到94%。结果表明,产蛋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情况与饲养方式没有相关性,均呈现较高阳性率,种山鸡感染并不普遍,肉鸡群感染鸡毒支原体高峰期在65~90日龄之间,预防鸡毒支原体病的最佳日龄应在30~6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8.
鸡蛋品质是鸡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非常关注的性状,为分析不同鸡群蛋品质的差异,本试验测定了济宁某鸡场8种鸡群43周龄各30枚蛋共16项常规蛋品质指标。结果:青脚红鸡蛋重比济宁百日鸡(小型)高出20.53%,青脚红鸡蛋形指数显著高于其余7个鸡群(P0.05);矮脚鸡蛋壳厚度比济宁百日鸡(小型)高出8.85%;黑羽绿壳蛋鸡、矮脚鸡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高于其余鸡群(P0.05);济宁百日鸡(小型)蛋黄比、蛋黄蛋白比最高。从鸡群内差异角度来看,济宁百日鸡(小型)变异系数稳定性差,说明该鸡群遗传多样性更丰富。  相似文献   

9.
鸡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29日,北京郊区某鸡场送检73日龄幼鸡,自20日龄开始陆续出现消瘦、死亡,40~50日龄死亡达到高峰,其它饲养户所购买的同批次鸡都如此,使用磺胺、恩诺沙星、鸡定安等均无效,饲料品质合格.6月17日再次送检,鸡群已很少死亡.该场与其它同批次饲养户的鸡群的死亡率在40%~50%.与鸡群同舍饲养的另一品种的鸡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0.
我盟于去年7月在一家养鸡户发生满4月龄育成鸡死亡,经诊断为鸡球虫病,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发病情况该群鸡系1990年3月30日出壳的288品种卵用鸡,一月龄后鸡只在院内散养、鸡只健康状况一直良好。7月29日该鸡群中部分鸡精神、食欲不佳,3日后鸡群内80%鸡发病并有死亡,在1周内死亡率达30%。观察中见到鸡群运动场地面湿度较大,活动范围拥挤,环境卫生较差,鸡只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石家庄某客户一次引进种鸡4500套,前7日龄死亡35只,死亡率为0.77%。客户反映7日龄内鸡群状况很好,7日龄后观察鸡群,出现伸颈呼吸的异常鸡只,经过与该客户沟通后,按呼吸道疾病进行治疗,投服恩诺沙星。但10日龄后仍继续出现伸颈呼吸的鸡只,且陆续伴有鸡只死亡;20日龄后观察鸡群,异常鸡只仍然存在,死亡最高峰达到60只/天。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1月9日,某育成鸡场有二栏后备鸡群发生了鸡只死亡,笔者经现场调查、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鸡葡萄球菌病,经综合治疗6天后鸡群全部恢复健康。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发病过程2004年11月9日第一栏后备鸡群发病,发现病鸡12只,死亡3只,之后病鸡逐渐增多,由于治疗及时,只有零星死亡。第二栏后备鸡群11月10日发病,当天死亡16只,之后连续5天平均每天死亡6~8只。发病后备鸡为128~136日龄,第一栏死淘鸡数为50只,死淘率为1.18%;第二栏死淘数为136只,死淘率为1.74%。2临床症状鸡群食欲减退,病鸡羽毛蓬松,伏在笼里不动,笼角有很…  相似文献   

13.
通辽市于2001年7月在一家养鸡户发生满4月龄育成鸡死亡,经诊断为鸡球虫病,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该群鸡系2001年3月30日出壳的海兰品种卵用鸡,一月龄后鸡只在院内散养,鸡只健康状况一直良好。7月29日该鸡群中部分鸡精神沉郁,食欲不佳,3日内鸡群75%鸡发病并有死亡,在一周内死亡率达30%。 观察中见到鸡群运动场地湿度较大,活动范围拥挤,环境卫生较差,鸡只健康状况一般。  相似文献   

14.
发病情况2007年7月4日,郭某带着8只病死鸡前来就诊。主诉:他饲养海兰褐壳蛋鸡2500只,长势一直良好,产蛋刚到高峰(92%)。7月2日下午饲喂新配鸡料时鸡群整体状况正常,7月2日晚间鸡群饮水量开始增加,部分鸡开始拉稀。  相似文献   

15.
1病情介绍江苏省高邮市养殖户桑某,饲养的2000只罗曼褐蛋鸡,常规饲养,防疫均按蛋鸡正常免疫程序进行。主述:在鸡120日龄时对鸡群进行转笼,随后鸡群相继出现拉水样稀便症状,且上笼鸡比下笼鸡腹泻病情严重,鸡群采食量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6.
某场蛋用育成鸡群(伊沙鸡)发现鸡只死亡,采食量减少,5月23日送病鸡到我所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虫病混合感染。发病情况:该鸡群共有780只鸡,从63日龄即5月22日开始发病,死亡3只,23日死亡5只。同时,还发现鸡群采食量减少。整个病程共8天,死亡164只鸡,死亡率为21%。  相似文献   

17.
<正> 蛋鸡场鸡群统计的任务就在于反映鸡群的数量、结构及其变动情况,反映鸡只的生产水平,检查其计划执行情况,为合理组织鸡群周转、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一、鸡群的统计分组全程饲养的蛋鸡场根据鸡只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及其对饲养管理的不同要求将鸡只的全部饲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统计上按不同阶段的日龄分为三组(或三群)。0—42日龄为雏鸡,42—140日龄为育成鸡、140日龄以上为产蛋鸡。上述三群合在一起称全群。  相似文献   

18.
正发病情况2007年7月4日,郭某带着8只病死鸡前来就诊。主诉:他饲养海兰褐壳蛋鸡2500只,长势一直良好,产蛋刚到高峰(92%)。7月2日下午饲喂新配鸡料时鸡群整体状况正常,7月2日晚间鸡群饮水量开始增加,部分鸡开始拉稀。7月  相似文献   

19.
疫苗免疫程序对机体抗体的产生和维持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茶花鸡2号"鸡群新城疫、禽流感(H5、H7、H9)的母源抗体及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从而为制定合理规范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分别对两批次的"茶花鸡2号"商品鸡群在不同日龄随机采血124份,分离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HI),对鸡群的新城疫、禽流感(H5、H7、H9)病毒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鸡群在30日龄新城疫、禽流感(H5、H7、H9)病毒血清抗体较低,4~5周龄时间段的病毒抗体水平未达到保护要求。因此在原有免疫程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制定了防控新城疫、禽流感(H5、H7、H9)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为优质地方鸡科学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群体序列简称"群序",又称"啄斗序列"或"优胜序列",是鸡的一种行为。是每一圈或每一群鸡中的每一个体在采食与交配机会等方面的先后次序。只要有两只以上的群体,就会有群序。群序是鸡群中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啄斗的产物。群序的存在直接影响着鸡群的生长发育和性行为,与鸡群的饲养管理有密切的关系。1鸡的群体序列1.1群体序列鸡的群体序列是鸡群中每一个体在采食、饮水与交配机会等方面的先后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