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引进甘蔗品种在低温阴雨气候条件下萌芽出苗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强冷空气影响,2008年1-2月我区经历了一场50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极端天气过程,这次灾害天气持续时间长,从1月14日至2月12日,全区平均气温连续30天低于8℃;平均气温低,全区平均气温6.6℃,比常年同期偏低4.9℃;降水量大范围广,全区平均降水量63.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2倍,阴雨日数多,大部分地区为10-17天.这种灾害性气候给农作物特别是甘蔗生长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给蔗糖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影响富阳早茶龙井43开采期的天气与积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6~2014年富阳早茶龙井43的开采期及富阳区气象台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导致富阳早茶开采迟的天气主要有二种类型:先暖后冷型和前期持续低温(阴雨)型。从冰冻天气结束且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之日算起到龙井43开采前一天,前期持续低温(阴雨)型天气所需日平均气温6℃的有效积温平均为45℃,先暖后冷型天气所需日平均气温6℃的有效积温为60~100℃。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安徽沿江地区在棉花生产上遇到近 1 0年来最为恶劣的灾害性气候 :前期持续低温阴雨 ,中后期持续高温干旱 ,严重影响了棉花正常生长发育 ,导致生育期推迟 ,蕾铃脱落率增高 ,成铃率减少 ,单产大幅度降低。1原因分析1 .1灾害性气候。 3- 4月份低温阴雨天气 ,对棉花苗期生长有一定影响 ;6月 2 9日到 8月 1 0日的持续 42天日平均最高气温超出 35℃高温干旱天气和 8月 1 1日到 8月 2 0日日平均气温在 2 5℃以下的低温阴雨天气 ,严重影响了棉花正常生长发育 ,造成花粉败育和蕾铃脱落 ,棉株中部形成空枝。据对望江、宿松两县 3万公顷棉田调…  相似文献   

4.
1983年以来,每年冬季都在雷州半岛进行大规模的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3~4万亩。雷州半岛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种基地。由于冬季制种播期提早,经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烂秧非常严重。1983年4万多亩制种田,父本死秧率几乎达100%,1984年1万多亩制种田,死秧率达30%以上;近两年,死秧较少,但也有些育种队出现严重死秧。防寒育壮秧是雷州半岛冬季制种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先决条件。 一、冬季制种烂秧天气分析冬末春初,冷暖空气相持于华南沿海,雷州半岛出现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烂秧。烂秧的温度指标为:(1)日平均气温≤12℃,连续4天;( 2) 日平均气温≤10℃,…  相似文献   

5.
1991年12月26日,江苏沿海地区普降暴雪。海安县日降雪13厘米,麦田普遍积雪,雪层厚度5~10厘米,当天日平均气温-0.2℃。之后雪止,气温逐日下降,至12月29日平均气温-6.8℃,最低气温达-10℃,致使麦苗冻害。为了探讨雪后低温冻害对大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我们在李堡镇凌河村5组进行了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6.
豫东鹿邑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4℃,无霜期220d,比较适于棉花的生长。但是,4月上中旬出现的低温天气极易给棉花造成危害。自2006以来,4月的低温天气3年3遇,2006年和2007年都是降温前先有7~8级的大风,风后剧烈降温.2006年4月日最低气温只有3-4℃.2007年为4-5℃.2008年为9℃左右。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2010年南平市烤烟生长发育期间气温、降水、日照3个主要气候因子对烤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平均气温、光照和降雨正常,但出现的冰雹对部分烤烟造成灾害;4月低温多雨,不利于烟株早生快发;5月多剧烈天气,冰雹、大风、强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多发,灾情较严重,对烤烟造成重大不利影响;6-7月光照不足,低温多雨不利于干物质累积,影响品质;6月中、下旬南平市出现持续性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各县市均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给烤烟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总体来说,2010年南平市烤烟生产的农业气候条件较差,烟叶产量和质量都下降。  相似文献   

8.
正陕西宁强县位于我国江北茶区的西北端,2015年11月25日起,该县日最低气温低于0℃,开始出现霜冻,霜冻时间起始日较2014年冬季提前一周,同时,在2016年1月22日至1月26日,宁强县出现了罕见的极端低温天气过程,温度持续在-10℃+1℃,其中1月25日出现了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极端最低温度-11.8℃,突破了中小叶种茶树经济生长最  相似文献   

9.
二月茶情     
《茶世界》2017,(3)
<正>2016年末到2017年初,全国度过了一个暖冬。各省区平均气温普遍比往年高1℃左右,气象平稳,降水较少。2017年1月到2月上旬,全国主要产茶区未出现大面积灾害性的雨雪低温天气,茶树生长较好,茶芽萌发较早。2月中下旬,华中、华南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降雪天气,但由于气象强度较小,加之各地在茶园管护应对不良天气  相似文献   

10.
经分析: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小于5℃的天数、稳定通过16℃的天数、20~30℃的天数、5月平均气温、以及极端最高气温不小于35℃的天数等是影响将乐县金银花种植生产的主要因素;此外,春季多阴雨寡日照天气、5-6月主汛期持续强降水天气及渍害等,对金银花种植生产不利;将乐县金银花适宜种植在海拔300~1000 m的山坡地带,最适宜种植在海拔500~800 m地带。  相似文献   

11.
气象条件对广西春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新  朱国金 《大豆科学》1991,10(3):234-239
本文用1983—1985年广西春大豆区试播种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广西春大豆各生育阶段生育日数的关键气象因子:播种至出苗期为土壤温度;出苗至始花期为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日数;始花至成熟期为日照时数;出苗至成熟期为降水日数。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为始花至成熟期的温度日较差、平均相对湿度和降水量。温度日较差和降水量对广西春大豆各生育阶段生育日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协调产量潜力与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的关系,研究高原气候下不同熟期甘蓝型春油菜的光温利用效率,选用3个不同熟期甘蓝型春油菜品系,设置4个播期,分析不同播期下西藏甘蓝型春油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参试油菜生育期间的温度升高,达到有效积温的天数较少,参试油菜生育期缩短;其中苗期、蕾薹期和花期较早播呈缩短趋势,角果成熟期有延长趋势。晚播油菜的茎秆伸长期雨热充足,参试油菜的株高较早播有增加,而茎粗有降低;晚播造成参试油菜前期营养生长不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较早播下降。晚播油菜生育后期遇持续降雨造成成熟期油菜的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粒重的降低,较早播油菜明显减产。播期改变了参试油菜的光、温利用效率,早熟品系NY16在B2播期(2021年3月15日)下光、温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0.081 g·MJ-1和1.017 kg·hm-2·℃-1;中熟品系NY28和晚熟品系NY52均在B1播期(2021年3月8日)下光、温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0.1 g·MJ-1 、1.282 kg·hm-2·℃-1和0.134 g·MJ-1、1.712 kg·hm-2·℃-1。同一播期下中晚熟品系的光、温利用效率大于早熟品系。因此,适时早播可促进甘蓝型春油菜光温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产量形成,早熟品系在3月15-22日,中晚熟品系在3月8-15日播种适宜。西藏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下,为充分协调生态条件与生产潜力关系,一定无霜期范围内,中晚熟品系的选育和利用可有效提高甘蓝型春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13.
调整播期可以改变水稻生长发育中的环境气候条件,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节水稻生育进程及提升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南方双季晚籼稻优质丰产与温光资源相适应的播种期,本研究选用万象优华占、象牙香珍和美香占2号等3个晚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0日、6月20日、6月30日共3个播期,研究播期对双季晚籼稻品种温光资源利用、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供试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日均温度和有效积温、全生育期和齐穗至成熟期阶段的日照时数均呈递减趋势,而全生育期天数无明显变化;产量以6月20日播种的最高,早播(6月10日)会导致显著减产,而晚播(6月30日)虽然也会导致减产,但差异不显著;随播期推迟,晚籼稻品种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变优,但不利于改善食味品质,对营养品质无显著影响。在南方双季晚籼稻实际生产中,不建议早播,应根据品种不同进行适期播种或适当晚播,能使水稻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温光资源,有利于协调水稻高产和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江西双季稻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明确水稻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的变化规律,是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和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分析了江西不同生态区(赣南、赣中、赣北)15个气象站近30年(1984-2013)逐日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参照水稻生产中常用的安全生产临界温度指标,研究了近30年来不同地区50%和80%保证率下双季稻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9-2013年(前15年)各地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较1984-1998年(后15年)发生明显变化,且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早稻覆膜育秧安全播种期平均提前了10d(气候变化倾向率-4.16d/10a,下同),早稻安全直播期提前了4d(-3.17d/10a),早稻安全移栽期提前了2d(-2.21d/10a)。晚稻安全齐穗期延迟趋势不明显(1.16d/10a),晚稻安全成熟期延迟了8d(3.56d/10a)。全年安全生产期天数在早稻覆膜育秧和直播条件下分别延长了18d(7.72d/10a)和11d(6.73d/10a)。安全生产期内温光资源总体呈温度明显升高、积温显著增加、日照时数无明显变化的特点。监测资料表明,近年来各地区实际生产日期作了相应的调整,但仍与安全生产日期存在较大偏差,因此,推算了近30年各站点80%保证率的安全生产日期,以就近指导各地稻作季节安排、种植方式选择及早晚稻品种搭配。最后,依据气候变化趋势,讨论了农艺措施的可能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对不同播期和耕作条件下旱地春小麦生育期进行准确预测,利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2015-2016年大田试验数据及研究区1971-2017年气象数据,通过穷举试错法校准APSIM模型的相关参数,再用相关性分析检验,进而基于模型模拟数据分析播期和耕作措施对旱地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持续天数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大于0.9,均方根误差(RMSE)为0.7~3.0 d,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2.34%~6.93%,说明APSIM模型精度较高。随着播期的推迟,春小麦从种子萌发阶段到器官建成阶段(播种-开花)持续天数明显减少,籽粒形成阶段(开花-成熟)播期对持续天数影响不大。不同播期下,耕作措施对春小麦生长阶段持续天数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南通市1951-2010年9月至11月份日平均温度为资料,根据有关界限温度指标,推测保证率为50%、80%和90%的粳稻安全齐穗期和安全成熟期。结果发现,1991-2010年这20年水稻安全齐穗期和安全成熟期较之前的两个20年均有不同程度延迟,80%保证率的安全齐穗期分别推迟8 d、9 d,80%保证率的安全成熟期分别推迟10 d、5 d;同时发现,在气候变暖形势下以20℃作为安全齐穗的指标已经难以发挥指导生产实际的作用,进而提出以齐穗至成熟期有效积温为参考指标,通过安全成熟期向前累加活动积温(≥10℃)的方法来修正安全齐穗期。修正后的安全齐穗期较原推测日期提早25 d左右,即80%保证率安全齐穗期在9月6日左右。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扬两优6号等9个湖北目前推广的超级杂交稻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从2008年4月19日起采用分期播种法每10d播种1次,考查品种结实率变化及其与结实前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08年水稻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总体为雨日阴天稍多,但仍属于普通气候年景。9个超级杂交稻组合7个播期结实稳定、正常,各播期间结实率最高与最低相差6.1个百分点。但各播期的结实率总体上仍表现为越早播,结实率越高(日均温为24~29℃时),结实率随孕穗和开花结实期日均温降低而降低,每降低1℃结实率约降低0.8个百分点。同组合同播期不同抽穗批次茎蘖结实率在前4个播期差别较小,但从第5播期后,部分组合的第3抽穗批次分蘖的结实率出现明显下降。结实率在不同播期间的差异与抽穗后15d期间的日平均气温、抽穗前后40d期间日照时数和抽穗前后7d期间最高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播种期对芝麻生育期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4月30日到7月29日设立10个播种期,研究不同播种期对芝麻生育期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对芝麻生育期影响明显,呈先升后降,然后小幅上升的趋势;随着播种期推迟,芝麻株高、始蒴高度和单株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其中单株产量于5月21日播种达最大值;蒴节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呈不断下降趋势;蒴果长和蒴果宽变化不明显;空稍尖长度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于第6期(6月9日播种)和第7期(6月19日播种)达最大值;播种期之间的小区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播种期对芝麻生育期和产量性状影响明显,适宜播期为5月上旬到7月中旬,其中5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南方春大豆春,秋播与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政文  马继凤 《大豆科学》1999,18(3):183-189
以24个南方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春,秋播研究不同播季对籽粒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季间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均达1%的差异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出苗至开花期日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日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则恰好与之相反,因此,湖南秋播气候条件有利蛋白质的形成,故蛋白质含量比春播高,春  相似文献   

20.
将来自中国北纬22.7°~50.2°不同地点的19个春播大豆品种在2 a中分4个时期(4月21日、5月15日、6月11日、7月1日)进行播种,建立了春播大豆的生育进程、形态性状、产量相关性状的光温效应模型,通过模型参数分析了生态性状的光温效应,探讨了不同生态类型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出苗至初花阶段,光温效应总体表现为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