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 ,吉林省于 1 993年在集安发现 ,现已扩展至白山、通化、延边、梅河等地。东辽县地处东辽河上游 ,历年未见此虫发生。 2 0 0 2年 6月上旬 ,东辽县安平、渭津等乡镇发现此虫危害水稻 ,经调查东辽县内发生面积达 6 0 0km2 ,虫口密度每m2 有虫 2~ 6头 ,最多达 2 5~ 50头。稻水象甲在东辽县系首次发生 ,其发生原因一是县东部渭津、安平邻近梅河稻水象甲发生区 ,农民购买稻种和秧苗带入东辽 ,由调运传入 ;另外四梅铁路、四浑公路贯穿东辽 ,5月下旬 6月上旬气温特高 ,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2.
正稻水象甲是2014年首次在罗田县大河岸镇石井头村发现的检疫性水稻害虫。四年来,稻水象甲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至2017年,稻水象甲发生面积扩大到3 577hm2,发生范围扩展到除九资河、胜利两乡镇外的10个乡镇157个村。几年来我们在调查监测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制定疫情防控预案,组织防控扑灭行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定点监测疫情,调查发生规律为了准确掌握稻水象甲疫情发生情况,在湖  相似文献   

3.
湖北房县稻水象甲发生为害规律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近年传人湖北省的外来有害生物,属鞘翅目、象甲科、象甲属。2009年5月在房县首次发现。此虫寄主范围广泛,成虫能取食8科98种植物,幼虫能在6科30余种植物上完成生活史。就农作物而言,主要危害水稻、玉米等。据房县大面积普查,2009年已传播蔓延到主要公路沿线的城关、红塔、军店、化龙、窑淮、青峰、榔口等7个乡镇,发生面积达133.3hm2,发生程度较重,达3级,其中有0.4hm2水稻绝收。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罗田县首次发生稻水象甲危害,由于其是检疫性害虫,罗田县立即启动有害生物防控的紧急预案,连续二年开展稻水象甲的监测预警,并积极开展了防控策略的研究探索。1发生特点1.1扩展较快2014年,罗田县发现稻水象甲成片发生,主要集中在大河岸镇石井头村,发生面积15hm2;2015年,罗田县普查稻水象甲,其发生面积达到657.5hm2,已扩大4个乡镇23个自然村。据气象  相似文献   

5.
<正>稻水象甲2009年5月首次在房县发现,据大面积普查,当年就已传播蔓延到城关、红塔、军店、化龙、窑淮、青峰、榔口等7个乡镇,发生面积达133.3hm2,又经过5年的扩散传播,已蔓延到全县20个乡镇,2014年发生面积达1 700hm2左右,其中有42.4 hm2为中等发生,14.5hm2为偏重发生,0.15hm2基本绝收。1发生特点1.1发生期限拉长从苗床秧苗2叶一心期到大田拔节期均可  相似文献   

6.
1993年6月我市首次在岙环镇罗株村发现水稻危险性害虫稻水象甲。当时省、地、市各级政府相当重视,在市府领导下,立即发动广大农技干部、乡镇兼职检疫员和村植保员对全市30个农业乡镇的24612hm2早稻进行全面普查。经普查发现当年有9个乡镇1534hm2早稻发生稻水象甲危害?..  相似文献   

7.
稻水象甲低密下的监测普查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水稻上的重要检疫害虫。1987年在中国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福建省于1995年在福鼎市沙埕镇首次发现。福鼎市由于发现及时,防治措施有力,目前还有效地控制着蔓延为害。到1999年发生范围控制在本市的沙埕、前岐等4个乡镇,发生面积仅218 hm2,越冬代成虫密度平均21.2头/百丛,防治后的第一代成虫密度1.5头/百丛。在虫口密度较低的发生区,如何搞好稻水象甲的监测和防治,通过这几年实践,取得一定成效,有一些体会。  1 稻水象甲监测普查技术  1)选择监测普查地点。根据稻水象甲的传播途径和生活习性,把监测和普查地点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是农业植物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具有危害时间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在我省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稻水象甲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甚至绝收,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发生情况湖北省2008年在鄂州市华容区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疫情,截止到2017年,全省发生疫情点已  相似文献   

9.
<正>稻水象甲是我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属鞘翅目、象甲科,又名稻根象、稻水象,其危害大、防治难。一般地块可造成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70%。在我县初见于2008年,但发生量极小。2015年发生范围和面积有扩大趋势,发生面积16.67hm2,2016年发生面积达到200hm2,2017年达到333hm2。为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务必掌握稻水象甲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襄樊市水稻种植面积 1 5 .8万 hm2 ,其中优质水稻主要品种有 :两优培九、湘晚籼 9号、扬稻 6号、金优系列、粤优 38等 ,优质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品种是两优培九和湘晚籼 9号 ,分别为 5万hm2和 0 .73hm2。较 2 0 0 0年分别增加 3.93万 hm2和 0 .33万 hm2。我市优质稻作为一季中稻种植 ,大部分熟期偏晚 ,正值多种病虫集中暴发期 ,加之优质水稻具有特殊气味 ,长势、长相和较好的品质 ,也成为各种病害重发田和害虫的诱集田。 2 0 0 1年全市优质水稻病虫总体发生趋势是病虫兼重 ,发生程度不均衡。据统计 ,2 0 0 1年优质稻各种病虫发生面积67…  相似文献   

11.
余庆县地处贵州省东部 ,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 .5万 hm2 。稻纵卷叶螟是其主要害虫之一 ,以 3、 4代为主害代。 2 0 0 0年 ,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 0 .8万hm2 ,成灾 0 .2万 hm2 ,是近几年来的重发年。1 发生特点1 .1 迁入期较晚2 0 0 0年 3月 1日挂排 ,5月 1 1日排下见虫 ,比1 999年晚 8d,比历年晚 2 d。1 .2 第 3代排下诱蛾量大、田间赶蛾虫量小第 3代排下在 5月 2 3~ 2 7日 ,6月 4~ 8日 ,6月 1 2~ 1 9日出现迁入蜂 ,分别诱虫 497头、 881头、1 78头 ;5月总计诱蛾 685头 ,是 1 999年同期的4.42倍 ,6月总计诱蛾 1 1 70头 ,是 1 999年同期的4…  相似文献   

12.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水稻害虫,被列为我国二类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国内植物检疫对象。2009年5月我市在房县城关镇首次发现,2010年普查,又在十堰市城区和竹溪县天宝乡发现成虫,竹山县有被害状但未发现成虫,丹江口市、郧西县有疑似为害状,总之,稻水象甲在我市呈蔓延之势,如不采取有效果断措施,将对我市水稻生产产生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广西2001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的发生重于 2 0 0 0年 ,但仍是一个常发生年份 ,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 ,全年发生面积约为 1 41 5 .5 7万 hm2次 ,防治面积 1 31 4.2 4万 hm2 次 ,防治挽回损失 5 2 8.86万 t,实际损失 90 .87万 t。其中 :  水稻病虫发生程度 4( 5 )级 ,发生面积 5 70 .87万 hm2次 ,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 2 5 5 .0 2 % ,比上年增加了 3.6个百分点 ,防治后挽回稻谷损失1 77.82万 t,实际损失 2 2 .1 5万 t。其中重发生的病虫有稻飞虱、稻纹枯病 ,中等程度发生的有稻纵卷叶螟、稻瘿蚊 ,偏轻发生的有三化螟、稻瘟病和细菌性条斑病…  相似文献   

14.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6月9日在留坝县首次发现稻水象甲后.洋县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普查。2006年6月27日在磨子桥镇三台村普查中发现稻水象甲为害症状及虫体。近年来.为了有效控制稻水象甲的发生和为害.我们在发生区乡镇开展水稻改种玉米试验、幼虫药剂防治对比试验和成虫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的同时.积极探索稻水象甲在洋县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5.
正利川地处鄂西南山区,是湖北省四十个产粮大县之一,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3.33khm2。海拔1100m左右的利中盆地是利川市的主要稻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适宜水稻种植。同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条件适宜病虫害的滋生与蔓延。1稻水象甲发生情况2012年6月27日,利川市在柏杨坝镇柏杨坝村一组李锐、卢成梦等农户的0.53 hm2水稻田中发现疑似稻水象甲,7月2日经湖北省植物检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广西农作物计划种植面积中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减少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 2 0 0 2年增加约 5 .5 % ,果树新增种植 3 .3 3万 hm2 次。根据2 0 0 2年农作物病虫发生实况、2 0 0 3年种植结构以及历史资料综合分析 ,预计 2 0 0 3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总体发生将轻于 2 0 0 2年 ,属常发年份 ,发生程度将达中等偏重 ,发生面积约 1 3 3 5万 hm2 。稻飞虱、玉米铁甲虫、稻纹枯病等病虫在局部地区将达大发生。1 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1 .1 水稻病虫发生比 2 0 0 2年稍轻 ,发生程度 4(5 )级 ,发生面积 5 3 0万 hm2 次。其中 :  稻飞虱…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稻水象甲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西省2002年的危险性有害生物疫情普查中,在忻州市的原平和代县发现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传入为害。近几年,稻水象甲已成为当地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了探讨稻水象甲的综合治理措施,笔者对该虫的为害情况、越冬场所、发生及传播途径和防控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并组织了防控。1为害情况根据调查,稻水象甲在山西省的分布范围目前仍局限在忻州市的原平市和代县,发生面积最高达2 200 hm2。成虫多在水稻的叶尖和叶缘处沿叶脉为害,主要沿叶脉方向啃食嫩叶的叶肉,留下表皮,为害后造成长条形的白斑。白斑宽1 mm,长不超过…  相似文献   

18.
广西200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实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200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总体为中等偏重程度发生,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为1552·8万hm2,防治面积为1 462·6万hm2,占发生面积的94·2%,经防治后挽回损失757·0万t,实际损失118·5万t。水稻病虫为偏重局部大发生,与上年持平,发生面积577·4万hm2,防治面积618·9万hm2,占发生面积的107·2%,经防治后挽回稻谷损失193·5万t,实际损失26·5万t。主要病虫是: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瘿蚊等。玉米病虫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67·1万hm2,防治面积55·4万hm2,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3·2万t,实际损失2…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 ,比 2 0 0 1年 (下文简称上年 )有所加重。各种病虫全年发生面积为 1 5 1 4.0 2万 hm2次 ,防治面积 1 390 .2 2万 hm2次 ,经防治后挽回损失 70 6.5 8万t,实际损失 1 1 9.95万 t。1 主要病虫的发生、为害特点 :1 .1 与常年相比 ,病虫害的发生提早 7~ 1 0 d。1 .2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粘虫等迁飞性害虫的发生重于上年 ;桂东北、桂中、桂西南部分稻区的三化螟及桂东南、沿海稻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也较上年有所加重 ;部分稻区早稻叶瘟流行 ,损失较重。桂西北、桂中、桂东南部分地…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14.8万hm2,其中早稻4.15万hm2,中稻6.44万hm2,晚稻4.21万hm2。稻纵卷叶螟是咸宁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2014年稻纵卷叶螟在咸宁市属偏重发生年份,发生面积9.57hm2,防治面积17.7万hm2次,挽回损失2 987万kg,实际损失576.6万kg。1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原因1.1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