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疫里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目前在国内养鸭的主要地域普遍流行。在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本病流行严重,成为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其特点是血清型复杂,免疫效果参差不齐,各种菌株的致病性亦有差异。因此,要使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制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极为关键的工作是大量收集各地菌株,详细研究掌握其有关特点和变化规律。本研究在广东部分地区分离到鸭疫里氏茵分离茵7株,并对其细菌形态、血清型、致病性、生化特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为本地区该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可给肉鸭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该病研究成果,包括流行情况、病原菌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疫苗及免疫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是目前危害全世界养鸭业非常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该菌血清型众多,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科学家都致力于对该菌的遗传相关性及分子特性的研究,以期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治做贡献。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应用于鸭疫里氏杆菌的分子分型技术,并对还没用于该菌研究的其他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各养鸭地区均有流行,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已知世界上RA共有21个血清型,我国也已发现7个血清型,分别是1,2,6,10,11,13,14型,另外,3、5型亦有过报道。禽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eoli,简称E.eoli或大肠杆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的总称,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2周龄~7周龄雏鸭最易感,主要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发病率为5%~90%,病死率高达90%.鸭疫里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不运动、不形成芽孢、无鞭毛的小杆菌,有21个血清型,且各血清型缺少交叉保护.鸭疫里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鸭疫里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诊断、血清型鉴定和疫苗免疫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ler,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众多,已经公开报道的就达25种之多,不同血清型的RA菌株、同一血清型不同源的RA分离菌株,其致病性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之间缺乏免疫交叉保护能力。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等为特征,死亡率为1%~80%,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耐过的鸭生长迟缓,增重减慢。由于该病常常导致大批幼鸭发病、死亡以及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而且该病难以扑灭,在发病鸭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因此被认为是造成宁波地区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侵害2-3周龄雏鸭,能引起雏鸭的大批死亡和发育迟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鸭,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在发过病的鸭场会持续存在该病菌,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近年来,本病在养鸭场的危害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养鸭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防治本病,提高养鸭户养殖效益,现将本人多年来诊治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鸭巴氏杆菌病,也称鸭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日龄鸭都可感染发病。2010年7月黑龙江省肇州县肇州镇中华村某养鸭场暴发了一起主要侵害2~3周龄幼鸭的急性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其病原菌血清型至少有21个,以前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本病主要发生于7-20日龄的雏鸭,实际上40天龄以上的小鸭亦可发病。该病主要危害家鸭,某些报道认为火鸡和鹅等禽类亦可  相似文献   

11.
<正>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龄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或败血性传染病,是养鸭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些年来,本病在我市小型养鸭场及养鸭户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我市养鸭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文章拟对鸭疫巴氏杆菌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做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cstifcr,R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鞭毛、无芽孢的棒状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着色。鸭疫里默氏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被称为鸭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败血症、新鸭病和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呈世界范围分布,现已在几乎所有集约化养鸭生产的国家发现,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RA血清型众多且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3.
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感染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一种主要疾病。病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也可经创伤之创面感染,死亡率为5%~75%不等。近几年浙江平阳县养鸭业快速发展,疑似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十分严重,成为危害该地区养鸭业发展最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即使是在一些动物卫生防疫条件较好、管理措施到位的大场里,该病仍然时有发生,并无有效方法控制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雏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引起雏鸭的感染和发病是雏鸭饲养阶段常见、多发的败血性传染病,病鸭病变的特征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近年随着规模化养鸭业的不断发展,雏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成为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常见的禽类中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主要为O1、O2、O35、O78,在不同动物及其不同类型的大肠杆菌感染中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具有较大的差异。目前,未见引起雏鸭感染致病大肠杆菌病的血清型的系统研究资料。本研究对自1999年以来从13个不同地区规模化养鸭场患大肠杆菌病的雏鸭分离的265株大肠杆菌对雏鸭…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浆膜广泛性纤维素性渗出为主要特征,故又名传染性浆膜炎。自从1904年Riemere报道在鹅群中发生该病后,该病逐渐传播到全球所有集约化养鸭的国家和地区。随着养鸭业向集约化、工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氏菌(RA),即以前所称的鸭疫巴氏杆菌(PA),主要侵害7~35日龄的各种雏鸭,由该菌引起的鸭疫里默氏菌病已成为危害我省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已给我省养鸭业的发展带来障碍。近些年来,从送检病例和现场调查中发现雏鸭病例中以心包炎、肝周炎...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俗称“大头瘟”,现普遍认为其病原有3个血清型,即1、2、3型。20世纪50年代末在我国首次发现以来,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血清型主要为1型,并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市,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鸭病毒性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8.
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常呈急性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养鸭业的发展。扬州高邮某个体养鸭专业户发生了一起鸭巴氏杆菌病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7周龄小鸭,发病严重,死亡率为5%~80%,且分布广泛。以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运动失调、头颈震颤和广泛性纤维素性渗出为特征。可引起死亡、体重减轻和淘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1 病原鸭疫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芽孢,不能运动,纯培养菌落涂片可见到菌体,呈单个、成对或丝状,菌体形状大小不一,瑞氏染色菌体两端浓染,墨汁负染见有荚膜。根据琼脂扩散试验该菌分为8个血清型,彼此间无交叉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能引起雏鸭发育迟缓和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