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室内养虫笼观察并分析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在以24h为周期内的交配行为及其规律。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包括2个步骤:一是雌虫接近雄虫,在其周围活动;二是雄虫抱握雌虫,发生交配行为。交配日节律观察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在24h内有2次交配高峰期,10:00—14:00和18:00—24:00,它在这2个时间段以外很少或几乎不交配。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具有以下特点:普遍存在与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的多次交配现象,交配次数为2次f含)以上的松墨天牛个体约占全部个体的77.5%,每次交配时间平均为50s;除正常雄雌交配外,还会出现雄雄和雌雌“交配”以及2只雄虫争夺雌虫交配权的现象。图1表1参15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能影响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挥发物,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受害状态(健康、天牛取食、天牛产卵和天牛钻蛀后)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技术分析鉴定出对云斑天牛有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成虫对不同受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中蒎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异辛酯、2,6-二甲基萘及正十六烷8种挥发物均产生电生理反应。嗅觉反应结果显示:萜品烯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 < 0.05);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 < 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 < 0.05);而蒎烯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 < 0.01);α-萜品醇则对其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 < 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P < 0.05)。研究结果说明:α-萜品醇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蒎烯对其雌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萜品烯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则对其雄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3.
光肩星天牛成虫交配行为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弄清光肩星天牛成虫在繁殖交配过程中如何判断和寻找配偶,该文进行了雌、雄成虫对两性个体气味、味迹的感应趋性和行为反应,成虫的自然交配行为表现等研究.认为光肩星天牛成虫在配偶寻找过程中,非接触性的嗅觉识别判断不起主导作用;成虫的交配行为一般是在雌虫对雄虫的视觉刺激作用下起动的;雌性成虫的性信息素为接触性信息素,雄虫依靠触角、下唇须和下颚须上化感器的接触感应来接收这种信号的刺激.  相似文献   

4.
对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成虫交配行为的观察和Y型管生测仪的生测研究表明,释放化学信息是引起青杨脊虎天牛成虫交尾的主要通讯方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试虫正己烷提取物的定性检测,进一步证明了雌虫释放短距离性信息素,雄虫接触后释放较长距离挥发性物质的推断.雄虫释放的化学物质通过空气传递给雌虫,而后进行交尾.  相似文献   

5.
狭胸天牛生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狭胸天牛的生殖行为和习性进行了室内外观察。结果表明:该虫以成虫在土中越冬,产卵于枝杆缝或土缝中,大多数狭胸天牛于夜晚8 ̄12点交配和产卵,其产卵方式为产配产卵和单雌产卵,雄虫活跃,能飞翔,在短距离内能识别雌虫。两性相距约2cm发生追逐→上背→定位→曲腹反应,多次接触后爬高,只有少数接触能实现交配。雌虫存在挥发性的性信息素。  相似文献   

6.
应用中国筒天牛属的32个种和型的外生殖器特征的比较解剖,对外生殖器形态特征在分类上和系统演化上的应用作了评价。筒天牛属交配隔离的关键是雄虫的内囊骨化物和雌虫的交配囊。雄虫的内囊骨化物和中茎,雌虫的第八腹板、受精囊、产卵管末端结构不仅可以划分种类,而且可以作为系统演化研究的依据。从而应用雄虫内囊骨化物的小骨针建立了属内种间的系统演化树,并且应用外生殖器的其它特征作了进一步补充论证。发现暗翅筒天牛等几个种的不同型的内囊骨化物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雄虫的中茎、雌虫的第八腹板、受精囊也不同,在重叠地区并不交配,具备了交配隔离的条件,作为不同种更为恰当,因此提出了更正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殖方式下西花蓟马的繁殖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西花蓟马不同雌雄比例及配对时间对种群的影响,研究了西花蓟马在不同雌雄比例的两性生殖、孤雌生殖以及雌雄不同配对时间等处理下,西花蓟马的生殖力及子代的性比。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可进行两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不同处理下雌成虫的寿命、产卵量和性比有显著差异,两性生殖中雌雄比1∶1处理下的雌成虫寿命最长,产卵量最大,两性生殖中雌雄比4∶1及孤雌生殖二种处理下,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较低。西花蓟马雌雄不同配对时间的处理表明,雌虫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孤雌生殖后,再放入雄虫,雌虫仍能与雄虫交配进行两性生殖,雄虫可以进行多次交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的羽化规律和产卵习性,采用滤纸保湿培养皿法,在室内观察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羽化节律及温度、不同性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开始羽化后的5~10 d,每日的羽化主要集中于2∶00—10∶00,其中雌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4∶00—10∶00,雄虫则在2∶00—8∶00和18∶00—24∶00出现2个小高峰。雌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第2天产卵量最多,产卵高峰期出现在每日14∶00—24∶00。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5℃时寿命最长,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11.9 d和10.7 d;交尾雌、雄虫寿命低于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7.6 d和6.9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109.4粒;在30℃时寿命最短,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2.6 d和2.9 d,交尾雌、雄虫则为1.9 d和2.7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49.4粒;在25℃时,不同雌雄配比的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雌、雄虫平均约为2 d和4 d,单雌有效产卵量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和雌虫产卵具有明显节律性,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影响较大,不同雌雄虫配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桑天牛成虫行为,初步研究了60Coγ射线对雄虫的辐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雄虫占60%,飞翔能力强寿命长,雌雄虫需在构、桑树上进行补充营养,交尾均不止1次,雌虫产卵量大;60Coγ射线对雄虫取食、活力、寿命、交尾及孵化幼虫,均有明显影响,雄虫不育剂量的上限为163.2Gγ。  相似文献   

10.
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成虫生活习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墨天牛成虫经白僵菌处理,结果表明,第10天时,各处理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日进食减少率为16.2%、16.7%、16.4%、16.7%、16.7%和5.6%;各对照组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日进食减少率为-5.1%、-6.5%、0.6%、3.7%、4.8%和8.1%。对照组无论是雌虫还是雄虫平均寿命超出了染菌组的2~4倍。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雌成虫产卵情况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新入侵我国的重要农业害虫,确定不同温度对其繁殖行为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指导。在人工气候箱内设置5个温度梯度(19℃、22℃、25℃、28℃、31℃),将2日龄的草地贪夜蛾成虫按雌、雄1:1进行配对,并在暗期(20:00-06:00)详细记录求偶、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发生时间及雌、雄虫死亡时间,利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不同温度处理对草地贪夜蛾求偶行为、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的求偶行为、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其求偶率、交配率和产卵率在25℃均达到最大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草地贪夜蛾成虫的寿命在逐渐减短。表明上述温度范围内25℃为草地贪夜蛾的最佳繁育温度,温度与草地贪夜蛾寿命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康敏  马艳粉  李正跃  余菊芬  肖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40-14742
[目的]探讨马铃薯薯块挥发物对马铃薯块茎蛾的引诱效果。[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马铃薯块茎蛾成虫对自然贮存不同时间(0、15、30、45、60d)完整的和切开的马铃薯块茎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不论是新鲜的还是放置不同时间的完整马铃薯块茎释放出的气味对马铃薯块茎蛾雌、雄虫均无显著引诱效果。剖开的新鲜马铃薯块茎能显著引诱已交配雌蛾,但对处女雌蛾和雄蛾无显著引诱效果。室内自然放置15d以上的马铃薯块茎被切开后所产生的气味不能显著引诱雌、雄两性成虫。剖开的新鲜马铃薯块茎气味不能显著加强雌性信息素对雄虫的引诱效果。[结论]剖开的新鲜薯块挥发物对马铃薯块茎蛾雌虫有显著的产卵引诱效果。但对两性成虫的交配行为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成虫取食习性防治3种杨树天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野外调查桑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成虫取食树种的基础上,试验室内用不同植物对成虫进行了饲养.结果表明,3种天牛成虫期的补充营养植物对成虫取食量、寿命、产卵量都有重要影响.补充营养植物内糖含量的多寡是影响取食与产卵的关键因子.利用桑科、蔷薇科、槭树科木本植物作诱饵分别诱杀桑天牛、云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可有效地控制天牛灾害.  相似文献   

14.
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重庆地区松褐天牛的食性、产卵寄主、产卵选择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喜欢在马尾松、雪松、湿地松上栖息、取食和产卵,对罗汉松、园柏和柳杉取食相对较少,对怪柳和水杉几乎不取食;室内观察显示,成虫产卵前期为(5.74 0.27)d,产卵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约1.5个月),而产卵始期和末期时间较短,雄虫寿命(65.11 13.37)d,雌虫寿命(75.78 15.41)d;成虫一生的产卵量(155.89 67.22)粒。对有效控制松褐天牛的发生危害和松材线虫病在西南地区的传播蔓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松墨天牛对雪松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嗅觉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改进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健康雪松枝条精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利用嗅觉仪和触角电位(EAG)仪比较分析了松墨天牛成虫对健康雪松枝条挥发物的嗅觉反应和触角电位反应,及其对健康木挥发物的日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交配前雄虫对挥发物的敏感性较雌虫强,15日龄前雌、雄虫的EAG反应值随日龄的增加而升高,未交配天牛对健康木挥发物表现为正趋性,已交配天牛则表现为负趋性;雌虫12日龄和雄虫9日龄正趋性最强,说明不同日龄的松墨天牛成虫对雪松挥发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选择性。雌、雄天牛之间在EAG和嗅觉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两者对寄主挥发物的行为感受机制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蔗根土天牛(Dorysthenes granulosus Thomson)成虫产卵习性和温度对卵发育的影响,为蔗根土天牛的预报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野外捕获的蔗根土天牛成虫按雌、雄成虫1:1配对置于自制的养虫盒中,观察其产卵特性后收集卵粒,在室内恒温(19、22、25、28、31和34℃)和变温条件下测算其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等生物学特征,并分别采用加权平均法和加权直线回归法计算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历期.[结果]蔗根土天牛具有多次交配习性,交配后第2 d即可产卵.雌虫喜在蔗茎近地表下1~3 cm处产卵,单粒或数粒散产,以2.0~3.0粒为主;平均产卵期4.29 d,单雌平均产卵量493.2粒,最多809.0粒,最少211.0粒.雌虫在产卵期第1 d的产卵量最多,约172.0粒,占总卵量的35.0%,随着产卵期的延续,产卵量逐日减少.雌虫腹中的遗腹卵量多达160.0粒,约占总卵量的32.6%,说明雌虫腹中只有2/3左右的卵粒可顺利产出.恒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70±1.96)℃,有效积温为(153.07±24.95)d·℃;变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21.73±2.53)℃,有效积温为(130.08±39.29)d·℃.室内变温条件下,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历期为14.57 d.[结论]蔗根土天牛具有发达的生殖系统和较强的繁衍后代能力;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与温度密切相关,且变温条件影响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幼虫踪迹对食蚜瓢虫取食和交配的影响,通过室内笼罩试验方法,研究了同种幼虫踪迹对未受孕雌虫停留时间和交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踪迹对未受孕交配雌虫的停留时间没有显著的影响,食物条件对未受孕雌虫停留时间的影响也不明显,未受孕雌虫与雄虫的交配很少发生在蚕豆苗上,交配位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人工饲料蛆组配方与人工饲料蛹组配方饲喂龟纹瓢虫幼虫,并以大豆蚜饲养的幼虫作为对照,研究比较幼虫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能力和雌虫产卵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蛆组配方、蛹组配方饲喂所得雄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与对照一样,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对照组龟纹瓢虫雄成虫对大豆蚜的处理时间短于人工饲料组,日最大捕食量、攻击系数均高于人工饲料组。以大豆蚜饲喂对照和人工饲料组羽化的成虫,对雌虫产卵力测定表明,蛆组配方的雌虫生殖能力各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单雌产卵总数为916.2粒,雌虫寿命可达64.1d;蛹组配方的雌虫产卵前期、雌虫寿命与对照差异显著,单雌产卵总数为684.7粒,雌虫寿命53.9d。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二点委夜蛾性信息素田间应用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在温度(26±1)℃、相对湿度50%±10%、光周期14 h∶10 h(L∶D)条件下对二点委夜蛾的交配行为和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对性信息素应用以及二点委夜蛾暴发为害性及其成虫防控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虫一般在羽化后1 d进行交配和产卵。雄蛾和雌蛾均可以多次交配,交配能力和产卵量均受性比影响。雌蛾交配能力与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雌雄比为1∶5时单雌平均产卵量为501头;雄蛾交配能力则与雌蛾产卵量呈显著负相关,雌雄比为5∶1时单雌平均产卵量降低为227头。应用性诱剂诱杀二点委夜蛾雄蛾可以降低雌蛾的产卵量,但由于雌蛾产卵量大,因此仍需结合其他措施同时降低雌雄蛾数量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红缘天牛和家茸天牛是危害刺槐生长的两种主要害虫。它们的幼虫蛀食危害,轻者造成植株生长势衰弱,部分枝干死亡,重者主干环剥皮,致使树冠死亡,造成风折干,尤其小幼木,受害后易全株死亡。1形态特征1.1红缘天牛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为11~19.5 mm,体宽3.5~6 mm。体狭长,黑色。头部短,刻点稠密,被灰白色细长竖毛,前部的毛色深且密。触角细长,雌虫触角与体长约相等,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2倍,雌虫触角以第3节最长,雄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