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究杨梅的花粉直感效应。【方法】以‘东魁’‘荸荠种’为母本,选用黄岩、舟山的雄株作为花粉源进行人工授粉,并以自然授粉为对照,观察其对当年果实品质的影响,并且测定2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杨梅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结果】以‘荸荠种’为母本的授粉组合中,单果质量比对照低6.5%~18.6%,果实纵径比对照低4.62%~9.16%,亮度比对照低5.1%~16.4%,总糖含量比对照低14.17%~16.67%,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低6.73%~10.3%,可滴定酸含量比对照高17.1%~20.3%。以‘东魁’为母本授粉组合中,与自然授粉相比,果实质量、果实横纵经、可食率等方面差异不显著,色差比对照低8.1%~9.3%,‘东魁’×黄岩花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1.95%、3.06%、25.39%。杨梅人工授粉不同雌雄组合表现出花粉直感现象。SPS活性在5月19日和6月19日最高的分别是‘荸荠种’×舟山花粉和‘东魁’×舟山花粉。SS活性在5月19日和6月19日最高的分别是‘荸荠种’×黄岩花粉和‘东魁’×黄岩花粉。【结论】‘荸荠种’×舟山花粉、‘东魁’×黄岩花粉为最佳组合,‘荸荠种’和‘东魁’都与黄岩和舟山的杨梅花粉有亲和力。从容易取材及品质改良两方面综合考虑,黄岩和舟山的杨梅雄株在品质改良中有着一定的优势,舟山的杨梅花粉为‘荸荠种’授粉对品质的改良更好,黄岩的杨梅花粉为‘东魁’授粉对品质的改良更佳。  相似文献   

2.
优质晚熟杨梅新品种‘晚荠蜜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荠蜜梅’是从‘荸荠种’中选出的优质晚熟杨梅新品种, 成熟期比‘荸荠种’延迟5 d 以上, 鲜食加工兼用, 抗逆性强, 性状稳定, 品质优良, 平均单果质量12.5 g 以上,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3.7%。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丁岙梅’‘东魁’‘晚稻杨梅’和‘荸荠种’4个品种杨梅叶精油的成分与抗癌活性差异。【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种杨梅叶精油,采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成成分,并以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MTT法)评价了4种杨梅叶精油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经GC-MS分析,‘丁岙梅’‘东魁’‘晚稻杨梅’和‘荸荠种’4种杨梅叶精油分别鉴定出34、33、41和33种成分,包括萜烯、萜醇和萜醚3大类主要成分和脂肪醛、烷酮和酚等微量成分。‘丁岙梅’‘东魁’‘晚稻杨梅’和‘荸荠种’4种杨梅叶精油中共有的成分为11种,特有成分分别为7、6、9和5种。β-石竹烯(12.85%~23.87%)、α-葎草烯(19.27%~24.255%)、橙花叔醇(1.15%~23.47%)、氧化香橙烯(3.82%~7.51%)、氧化石竹烯(2.93%~5.26%)和d-杜松烯(0.8%~5.2%)是杨梅叶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根据MTT结果,‘丁岙梅’‘东魁’‘晚稻杨梅’和‘荸荠种’4种杨梅叶精油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均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作用24 h后A549细胞半数致死量IC50分别为127.24、127.14、118.03和123.62μg·m L-1,‘晚稻杨梅’叶精油的抗增殖活性略优于其他3种杨梅叶精油。【结论】‘丁岙梅’‘东魁’‘晚稻杨梅’和‘荸荠种’4种杨梅叶精油成分差异显著,对肺癌A546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较强,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以13年生东魁与荸荠种杨梅为材料,研究设施延迟栽培对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大小、单果质量、糖、酸、花色苷、总酚、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设施延迟栽培杨梅的果实大小、单果质量、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均要优于露地栽培,两者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延迟栽培后期,设施栽培的杨梅除果实大小、单果质量外,其他品质相关指标含量均有所降低。综合比较,设施延迟栽培杨梅的果实品质比露地栽培好,东魁在花后90d左右采摘,荸荠种在花后85d左右采摘为宜。  相似文献   

5.
以‘荸荠’和‘东魁’杨梅果实为研究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果糖激酶基因MrF RK2的全长c DNA序列。MrF RK2全长1 279 bp,ORF阅读框全长996 bp,3′端非编码区227bp,5′端非编码区56 bp,编码332个氨基酸残基。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Mr FRK2含有pfk B碳水化合物磷酸果糖激酶家族高度保守的1个ATP结合域和2个底物结合域;Mr FRK2与杨树Pt FRK2相似性最高,达到85%。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Mr FRK2在‘东魁’杨梅果实的发育早期大量表达,在成熟后期表达量下降,果实成熟初期Mr FPK2表达量‘东魁’显著高于‘荸荠’。果实成熟期间果糖含量‘东魁’显著高于‘荸荠’,与果实成熟期间Mr FPK2的表达量相反。这表明,MrF PK2在杨梅果实成熟期间果糖降解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兰溪开展荸荠种和东魁杨梅设施促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荸荠种杨梅大棚设施栽培后成熟期提前13~18d,东魁杨梅提前10~15d;品质较露地栽培相当甚至更优;大棚设施栽培杨梅因能提前上市,售价高,效益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对苏阳梅优株性状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苏阳梅单果重27.2~27.6g,比东魁杨梅增加11.0%~11.8%,差异极显著;其他性状表现与东魁杨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特早熟杨梅新品种‘早荠蜜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荠蜜梅’是从‘荸荠种’中选出的特早熟杨梅新品种。该品种除保持‘荸荠种’优质、丰产、稳产等优良性状外,最突出的特点是特早熟,成熟期比‘荸荠种’提早10~15d,鲜食加工兼用,抗逆性强,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9.
陈方永  倪海枝  王引  颜帮国 《园艺学报》2018,45(6):1213-1214
‘永冠’是从‘东魁’杨梅中选育出的大果芽变新品种。果实近圆球形,平均单果质量为30.9g,最大可达53.0 g。果面红色或紫红色,果实柔软多汁,酸甜适中,可食率95.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在浙江黄岩果实6月下旬至7月初成熟,抗病性强,尤其抗杨梅枯枝病。  相似文献   

10.
早熟杨梅新品种‘早炭梅880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炭梅8801号’是从‘荸荠种’中选出的杨梅新品种。该品种6月10日果实开始成熟, 比荸荠种提早10~15 d, 果实比荸荠种早熟株系大17.86%, 树冠覆盖面积产量3.5 kg/m2 , 可在生态环境较恶劣的低丘红壤区域作为多功能品种栽培。果实鲜食加工兼用, 适应性强, 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荸荠种杨梅'、‘东魁杨梅'、‘丁岙梅'和‘晚稻杨梅'为杨梅四大良种。在浙江慈溪集中栽植这四种杨梅,对其果实发育和枝梢生长等特性进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生物有机肥复壮杨梅树势及改良果实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年生荸荠种和东魁杨梅衰弱植株为试材,设置株施生物有机肥2.5、5、10kg等3个处理,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树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施肥处理均能促进杨梅生长量增加,与对照相比荸荠种夏梢增加4.84~19.80倍,秋梢增加28.25~37.80倍;东魁夏梢增加6.49~12.65倍,秋梢增加3.54~9.89倍;枝梢粗度也有不同程度增加。果实单果质量均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荸荠种增加30.87%~55.60%,东魁增加3.38%~33.7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荸荠种与对照相比增加0.22~0.87个百分点,东魁增加0.34~1.42个百分点。说明生物有机肥对促进杨梅生长发育、增强树势,改善果实品质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在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5月下旬,东魁、荸荠种杨梅在桂林成熟上市,其产地批发价12~14元/kg,市场批发价14~16元/kg,零售价16~26元/kg。今年桂林市杨梅产销主要特点:一是东魁、荸荠种等优良品种在杨梅种植和收获总面积中所占比重有较大幅度递增。  相似文献   

14.
优质大果杨梅新品系乌紫杨梅的生物学特性及其RAPD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乌紫杨梅是从浙江省象山县的自然实生资源中选出的一个优质、大果、早熟杨梅新品系。乌紫杨梅果实正圆形,果面紫黑色,单果重为23.49g;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分别为83.6mg/g、13.26%、0.50mg/g,显著高于东魁杨梅;总酸为0.92%,比东魁略低;成熟期为6月15-24日,比东魁杨梅早7~10d。RAPD分析显示,乌紫杨梅新品系母本树与乌紫杨梅嫁接后代(嫁接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的相似性极高,为0.94-0.98;他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也最小。而乌紫杨梅及嫁接后代与东魁、炭梅、水梅的之间相似性较低、遗传距离也相距较远。上述结果表明乌紫杨梅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杨梅品种、后代表现稳定的大果、优质杨梅新品系。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今年黄岩区的杨梅发展势头仍然迅猛,去冬今春全区新种植东魁杨梅266.7hm^2。到目前.全区杨梅总面积达到4333.3hm^2。其中,东魁杨梅3400hm^2,荸荠种340hm^2,其他杨梅586.6hm^2。据黄岩区果树技术推广总站估计,今年全区杨梅产量可达2.3万t。比去年增产10%左右:其中东魁杨梅1.7万t,占总产量的74%。  相似文献   

16.
3个杨梅品种果实糖酸组分和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浙江省3个杨梅主栽品种东魁、荸荠、晚稻果实糖、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供试3个杨梅品种果实糖含量及组分差异较大,晚稻果实蔗糖含量最高,而荸荠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最高;3个杨梅品种果实均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琥珀酸和柠檬酸;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荸荠显著高于东魁、晚稻,可滴定酸含量东魁果实最高,其次为荸荠、晚稻;糖酸比:晚稻>荸荠>东魁,且品种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阔瓣含笑(Michelia platypetala)、红花木莲(Manglieta insignis)、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lata)、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和杨梅(Myrica rubra)品种‘东魁’、‘荸荠种’等6个常绿阔叶树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处理对其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细胞汁液pH值、膜伤害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等标的影响。结果表明,pH 5.0的轻度酸雨对6种树木幼苗均未造成明显伤害;但在pH < 3.5的酸雨处理下,6种树木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加,并导致细胞汁液pH值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进而影响光合作用。但不同树种对酸雨表现出不同抗性,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值法对供试树种(品种)进行评价并划为3类:第1类酸敏感树种,如红花木莲;第2类抗酸性较强树种,包括‘东魁’杨梅、金叶含笑、乐东拟单性木兰;第3类抗酸性强树种,包括阔瓣含笑、‘荸荠种’杨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杨梅一般为雌雄异株,风媒传粉。现有栽培品种都来源于优良雌株的无性系。为探索杨梅栽培品种间杂交育种的技术途径。【方法】以著名的杨梅品种‘荸荠’为母本,‘东魁’雌株上偶尔出现的雄花为父本,这2个品种在遗传和果实表型上差异较大,通过人工套袋授粉获得杂交实生苗。然后用8个在父母本上表现多态性的SSR标记进行杂种鉴定。【结果】成功获得杂交实生苗117株,经过SSR分子鉴定,其中83个同时拥有父母本来源的特征片段,为真杂种,其余34株的母本为‘荸荠’,父本混杂。根据共显性SSR标记在F1代中的分离类型,对8个标记同一位点上不同等位基因的分离比例进行χ2检验,发现6个SSR位点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2个出现偏分离现象。双亲和83个真正杂种后代的遗传聚类分析可分为2组:一组包含39个后代,与‘东魁’聚在一起;另一组包含44个后代,与‘荸荠’聚到一起。【结论】应用杨梅雌性栽培品种偶尔出现的雄花粉可以实现栽培品种间的杂交育种,SSR标记可以有效鉴别真杂种。获得的杂交群体可用于构建杨梅连锁图谱,对现代杨梅分子遗传学研究和杂交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魁杨梅品质栽培关键生产技术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作为浙江省最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尤其是东魁杨梅,由于果形特大、品质优、市场经济效益最高而深受广大种植者与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栽培面积发展迅速[1-2]。2010年浙江省杨梅栽培总面积8.37万hm2、产值达49.5亿元,其中东魁杨梅占47.6%约4万hm2、荸荠种杨梅占28.3%约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效氯氟氰菊酯在杨梅果实上使用后的残留降解情况,2014—2015年连续2年,分别以‘东魁’‘临海早大梅’杨梅为试材,在杨梅春梢(幼果)生长期树冠喷施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 000倍液,分析其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东魁’‘临海早大梅’果实中半衰期分别为6.5、8.2 d,前期降解较快,后期降解慢;喷药后20 d果实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81、0.100 mg/kg,达到我国浆果和其他小粒水果中最大残留量标准;至采收期,即喷药34 d后,果实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分别为0.034、0.068 mg/kg,远低于国标0.2 mg/kg的限量标准。建议5%高效氯氟氰菊酯在杨梅生产中施用浓度不超过1 000倍液,喷施1次,推荐安全间隔期不少于20 d,出口杨梅在挂果期不要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