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以脱氢枞酸、脱氢枞胺马来酸、丙烯海松酸、马来海松酸为原料,分别与胆碱反应合成了4种松香基胆碱季铵盐表面活性剂(Ⅰ1~Ⅳ1),同时分别与四甲基氢氧化铵反应合成了4种不含羟基松香基四甲基氢氧化铵季铵盐表面活性剂(Ⅰ2~Ⅳ2)。采用IR、1H NMR及13C NM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对其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γCMC)、乳化性能、泡沫性能、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等表面活性及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Ⅰ1、Ⅱ1、Ⅲ1和Ⅳ1的CMC值为6.9、2.0、3.8和8.0 mmol/L,对应γCMC为37.9、35.1、40.0和42.4 m N/m;Ⅰ2、Ⅱ2、Ⅲ2和Ⅳ2的CMC值为9.4、5.2、6.2和10.0 mmol/L,对应γCMC为39.7、39.0、43.1和45.1 m N/m。通过比较可知,带有羟基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CMC值和γCMC均小于相应不含羟基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说明羟基的存在能够提高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8种松香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均大于18,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Ⅱ1起泡性较好,起泡高度达到202 mm,5 min后对应的泡沫高度为165 mm。季铵盐Ⅲ1、Ⅲ2、Ⅳ1和Ⅳ2对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为2 mg/L,优于市售的新洁尔灭和氨苄青霉素钠。羟基的存在对松香基季铵盐的抑菌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脱氢枞酸、丙烯海松酸、马来海松酸为原料分别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反应,得到单、双、三季铵盐Ⅰ、Ⅱ及Ⅲ3种松香酯羟丙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采用IR,1H NMR,13C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表面张力(γcmc)、乳化性能、泡沫性能及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松香酯羟丙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Ccmc值分别为3.58×10-4、2.53×10-4和3.25×10-4mol/L,对应的γcmc分别为38.9、28.9、33.5 m N/m;乳化时间分别为31、33、38 min;表面活性剂Ⅰ的起泡性较好,起泡高度达到115 mm、5 min后泡沫高度为85 mm;随着季铵盐数量的增加,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增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增强;季铵盐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4 mg/L,抑菌效果优于市售的新洁尔灭,与氨苄青霉素钠相当。  相似文献   

3.
以歧化松香为原料,经过酯化和季铵化反应,合成得到一种含长联接链的松香基双子表面活性剂(简称R-D-12-D-R)。通过表面张力法、尼罗红荧光探针法和流变方法等研究了该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和流变行为。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_(mc))为0.11 mmol/L,临界胶束浓度处对应的表面张力(γ_(cmc))为36.4m N/m,使水的表面张力下降20 m N/m时所对应的表面活性剂浓度的负对数(pC_(20))为1.70,表现出很好的表面活性与聚集能力。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乳状液的液珠粒径也越来越小,乳状液也更加稳定,浓度大于0.10 mmol/L的乳状液在放置7 d以上依然可以保持稳定,这说明R-D-12-D-R还具有良好的稳定乳液的能力。R-D-12-D-R在溶液中可以自组装形成蠕虫胶束,使溶液表现出显著的黏弹性。在测试的振荡频率范围内,体系的弹性模量(G')始终大于黏性模量(G″),表现出溶液具有显著的弹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Diels-Alder反应将马来酸酐引入松香结构单元,在微波辅助条件下在马来海松酸分子结构中引入含有3个活性碳碳双键的马来海松酸三烯丙酯,为我国松香基精细化学品的精深加工提供一条新路径。【方法】分别以水和乙醇为溶剂,通过中和反应制备马来海松酸钠盐,在微波辅助条件下,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以马来海松酸钠与氯丙烯为原料,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制备马来海松酸三烯丙酯。基于FT-IR、GC及MS等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确定优化反应条件为:微波功率400 W,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4 h,氯丙烯与马来海松酸钠物质的量之比为3,催化剂用量5%,在此条件下产物的收率为93.2%。从色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反应进行比较彻底,原料峰已完全消失,而且生成的产物纯度较高,优化条件下所得产物GC含量为96.1%。红外光谱表征中红外特征吸收峰的消失和生成说明马来海松酸三烯丙酯3个羧基均发生了酯化反应,且反应较为彻底。质谱分析确认了以乙醇为溶剂制备的钠盐为原料所得的马来海松酸三烯丙酯的副产物经甲酯化后主要有马来松香酸酐单烯丙酯及马来松香酸二烯丙酯,以水为溶剂制备的钠盐为原料所得产物主要为马来海松酸三烯丙酯,副产物只有马来海松酸酐单烯丙酯。质谱分析中m/z 538为马来海松酸三烯丙酯的分子离子峰,m/z 481的碎片峰为[M-OCH_2CHCH_2]~+是脱去1分子酯基部分生成的峰,m/z 439的碎片峰为脱去酯基后形成的稳定的马来海松酸酐结构,质谱碎片峰m/z 342为马来海松酸三烯丙烯酯的质谱分裂逆Diels-Alder反应,碎片离子197的基峰是稳定的三环菲骨架结构。制备的马来海松酸三烯丙酯为白色黏稠液体,其酸值为2.5 mg·g~(-1),密度为1.109 7×10~3 kg·cm~(-3),黏度为8.5×10~3mPa·s。【结论】开发了具有3个活性双键的马来海松酸三烯丙酯聚合单体,以水为溶剂制备的钠盐为原料所得马来海松酸三烯丙酯的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改性松香类水溶性醇酸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油酸为脂肪酸,马来海松酸酰亚胺、双马来海松酸酰亚胺及甘油为原料,合成改性松香类水溶性醇酸树脂,讨论了油酸用量、醇酸配比,多元酸的种类对产物性能的影响,产物的耐热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6.
以马来海松酸酯多元醇、马来松香酯多元醇和松节油马来酐加成物酯多元醇为基,制备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热重分析表明,最终泡沫材料的热稳定性与酯多元醇的结构密切相关,热分析曲线呈明显的两阶段热分解过程。低温阶段的热失重主要由酯多元醇部分引起的,而高温阶段的热分解则主要是由异氰酸酯部分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以马来海松酸酯多元醇、马来松香酯多元醇和松节油马来酐加成物酯多元醇为基,制备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热重分析表明,最终泡沫材料的热稳定性与酯多元醇的结构密切相关,热分析曲线呈明显的两阶段热分解过程。低温阶段的热失重主要由酯多元醇部分引起的,而高温阶段的热分解则主要由异氰酸酯部分控制的。  相似文献   

8.
以氢化松香、环氧氯丙烷和三乙胺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氢化松香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反应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并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确认及其表面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合成氢化松香基季铵盐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75 min,微波功率500 W,反应温度80℃,反应物料配比1∶1∶1(物质的量比),产物酯化率为99.66%,阳离子表面活性物质量分数为82.24%.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9.83 × 10-4 mol/L,表面张力为35.7 mN/m,乳化力为20 min,泡沫力为225 mm,泡沫稳定性为175 mm,Krafft点<0℃,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20.9.微波辐射法与常规加热法相比,反应时间比常规加热法缩短105 min.  相似文献   

9.
以松香为原料,经D-A加成、酰氯化、酯化和成盐反应合成含3个亲水基团的马来松香基叔胺盐表面活性剂(RETAS)。RETAS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为0.73 mmol/L(0.50 g/L),对应的表面张力为38.58 m N/m,乳化能力为292 s。将RETAS与天然无患子皂苷进行复配,通过测定不同比例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乳化性能和泡沫性能探究其复配效果,得到最佳协同复配比例,并通过透射电镜(TEM)等测试研究RETAS和复配体系的自组装行为和胶束形态,对胶束形成机理进行推测。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在RETAS与无患子皂苷的质量比为5∶5时协同作用最强,乳化能力提高;此时复配体系的CCMC为0.40 g/L,对应的表面张力为37.57 mN/m,乳化能力为373 s。对RETAS进行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毒性研究,发现其毒性低于松香原料,低浓度下无毒或低毒。将RETAS及其复配体系应用于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DOX)的载药性能研究,发现在pH值7.4和5.0时,RETAS对DOX的释放率分别为67%和接近100%,质量比为5∶5时复配体系药物释放率分别为68%和接近90%,表明RETAS和复配产物均可作为DOX的靶向载体;复配对靶向载药性能未有改善,但缓释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在模拟肿瘤条件(p H值5.0)下,复配体系中DOX在24 h后仍在缓慢释放,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科院林化所承担的马来海松酸三辛酯合成工业规模试验、短周期工业材制高得率浆工艺技术研究和浅色松香松节油增粘剂树脂系列产品的开发研究3项课题,最近通过由林业部科技司组织的技术鉴定。1.马来海松酸三辛酯是耐热型增塑剂,耐迁移性和耐溶剂性能较好,特别适用耐高温的电缆料增塑剂。林化所自行设计建成的2000t/a工业规模用马来海松酸酐和2-乙基已醇合成马来海松酸三辛酯的生产装置,试产获得成功。该项目采用自制高效、保色、低离子含量催化剂,生产的马来海松酸三辛酯质量符合用户要求,工艺路线合理可行,此产品在国内外未…  相似文献   

11.
以马来松香为原料,经酰氯化、与N-芳磺酰基乙二胺类化合物的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14个新型马来松香基双磺酰胺类化合物(4a~4n),其结构经FT-IR、1H NMR、13C NMR、ESI-MS、UV-Vis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经鉴定,14个化合物分别为马来松香基双苯基磺酰胺(4a)、马来松香基双对甲苯基磺酰胺(4b)、马来松香基双间甲苯基磺酰胺(4c)、马来松香基双对甲氧基苯基磺酰胺(4d)、马来松香基双间甲氧基苯基磺酰胺(4e)、马来松香基双对溴苯基磺酰胺(4f)、马来松香基双间溴苯基磺酰胺(4g)、马来松香基双对氯苯基磺酰胺(4h)、马来松香基双间氯苯基磺酰胺(4i)、马来松香基双对氟苯基磺酰胺(4j)、马来松香基双邻氟苯基磺酰胺(4k)、马来松香基双对硝基苯基磺酰胺(4l)、马来松香基双间硝基苯基磺酰胺(4m)、马来松香基双邻硝基苯基磺酰胺(4n)。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4a~4n对5种供试植物病菌均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在50 mg/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4k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最好为66.8%。  相似文献   

12.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经酰胺化、季铵化等反应步骤合成了3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1,6-二(3-脱氢枞酰胺-丙基-二甲基溴化铵)己烷、1,8-二(3-脱氢枞酰胺-丙基-二甲基溴化铵)辛烷及1,10-二(3-脱氢枞酰胺-丙基-二甲基溴化铵)癸烷(简称为R-6-R,R-8-R和R-10-R)。通过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发现此类表面活性剂性质良好:R-6-R,R-8-R及R-10-R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分别为0.41、0.39和0.24 mmol/L,最小分子占据面积(Amin)分别为1.00、1.46和1.72 nm2,疏水链上的酰胺基团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刚性松香骨架的存在,使该类表面活性剂具有强的稳泡性能和乳化性能,R-6-R,R-8-R及R-10-R的泡沫半衰期分别为1 320、1 200和1 050 min,且浓度为0.3 mmol/L的乳状液静置7 d仍然稳定不分层。  相似文献   

13.
马来海松酸聚酯氨基树脂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来海松酸和线性小分子二醇为原料,合成马来海松酸聚酯多元醇,再用氨基树脂交联,制备马来海松酸聚酯基树脂。利用热重分析,讨论了了不同原料种类及配比对树脂耐热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马来海松酸聚酯多元醇和氨基树脂以及它们的配比直接最终树脂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4.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经酰胺化、还原、季铵化反应制备了N,N,N',N'-四甲基-N-去氢枞基-N'-十二烷基-二溴化-1,3-丙二铵(V3)、N,N,N',N'-四甲基-N-去氢枞基-N'-十二烷基-二溴化-1,4-丁二铵(V4)、N,N,N',N'-四甲基-N-去氢枞基-N'-十二烷基-二溴化-1,5-戊二铵(V5)及N,N,N',N'-四甲基-N-去氢枞基-N'-十二烷基-二溴化-1,6-己二铵(V6)等4种松香基季铵盐型杂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FT-IR及1H NM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对该系列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γcmc)和临界胶束浓度(Ccmc)、Krafft点、乳化性能、泡沫性能等表面活性以及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能及抑菌性能;Ccmc分别为3.32×10-5、2.86×10-5、2.54×10-5、2.28×10-5mol/L;γcmc值分别为24.7、26.5、28.9、32.3 m N/m;Krafft点分别为12、17、20、23℃;松节油/水乳化体系中分出10 m L水的时间分别为42、45、53、48 h;初始起泡高度分别为137、128、131、135 mm,5 min后泡沫高度分别为125、121、127、131 mm;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2、2和2 mg/L,抑菌性均优越于市售抑菌剂新洁尔灭(64 mg/L)。  相似文献   

15.
以马来海松酸、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和十八胺为主要原料,经酰胺化和酸碱中和反应合成了马来海松酸酰胺二钠(C_n-MPA-2Na,n=12,14,16,18),采用IR和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浸叶法研究了C_n-MPA-2Na及文献合成的马来海松酸酰亚胺钠(C_n-MPA-Na,n=12,14,16)对小地老虎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室温下,C_n-MPA-2Na和C_n-MPA-Na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且C_n-MPA-2Na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300 g/L。水溶性的马来海松酸长链烷基酰(亚)胺钠中烷烃链长和羧酸钠个数对小地老虎拒食活性均无明显影响,其中C_(12)-MPA-2Na、C_(18)-MPA-2Na和C_(14)-MPA-Na对小地老虎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其拒食中浓度(AFC_(50))分别为0.51、0.54和0.77 g/L。  相似文献   

16.
系统研究了皂荚皂素和油茶皂素的表面活性和泡沫性能,以及温度、盐度、水硬度、pH值等因素对皂素水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皂荚皂素和油茶皂素水溶液临界胶束浓度(CMC)值(20℃)分别为0.1 和1.5g/L,最低表面张力( γ CMC)(20℃)分别为43.292和43.531mN/m,皂荚皂素表面活性高于油茶皂素.质量浓度2.5g/L的皂素水溶液,油茶皂素泡沫高度比皂荚皂素高25mm,油茶皂素起泡性能和稳泡性能均比皂荚皂素稍强.温度升高,油茶皂素和皂荚皂素的γ CMC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CMC值基本不变;pH值偏低或偏高时,皂素的CMC值略有降低;皂荚皂素和油茶皂素均有较好的耐盐和抗硬水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脱氢松香酸为原料,经磺化后,与试剂环氧丙基三乙基氯化铵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磺化脱氢松香基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Ⅲ),通过红外光谱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确认,并测定Ⅲ的表面活性以及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磺化脱氢松香酸含量为 92 %,阳离子表面活性物含量为 91 %,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 1.1 mmol/L,泡沫力为 12 mm,乳化力强.Ⅲ与SDS复配后,其界面活性产生较强烈的增效作用,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时增效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脱氢枞酸、3-二甲氨基丙胺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备了N-(3-二甲氨基)丙基-脱氢枞酸酰胺(DHADA),然后再和3-溴丙醇丙烯酸酯经过季铵化反应合成了水溶性松香可聚合单体(3-丙烯酰氧基)丙基(3-脱氢枞酰胺)丙基二甲基溴化铵(DHA-DA-Br)。使用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FT-IR)、质谱(MS)等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其聚合行为进行研究,采用表面张力仪对其表面张力(γ_(CMC))、临界胶束浓度(CM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合成了水溶性松香可聚合松香基单体DHA-DA-Br;DHA-DA-Br单体可发生自聚反应(DSC最大放热峰为131℃),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作用下,反应温度明显降低(DSC最大放热峰为112℃);DHA-DA-Br水溶液在25℃时CMC为0.003 2 mol/L,此时单体水溶液的γ_(CMC)值为35 mN/m。DHADA-Br在制备或改性水溶性聚合物领域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马来海松酸酐和醋酸锌为原料,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反应成功合成了马来海松酸锌.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了产物中锌的含量;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AX)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醋酸锌和马来海松酸物质的量比为3∶1,反应温度为328 K,反应时间为5h反应得到高纯度的马来海松酸锌,产率可达94%以上.利用该方法制得的马来海松酸锌属于大分子化合物,产物中的—COO -与Zn2+发生了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20.
改性松香-缩合单宁酯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微波辐照下,以吡啶作催化剂,通过缩合单宁与改性松香酰氯的O-酰化反应,以改性松香和不同级分或树种的缩合单宁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改性松香-缩合单宁酯.利用UV、IR、TG-DTA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它们的抗氧化性及其钠盐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改性松香-缩合单宁酯的油溶性普遍好于缩合单宁,在花生油中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且去氢枞酸-毛杨梅树皮缩合单宁酯的抗氧化性能最佳.改性松香-缩合单宁酯的钠盐比缩合单宁的钠盐具有更优良的表面活性,其降低表面张力能力强弱顺序为:HR-WT钠盐>HR-ET钠盐>DR-ET钠盐>DR-WT钠盐>DHA-WT钠盐≈DHA-MET钠盐>DHA-ET钠盐>ET钠盐;不同松香改性产物钠盐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有一定差异,但差别不大,其中氢化松香改性产物钠盐的表面活性最好,歧化松香改性产物钠盐的表面活性次之,去氢枞酸改性产物钠盐的表面活性最差.改性松香-缩合单宁酯钠盐对苯的乳化力都超过了60min,具有很好的乳化能力.改性松香-缩合单宁酯钠盐起泡比顺序为:氢化松香-黑荆树树皮缩合单宁酯钠盐>歧化松香-黑荆树树皮缩合单宁酯钠盐>去氢枞酸-黑荆树树皮缩合单宁酯钠盐>去氢枞酸-毛杨梅树皮缩合单宁酯钠盐>毛杨梅树皮缩合单宁钠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