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近自然林业”为指导思想,对凉水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红松林主要树种的重要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在天然林内并不占据优势地位;红松人工纯林内红松的重要值都很大,都大于同林分内的阔叶树主要树种的重要值之和;林隙透光抚育林内红松的重要值为107.98%,而其他几个阔叶树种色木、白桦、椴树和杨树的重要值相加为121.69%,主要树种中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的比值接近1∶1,这种重要值的比率使整个林分的针阔比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对采取林隙透光抚育的红松林的径级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的结果表明,透光抚育后的林分中红松数量在总数与各径级水平上均高于白桦与杨树这两个更新树种;植株个体径级分布在6~14cm径级的小径级范围内,18cm径级最少,在22cm径级处出现第二个高峰。透光抚育通过保留与培育目的树种,为其他树种的更新与生长提供了营养空间,形成良好的树种与径级结构,可以促进红松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透光抚育对人天混红松林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和群落重要值分析法,研究透光抚育对人天混红松林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蓄积量和红松蓄积生产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沿由小到大的透光抚育强度,人天混群落中红松重要值依次增大,红松大径木比例依次增加,小径木比例依次减少,群落蓄积量波动型增加,红松蓄积生产力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4.
透光抚育对红松阔叶林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群落重要值分析方法,研究透光抚育(全透光、半透光、未透光)对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人天混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蓄积量和红松蓄积生产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沿由小到大的透光强度,人天混群落中红松重要值依次增大(0.499~1.000),透光有利于人天混群落中红松优势地位增强;红松大径木比例依次增加(0.00%~54.0%),小径木比例依次减少(74.9%~2.7%),透光有利于人天混群落中红松大径木比例提高;群落蓄积量依次增加(60.2475~230.4051m^3/hm^2),红松蓄积生产力依次增加(1.2692~5.3603m^3/hm^2·a),透光有利于人天混群落蓄积量及红松蓄积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的径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择伐改造诱导的异龄阔叶红松林中,红松与阔叶树的径级分布在各个调查年份基本上呈单峰型偏左曲线,随着林龄的增长曲线峰值逐渐向右平移。皆伐改造诱导的同龄阔叶红松林,根据红松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年龄采取不同强度抚育,林龄小于20年生时采取半透光抚育,林龄大于20年生时采取全透光抚育。不同林分类型阔叶红松林径阶分布有明显差异,红松纯林、红松-胡桃楸、红松-杂木与其它类型的红松径阶分布差异显著(P0.05);红松-胡桃楸、红松-水曲柳与其它类型的阔叶树径阶分布差异显著(P0.05)。红松径阶分布取决于红松与阔叶树株数比例,阔叶树的径阶分布主要取决于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6.
红松人天混交林不同的抚育方式、抚育强度对红松生长和林分质量有影响。通过综合评估,对上层阔叶树实行中高强度透光疏伐效果较好,能分别提高红松胸径生长量26.3%和34.8%,提高树高生长量17.1%和11.5%,提升珍贵阔叶树在阔叶树中比例6.5%和10.1%;在相同透光强度下,窄带透光抚育和均匀透光抚育效果近似,是均可采用的2种抚育方式。  相似文献   

7.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分结构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是地带性顶极植被.本文以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分类型分布的斑块和年龄特征、垂直分布特征,论证郁闭度对红松群落数量、幼林生长群落的影响,阐述不同林分类型对红松天然更新的影响、上层林冠抚育对红松幼树的影响、上层林冠抚育强度对红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证明:透光抚育为红松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上层抚育可显著提高林冠下红松幼树的高生长、地径生长和保存率,提出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修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的目标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马尾松林的群落结构,将马尾松林划分成以下8个主要类型: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枫香混交林、马尾松-木荷复层林、马尾松-白栎复层林、马尾松-连蕊茶复层林、马尾松-檵木复层林、马尾松-芒萁复层林、马尾松-白茅复层林.鉴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马尾松林的阔叶化改造目标拟定位在以阔叶树种为主要种群结构的近自然的阔松混交林.阔叶化改造的方法应围绕目标林分实行分类指导,分别采用封育、留养抚育、适度透光间伐、适当清理林下灌木、补植木荷等目的树种等改造方法,以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9.
金沟岭林场阔叶红松林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沟岭林场阔叶红松过伐林直径结构、重要值、分布格局以及存活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林分直径结构呈反"J"型,表现出了异龄林的特征,经不同分布函数拟合结果显示,对数函数、逆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复合函数、幂函数、生长函数、指数函数、逻辑函数都符合直径分布规律,R2>0.922、显著性水平P≈0,其中逆函数和三次函数的R2达到了0.976和0.971;②主要树种中,红松的重要值最大,其次为椴树、色木和杂木,冷杉的重要值最小;③林分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经显著性检验差异显著;不同树种分布格局有所不同,红松、杂木和色木为聚集分布,经显著性检验差异极显著,其它树种为随机分布;④主要树种存活曲线经线性回归,红松和色木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椴树、云杉、冷杉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小兴安岭伊春林区桃山等5个林业局的林场分别设立了调查试验区,发现5个调查试验区的天然阔叶混交林乔木树种共有12科17属22种,杨柳科、桦木科、椴树科和木樨科在数量上优势比较明显。群落组成的树种以软阔叶树种占多数,但硬阔叶树种也占4成以上,具有明显的向硬阔混交林过渡特征。5个试验区树种混交度均接近强度混交0.75。新青林业局试验区林分主林层林木的各生长因子均表现最好,桃山林业局试验区主林层林分材积最小但演替层林分材积最大。应根据林分的演替状况采用合理营林抚育措施,调整树种组成,逐渐加大针叶树种特别是红松的更新比例,实现"栽针保阔",促进森林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透光抚育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张广才岭不同坡位立地上“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的影响,指出透光抚育是调节“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树种组成结构及其种间关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阔叶林不同郁闭度下人工更新红松林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阔叶林下栽植红松,在同等抚育条件下,试验区人工更新红松苗木生长量随着郁闭度的增加而降低,林分透光量越大,红松苗木生长得越好。从而得出结论,在人工更新上可以适地适树营造红松,建立阔叶林下红松更新层群落,有利于恢复小兴安岭森林顶级群落——阔叶红松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杨桦林抚育改造,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加速了演替进程,初步形成了,以红松为主的阔叶红松林。该林分结构合理。上层抚育后,林分红松的重要值为41.5%,柞树、水曲柳、核桃楸的总重要值为26.4%,杨、桦的重要值为27.35%。目前林分是一个以软、硬阔叶树和红松为主要建群种的针阔混交林。从林分演替趋向看,演替层和更新层中色木、柞树、水曲柳、核桃楸、椴树大量发生,必将同栽植的红松形成针阔混交林,逐渐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杨桦林抚育改造,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加速了演替进程,初步形成了,以红松为主的阔叶红松林。该林分结构合理。上层抚育后,林分红松的重要值为41.5%,柞树、水曲柳、核桃楸的总重要值为26.4%,杨、桦的重要值为27.35%。目前林分是一个以软、硬阔叶树和红松为主要建群种的针阔混交林。从林分演替趋向看,演替层和更新层中色木、柞树、水曲柳、核桃楸、椴树大量发生,必将同栽植的红松形成针阔混交林,逐渐地恢复阔叶红松林的演替顶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内主要种群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为本地区阔叶红松林的长期经营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利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揭示了2.55 hm2样地内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种群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乔木共有8种,种群密度差异大。种群的径级结构大体上呈非对称的单峰型曲线。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是红松、红皮云杉、白桦和榆树。红松和白桦在整个研究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红皮云杉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趋势为聚集-随机-均匀分布,榆树在≤16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其余尺度上为聚集分布。除红松与红皮云杉、白桦、榆树之间在小尺度呈显著负相关,以及红皮云杉与榆树在小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种群的空间关联性均不显著。样地内红松和红皮云杉是掘根林隙形成木的主要组成树种,掘根形成的林隙形成木空间分布格局除在3 6 m尺度上呈均匀分布外,其余研究尺度均呈随机分布。[结论]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种群在不同的研究尺度上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存在差异,红松和红皮云杉易形成掘根倒木且整体上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6.
黄菠萝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对黄菠萝药用林管理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幼林郁闭前,主要解决乔灌木种间竞争,保证黄菠萝占据稳定的优势,促进郁闭成林;在郁闭后,主要解决种间与种内竞争,适当调整树种组成,符合条件的林分宜进行透光抚育。确定适宜的抚育对象、强度、时间和间隔期。修枝须在树木萌动前进行,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3。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长白山脉西部蛟河林场32hm2原始红松阔叶林中77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红松阔叶林中13个主要乔木树种对林隙大小和发育阶段的更新反应规律。结果表明:树种更新密度随林隙大小的变化呈现出单峰型的反应,除沙松、紫椴和花楷槭在林隙面积为40~60m2时更新密度最大外,其它10个树种的更新密度都在林隙面积为20~40m2时最大。树种更新密度对林隙发育阶段有单峰型、双峰型和变化不明显3种反应类型。所有树种在林隙内的更新密度都大于其在非林隙林分下的密度。  相似文献   

18.
汕头中小水库水源林改造树种的选择及其模式配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汕头市中小水库水源林为研究对象,全面踏查区域内水源林的阔叶树种种类和主要森林群落类型;选择该区域林分形成时间较长、群落特征明显、建群树种以阔叶树种为主的林分设立标准地进行调查,根据调查中出现的阔叶树种、主要群落类型的树种组成和结构功能、造林试验和有关文献资料推荐的适宜该区域造林的树种等综合因素,提出了台湾相思等18种中小水库水源林优化的适生树种;以现有森林群落的评价选优为基础,根据主要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分析数据筛选了台湾相思林等5个林分优化配置模式。为特定区域的林分经营提供一套具有科学依据、实用价值高的技术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林区次生阔叶林冠下红松人工更新与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白山林区林隙环境、林隙对红松生长的影响及肛伐强度对阔叶树生长、红松更新的研究,为科学地确定上红松更佳的最佳上层郁闭度,提高林分生长量,确定红松采伐年龄,促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北坡亚高山云冷杉林植物种类的重要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的重要值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主要伴生树种在各云冷杉林群落的重要值,长白山北坡的云冷杉林可分为三类,即红松云冷杉林,典型云冷杉林及岳桦云冷杉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