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河南省粳稻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及防治研究薛俊杰(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1990年豫北稻区水稻白叶枯病特大发生,造成大面积枯死,减产20%~80%,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稻农为之谈而生畏。为了明确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给...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部分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近年来湖北省部分主栽水稻品种及新品种对稻瘟病菌、白叶枯病菌的抗性,结果表明,湖北省大部分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Ⅱ型菌的抗性较强,而对稻瘟菌和白叶枯病Ⅳ型菌的抗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
对湖北省2005-2012年918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田间剪叶接种抗白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抗病的品种(系)占9.37%,感病的品种(系)占90.63%,感病品种(系)占的比例大于抗病品种(系)的比例。区试对照材料感病率为95.33%,每年感病对照材料对白叶枯病发病均能达到感病或高感水平,且发病稳定,这为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明确了近年来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白叶枯病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为水稻新品种(系)的合理布局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稻白叶枯病最近几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呈现突发和爆发态势。明确当地病原菌毒性和品种抗病情况,是防治白叶枯病的有效措施。选择东北稻区23个水稻白叶枯病菌菌株,进行了IS-PCR扩增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在0.83遗传距离水平,23个菌株可划分为5个簇。利用分离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株与粳稻品种接种互作,"通禾855"等部分品种表现较强抗谱。用9个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标准菌株对15份北方粳稻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结果显示除品种"通系929"表现中抗外,其他品种的抗性综合表现感病。研究结果表明:北方水稻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较复杂,筛选、引进广谱抗水稻白叶枯病种质资源材料非常必要,而且,利用当地菌株筛选抗源材料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5.
近年,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在华南稻区快速发展,已上升为优势种群,并向浙江、江苏等南方稻区蔓延。在Ⅴ型菌重发稻区水稻品种普遍发病较重,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刻不容缓。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推广种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广州市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利用携带抗Ⅴ型菌隐性基因xa5的国际水稻品种IRBB5,结合稻瘟病抗源,应用杂交、复交、系谱选育和抗病性同步鉴定等方法,先后选育出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1~3级),兼抗稻瘟病(中抗至高抗),米质优良(广东省标优质3级),产量与主栽品种相当(与区试对照品种比较)系列水稻新品种白香占、白粳占和白丝占,这些抗病新品种在粤西沿海白叶枯病强毒系Ⅴ型菌重发区推广种植,突显出利用品种抗性防控白叶枯病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病害是其产量损失的重大威胁,由革兰氏阴性菌稻黄单胞杆菌所引起的白叶枯病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的培育是世界公认防治该病害最为安全、有效的手段,抗病种质资源鉴定与抗性基因挖掘是抗病品种培育的前提。在自然和人工双重选择压力下,白叶枯病菌不断变异,陆续出现了新型致病变种,主栽品种逐渐失去抗病性,因此发掘和鉴定更多的持久抗病基因显得非常必要。对已克隆的 16 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进行简要归类,并从基因的发现、定位、克隆、作用机制等方面对广谱抗白叶枯病且应用较好的 3 个基因Xa23、Xa7 和 xa5 进行详细阐述,对白叶枯病抗性育种方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基因标记育种进行介绍。此外,结合不同白叶枯病基因的自身特性及当前育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白叶枯广谱抗病分子育种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7.
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流行与预测(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都是由风雨、流水作中短程距离传播的地区性流行病,也可随种子调运而在洲际传播。水稻白叶枯病在世界各大稻区均有发生,主要在亚太地区,可分为亚太流行区、西非流行区和中北美洲新病区。在中国,按耕作制度和病情可分为华南全年流行区、江淮中度流行区和北方短期流行区3个区域。稻条斑病仅在亚洲稻区发生,国内主要发生在籼稻、杂交稻,已从两广逐渐向北扩展到江淮流域。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因素很多,品种抗病基因的布局和病菌小种的变异是病害流行长期和超长期预报的依据,气象因素和耕作水平是区域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伏旱值是预测江淮稻区白叶枯病和细条病流行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省280份水稻新品种(系)进行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中对稻瘟病具有抗性的品种较多,粳稻和籼稻对稻瘟病具有抗性的品种分别占粳稻和籼稻总数的59.76%和63.07%;粳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好,抗病品种比例占粳稻总数的72.19%,但籼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差,抗病品种比例仅占籼稻总数的18.02%;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83个,占供试水稻总数的29.64%,其中粳稻品种有75份,籼稻品种有8份;对稻瘟病表现为抗病但对白叶枯病表现为感病的粳稻品种有24份,籼稻品种有62份。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6~ 2 0 0 0年对 335份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 :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 ,籼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 ,而在粳稻类品种中 ,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强于常规粳稻 ;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强 ,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杂交稻强 ;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北方稻作区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主要防控措施,包括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稻水象甲、二化螟、稻螟蛉、稻纵卷叶螟、稻蝗虫、稻飞虱等虫害,以及稻瘟病、稻纹枯病、稻曲病、水稻白叶枯病等病害,以期为北方稻作区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云南稻种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0~2001年鉴定了近300份水稻品种(包括云南省主栽品种、近等基因系材料、基因聚合品种等育种材料)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其中对测试的白叶枯病菌系表现抗病的有51个,占供试品种的17%,云南省主栽品种如合系等粳稻品种及籼型杂交稻高度感病,说明云南省主栽品种多数对白叶枯病系表现感病,近等基因系材料抗感表现不一,基因聚合品种高抗白叶枯病。  相似文献   

12.
水稻的白叶枯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原本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稻区,近些年由于引种生产,很多南方稻种被引到北方生产,才导致此病在北方稻区也有所发生,近年来在北方的一些水稻种植中均发生过白叶枯病的为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主要针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发生原因、流行条件进行分析,并给了出一些防治的办法,希望对水稻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1976年以来,我省开展了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联合鉴定.1979年省农科院植保所稻病组组织有关单位,统一计划,进行白叶枯病抗性和丰产性区域试验,以期明确不同抗病丰产良种的适应地区,评定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水稻白叶枯病的研究进展情况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可以根据发生机制、作用方式、抗病性遗传特点、表达的生育期等进行分类;目前,鉴定并已命名的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有Xa1~Xa26等24个,而且已经克隆三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即Xa21、Xa1和Xa26;利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时不仅要考虑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而且要考虑到抗病的持久性,可以聚合不同的抗病基因、搭配使用多个抗病品系,也可以利用持久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15.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水稻区,除新疆、黑龙江以外,各省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影响水稻的增产稳产。实践证明,选育抗病良种是解决白叶枯病为害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从品种资源中鉴定  相似文献   

16.
普通野生稻杂交后代抗白叶枯病鉴定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野生稻中发掘优异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材料,拓宽栽培稻抗白叶枯病遗传基础,达到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目的,对合系35与元江普通野生稻远缘杂交后代不同世代的不同株系材料分年度进行了抗白叶枯病能力的鉴定和分析,并调查了后代材料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病能力,获得了一批高抗和中抗材料,为今后定位高抗白叶枯病基因以及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春林  王文相  陈雨  杨雪  张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87-13887,13960
2012 ~2013年对安徽省256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明确了近年来新品种(组合)抗性的基本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安徽省区试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一般,杂交籼稻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较差,中粳稻、单季晚粳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相对较好.抗性较好的品种有两优807、两优160、两优560、两优831、扬育粳2号、丰糯1246、皖垦糯1号、明粳1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18.
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1~2005年,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和预试品种(系)808份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籼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在粳稻类品种(系)中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比常规粳稻好;粳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好;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比杂交稻好;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农科院安仁基点研究工作的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农科院安仁基点从事水稻白叶枯病研究、鉴定及多抗性水稻新品种选育逾30 a。基点研究证明了白叶枯病细菌侵染是系统浸染,并从鉴定的国内外资源材料中获得一批高抗、抗病、中抗材料,计2 000多份,为国家、省水稻区试参试品种的鉴定及新品种(组合)审(认)定提供了抗性依据,选育出的多抗性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两个水稻种质对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水稻抗病亲本25-289、IR71676-34-1-1与2个感病亲本桂649、测253进行杂交组配,并利用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菌液对亲本及其杂交F1 、F2进行接种鉴定,探讨两个双抗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25-289对广西稻区白叶枯病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71676- 34-1-1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支配;两个抗病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两个抗性亲本的白叶枯病基因及稻瘟病基因均是独立遗传的,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选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